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不仅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要帮助老年人“老有所悟”。对于相当一部分老人来说,仅有物质生活的充盈并不等于幸福和快乐。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还需要精神上的充实,想得开,想得通,想得远,想得深。从这个意义讲,袁志发所著的《快乐老年(修订版)》给了这部分老年朋友一把“开心”的钥匙。
| 书名 | 快乐老年(修订版)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袁志发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爱老年,不仅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要帮助老年人“老有所悟”。对于相当一部分老人来说,仅有物质生活的充盈并不等于幸福和快乐。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还需要精神上的充实,想得开,想得通,想得远,想得深。从这个意义讲,袁志发所著的《快乐老年(修订版)》给了这部分老年朋友一把“开心”的钥匙。 内容推荐 《快乐老年(修订版)》几乎包罗了老年人生的万象,而贯穿其中的主旨是:用作者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告诉老年朋友如何从人生感触走向人生感悟。作者袁志发同志,是全国政协委员、《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人生阅历造就了他的人生感悟,现在他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毫无保留的写下来,去感悟与自己有相同或相似阅历的朋友。 目录 快乐万岁(再版前言) 从“人生感触”走向“人生感悟”(代序) 人生的韵律(绪论) 老年与事业篇 论老年 论退休 论起点 论台阶 论年龄 论生命 论生死 论未来 论目标 论写作 论潜力 论境界 论彻悟 健康与快乐篇 论健康 论快乐 论幸福 论运动 论旅游 论娱乐 论幽默 论孤独 论独处 论美丽 论忧虑 论偏见 论充实 论意念 养生与养心篇 论养心 论心态 论心境 论心力 论童心 论心窗 论公平 论平常 论失落 论失意 论委屈 论抱怨 论猜疑 论嫉妒 论豁达 论从容 论休息 家庭与生活篇 论家庭 论婚姻 论敬老 论儿女 论教子 论生活 论热情 论不幸 论烦恼 论倾吐 论糊涂 论忍让 论财产 情感与性格篇 论情感 论情绪 论人情 论人缘 论消沉 论消极 论怜悯 论固执 论性格 论恐惧 论自杀 友谊与知人篇 论友谊 论交友 论苛求 论真我 论知入 论知己 论秘密 论自欺 论吹捧 论人心 论回忆 论成功 论往事 论反思 论命运 论遗憾 论满足 晚节与情操篇 论答卷 论晚节 论检点 论口碑 论人格 论尊严 论虚名 论名利 论得失 论自重 论自谦 论私心 感悟与忠告篇 论忠言 论逆境 论失败 论危机 论理智 论沉默 论金钱 论选择 论拥有 论用人 在微笑中仰望生命(代跋) 试读章节 人生的韵律 (绪论) 袁志发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书的主旨与内容,我写下这篇发端的话,作为本书的绪论。 一、人生有韵律 诗词有韵律,人生也有韵律。 诗词的韵律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人生韵律涵盖的是生命价值及生存艺术。 诗词有韵律才有品位,人生有韵律才有意义。 让诗词富有韵律是少数文人的事情,让人生富有韵律是每个人的追求。 无论诗词之韵律还是人生之韵律,其实质都是一种和谐。 幸福的人生应当是和谐的人生,有韵律的人生。 我们需要着力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和谐,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富有韵律。因为人生旅途中能够让你的生活走调变味,以至于失衡变态的事情太多太多。 二、关于得与失 这是一个连几岁小孩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人不正是由于喜欢得到而害怕失去,经常处于被折磨之中的吗? 其实,得与失原本就是和谐而有韵律的。 你看,大地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奉献了鲜花和果实;农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难道不是风的给予吗?鱼儿活蹦乱跳,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 人要想得到些什么,就必须准备失去些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得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失去;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可能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可能越多。所以,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满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因得而失,因失而得,或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是常有的,也均是正常的。 人特别要记住的是,勿不劳而获,勿贪得无厌。否则,你的生活就会失去和谐,你的人生就会失去韵律。 三、关于喜与忧 喜怒哀乐,乃人生中的常事,但它也最能影响人的心绪。