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真话/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巴金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巴金把“说真话”当成维护良知与操守的武器、衡量自己人格标准的最后底线。《说真话》一书从“说真话”和“把心交给读者”两方面辑录了巴金追求真理的作品。不论是对现实的感兴,还是对往事的追思,他都将笔触伸向社会、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

内容推荐

巴金把“说真话”当成维护良知与操守的武器,衡量自己人格标准的最后底线。

《说真话》从“说真话”和“把心交给读者”两方面辑录了巴金追求真理的作品。不论是对现实的感兴,还是对往事的追思,他都将笔触伸向社会、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

目录

说真话

 说真话

 再论说真话

 三论说真话

 说真话之四

 未来(说真话之五)

 写真话

 卖真货

 《真话集》后记

 “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究竟属于谁

 我要用行动来补写

 “遵命文学”

 “长官意志”

 “五·四”运动六十年

 小人·大人·长官

 绝不会忘记

 大镜子

 十年一梦

 说梦

 “鹰的歌”

 《随想录》日译本序

 解剖自己

 知识分子

 再说知识分子

 我的噩梦

 “从心所欲”

 可怕的现实主义

 “牛棚”

 纪念

 “样板戏”

 “”博物馆

 最后的话

把心交给读者

 把心交给读者

 文学生活五十年

 我和文学

 我和读者

 愿化泥土

 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

 给一个孩子

 答一个“陌生的孩子”

 给一个中学青年

 我的心

 我的呼号

 我的路

 呈献给一个人

 《新生》序

 给E.G.

 我希望能够不再提笔

 长夜

 灵魂的呼号

 关于《家》

 静夜的悲剧

 《巴金文集》前记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

试读章节

说真话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他说:“我不出题目,你只要说真话就行。”

我不曾答应下来,但是我也没有拒绝,我想:难道说真话还有困难!

过了几天我出席全国文联的招待会,刚刚散会,我走出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一位老朋友拉住我的左胳膊,带笑说:“要是你的《爝火集》里没有收那篇文章就好了。”他还害怕我不理解,又加了三个字:“姓陈的。”我知道他指的是《大寨行》,我就说:“我是有意保留下来的。”这句话提醒我自己:讲真话并不那么容易!

去年我看《爝火集》清样时,人们就在谈论大寨的事情。我曾经考虑要不要把我那篇文章抽去,后来决定不动它。我坦白地说,我只是想保留一些作品,让它向读者说明我走过什么样的道路。如果说“大寨行》里有假象,那么排在它前面的那些文章,那许多豪言壮语,难道都是真话?就是八月我在大寨参观的时候,看见一辆一辆满载干部、社员的卡车来来去去,还听说每天都有几百个参观、学习的人。我疑惑地想:这个小小的大队怎么负担得起?我当时的确这样想过,可是文章里写的却是另外一句话:“显然是看得十分满意。”那个时候大队支部书记还没有当上副总理,吹牛还不曾吹到“天大早,人大干”,每年虚报产量的程度。我的见闻里毕竟还有真实的东西。这种写法好些年来我习以为常。我从未考虑听来的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现在回想,我也很难说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可能是一九五七年以后吧。总之,我们常常是这样:朋友从远方来,高兴地会见,坐下来总要谈一阵大好形势和光明前途,他谈我也谈。这样地进行了一番歌功颂德之后,才敞开心来谈真话。这些年我写小说写得很少,但是我探索人心的习惯却没有给完全忘掉。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每次运动过后我就发见人的心更往内缩,我越来越接触不到别人的心,越来越听不到真话。我自己也把心藏起来,藏得很深,仿佛人已经走到深渊边缘,脚已经踏在薄冰上面,战战兢兢,只想怎样保全自己。“十年浩劫”刚刚开始,为了让自己安全过关,一位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居然编造了一本假账揭发我。在那荒唐而又可怕的十年中问,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我挨过好几十次的批斗,把数不清的假话全吃进肚里。起初我真心认罪服罪,严肃对待;后来我只好人云亦云,挖空心思编写了百份以上的“思想汇报”。保护自己我倒并不在乎,我念念不忘的是我的妻子、儿女,我不能连累他们。对他们我还保留着一颗真心,在他们面前我还可以讲几句真话。在批判会上,我渐渐看清“造反派”的面目,他们一层又一层地剥掉自己的面具。一九六八年秋天一个下午他们把我拉到田头开批斗会,向农民揭发我的罪行;一位“造反派”的年轻诗人站出来发言,揭露我每月领取上海作家协会一百元的房租津贴。他知道这是假话,我也知道他在说谎,可是我看见他装模作样毫不红脸,我心里真不好受。这就是好些外国朋友相信过的“革命左派”,有一个时期我差一点也把他们当作新中国的希望。他们就是靠说假话起家的。我并不责怪他们,我自己也有责任。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就“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满,我也把它们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正因为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谎话才有畅销的市场,说谎话的人才能步步高升。……

