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星月菩提》有感
身处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承受着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精神重负,在日复一日的匆忙中失去了喘息与欣赏的机会。午夜的星空美不胜收,但每个人所面临的现状已使他们想抬头观看天上星月成为不易,那么想要开启心中的星月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天上的星月乃是人的心灵照映,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完全不能照见自己心灵里月的光辉与星的明亮,那是多么可悲啊!那么,要如何让心中星月使我们在人世的幽暗里拥有恒久的光明呢?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文学大师,亦是当代散文家,其文字被赞为“世纪之交清明的文章,人世之间美妙的声音”。《星月菩提》是他书写的“菩提十书”中的第三部。书中处处流露自性芬芳,在微细的爱里观照动人的智慧;时时体现星月光明,在微尘与毫端问探触无量的有情世界,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智慧之泉。文章以契入现实生活的方式,解答了“在平凡的日子里应该如何保持一个清明的观点来面对生活”的问题——那就是需要时时在心中保有星月的光明。
星月菩提树长出的种子被称为“星月菩提子”,又因其质地坚硬不易腐朽而被称为“金刚子”。作者认为,星月菩提子正如人们的心,它有着明亮、坚韧的质地,虽然易于因外界环境的沾染而产生外表的变化,但它的心性并不会动摇。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职业、习气、心念、环境都会塑造他的长相和表情,生活的濡染会改变人的神色和气质,但当我们的内心清明如镜,透过内省就能够了解到他的真面目。因此,人们应该常擦拭自己的心灵之镜来照见世问的真相,时常以心灵之镜反观自我,防止意念走偏走远造成人生道路的难以回头。
《旧唐书·元行冲传》中曾提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人们往往感叹海洋生物在流浪水中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却因当局者迷而不曾警醒,忽略了时间的流浪水也会使我们在没有观照的情况下虚度光阴的现实。唯有深刻观照了流浪,才不会被流浪水所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广大涵容人生。警醒到光阴的流逝固然可以促使人们珍惜时间,但时间的价值与意义,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完全不同了。科技的发展能使人们节约时间固然可喜,但人们因此而失去深沉以及有耐性的特性又是可叹的。既避免浪费时光,又不因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中而曲解时间的价值,方能不枉在世间走了一遭。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这也是许多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皮相愿意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林清玄先生通过与化妆师的交流探讨,得到了深刻的体悟:改变表相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进行改革。谈到内在修养,不禁让人想起“香花无色,色花无香”的观点,人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憾,但要深信每个人都具有独特非凡的素质。正所谓返璞归真,即使表面平凡素朴,只要以自觉和思索找寻自我的芳香,就能做一个平常而不平凡的人。
快乐的源泉不仅仅是物质欲望能够得以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的愉悦,只有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喜悦的心情,才能在匮乏的生活里拥有丰满的快乐。禅宗的《碧岩录》中记载了德云禅师以担雪埋井的行动,给予人们“只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涌的井,还怕会被寒冷的雪封埋吗”的教化。不封冻的井是突破冷漠世界的挚情,是改变丑陋环境成为优美境地的心思,是短暂生命里不断有活力萌芽的救济。心井永不封冻,就能使我们卓然不群,不随流欲与物欲转动了。
禅心,是得到自我和谐,不被外境所转动的。解决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恼,并不在苦恼本身,而是在一个开阔的心灵世界,这需要想象的开拓,就如同从社会的苦闷进入海洋的帆船一样;只有止息心的纷扰,才不会被外在的苦恼所困厄,解脱烦恼,需要解脱自我意念的清静,正如在满风时使帆船停止。作为不能进入禅世界的现代人,也应该在自我的心灵中保有一座想象的城堡,每天沉静下来不随着外在世界的事物转动,洗涤清明自己,使自己具有澎湃宽广的胸襟。
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转动,人的挫折考验永不终止,追寻幸福快乐不是结局而是方向,去除心的葛藤,使人生能够从光明的起点走向另一个光明的起点。仅仅让心回归清静并不足够,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倘若我们一直执着寒冷与黑暗的伤害,就会沉沦而不自知,唯有让自己的心爬上高点,以广大的角度来观照自我,方能让自己处于光明与温暖的境界。作者以飞越冰山的经历与感悟,启示人们如何面对变数未知的生活。心的上升,是觉悟的开启与智慧的契机,亦是维持自在与希望的支撑。
心有菩提,观照心中的星月,方使短暂的人生充实又光明!P9-10
“2017电信飞young书香杯三校大学生阅读书评比赛”
彩蛋来袭
全民阅读的基础和土壤应该是在这些大学生。“2017电信飞young书香杯三校大学生阅读书评比赛”举办,激励更多大学生加入“阅读与分享”行列,更期望在未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分享成为一种时尚!
