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放浪形骸的行为,幽默机智的妙语,让人叹为观止。钟兆云著的《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以辜鸿铭的生活历程为线索,细腻地描述了一群中外知识分子的情感纠葛及政治博弈。它把幽默、睿智、怪诞微妙地集于一体,深刻地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片新奇陌生的天地。
| 书名 | 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钟兆云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放浪形骸的行为,幽默机智的妙语,让人叹为观止。钟兆云著的《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以辜鸿铭的生活历程为线索,细腻地描述了一群中外知识分子的情感纠葛及政治博弈。它把幽默、睿智、怪诞微妙地集于一体,深刻地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片新奇陌生的天地。 内容推荐 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于舞台上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钟兆云著的《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奇人怪杰辜鸿铭的一生,将他幽默、睿智、怪诞的言行举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并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在非凡的年代特立独行中,成为中国和南洋、西洋、东洋外交史上绕不过至今仍发生影响的怪杰的精神所在。 目录 第一章 横空出世 一、从福建驶往香港的邮轮上,古怪的黄毛青年舌战洋佬 二、神秘的中年人产生了阅读舌辩之士的兴趣 三、奇特家世,非同寻常的出身 四、封疆大吏喜识天下奇器 五、洋文案改字风波 第二章 幕府之初 一、总督大儒亲炙中国文化美食 二、觅得知己,必有性情而后有气节 三、小张之洞惺惺相惜,辜鸿铭相亲西关大屋 四、“半唐番”和“洋儒”传教士爱屋及乌 五、玉堂花烛,羡煞众多风流名士 第三章 寻回作为中国人的安全感 一、纵有洋博士头衔,又如何能得中国式的雅 二、既惧“半唐番”之名,偏被饱学之士视为不通中学的外人 三、用中国文化教化洋人 四、经略洋务 第四章 楚天风云 一、“六君子”名分既定,盛宣怀无意泼冷水 二、魔术师般的幕僚 三、被洋人尊敬和破坏的 四、铁嘴律师让世界倾听中国 第五章 旷代风流 一、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女人芳菲如诗 三、为纳妾而妙辩 四、郎情妾意,琴瑟和鸣 五、请回钦差 六、欧洲可怕的梦魇:黄祸论 七、对手 第六章 旁观不袖手 一、洋泾浜英语 二、刺猬 三、“边缘人”身在曹营心在汉 四、英才咸集,唯游说洋行,非汤生不成 五、与李提摩太和张謇一争 六、自强之梦破,“东方匹茨堡”落败 七、总督和幕僚眼中的留学生 第七章 维新风云 一、合理和背理的维新 二、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三、“维新宰相”进退之间,集一部“习气大全” 四、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过招 第八章 被污辱和被损害的 一、新千年怪事——逼出“东南互保” 二、谈判桌上显风流 三、沪上浪迹 四、又一个“谭嗣同”在武昌身首异处 第九章 臣子恨 一、降服联军统帅瓦德西 二、枪口下救百姓,于联军司令部会赛金花 三、京城邂逅爱米,“大清皇宫”心绪难平 四、爱国者和卖国者 第十章 “尊王”和自尊 一、总督衙门的骑士和“来书” 二、把这些权贵一网打尽 三、突遭遣返,利害相随 四、向袁世凯细说练兵要旨,嘲讽天下督抚爱吹牛 五、意外中的不幸 第十一章 沪上折冲 一、怎么又是你 二、洋员贪污的背后 三、立宪葫芦,官官商商 四、知命之年的旧雨新欢 五、黄浦案结,万民伞来 第十二章 外务京都 一、无所畏惧,睥睨权贵 二、重臣面前斥张之洞 三、上书帝后,再次得罪袁世凯 四、京师政坛发作师爷气 第十三章 伤心挂冠 一、洋人们疯了,竟敢在天子脚下抨击中国皇太后 二、天下之道只有两端,不是王道就是王八蛋之道 