因忧而导致心理失衡者有之,因喜而损害人生韵律者也有之。人尤其要切忌大喜大悲,因为无论大喜或大悲,都不利于保持心灵的安静。 入应当经常意识到,喜中有忧,忧中有喜。当好事落在你身上时要看到忧的影子,当坏事降临时要看到喜的希望。生活中绝对的好事与绝对的坏事都是不多见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都会相互转化。 所以,人既不要期望有喜无忧,也不要担心有忧无喜,要相信,在多数情况下,喜与忧都是结伴而行的。正因如此,即使好事连连,也要注意做到喜之有度;即使坏事多多,也要善于看到光明的一面。 人最应警惕的是,既不要让好事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让坏事吓昏了头脑。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使和谐的生活变得紊乱,使美丽的人生失去韵味。 四、关于大与小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乍一看很大,可多少年以后再看,其实很小。仔细想想,曾经让你烦心的一些所谓的大事,在今天看来,还不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吗?这些小事让你悲伤过、叹息过,但如今不都成了很有意思的回忆了吗? 有些事情,之所以当初让你觉得很大,或许是缺乏心理准备,也许是因为承受能力不强,更可能是由于你对自己还缺少应有的自信。它从反面提示我们,某件事终究是大,还是小,这与当事人是否成熟有很大的关系。对一个成熟老练的人来说,即使大事也是小事,而对一个幼稚浅薄的人来说,即使小事也会成为大事。 世界上最广阔的不是海洋,也不是天空,而是人的胸怀。你的胸怀有多大,你心中的世界才有多大;你的心力有多强,“抗震”能力才会有多强。人要不为小事所困扰,关键是要扩展自己的胸怀。 P1-3 序言 快乐万岁 (再版前言) 袁志发 2016年5月1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发证书,授予我“全国老有所为楷模”荣誉称号。欣闻此讯,正在筹备《快乐老年》再版的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希望我写上几段话,谈谈自己的退休生活及感受,作为本书的再版前言,我答应了,于是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我的退休生活是从撰写《快乐老年》一书开始的。我至今记得,临退休前,一位领导找我谈话时说:“志发,你不要有失落感。”我说:“不会的!”但这使我意识到,人退休后容易产生失落感,这可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我在写作本书时,首先写了《论失落》一文。之后,围绕退休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写了另外107篇。总共108论,从动笔到完稿,共用了半年时间。我写作本书,首先是想疏导自己,把该想清楚的问题想清楚,以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自然,如果能对社会上的老年朋友有所启示,也是我所期盼的。 这本书是我刚退休后写的,当时自己还缺少老年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更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该书出版不久,就收到不少老年朋友的来信。来信除指出书中的个别错字、别字外,主要是说了一些鼓励和夸赞的话。一位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署名陈澈的老先生在信中写道:“我是个85岁的老人……我花了两个月时间,捧读完全书,感慨良多,真是受益不浅。读此钜作,如沐春风,娓娓之言,畅然于怀!谢谢您写了这样一本书。其实,不仅对老年人谆谆相告,对中年人、青年人何尝不是一部毕生享用不尽的箴言呢!”还有一位东北的老人,也近80高龄了,竞花了一年时间,用小楷毛笔抄写了全书,我托朋友向这位老人索要了部分复印件,至今珍藏着。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书评文章,向读者推荐此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专题节目的形式向听众介绍本书,因为节目播出当天是重阳节,所以还全文播发了书中《论敬老》一文。中央党校电视台将全书做成电视节目,在校内和网上播放。我还看到,中央电视台内部印发的一本名为《预退人员学习手册》,里面刊登了三篇供即将退休人员学习的文章,其中两篇选自《快乐老年》。 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有十年之久。人生有几个十年啊!何况,这十年又与自己先前的那几个十年大不相同。我是怎样度过这十年的呢? 如前所述,退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写作《快乐老年》一书。这之后呢?2006年7月,我受聘担任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现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院长。2007年,依据我的建议,学院新设了动画专业。同样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个专业的设立,竞成为我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起点,成为我快乐生活的又一个重要支点。 为了办好动画专业,从新专业开设之日起,我就潜下心来学习动画、研究动画,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观看国内外优秀动画片,组织编写《美国动画史》(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执笔创作动画剧本。