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晏凌羊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这本由晏凌羊著的《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里,作者讲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思想的发展,都可以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之前我们所崇尚的,可能是我们后来反对的;之前我们抨击的,可能是后来的我们所拥护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客观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有局限,都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一片天。而作者,只是尝试着拉开舞台上的一块幕布,让读者们看看幕布后面有怎样的表演。

这本书里,有女性意识,也有家国情怀,有亲情爱情,也有自我和成长。书里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思考;有温情脉脉的抒情,也有嬉笑怒骂的调侃。比如批判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也并不等于是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推荐

晏凌羊著的《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从一个个工作、情感、生活中小故事写起,选取普通人身边的小故事,写出了平凡人的努力、奋斗与坚持,展现了他们如何积极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使读者在故事中得到启迪。既要在生活中努力向前,又要懂得适时减压,在生活的进与退之间体味生活。

目录

Part 1 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

 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

 你缺的不是钱,而是格局和远见

 做事目标感一定要强,但做人目的性不能太强

 “鸡汤”虽美味,切记莫“贪杯”

 片面强调“性格决定命运”也是一种错误

 以独立思考之姿态,走近“心灵疗法”

 命运对你公平与否,有时并不那么重要

 在“大时代”里活出我们的“小时代”

 总有些代价,我们付不起

 浮躁时代更需“匠人精神”

 对陌生人的善意,藏着你的修养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孙悟空成长记

 别看不起年轻人

Part 2 你得先谋生,再谋幸福

 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一个好前任的自我修养

 不要嘲笑别人的疤,那只是你没经历过的伤

 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儿,不该是两个家庭的事儿

 婆媳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而不是“等你伺候”

 你得先谋生,再谋幸福

 骄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一个家庭80%的幸福取决于这个家庭的女主人?

 尊重婚姻,它才会回馈你幸福

 备胎为什么是圆的?方便“滚”啊!

Part 3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不快乐

 “父母皆祸害”?

 与父母和解吧,在死亡将他们带走之前

 我妈啥都好,就是恨我爸

 妈妈不是女超人

 你得先独立,才配谈自由

 孩子,咱不惹事,也不怕事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好吗?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不快乐

 我们有没有资格动手去教训别人家的孩子?

Part 4 别把“和稀泥”当智慧

 别把“和稀泥”当智慧

 这样的“成功”,真的值得学习吗?

 家丑就该外扬,家暴更要头条

 不为恶人叫屈,也别让好人难当

 有多少人情,败给了红包

 假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欺骗了你……

 女强人的强势招谁惹谁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性应该“被看见”,而不是“被看”

 有多少偏激,假以“女权”之名

 请多给“出头鸟”一点善意和宽容

 好话也要好好说

 有一种教养叫“不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

Part 5 没有你,世界会变冷一度

 出身不好有什么关系?够努力你也会逆袭

 别怕,再苦再难都会过去的

 母亲的信仰

 人生寒凉,但您的手很暖

 没有你,世界会变冷一度

 我们都曾热泪盈眶,我们终将铁石心肠

后记

试读章节

很多次,这位男演员“差一点就红了”,可惜就是“差一点”,让他蛰伏了十来年。

因为这些“差一点”,很多“迷妹”们为他打抱不平,可我倒是觉得:有时候,年纪轻轻就爆红,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年轻,因为名利来得太容易,所以很容易不可一世,觉得全世界都得为自己开路。当然,也就更容易栽跟头。

或许,这位男演员正是因为有过那些听起来都很惨烈的换角经历,才使得他更加珍惜后来那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和生活,不会因为走红而变得浮躁、傲慢、耍大牌、自我膨胀。

因此我会更欣赏那些经历过一些挫折最后才获得成功的人,大概是因我潜意识里觉得这样的成功似乎来得更坚固些,也觉得他们的品行更值得信赖些。

(二)

这位男演员的故事告诉我:有准备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机会,但机会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头上。金子发光木一定会被人看见,但如果你是金子,就要努力发光,不管有没人看见。

对这话,我也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第一本书在网上书城卖断货的时候,一个许久没联系的朋友说:“好像也没看到你在写作方面有多努力啊,怎么就出书了?”