三、当面为张之洞拟就挽联 四、新赏文科进士失望离京 第十四章 国变哀歌 一、故人把酒,筑起文字纪念碑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没有皇帝坐龙廷,还叫什么中国 四、矢志保辫 第十五章 蜉寄留痕 一、谁敢动你的辫子就和他拼命 二、酒桌上戏弄庆亲王 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十六章 精神守望 一、在德不在辫 二、与老对手、总统顾问莫理循交锋 三、政客和银行家同样充满了臭气 四、挨饿的求职者面斥独裁者 五、要来个议员 第十七章 民国新闻人物 一、冷眼看袁世凯“演戏” 二、什么是污辱上帝?——就是污辱在华的英国人 三、一桩有价值的新闻 四、与中国Babu 洋话对骂 五、用孔教眼光看欧战 六、痛批《茶花女》 第十八章 课堂和政坛 一、应聘北大教授,冷眼看政坛旋涡 二、西餐馆里出风头,北大开学典礼特别亮相 三、像是在上海大世界里看哈哈镜 四、处处皆是演讲场 五、京城底下号傻瓜 六、在袁世凯归天后办堂会戏 第十九章 灰色年月 一、林语堂初见辜鸿铭,西方丽人让老怪杰激情盈怀 二、蔡元培和陈独秀先后亮相北大 三、红楼逸事,北大顶古怪的一个人物 四、中国的未来,不取决于那个在北京神秘地忙个不停的辛博森 五、紧要关头的外交总长们 第二十章 长辫教授 一、辜鸿铭“胡扯”受欢迎,老掌柜饭馆说掌故 二、从美国回来的年轻博士胡适垂下了高傲的头 三、与胡适较量 四、真是个吃不透的怪人 五、披挂上阵反西化 六、探友天津卫,挽留蔡元培 七、“老廉颇”让胡适之“缴械”了 第二十一章 孤独挑战 一、教书和书法如此自成一家 二、历史似乎在开着玩笑 三、不看紫禁城要看辜鸿铭 四、“小朝廷”的回报 五、谁都不在乎那个“脸面” 六、英国文豪毛姆亲历冗长有趣的会谈 七、一怀愁绪离北大 第二十二章 悲喜人生 一、新潮儿子劝诫浪荡老子 二、中央公园有彩头,八大胡同出意料 三、穷且益坚的救国者 四、愚忠之伤 五、劝泰戈尔早点离开中国 六、以一己之力复兴东方文明 七、台湾迎送辜博士 八、拒绝张作霖,误望东瀛 尾声 理想未泯的天国之约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横空出世 一、从福建驶往香港的邮轮上,古怪的黄毛青年舌战洋佬 公元1884年,东海,一艘邮轮长长地犁开一道闪着粼粼波光的浪痕。轮船过道和甲板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三人一群,五人一堆,或看风景,或海阔天高地说笑谈论,就连那些晕船者,也少不了有人在旁伺候,喁喁低声地说着些安慰话。 相比之下,一位头发黑中带灰、灰中偏黄,一撮黄头毛在颅顶招风的年轻人,可就孤单了。他明亮而锐利的大眼睛巡视着人群,仿佛在寻找什么人。他年纪约莫二十六七,个头中等,身材单薄,其行装打扮,如果单看那身熟悉的布长袍,倒像个中国书生,却因上面又套了件精致的国人鲜见的马夹,马夹前方还有两个兜兜,左边那个兜半露出一张印满洋文的报纸,最关键的是,头上没有辫子,这使得他更像个华侨商人;而那眼珠黑里泛蓝,脸也太白了点,鼻梁略高了些,说不准还是个有中国血统的洋半仙。不知怎的,给人的感觉,那套原本不太和谐般配的服饰,着在他这个形貌与众不同的身子上,显得特别滑稽突梯。这些不太使人看惯的东西,难免使他给人古怪的感觉,虽然这份感觉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理由来,但总而言之,相貌不该如此。 他对自己那深眼隆鼻、脸部轮廓分明的尊容也并非毫无异议,幸好这并不妨碍他对华侨父亲的遵从、减低对那位给自己打下半洋人烙印的葡萄牙母亲的敬意。他那中西交混的血液,因了父亲的偏执和灌输、母亲的理解和向往,得以培植一颗鲜活纯正而绝不含异族水分的中国心。这使他终于有了故国之归。 他那善意的目光大大方方、颇为自在地一一掠过甲板上的辫子族,他知道,这些都是地道的中国人,却几乎没有遇到能够与他对视交流的目光。他很快就又注意上了侧前方两位与他年纪相当的人。他们衣着华丽,一支上等哈瓦那雪茄烟,在嘴手之间传递卖弄着,这份道具增添了他们的良好感觉。三两位辫子族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尾着他们的下风,偷偷地深吸着经他们嘴角过滤飘来的烟味。那两人一胖一瘦,相貌并无什么可取之处,却因为长着副天然中国人的脸,使黄头毛青年断不敢对他们妄自非议,心里想的是,中国人的脸,纵然有美丑之别,比之洋人也都还不错的。从他们的谈话内容可以看出,他们最多只能算是“露水”之交。 瘦子竖起大拇指,语气里极含恭维水分:王兄的English(英语)说得OK(地道)极了,不愧是大上海出来的Comprador(买办)。