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致星著的《做项目就得这么干(你也可以成为卓越的项目管理者)》紧密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和项目管理现状,深入浅出地探寻项目管理的本质问题,而不拘泥于理论、技巧或方法,应用朴实和简明的表达方式,并辅以实践和案例的佐证,既避免了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又避免了空洞无物的说教。
以国内环境下的项目管理实践为视角,书中涉及了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作者针对这些方面寻找解决问题之关键,并给出卓有成效的行动策略或行动建议。本书为那些希望解决项目管理关键问题以提升项目绩效的公司提供了指南,是为那些促使项目管理转变的推动者和正在转变的参与者而潜心所著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由郭致星著的《做项目就得这么干(你也可以成为卓越的项目管理者)》阐述了项目管理各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特色在于将具体的企业案例分别融入各章的内容之中,使每章的基本理论与项目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针对项目中的现实问题在每章结尾处给出相应的对策,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MBA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参加各类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人员的参考书。
1.1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1990年,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曾预言:“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速度相比,80年代就像在公园里野炊和散步。”1999年,微软公司cE0比尔·盖茨提出预言:“数字信息速度的加快,使企业在未来的10年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50年变化的总和。”
十几年前微软曾时常告诫自己: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现在,这个时间正变得更短。根据普华永道在《2011年中国企业长期激励调研报告》中的数据,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5年。
任正非说:“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这是一个终结者时代。
1.1.1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一头驴子帮主人驼盐(图卜1),过河时摔倒在水中,起来时发现货物变轻了。驴子得到了经验:货物从水中出来就会变轻,在河中摔倒可以减轻负重。第二天,驴子帮主人驼棉花,过河时故意摔倒在水中,货物变重,驴子淹死在水中!
试想,如果第一次跌倒时驴子驼的是棉花,当摔倒在水中时,在主人的帮助下费尽周折终于站起,相信这头驴子一定会得到一个教训:过河时,无论如何都要小心翼翼,谨防跌倒!
可见,教训或许比经验可靠得多;换言之,对一个成功的组织或人士来说,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能作为指导今后工作的唯一准则。
经验仅代表过去,对新形势未必有效,老革命经常会遇到新问题,不要被淹死在“经验之河”中。换言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如果组织或者个人仍然墨守以前成功的经验,把它们当做包打天下的常识,其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环境中,对一个成功组织而言,过去的成功经验也许是最可怕的禁锢。
经济形势在变化、商业环境在变化、客户需求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而且变化越来越快……为了应对变化,比尔·盖茨出版了著作《未来时速:数字时代的商务新思维》。但是,尽管他意识到变化的加剧,却没有意识到“数字时代的商务新思维”依然不足以应对“未来时速”。
1.1.2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圣雄甘地说:“人的伟大在于改变自我。”
环境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变化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必须调整行为以适应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除了顺势而为别无他途,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时下,很多国人习惯把面临的环境混同于问题、习惯归罪于外部。在我讲学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诸如“要是我们老总来听听这堂课就好了…‘要是我们不是国有企业就好了”“改不了,这就是咱们的国情”“没办法,体制不同”等说法。这都是混淆了环境和自身问题,本质是为自己推卸责任而寻找借口。试问说这些话的人:“你自己做了啥?”
组织无法改变环境变化,只能适应环境变化。因此,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应对变化。
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法主要有3种:学习、创新和整合。
◆学习
变化速度越发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当你还没有学会时,你想学的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了,如图1—2所示。尽管我们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但必须接受的事实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学习能力在逐步衰退、需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然而变化却不等人,而且越来越快。
p2-4
获悉郭致星老师针对国内项目管理实践的书籍即将面世,为他感到高兴。郭老师希望我为这本书写个序,我欣然允诺。凡是对推广项目管理有益的事,只要我有能力,都鼓励,都支持。
我曾说过,在这十几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中项目管理领域书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比过去几十年间出版的总数都多,这当然是值得欣喜的事;但不足的是,在已出版的书籍中存在“两多一少”的状况,即从国外弓J进和翻译的书占多数,介绍理论和方法的书占多数,而真正贴近于我国项目管理实践的书却极为少见。郭致星老师的《做项目,就得这么干》就是少有的真正源自实践的一本。
这本书紧密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和项目管理现状,深入浅出地探寻项目管理的本质问题,而不拘泥于理论、技巧或方法,应用朴实和简明的表达方式,并辅以实践和案例的佐证,既避免了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又避免了空洞无物的说教。
以国内环境下的项目管理实践为视角,书中涉及了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作者针对这些方面寻找解决问题之关键,并给出卓有成效的行动策略或行动建议。本书为那些希望解决项目管理关键问题以提升项目绩效的公司提供了指南,是为那些促使项目管理转变的推动者和正在转变的参与者而潜心所著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郭致星老师是一位有着近20年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他主持和管理了多项大中型项目,这些项目涉及航天和电子等领域,为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实践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我衷心祝贺这本著作的出版,感谢郭老师奉献给我国项目管理界的一份厚礼!同时也希望全国能有更多精彩的项目管理著作呈现给广大读者。
王守清博士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导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PPP研究室主任
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
2015年3月2日于清华园
“项目管理”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每个人或多或少参与着一个或几个项目。但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项目,什么才算是一个好的项目;如何把项目管理从一门艺术变成一门科学,从玄学变成显学?在这本新书中,郭老师以系统工程的思维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既有理论知识,更有贴近国情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我们在项目中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在书中都可以找到。项目管理“菜鸟”面对新项目毫无头绪时,可以参考本书给出的建议。对项目管理“老手”,也可以参考书中的实战案例来寻找解决之道。
——甲骨文(中国)有限公司 朱伟
农民工与博士PK、广场找针、牛人争夺战、心中的世界、项目成功标准……经典经典!不得不承认,我被本书中探讨的关键问题和系统观点折服了。努力重要,平台重要,更可贵的是能与何种人相遇并同行。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杨光强
因为上过郭老师的课才拜读此书。客观地说,郭老师的课是我到规划院以来参加的最好的一次培训。阅读本书,更是受益良多。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但的确在我们这些即将归于平庸之人的心中激起了涟漪,我有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贝琪
很幸运、也很有缘分认识郭老师,听到他的教诲,很受启悟。立异引人的教学风格及开化人性的思想、思维让我受益匪浅。知识、思想和境界是我求真的三个层次,在践行中感悟,在洗礼中升华,郭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本书完全体现了郭老师一贯的风格,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丁小江
这本书我已经期待了一年多,现在终于面世。记得罗振宇曾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认准写书的人。”显然,郭老师是值得认准的人之一。
——盟拓软件(苏州)有限公司 赵晓骏
这部项目管理人期待已久的著作终于面世了。在我眼里,这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项目管理著作。本书紧密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和项目管理现状,深入浅出地阐述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关键问题与应对之策,对于每一位同行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苏州新锐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