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留存着的书业时光(精)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汪耀华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立足之后的华东新华书店6月5曰在上海福州路、河南路开出第一、第二临时门市部,组织93家同业推销新华书店的出版物,出版印刷适合市场需要的书刊,在华东区五省二市建店布局,为新中国华东地区的出版、印刷、发行业务的起步、发展建立了诸多“大本营”,也为上海新华书店奠定了大区级别的扎实基础。

因为是被接管的,新乡路l号房产当即由上海市军管会划拨给新华书店并办妥转户手续,在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7月迁出后,被置换或分隔为宿舍。

二十多年前,我顺着前辈的指点曾去看过这幢房子,已经是满目沧桑,看不出甚至无法想象当初的民国官办第一书店和新华书店在上海第一个大本营的“腔调”了,而现在,这个门牌甚至这个路段都已消失。现在寻到的照片是我现在的同事、上海人民出版社石玉琪同志多年前在现场拍摄的。偶尔,我想着王益、叶籁士、宋原放诸位在这里进进出出的场景……

2.福州路39()号

1950年4月,华东新华书店与华东出版委员会合并组成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后迁入福州路390号新址办公。福州路390号原为世界书局“地盘”,1950年年初,世界书局被军管、清理后,底层改为新华书店福州路门市部,二至四层由华东总分店迁入了经理室、发行部等机构,编辑部尚留在新乡路l号,厂务部迁入大连路130号与新华印刷厂(原世界书局印刷厂)合署办公。

1951年1月,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根据上级指示,分拆为华东总分店、华东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华东区管理处。

华东人民出版社是1951年3月6曰举行成立大会并在新乡路l号挂牌。据一本1951年5月初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图解通俗本》封底显示,“出版者:华东人民出版社上海新乡路l号;发行者: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上海福州路390号:印刷者:新华印刷厂,上海大连路130号”。

分拆后,机构扩大、人员增加,华东人民出版社也在当年7月迁至绍兴路54号,直至1990年迁入上海书城大楼。新华印刷厂华东区管理处后来迁到延安东路110号(原世界知识社)……

福州路390号为钢筋水泥建筑,初为三层,后增至四层,现已变为六层,当时一层为门市部;二层是栈房及经理室、秘书科、人事科、计划财务科、业务科、党团办公室等;三层为工会办公室、职工俱乐部;四层为可容纳900人的大会场。

据1952年5月的一份资料显示,当时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上海分店的办公场所大致有:

福州路390号共四层约二万平方尺,底层为门市部,二三四层是总分店四室一部,约350人办公。汉口路416号为课本发行部,有100多人办公,塘沽路530号(原正中书局货栈)为期刊发行部,有100多人办公。

上海分店经理室、秘书科、人事科、财务科的办公地在昭通路22号(原中关日报馆)。

业务科在福州路331号(原独立出版社)。

读者服务科在南京东路364号二楼,底层是门市部。

1952年1月起,华东总分店谋求承租汉口路50号的惠中旅舍,因为旅馆劳资双方矛盾还惊动了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文教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市房管处、劳动局、店员工会乃至老闸区委、市委办公厅,陈毅市长和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也有指示“原则上以不租用开业旅馆为宜”,促使华东总分店最终放弃惠中旅舍。

不过,华东总分店还是在华东新闻出版局、市府房地产管理局的协调下,在1953年年初承租了广东路543号中央旅社,二、四层为职工宿舍,三层为招待所。因其干净、周到的服务,廉价和便捷的交通,六十年了,这个被简称为“广东路招待所”的地方一直是各地出版发行人士抵沪公干、旅游的下榻之地。现在,这里已经开始整体动迁了。

3.南京西路l号

南京西路l号原为新世界旅馆,系1915年开业的新世界游乐场南楼,1930年将二至四层辟为新世界旅馆,底层曾改为剧场,后为商场。

P14-17

后记

重读收入本书的各篇有些敝帚自珍的文章,感觉自己还算是一个勤业、努力的人。

收入本书的文章大致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近年因事而写、有感而发的作文,第二部分是邀请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行业话题的结集,第三部分两篇是承接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课题的内容。