这次到香港能和王兄结伴,真是三生有幸。瘦子一席话,让王买办心里头听得感觉味比雪茄还熨帖,口内撑开的两只金门牙使他的笑容装点得尤其闪光,嘴里却说:粗通English(英语)而已,哪比得上余兄留学放洋。话到这里,又奇怪地问:不是说外国的Moonlight(月亮)比中国圆吗,余兄为何还Come back(回来)?余瘦压低声音道:家父为我捐了个候补知县,王兄有所不知,在洋人的世界,Chinese(中国人)尽受Bully(欺凌),哪容易混?喜欢在中国话里夹上无谓的英文字母,这共同的爱好,使得两人相见恨晚,萍水之交立时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 黄头毛青年竖起耳朵认真听了好半晌,想了想,向他们靠近,伸出手来:两位先生好……这对新混上的狐朋回头,余瘦先是一惊:你这是……黄头毛青年赶忙缩回手,改作揖道:中国礼仪这么多,还真熟悉不过来呢。 王买办以审视的眼光好生端详着对方,见其汉语说得不太流利,发音不见正确,而五官亦含有洋味,迟疑中语气里略含恭敬的成分:你……先生是洋大人?黄头毛青年像受到了污辱,争辩似的连连摆手道:不不,我是中国人!王买办鼻子像伤风般连“哼”数声,态度立时倨傲起来:别打扰我们Talk(谈话)!拉着余瘦转了个方向说话,以肥硕的屁股和黄头毛青年做静默交谈。 热脸贴在冷屁股上!黄头毛青年怔怔地收回手,那被冷落的神情,恰如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之态。正当鹤立鸡群之感像海风般浓烈地撞击着他时,前方一位手握栏杆、宽肩厚背的中年人很快就又吸引了他的眼光。这中年人一袭长袍马褂,脑后垂着一根尺余长的辫子,手持绘花折扇,面向滔滔海水,轻声吟哦:“苟利国冢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黄头毛青年思索中,眼光和脚步同时缩短和中年人的距离,踱近对方久久端视。待他吟毕,便迫不及待地上前问候。中年人回头,见一位长相衣着古怪的混血儿站在身后向自己伸出手来,一时不知所措,喝道:你想干什么? 他的神态,使黄头毛青年立时知道,自己的握手举动过于唐突,于是又赶忙缩回手,改作揖道:敢问先生刚才所诵,系何人佳作?中年人定过神来,见对方并无恶意,也拱手回礼作答:哦,这是林则徐告示家人的诗。黄头毛青年面露惊喜,继而再问:林则徐,可是那个禁烟英雄? 也许是他的相貌太不够中国化,也许是他讲的中国话太不纯正地道,惹得中年人以略带不满而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语气不无揶揄:林公大名远扬,还有谁敢欺世盗名? 黄头毛青年当然听出了这弦外之音,却毫不介意地笑笑,道:我在英伦时,就曾听说过林则徐禁烟的故事,使我奇怪的是,连英国人也对他推崇备至。中年人好生打量了对方一番:你去过英国?黄头毛青年点点头,不以为然地说:混过些时日。这散淡的态度却愈发使中年人深感好奇,他的问话也相对凝重了些:请教先生大号。黄头毛青年莞尔一笑:无名小辈想来先生也难得记住,好记之处在于我有幸做林则徐的福建同乡。 这说话间,一阵粗犷的声音在近旁爆响:这次对法宣战,到头来怕又是割地赔款了事! 黄头毛青年微微一惊,抬头相看,说话的是邻处的白发老者。与白发老者相随的另一位老者叹了口气,万般无奈道:这三四十年来,外患日甚一日地压头而来,明明是洋人无理,却都是中国吃亏,咳,大清朝的气数真是日落两山了!P1-3 书评(媒体评论)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就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李大钊 辜先生精于别国方言,邃于西学西政,经纶满腹,确是杰出人才! ——张之洞 我请辜鸿铭,则因为他是一个学者、智者和贤者,而绝不是一个物议腾飞的怪物,更不是政治上极端保守的顽固派。 ——蔡元培 辜鸿铭向来是反对我的主张的,曾经用英文在杂志上驳我。 ——胡适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林浯堂 久仰辜先生通习欧洲古今多国文字,平素矜尚祖国礼让文明,指斥西方人粗野好斗,但我却未料想在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他竞参预了中外当局折冲交涉,为国家贡献非小。 ——梁漱溟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先生的著作,特别是《尊王篇》…… ——列大·托尔斯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