现在那一切都已经过去,正在过去,或者就要过去。这次我在北京看见不少朋友,坐下来,我们不谈空洞的大好形势,我们谈缺点,谈弊病,谈前途。没有人害怕小报告,没有人害怕批斗会。大家都把心掏出来,我们又能够看见彼此的心了。

P3-5

序言

青春是美好的——“巴金经典主题系列”总序

算算日子,一九七八年岁末我与陈思和兄商量一起开始研究巴金,竟然已有三十八年。时间快得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年不到三十岁的我们,如今已进入花甲。青春不再!

可是,青春怎么可能离我们远去呢?

“青春是美好的!”这是巴金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话,这也是他的作品沛然而至的青春气息。应该感谢巴金的作品。读巴金作品,总是强烈感受到他的青春活力。即便人在晚年,他仍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又一次成为“五四时代”的那个青年巴金。“文革”浩劫之后,在八十年代历史场景里,一位八旬老人发出一次又一次的青春呐喊。颤巍巍的他,坐在轮椅上的他,没有让读者感到他的衰微与苍老。相反,他在《随想录》里的历史反思,他对社会的敏感与关注,他对现实问题的干预与介入,总是让人感到锐气、胆识与坚韧,甚至有深刻的苍凉。这一切,因为在他的心中,漫溢着青春生机。

晚年巴金,以他的笔,再一次拥抱青春!

谁说衰老就一定意味着精神活力枯竭?

三十八年时光流逝,年届六旬的我,并不觉得青春已经远去。一个人,因青春而充满活力,因青春而不会与年轻人存在代沟,因青春而拥有透明,拥有真诚。

青春是美好的!

美好不是因为年轻,美好在于生命的蓬勃生机,在于虽然衰老却如同年轻人一样勇敢面对现实,以勇气、坚韧、坦诚,写下心中最想表达的思想、情绪。巴金一直说“把心交给读者”。与读者同在的人,永远年轻!

去年秋天,万玉云姑娘前来约稿。聊得开心。我说,何不编辑一套巴金作品主题系列,由她所在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一位总是把心交给读者、从未衰老的巴金,应该以不同方式走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相信他们会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们或许缺少的另一种青春活力。很高兴,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落实。这套书确定为“巴金经典主题系列”,并得到小林大姐的全力支持。

“巴金经典主题系列”分为六种。

1、《风雨故人》

巴金散文写作中,故人往事与追思,占据相当大的篇幅,从鲁迅、沈从文、老舍、胡风、赵丹、曹禺等文坛同仁,到二叔、大哥、萧珊等亲友。特从中挑选若干,按照所写人物的出生年月排序,好处在于可以有相对清晰的历史脉络。巴金笔下的这些人物,或伟大,或普通,在风风雨雨中走过,是他们的人格与故事,构成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场景。我很喜欢“风雨故人来”五个字,故将“风雨故人”作为书名。历史风雨,潮起潮落,故人的生活细节与精神状态,写作时的纷繁心绪,读者的情感呼应,尽在风雨之中。  2、《短章》

我一直觉得巴金的散文短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一九二七年离开上海前往法国留学途中,在轮船上写的游记,如《海上的日出》等,巴金已经证明自己擅长写千字左右的短章。《醉》、《生》、《梦》、《死》、《醒》、《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多短章,是巴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界的瞬间捕捉,文字优美而清新,可谓精粹之作。这类短章,包括短小精美的序跋,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和年轻人阅读。微信阅读时代,这些短章,更适合以新的形式予以传播。