她所不知道的是,我从17岁开始就笔耕不辍了。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写一篇小小说,宿舍熄灯后我搬个小凳子坐到走廊上,借着走廊的灯光写到凌晨三四点钟,接着再四处“求爹爹、告奶奶”向同学借电脑,把稿纸上的文字输入电脑,然后四处发邮件投稿。

我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也没受过任何写作培训,又不想模仿报刊上已经发表的那些文章的套路,只是凭感觉写,写出来的文字难免真诚有余,但技巧性不足。或许是我才情有限,或许是不懂套路,我投出去的稿件经常“石沉大海”。

我也参加过一些征文比赛,拿到过一些奖,但都算不上是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安慰自己:没有作品发表或得奖没关系,我只是单纯的爱表达,能表达出来就已经是乐事了。

之后,我就一直混迹于论坛、微博,天天写,一日不曾停歇。

慢慢地,有人注意到了我的文章,转发、点赞、评论数开始增多。某天,我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写了一篇批评女利主义的文章,结果,那篇文章在短短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70万。

随后,陆陆续续有几家图书公司、出版社找到我,邀我出书,和我签约。

前段时间,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忽然火了起来,文章被各大平台转载后,阅读量突破了一个亿。

那一刻,我觉得人生有时候真的很魔幻。三年前我写完这篇文章后,拿着它到处去投稿却毫无结果。我也曾经人介绍加入了一个作者群,却因为被认为“太没实力”而被踢出群聊。

你看,“机会”总是这么任性,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它来临之前,积蓄好力量。若不是平时有积累,我又怎么可能在拿到出版合同后。写出一本书呢?

P4-5

序言

做自己的女王,别给人生设限

(一)

古人说“三十而立”,说的是立身、立言、立业、立家等。任何人到了三十岁,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感。这一点,不分男女。

三十岁之前,人们都认为你还是年轻人,即便你摔跤、犯错、走弯路,大家劝你的时候都说“没事儿,你还年轻”;但三十岁之后,如果你依然犯傻甚至犯罪,人们说的就是“你都已经老大不小了,怎么还那样”。

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一个人应该成熟的年龄不是十八岁,而是三十岁。

不管男女,如果迈过三十岁自己依然一事无成,总难免会有些恐慌。这种恐慌,来自我们惊觉自己在变老,父母也在变老,身上的担子在加重。如果你已经有了孩子,会发现孩子长得飞快,然后,当你发现头天晚上如果熬夜了第二天上班就没精神,发现自己体能的的确确在下降,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

这种焦虑,在女性身上似乎体现得更加明显,要不怎么会有“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一说?在传统观念里,男人三十岁时,有点事业基础了,开始变得成熟稳重,是最有魅力的时候。女人呢?二十岁时温柔可人、娇艳欲滴,但过了三十岁就是“末路狂花”了,皮肤、体态、相貌等开始走下坡路。

把“年龄”和“生育能力”挂钩,总能轻而易举地恐吓到女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很多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父亲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精子质量也会下降,遗传给胎儿潜在破坏性基因的概率也会增大。

女性生殖能力最强的时期,并不是她们生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最佳生殖年龄”和“最佳生育年龄”是两个不同概念,后者还囊括了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心理成熟度等因素。拿我自己为例,我根本没法想象:如果我二十五岁时生了一个孩子,我能对他付出多大的耐心,给他多好的引导和教育。那时候,我自己都还不成熟,一定不如现在做得好,更别说能写得出这本书里所提及的育儿感悟了。

年轻的好处,主要在于退路够长。只是,我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过了三十岁的自己——心境更柔和,心态更谦卑,懂得善待自己、体恤他人,凡事有度,以诚行天下,并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眼界、心量和格局。