经过努力,于2008年完成了电视动画片《小牛向前冲》的剧本和该剧主题曲、片尾曲歌词的创作,并担任总编剧。该剧于2009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广大小朋友的喜爱。截至目前,该剧已在央视四个频道播出13轮,还在北京卡酷、上海炫动、湖南金鹰、江苏优漫等几十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并于2012年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之后,我又担任以美德教育为主题的电视动画片《大角牛梦工场》的总编剧,该剧也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并于2014年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目前,自己还在担任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动画片《大角牛》的总编剧,该剧第一季52集已基本制作完毕,顺利的话,有望于近期在央视首播。这里,有一点是要说及的,我在动画方面所以能做一些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动画界的专家和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在做动画期间,我又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解迷》,告诫人们不要迷权、迷钱、迷色,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作序。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也被中央党校电视台做成了电视节目,并荣获中组部颁发的“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课件奖”。另一本是《游游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是专门写给小朋友们看的。 我讲述上面这些情况,只为了表达一个意思——人在退休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脑子和手脚就不要停下来,多为社会和子孙后代做些事情,倘若做得还比较好,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快乐,一种在工作岗位上未曾品尝过的快乐。这种快乐对老年人来说是极为珍贵的,它会让你远离那种被冷落、被闲置、被遗忘、被边缘化的感觉,相反,会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被充实、被融入社会的感受。 回顾十年的退休生活,可以说,感慨多多,这里简要列出几点,与老年朋友们共勉。 退休绝不意味着生命的枯竭,它只是新的生活的一个开始,只要心底洒满阳光,我们的生活依然会丰富多彩。 我们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也拥有自己的宝藏,值得花一番功夫去挖掘,千万不要说不可能。 我们虽然已远离花季,但同样有盛开的理由,只要有一颗轻松的心,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 我们虽然也会遇到麻烦,但这并不重要,只要转身面向阳光,阴影就会躲在你的身后。 我们既然已经步入老年,就应当把健康快乐作为自己生活的首要目标和根本支点,不管你生活的“线”有多长,“面”有多广,“体”有多大,都要从健康快乐这个“目标”和“支点”出发。 我们既然期望健康快乐,就务必要把保持平和作为处事的黄金法则,该冷静的要冷静,该回避的要回避,该放弃的要放弃,快乐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是谁,衰老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延缓衰老则是可以做到的。延缓衰老的药方可能有千万个,但最管用的“药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之神,是快乐之神。 本书再版时,我又审阅了全书,除补正已发现的错字、别字外,还对个别章节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另外,美术编辑又重新设计了封面,在装帧排版上也花了许多心血,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一版的序言,是我尊敬的师长范敬宜先生写的,他已经走了,我非常思念他,我会永远记住他的。 就写这些吧! 末了,我想喊一声:“快乐万岁!” 2016年6月1日 后记 在微笑中仰望生命 (代跋) 袁志发 当我写完本书正文的最后一篇文章时,恰好是乙酉年腊月二十九的上午。啊!明天将是又一个正月初一。 中午,全家人吃团圆饭。饭菜丰盛自不必说,孩子们敬酒祝福也自不必说,院子里还阵阵响起久别的爆竹声。我很兴奋,也很激动。我虽然又长了一岁,但依然感到了浓浓的年味,依然感到好像在孩童时过年一样快乐,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老伴看到了,孩子们也看到了。自然,我也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也都露着微笑。大家不仅微笑着,说笑着,而且还不时地仰望着挂在屋顶上那个写着“福”的红灯笼。这一切,就像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卷,映人了我的眼帘,挂在了我的心窗上。