《花信(中国人的浪漫季插图本)》是作者任崇喜所写的二十四节气及二十四花信风文化系列图书之一本,作者采用散文的手法,试图从民俗的视觉出发,采用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的手法,力图展现中原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情结和风情画面。作者从梅花写到桃花,一花一立意,一花一境界,描绘了中原文化骨子里的浪漫和诗意。
| 书名 | 花信(中国人的浪漫季插图本)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任崇喜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花信(中国人的浪漫季插图本)》是作者任崇喜所写的二十四节气及二十四花信风文化系列图书之一本,作者采用散文的手法,试图从民俗的视觉出发,采用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的手法,力图展现中原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情结和风情画面。作者从梅花写到桃花,一花一立意,一花一境界,描绘了中原文化骨子里的浪漫和诗意。 内容推荐 农耕图景下,一弯新月,一处波光潋滟的水塘,一堆草禾,一丛花树,几重小山,几多鸟兽,如流水落花,缓缓注入各自童年的深井里。多重自然气息的扑打与浸入使得灵魂的出入口皆脉脉有斯语。尽管之后世事翻飞,颜色被叠压,多情被深藏,而一旦稍加翻动,便会有块垒堆于胸间,如此则“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任崇喜编著的《花信(中国人的浪漫季插图本)》则以节令的流转为分卷,始于小寒之蜡梅,掩于谷雨季节之楝花,本书勾描了与节令相呼应的二十四种花卉。 目录 逝去的水声(代序) 小寒 雪里常插梅花醉 山茶花开春未归 得水能仙天与奇 大寒 新年更添花中瑞 千古幽贞是兰花 馨香山矾绽白蕊 立春 带雪冲寒迎春来 一树樱桃带雨红 木笔生花吐珠玉 雨水 陌上菜花缓缓开 杏花春雨自多情 莺唱李枝花弄晴 惊蛰 桃花灼灼笑春风 芳菲一枝棠棣花 满架蔷薇一院香 春分 海棠花开传雅韵 梨花新折东风软 花中丽人玉堂春 清明 桐花朵朵开向阳 月明清香麦花雪 风吹柳花一路香 谷雨 唯有牡丹真国色 开到酴醵花事了 年年春后楝花风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雪里常插梅花醉 已是小寒。草木落尽叶子,田野呈现出巨大的宁静与安详,天空的态度仍不明朗。在一层薄薄雾霾的后面,太阳如同白月亮一样会不时地露个脸,在试探着寒冷的深度、冬天的深度。 等一场雪来,虽然在心里念叨过许多次,但面对大地的空旷与阳光的软弱,期盼的人们心里便多少有了一些遗憾。没有雪来的北方冬天,便少了些许诗意与浪漫。没有雪来,就听见冷风正旁若无人地掠过地面,带起凉森森的寒意,微微有些许莫名的香气。 当然是花香。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从小寒开始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故称作花信。花信风,旧时指的是从小寒到谷雨之间的四个月中,有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作三候,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选择一种花作为象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梅花居先,楝花殿后。这个没有雪的冬天,有可以想象空间的是梅花。 在北方,如果说有什么花儿能让人想起冬日,那就是梅。冬季白茫茫的一片,不习惯孤寂的心情无以依托,没有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在寒风中傲立霜雪的梅就显得弥足珍贵。想起梅花,就仿佛看到似蝶翼般蹁跹的飞雪中,一株株红梅开得热烈奔放,披锦带绣,芬芳四溢,像漫天的红霞落满枝头,让人心醉。红梅点点,似少年怀春示爱的明眸,火热而纯洁;似少女情窦初开的心灵,神圣而腼腆;红梅点点,似智者超然物外的深沉和温煦,似仁者远离红尘的宁静和恬淡。 “万本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梅花卓尔不群,点染先春,绝不媚俗争艳,在万物萧瑟、寒风刺骨时,芬芳随风而至,花香袭人而来,优美、清明地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想象一下,视线落在一片白茫茫的旷野上,一株红梅突兀崛起。这景象该是上苍挥动如椽大笔,饱蘸浓墨画出来的。它就那么随意地立着,恰似月下随意吟就的一首晚唐诗篇。看一丛这样的梅,你就会感到心中没有春天的单薄与媚艳,没有夏天的浮躁与焦炙,没有冬天的单调和冷酷,只有秋日的厚重与丰硕。 梅的品性是坚韧的。偏偏是明艳的红色,偏偏有宜人的香气,但生得大方,不轻佻。这稀疏的花儿,只开在寒冷的冬日,有着生命的顽强与倔强。不是为了装点本已极佳的景致,而是因为有了它,冬日才有生动的成分。 很欣赏一句话:梅是静止的雪,雪是舞动的梅。深雪盖地,夜中奇寒,万花沉寂,而梅花一枝独丽,让人既稀罕其早放之奇,又惊叹其傲然之骨。在北方的冬日,雪和梅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好像少了谁都不圆满。要不卢梅坡怎会这样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雪和梅在伯仲之间,清香与洁白是绝好的佳配。当天空降下瑞雪时,梅用它的身躯勇敢地承接住雪;雪在梅上留下痕迹时,哪是雪花哪是梅花还真不容易分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是很自然的事情。 “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们就没少吟咏梅。人们或写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隋怀,但大多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情言志。在冰天雪地的季节,读这些风格有异、气象万千的梅花诗,真是感觉点点暗香浮动,令人陶醉!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寒冬腊月,朔风凛冽,一枝寒梅傲立雪中,凌寒怒放。