(二)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总是很迷茫。

有好几年的时间,我处在一种很浑浑噩噩没有自我的状态。当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醉”倒在成功和幸福里,而我还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经常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我过多地关注自己的伤口,然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那时候,我一定要通过外界的反馈和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一定要在一段关系中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一定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那个年纪的我,活得不像一棵树,而像是一棵藤,“等、靠、要”思想严重,害怕被辜负和伤害,希望别人也能对我的人生负责。我看了很多心灵鸡汤,给自己打了很多鸡血,可内心还是有很多的恐惧、迷茫。

如今,我再回看那个年龄段的自己,就像是一个学会游泳的人在看另一个不敢下水的人。那些不堪的、疼痛的往事,如今我都能笑着说出来。

这说起来很云淡风轻,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成长的过程有多残酷。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或浅或深的伤口。哪十白伤口感染,也只能咬牙挺住,没有任何人能帮我们,我们都得靠自己的力量穿越黑暗,独自撑过那些伤痛和暗夜,独自实现蜕皮和成长。

电影《金刚狼3》里有一个桥段曾击中我的心。拥有超能力的男主角罗根做了个噩梦,梦醒以后跟同样拥有超能力的女儿有一番对话。

女儿说,我也会做噩梦,梦见别人伤害我。

罗根说,我的噩梦不是,我梦见我伤害别人。

年少的时候,我们怕被伤害,只看得见自己,十艮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保护自己,因而变得很有攻击性。长大以后,我们怕自己会伤害到别人。这种转变,便是成长。

我们都是先看清了自己,才能看到别人;都是先活好了自己,才能关照别人;都是先强大了自己,才能悲悯别人。

年少时我们好像确实特别容易遇到别人,排队买个电影票都可能会有一场美丽或表面看起来美丽的邂逅。但那会儿,我们的眼光是向外看的,欲望是向外求的。现在,我们学会了向内看,不管是走到哪儿,往前还是往后,往左还是往右,来来回回遇见的都是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如果把这“三见”视为成长的三阶段的话,那二十来岁的我是没把“见自己”这一步做好。

经历过一些事儿后,我终于慢慢看清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最终我发现: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解释那些事件,的确会对人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幸福有时候并不依赖于选择,而是依赖于我们对选择的解读。

只有“见”了自己,你才有可能进一步“见天地”“见众生”,才能对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事多一份看破与接纳。

或许,人的成长就像是一棵树的生长一样,也是有季节性的。有时看起来,它的叶子都掉光了,不再开花,没有果实,可其实,它可能只是沉睡了过去。如果它愿意醒来,那么,给予它阳光、空气、养分、水等这些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它就会发出新芽,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甚至,因为根系更发达,因为蛰伏了一个冬天,它会比过去更加坚韧,更加无惧风吹雨打。

一个四十几岁的女性朋友曾经这样跟我说:“年轻时候我过得很苦,遇到诸多挫折和不顺,感情、事业都受到打击。虽然人们都说女人越年轻越好,但是我心里清楚,我年轻时候过得一点都不好,没经验,没钱,被骗,被伤害,现在我真的一点都不怀念年轻时候那些处千人生低谷的岁月。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有能力、有事业、有钱、有朋友、有亲人,有能力经营感情,而且不再迷茫。我觉得现在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自己。”

说到最后,她加了一句话:“人还是要为自己而活,坐再光鲜的副驾驶也不如自己掌握人生的方向盘。”

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美好与无奈,而年龄对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或许就在于这种体悟和成长。度过了漫长的自我救赎与蜕变时期之后,沉淀下来的那份独立、尊严以及平和就显得特别珍贵。

女人的身份与价值,不应该由婚姻状态、年龄状态来决定。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不需要别人来衡量,只要还有热情、才华、毅力等这些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在,只要我们还能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还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那我们就是自己的女王。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更大年纪的依然走在成长路上的人们。过去,咱不回头;未来,咱不将就。