也就在这刹那之间,我的脑海里突然萌生出一个话题——人,应当在微笑中仰望生命。我如获至宝,放下饭碗后就拿起笔来,乘着酒兴,急匆匆地写下这篇文字,作为本书的代跋。 作为代跋,也作为本书内容的必要补充,我主要想表达以下两点看法。 一、生命喜欢微笑 人生中有多种多样的笑。有大笑,它使人忘却的是烦恼;有苦笑,它使人远离的是快乐;有傻笑,它使人陷入的是糊涂;有奸笑,它使人面对的是狡猾;有淫笑,它使人感到的是耻辱;唯有微笑,才最符合生命的本真,因而也最受人珍重。 在团圆的微笑中,我忽然意识到,感知生命,重在感知其本真;善待生命,也重在善待其本真。 生命的本真是什么?它不是少数人幻想中的伟大,也不是多数人鄙视的低下,而是一种美丽的平常;它不是一种虚拟的永恒,也不是一种无奈的短暂,而是一个闪光的过程。而这美丽的平常与闪光的过程,也正是多少人苦苦思索的生命之真谛。 仔细想想,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种美丽的平常与闪光的过程所散发出的芳香吗?生命的价值,不正是在这种美丽的平常与闪光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吗? 生命喜欢微笑,犹如盛夏里的你酷爱清风一样。微笑意味着: 你是真实的,你对生命的希冀也始终是真诚的,绝没有那么多的虚假和伪装。 你是平和的,你对生命的态度也始终是理智的,绝没有那么多的虚妄和烦躁。 你是从容的,你对生命的遭遇也始终是坦然的,绝没有那么多的不安和恐惧。 生命喜欢微笑,我们也应当对生命报以微笑。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虽然都会有愁苦,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也都开启着一扇通往快乐的友善之门。只要你善于摁响这个快乐的门铃,生命就必定会向你发出醉人的微笑。 二、生命需要仰望 在举头望着那个挂在屋顶上的红灯笼时,我更意识到,人生在世,不能只是低头觅食,必须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着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起生命,更自觉地呵护好生命。 人的生命是在母体里孕育而成的,但当你来到世间之后,它就始终面向着未来。它不仅属于过去,也不仅属于今天,而且属于明天。所以,生命总是需要仰望——仰望美好的将来,仰望人生的天国。只要生命不息,就当仰望不止。 仰望就是追求崇高。伟人有伟人的崇高,英雄有英雄的崇高,凡人也有凡人的崇高。凡人的崇高,虽然不像伟人与英雄那样光照人间,但也同样可以流传后世。比如你的善良、宽厚、仁慈等美德,不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吗?有的人往往只看重物质遗产,而忽视了精神遗产,这不正是缺少仰望的缘故? 仰望就是追求幸福。少年有福不算福,老来有福才是福;今日有福不算福,明日有福才是福。生命的延续应当是幸福的拓展,而要拓展幸福,就不能没有仰望。俯视能使你记着过去,平视能使你珍惜现在,唯有仰望才能使你钟情于明天。 仰望就是追求快乐。往日的快乐已成为过去,今日的快乐也不会永存,我们最应当期待的是明天的快乐。明天的快乐不仅是你以往快乐的延伸,还可能成为你一生中快乐的奇峰。如此想,我们还不值得更有意识地去仰望吗? 生命需要仰望,我们应当学会仰望。 要确信,人生中有许多更高的存在,你仰望它,就能在黑夜中看到光明,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从而找回那已逝的灵魂,重返那失落的家园。 要记住,人生路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你仰望它,就总能找到跨越的机会和办法,只是路径不同、距离不同而已。 要坦然,死亡迟早会到来的,你仰望它,就会觉得活着的每一天都无比珍贵,因而更加珍惜生命,使有限的生命呈现出无限的精彩。 人到老年,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意善待生命。我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以微笑面对生命,并学会在微笑中仰望生命——看到生命绽放的每一个花朵,即使是死亡,也把它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次开花——把花朵撒在路上,把芳香留给后人。 作为本书的代跋,还有三点需要说及。 (一)我在这本书中虽然探讨了老年人中的诸多问题,但严格地说,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思考,它只是自己的一些感受。而且,有许多该讨论的问题尚未涉及,即使已经谈及的问题,除了肤浅之外,还可能有欠妥之处。 (二)本书汇集的108篇文章,有一些是从本人所著、由人民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分别出版和再版的《我看人生》一书中节选而来的。但在收入本书时,均围绕着老年人生这一主题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这倒不是为了省事,而是由于老年人生与青年人生或中年人生,毕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三)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除参阅了一些报纸和杂志刊登的文章与资料外,还得到了许多同志和朋友的帮助与支持。这里,我借用十几年前一位朋友说过的话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我不想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因为,我想永远把他们珍藏在我的心中。” 2006年1月28日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