特别感谢《新民晚报》贺小钢、王瑜明,《文汇报》刘迪,《联合时报》潘良蕾,《中国图书商报》郭虹、金霞、蓝有林、张倩,《新华人》姚芳芳等本书各篇文章刊发在媒体时的责任编辑。现在对照原稿和剪报,也发现了原稿的多处错漏,感受着各位编辑的智慧。

继续感谢柏伟兄的宽容,使本书得以出版。

感谢蔡达峰教授的序,使我前行更有方向。

处在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有暇停下脚步回望走过的路,虽然也有遗憾,但留存较多的还是种种曾经的欣喜……

目录

前言

新华书店在上海敞开大门的往事

新华书店在上海的“地产”变迁录

那些年,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书店,城市的一盏明灯

上海书市:从1981年开始的经历

追念那时的发行学校

年轻时,工作在“大楼”

行进在印刷厂的时光

为“人民”服务

重回总店

河南书香体验行

塞上书香看银川

在贵阳,寻找买书的空间

苏州人的书香生活

一个业者对北美东风书店、三联书店的观察

金浩:钟书于书用心于事

钟书阁,是否具有复制的可能

上海扶持实体书店资金落实始末

三书店各受助10万元之后

第一线:发行师的现场感悟

掌门人:实体书店如何突破

发行师:传统渠道该怎么做

江苏最美书店评选有什么启示?

莫要缺失个性

回归抑或成功转身

期待新季风不悲情

展示书城的立场

褚老师,因为有你

后记

序言

本书各篇文章通过记载近年的生活经历,从书业往事追踪、职业生涯回味、书店行走观察、书人访谈纪要到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

在感叹时间都去哪里了之余,一个被媒体视为更有希望、更加振奋的“十三五”开局了,一个个宏伟蓝图经过多次描绘之后终于开始实施。

上海出版(传统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业的合称)经历了之前的改革开放,在“十三五”期间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经过集中、分拆,在每一次改革举措实行之前都有理论依据或非改不可的紧迫感鼓动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旗下的市属出版单位先是由部分单位组建世纪出版集团,稍后又将另外数家组成文艺出版集团,在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两大集团再行合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受着环境的制约和多种矛盾,业者的自豪感、成就感似乎并没有与时俱存。新华书店改制成集团、上市,轰轰烈烈成为中国书业第一股之后,经营地盘和经营业绩几乎也早已进入迷茫时期。一些为上市而并入的潜力公司也已经进入衰退期,上级单位从市委宣传部、解放日报社变成了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印刷公司经过不断的腾挪,叶落青浦之后,上级单位也从上海文新集团归入上海报业集团。

过往的经历,上海出版都在向报业靠近。上海出版的顶层一直在变但又一直在行走。原因很多,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只是,在这个“十三五”开局之年,上海出版又会有哪些变数?变是硬道理。

也许,改良新华传媒这家上市公司,出版、印刷、发行变成“三合一”,推行巩固老阵地、拓展新领域的策略,是否会成为上海出版正在谋划的蓝图?

对于这些话题,我依然是个观察者、记录者。

汪耀华

2016年2月

内容推荐

由汪耀华著的《留存着的书业时光(精)》由28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从书业往事追踪、职业生涯回味、书店行走观察、书人访谈纪要到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的书店情怀和专业眼光。全书既有轻松的描述也有沉重的思考,读者由此可以读出作者在书业中的经历,也是中国当代书业发展的细节留存。

编辑推荐

由汪耀华著的《留存着的书业时光(精)》各篇文章通过记载近年的生活经历,从书业往事追踪、职业生涯回味、书店行走观察、书人访谈纪要到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收入本书的文章大致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近年因事而写、有感而发的作文,第二部分是邀请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行业话题的结集,第三部分两篇是承接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课题的内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