愿你对外强大、对己温柔。

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愿你有风有帆有大海,有诗有梦有远方。

后记

几乎所有的写作者,来来回回写的都是自己,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没有输出“正能量”和“价值观”的能量,也不想成为某种“标杆”或“模范”,所以只能诚实地记录我在某个时点的所思所想,为大家多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虽然,每一件事物都有多个侧面,用眼睛剥开事情外壳的本领我也只具备了一点点。

在这本书里,我讲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和你的观点吻合,但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而且说不定过几年你就会认同我或者我认同你了。每个人思想的发展,都可以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之前我们所崇尚的,可能是我们后来反对的;之前我们抨击的,可能是后来的我们所拥护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客观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有局限,都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一片天。而我,只是尝试着拉开舞台上的一块幕布,让读者们看看幕布后面有怎样的表演。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我希望你能涅槃重生,不要生活在过去的事情带给你的悲伤中。”

我大吃一惊:“原来你一直觉得我活在悲伤中?天哪!我怎么会给你以这种印象?”

她回答:“你写的东西非常大气,但偶尔还是会流露出一丝伤感和不忿。”

我哑然失笑:“我喜欢的一个作家说过一句话,一切的理解都包含着误解。我觉得这话太对了,因为想让别人明白自己太难了。偶尔的伤感和不忿,谁不会有呢?可它未必和过去那些不好的事情有关。那些现在过得春风得意的人,就不会有伤感和不忿了吗?成天打了鸡血一样乐哈哈的,那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傻姑。”

每个作者写文章,都难免会带点情绪,有了这种情绪,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们不能要求作者做到绝对的理性和客观,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只要是人,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也有自己的立场。如果一个作者写的东西,能让读者产生点共鸣或者让人感到新奇有趣,就算是作者与读者有缘分了。每个作者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擅长写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不必求全。

我只是有点遗憾,还是有太多人过于迷信“利益决定立场”。如果一个离异人士分析情感和婚姻,就觉得你说的都不靠谱;一个没有养育过孩子的人谈育儿,就觉得他说的一定不正确;一个本地人点评本地发生的一个新闻事件,就认为他一定是要为家乡辩护,他说的话绝对不理性、不客观、不可信。

公开码字多年,我也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会看不懂你说的话,看你在肯定A,就认为你是在否定B。比如,我说女人应该独立自强,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对生活的主动权,他就认为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婚姻中所有的问题都是男人的错,女人是没责任的。如果我说,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意识苏醒是个好事,他们就认为我是在仇恨男人。他们好像特别擅长做这样一件事:先曲解你的意思,然后对“他想象中的作者的观点”进行反驳。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们没法要求所有人跟我们自己的“三观”吻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写作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便是“寻找同类”。靠写作很难“教化众生”,“教化众生”那是宗教的事儿。

这本书里,有女性意识,也有家国情怀,有亲情爱情,也有自我和成长。书里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思考;有温情脉脉的抒情,也有嬉笑怒骂的调侃。比如批判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也并不等于是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我曾经问过几个喜欢我的读者:“你为什么会喜欢看我写的东西?”

反馈回来的答案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字是“真”。有一个读者更是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有很多人在戴着面具写作,多多少少给人的感觉有点装,而你愿意把自己从台上拉下来,坐到大家的中间,字里行间真实得让人能看清你脸上的雀斑。”这真是对我的“谬赞”。不过,人总是容易被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人吸引,这是不争的事实。

假设让我遇到薛宝钗和林黛玉,我估计会和薛宝钗成为“熟人”,和林黛玉成为“知心好友”,因为我喜欢一言不合就发脾气但是至情至性的黛玉,而不是做人八面玲珑、说话滴水不漏、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宝钗。

宝钗当然也是个好女子,但我欣赏不来这种像“塑料假花”一样无懈可击的“好”,只觉得跟黛玉那样有血有肉会残败的“真花”待着会更自在。

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并不难,写一本几十万字书挺难的。因水平有限,这本书难免有错漏和不当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人到中年,过的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日子。时间越来越宝贵,而人生总是不能两全。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还能写出更多更好看的作品来。感谢读者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能以这种方式和你们相遇是我的幸运。

祝你好,祝我安。

2017年7月于广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