为纪念第22个“世界读书日”,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深度阅读水平,阳光学院图书馆、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福州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2017年电信飞young书香杯三校大学生悦读书评比赛”活动。本书为该活动的获奖作品集。
主办方让我来总结一下本次活动,我就简单地小结一下:
1.源起。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董诏龙老师,他是我的研究生班同学,也是我曾经的同行,任职于集美大学图书馆。因为集美学村有一个无敌的海水游泳池,董老师很喜欢,所以他“下海”了,成立了“圈游”(厦门)软件有限公司。一天,我们小聚,聊到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读纸质书了。有数字为证:省内各个大学十年内借书量都下降50%左右。离开图书馆行业的董老师问,能为图书馆做些什么?我们一拍即合,有了多个学校联办悦读书评比赛这一活动。活动的主旨是希望能提升大学生深度阅读水平,希望大家都多读书、读好书。
2.过程。首先要感谢有号召力的登平馆长和阳光学院图书馆,将去年的活动经验与比赛组委会分享。其次要感谢敬业的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程妹芳团队,每一个步骤都精心策划。请允许我自我表扬一下,感谢以林艺山为首的福州大学图书馆团队的默默付出。最后,要感谢“圈游”的技术团队和漳州电信的团队,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3.结果。经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大家的努力,所有获奖书评得以结集出版。这将是本书书评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很有纪念意义。
以上是本次活动的简单总结。
下面,我说说对阅读与分享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作为一名资深的图书馆工作者,我将图书馆的知识分享分成三个层次:
其一,书目的分享。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十年前,福州大学图书馆每年的图书外借册数是50多万册。十年后的2016年,是26万册左右。那么,同学们借什么书、图书被借多少次,都是有数据在里头,都是可以分享的信息。最近,我们对十几年来的800万条借书记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各个专业偏好的图书类目。比如,经过分析,学习电子商务的同学借阅的图书集中在F713.36,那么,当新生进校时,我们就直接告诉学习电子商务的同学们去这个类目的书架找书。2017年6月5日,我们上线了福州大学的毕业阅读账单,给所有即将离校踏上人生新征途的同学们一份礼物:他们四年来的阅读记录,并希望他们明了四年来跟同学相比是处于阅读的哪一个层次,并开出待读的书单激励他们终身阅读。这是图书馆人对阅读理念的坚守。
其二,书评的分享。通过阅读,我们倾听大师的声音,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感受文字的美丽。阅读,其实是一个很私人化的行为,需要环境、心境和沉思。之后,我们可以将这种书籍给个人带来的影响扩大到一群人,这就是我认为的书评的分享:将自己对所读图书的感受,结合书的内容一同传播出去。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年少时,我曾经在《福州晚报》的一个读书栏目陆续写过两年的文章,每两周选择一篇中长篇小说,缩写并撰写推荐书评。很辛苦也很充实,练了笔头,交了笔友,当然也收获了稿费。现在,我给情报学研究生上课,仍然会要求他们选择一本专业书,阅读并做书评的PPT分享。所以,我希望本次书评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从明年开始,我们将扩大范围,争取在“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的成员馆内举办,同样结集出版。这个活动如果能持续办个十年,将影响一代学子,并会形成一个文化品牌!
其三,图书的分享。“共享单车”掀起的全民单车热,“共享经济”成为时下极其流行的概念,引发无数讨论和关注。图书馆的图书实际上就是共享图书。但是,能不能更有效率地共享图书?最近,我的团队正在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图书漂流的可行性。通过“精品图书”的选购、借阅规则的设置、社交媒体的引入、运维数据的分析,打造一个非中介的福建省高校图书馆读者间的共享图书活动,实现图书的分享、书评的分享、知识的分享。拟用的口号是:“全省高校共读一本书。”请大家拭目以待。
最后,送给大学生们一句话:人生路漫漫,阅读常相伴。
詹庆东
(研究馆员,情报学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17年8月
圈游厦门软件有限公司编的《四月笔青春门》是汇聚全省大学生阅读图书心得文比赛优秀作品的用于激励鼓励大学生热爱阅读、促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图书。该书收录高校在校生阅读心得和智识能力提升体会文字,是宣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升修养、夯实本领的优秀作品。
圈游厦门软件有限公司编的《四月笔青春门》内容包括:阳光学院、书评《简·爱》、愿我成为自己的太阳、评《三体》、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孤独的人、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生命的意义、为爱献身、评《嫌疑人X的献身》、品与思、评《海底两万里》、评《人生》、评《时生》、崩塌的牌坊、读《挪威的森林》有感、读《星月菩提》有感、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