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经典卷首合集》是一套感悟人生,抒发生活体验和生命认知的书,富有情感,饱含哲思,让读者学会从新的角度看待和体验庸碌的日常,进而让生活更富色彩和意义,生命更加厚重和饱满。本套书的内容,堪称《读者》创刊三十余年的的精华,《读者》创刊三十余年,发行600余期,成为国人的心灵读本,这是首次将《读者》最精华的卷首语进行分类编排,集结出版。
何风主编的《你是否敢于梦想》为丛书之一,内容以散文为主,既有中外著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也有平民作家的作品,但是无一例外,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非常精要、优美、真挚,相信读者们一定会感受到好文字的温度和力度。
《读者经典卷首合集》是以散文和诗歌为主,本套书的汇编,也记录了中国近三十年的语境变迁。既有中外著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也有平民作家的作品。
何风主编的《你是否敢于梦想》是其中一本,收录了1991-2000年10年的读者卷首文章。主要有毕淑敏、刘燕敏等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简短而精致,或励志、或抒情、或感悟,让读者体会到文字的美丽。本书文章体现出时代性,鼓舞着人们在梦想的驱使下,拼搏上进,在时代潮流中奋勇前进。
怎样活着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
卑劣地、愚蠢地、放纵地、邪恶地活着,与其说是活得不好,不如说是慢性死亡。
追求对灵魂好的东西,是追求神圣的东西;追求对肉体好的东西,是追求凡俗的东西。
应该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学习。
使人幸福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
在患难时忠于义务,是伟大的。
害人的人比受害的人更不幸。
做了可耻的事而能追悔,就挽救了生命。
不学习是得不到任何技艺、任何学问的。
蠢人活着却尝不到人生的愉快。
蠢人是一辈子都不能使任何人满意的。
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
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
人们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却不知道自己正是健康的主宰。他们的无节制戕害着健康,他们放纵情欲,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健康。
通过对享乐的节制和对生活的协调,才能得到灵魂的安宁。缺乏和过度惯于变换位置,将引起灵魂的大骚动。摇摆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灵魂是不安宁的。因此应当把心思放在能够办得到的事情上,满足于自己可以支配的东西。不要光是看着那些被嫉妒、被羡慕的人,思想上跟着那些人跑。倒是应该将眼光放到生活贫困的人身上,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就会感到自己的现状很不错,很值得羡慕了,就不会老是贪心不足,给自己的灵魂造成苦恼。因为一个人如果羡慕财主,羡慕那些被认为幸福的人,时刻想着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搞出些新花样。由于贪得无厌,最终做出无可挽救的犯法行为。因此,不应该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将自己的生活与那些更不幸的人比一比。想想他们的痛苦,你就会庆幸自己的命运比他们的好了。采取这种看法,就会生活得更安宁,就会驱除掉生活中的几个恶煞:嫉妒、眼红、不满。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摩罗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 普鲁斯特对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
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
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的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过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