“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梅花在冰中育蕾,在雪中开花,清香馥郁、芬芳扑鼻。“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犹带几分羞涩。陇头倚雪眠霜,寒肌密抱疏香。待得罗浮梦破,美人打点新妆。”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P3-5 序言 逝去的水声(代序)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不知怎的,想要写这篇前言时,竟然先想起了清代诗人黄景仁《绮怀》里的句子。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同陆游与唐婉一样,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明月相伴,才子佳人本该花下吹箫,诗人却独立中庭,望月良久,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衣衫,打湿自己的心灵。 他是在等待,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我也是在等待,等待预知的果实来临。虽然结果不同,但等待的心情应该是相同的。当这两本散文集即将付梓之际,我说不出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是欣喜,是窘迫,还是忐忑?这两本散文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暂时的总结。多年来,在沉重的工作之余,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之余,我乐此不疲地在那方田园耕耘着。在那方田园里,我可以不理会我在这个城市落荒而逃般穿梭的模样,我不再设想在远离尘嚣的荷塘之畔定居,聆听天籁。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在寻找某一处故乡,一种精神的家园,一种打湿骨头以及生命的浸润。 这些文字就是我收获的麦子或者稻粒。无论它们饱满或者干瘪,在我的心中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重量。 有一个长久的话题:为什么要写作?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端。正如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一样,这个问题不会也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我写文字,倘若要说绝非出于功利之心,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毛姆认为,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发泄中取得写书的报酬。我当然有这样的心理,但并非这么简单。一位哲学家说:“人的一生都是在怀旧。”写作就是我的赏心乐事之一,也应该是我的如歌旧梦。人类之所以怀旧,就是留恋生命中那些最繁华、最神秘、最动情、最本质的东西。“踏雪鸿踪,留作指爪”,情真意切,方能感动人心。 在第二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上,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散文这种文学形式,什么都能写,并建议新闻人多写体现民俗的散文。因为在报社工作,接触基层比较多,应该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在我看来,报人散文就是文学类的‘硬菜’’’。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如飞。从2009年开始,作为新闻人的我便尝试着写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花信风文化系列文章。我采取的是散文的手法。在这些篇什中,我试图从民俗的视角出发,采用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的手法,力图真实展现中原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情结、风情画面;力求散文语言的质感与语感,在追求语言结构的营造上做了些尝试。现在,这四十八篇文章整齐排列在我的面前,从立春到夏至,从立秋再到大寒,从梅花到桃花,从蔷薇到楝花,它们呈现给我的是季节细微的变化和岁月舒缓的更番,是我的心路历程。这段经历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还有多少东西在记忆的深处蛰伏着,期待着文字和声音来唤醒? 也正因此,我才把书命名为《节气——中国人的光阴书》、《花信——中国人的浪漫季》。光阴如金是人们所珍惜的,那些花儿呢?好花不常在,特别是这些从严寒里走出来的花儿更让我有了敬畏与感激。此外,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节气和花信风何尝不是与大地和泥土最亲近的奇葩呢?因为这样的亲缘,我才想起了一个词:诗意栖居。“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他把“人、天、地”与“神”组合成了四重的世界,并且说“只有当诗发生和出场,栖居才会发生”。我所做到的不是写作诗歌,而是创造一个诗歌的气场,让我们回归,然后栖居。真正的诗意,我们不敢奢求;但相对的诗意,我们可以渴望。 诗人叶芝说过:“我站在公路上,或在灰色的人行道上,在内心深处听到那水声。”这些文章所讲述的是逝去的水声,是久违了的生活要素,是记忆中的景象。它们好或歹,自有读者来评判,好在它们被顺利完成了。这一点就比早逝的苇岸幸运得多。“有眼福,我已经不奢求什么了”,这是一位不相识的博友对这一系列文章的评价。作为作者,我享受着,欣慰着。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值此拙作出版之际,让我怀着一腔对文字的热爱和一腔真诚的感恩之心,谨向所有关爱我、帮助我的领导、亲人、老师、朋友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任崇喜 2015年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