3、《说真话》

晚年巴金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与解剖自己,对多年来的人云亦云为之汗颜。他在《《随想录》中,反复强调“独立思考”,执着地呼吁“说真话”。九十年代初,曾有人批评巴金“真话不代表真理”,也还有人认为“说真话只是小学生一二年级水平”。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其实都回避了“说真话”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应有之义。选择《说真话》为书名,其实也是为了突出真实、真诚在我们心中应该占有的重要位置。同时,特地选择一组文章列入“把心交给读者”。早年巴金喜欢与读者交心,他所写的《我的呼号》、《给一个中学青年》等,倾诉苦闷、忧郁、创作心绪……晚年巴金呼吁“说真话”,其实是与过去的一种衔接,只不过因为历史沧桑感的增加,而更加具有沉甸甸的现实力量。

4、《海的梦》

这是一本童话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巴金创作的一组童话,第二部分是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童话。巴金喜欢童话,他写《长生塔》、《隐身珠》、《能言树》等,假借童话,写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梦想。巴金童话的偏于成人化,现实性、政治诉求更为强烈,巴金选择王尔德童话翻译,其实也体现他的这种标准。他写道:“我喜欢王尔德的童话,喜欢他那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严正控诉,对贫苦人的深刻同情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灵魂。”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童话,堪为译文精品。

5、《爱的十字架》

因《灭亡》、“爱情三部曲”轰动一时的缘故,走上文坛之初的巴金,在青年读者心目中一直被视为擅长写爱情的作家。《爱情三部曲》等小说中的爱情,总是与社会革命相关。爱情是载体,指向是革命,陷入爱情中的青年人,情感令其困扰,他们在挣扎中而不得不放弃爱情。其实,巴金的一些短篇小说,《初恋》、《丁香花下》、《哑了的三角琴》、《天鹅之歌》、《爱的十字架》……受西方爱情小说影响,择选生活片段,以忧郁和淡淡的哀伤叙述中外年轻人的爱情经历。三十年代初,在翻译世界语作家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小说之后,巴金在泉州听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遂以《春天里的秋天》为题,创作这一中篇小说,语言的敏感与哀伤,恰与主人公的爱情遭际相吻合,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

6、《憩园》

从《家》开始,巴金对家庭题材的成功描写,奠定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时间推移,十几年后,巴金在《憩园》和《寒夜》中,对家庭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家庭”这个概念,在巴金早期作品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体化,与青年所走的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状态。其实,如果细细阅读巴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乃至对大哥等亲人的叙述,可以明显看出,巴金内心里未必对家庭完全抱有敌意。年轻的他对家庭形式的抨击,对高家大院种种不肖子孙的声讨和谴责,也许正包含了他对这种家庭形式的本能关怀。实际上,即便在《家》中,他也没有对于家庭的瓦解完全冷漠。相反,他一直赞美母爱,赞扬兄妹、兄弟、父女之间的平等友爱的关系。另外,他对挥霍祖产,倒卖家宅的行径,始终充满鄙视和反感。正因为这种对家庭的矛盾感情,才使他在《家》中能够动人地写出高老太爷弥留之际的感人场面。这种对家庭的关注,在《憩园》和《寒夜》里有了进一步发展。巴金有意识改变以前那种绝对的感情方式,不再单纯以“憎”作为爱的对立形式来表示心中的痛苦。相反,他表现对人类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家庭形式也是如此。《憩园》中的杨家小孩,不再是觉慧那样的家庭叛逆,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热心维护者。但杨家小孩与觉新也有所不同,觉新是容忍旧家庭的罪恶,杨家小孩面临的不是毁坏,而是建设。在他身上,可以说倾注了巴金对平等、宽厚、友爱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的理想境界。后来生活的巴金正是如此。夫妻之间,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从未听说有过彼此矛盾。他以建设性的姿态,拥有了所期待的理想的家。巴金曾经说过,《憩园》可以看作《冬》,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憩园》是《家》、《春》、《秋》的自然衔接和发展,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延伸。《憩园》之后巴金创作《寒夜》,小说中汪文宣一家婆媳充满不和与猜疑,但是巴金不再如以往那样谴责家长的保守落后,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叹息人与人之间缺乏了解,最终他为这个家庭的破裂而感叹。这种留恋和哀婉,这种对理想家庭的向往,才使得《憩园》与《寒夜》不是单一的控诉,而是更有人情味的描述。《憩园》作为“巴金经典主题系列”的最后一种,在我看来,可以说是最好的压轴之作。

故人,短章,说真话,童话,爱情,家庭。

六个主题,涵盖一个人的一生,也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且让我们静下心,阅读巴金作品,感悟生命,永远拥抱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巴金如是说。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