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杭城群星闪耀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迅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杭城群星闪耀时》是徐迅雷的一部杂文集,分为史迹、新篇、民生、活力、善美、峰会共六个部分。主要围绕杭州这座城市展开评论,结合杭州的历史和当代现实,阐述了作者对杭州的人文历史和当代城市建设中一些事件和现象的见解。本书稿给大众认识了解杭州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内容推荐

“中国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说,杭州和苏州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金秋九月,G20峰会在杭州举办。这本徐迅雷编著的《杭城群星闪耀时》适逢此时出版,是向杭州的历史文化致以敬意,是为杭州的创新现实增添活力,是给与会嘉宾尤其是记者提供参考,更是作者挚爱杭州的情感表达。

目录

史迹第一

 杭城群星闪耀时——杭州历史文化名人掠影

 杭州八年抗战:浩气壮湖山

 铭记历史,铭记八十八师

 为国家牺牲为和平服务

 真实的潜伏

 先祖·先烈·先贤

 从历史走向现实的独特韵味

新篇第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澎湃时代:杭州“一号工程”盛放智慧之花

 杭州的跨越:创新、活力、国际化

 以“三严三实”推动杭州实现新发展

 开启杭州智慧 引领创新未来

 “一带一路”的浙江新机遇

 追求更大作为的新境界

 以制度创新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笃学笃行 严以修身修为

 “两学”学扎实“一做”做到位

 学习,让城市更绚丽

 优秀县委书记的公众期待

 严爱并举炼就改革实干家

 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治“病树”要有廉政建设“新常态”

 饭局“三问”与宴席“三不”

 不能老是在“小事”上屡教不改

 如何让“利用职务”不“便利”

 权力做“减法”

 让人民评判 使群众满意

 救死扶伤 干净担当

 会所关得干脆利落

 问题在窗口 根子在里头

 在深化改革中撕开口子

 改革需要精准发力

 找准历史定位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力

 “万亿元俱乐部”时代的杭州重任

 作风建设要“金猴奋起千钧棒”

 站在云端 奔向明天

 印月潭·印月谭

民生第三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下水道

 从下水道到地下管廊

 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

 “双轮革命”的意义

 骑往春天的杭州“小红”

 畅行不仅仅是畅想曲

 新能源车的政策新天地

 出租车改革打破“零进步”

 地铁软实力超乎硬实力

 城市堵车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热射病“射”中了什么

 生命至上,安全至上

 极寒天气需要极暖应对

 人定胜“灾”

 人性呵护为什么高于惩治法则

 戴安娜悲剧现实版以及法国车祸率

 忧患有千种 幸福只一个

 安全乃民生大事

 有个无情的“酒与污水定律”

 为生民立命 为民生立规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这里应该最卫生最文明

 海量快递包装呼唤新型处理方式

 悉心倾听孩子心中的风暴

 科学、睡眠和学习效率

 不要让健康“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节:由“复杂”回归单纯

 好在只是一次实验

 让老年安享 让亲情回家

 “最”字其实是他的手艺追求

 面包与舌尖上的安全

 法律生命的寄托

 一不要想横财 二不要怕横祸

 打工与回家

 节日的文明增量与社会共识

 走向更开放 走向更公平

活力第四

 遗迹遗存也是金山银山

 美在古·美在真·美在有味道

 上善若水。良渚之良

 美丽杭州的美丽表达

 世界遗产和美丽中国

 聆听非遗的回声

 文化传承的双重尊重

 文明指数的意义

 久久为功提升文明素养

 文明的戒尺

 和谐是宜居城市的至高境界

 城市生活质量的愿景

 设计之都的杭州启示

 向台湾学文创

 两岸文创的交融

 两岸和平发展的民间推进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师

 技能与创意

 科技“红地毯”期待“致青春”

 国际人才的“杭州引力”

 支付之宝,便利之宝

 人文的内力

 在最近的地方接触最远的天文科学

 不薄西医爱中医

 开放场地智慧健身:求实务实扎实落实

 春天里的文化杭州

 美丽杭州建设的民间力量

 “文化升级”助推“小镇升值”

善美第五

 城市的温情指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爱与善的信念

 公益的“清篮”文明的细节

 共同照亮文明社会的豁然前景

 大为的“蒋大为” 364,

 一封医生书信犹如天使之函

 你要善良,无论世界多冷漠

 爱之暖

 最后的心愿与人性的温暖

 罕见病与少数人的权利

 母亲健康:全人类之幸福

 阳光助学:好人是这个世界的魂

 免费午餐: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大病医保:援手与暖手

 若到江南赶上美

 阳光驿站:共同关爱困境儿童

 慈善公益:你为我,我为你

 人生从业三境界

峰会第六

 G20峰会开启“杭州时间”

 历史选择杭州 杭州书写历史

 提升美丽指数实现杭州承诺

 服务保障峰会与发展惠民双赢

 服务G20,人民城市靠人民

 “圆心”呈现发展力

 不让“烟霾”飘过G20

 民间精品的璀璨时刻

 不忘初心担当使命

 面向未来铸就杭州大格局

 杭州的“美丽度”和“美誉度”

 写在G20峰会倒计时100天

试读章节

C.从岳飞到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被杀.不仅是陆游的伤心事,也是一个民族的伤心事。岳飞作为抗金名将,能文善武,既是一个军事家,又是一个文化人,他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浩气长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正是让人感慨的杭州人的“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是古往今来杭州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格:外柔内刚,不惧磨难,坚韧不拔,决不低头!外人大多不知道,在吴依软语的后面,有这样一种“杭铁头”精神。杭铁头,硬骨头。“杭——铁头!”钱学森面对记者,曾用杭州话拖长音念出这三个字,笑眯眯地说:我们杭州人头硬,叫“杭铁头”。北宋杭州人沈括,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文化人,他孜孜砣砣执着写作《梦溪笔谈》,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里讲到同时代的毕异,通常也被认为是在杭州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搞科研终归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

“杭铁头”的精神品格,深入民间,深入生活,从杭州小吃“葱包桧”里可见一斑。杭城本土特色的小吃不算多,但有一种很有名,街巷里弄时有所见,它就是“葱包桧”。里头包的就是“油炸桧”——油条。当年杭城百姓,以面团捏成秦桧夫妇人形,入油锅炸,称“油炸桧”,也叫“油炸鬼”。

与岳飞“还我河山”一样,生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的明朝兵部尚书、“救时宰相”于谦,是杭州人至为骄傲的民族英雄。明英宗时,瓦刺入侵,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率师二十余万,固守北京,击退瓦刺;但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于谦青年时代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粉骨碎身浑不怕”,正是典型的“杭铁头”精神。

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是浙东义师的领袖,曾与郑成功联手作战。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兵败被清军从宁波押解回杭途中,写下了“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诗篇,给西湖山水注入阳刚之气,黄宗羲因此将张苍水比作文天祥。

杭州历史上的文化人,常以“杭铁头”精神为傲。1904年生于杭州的常书鸿,是“敦煌的守护神”,他自嘲是个“杭铁头”,决定的事坚决不再改。常书鸿是满族人.出身于驻防杭州的旗人,但早已“杭州化”。而1869年生于杭州余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更是一个典型的“杭铁头”。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章太炎一生孤鲠,半世佯狂,虽经历磨难,七次遭通缉,三次入牢狱,仍矢志不渝。他与《革命军》的作者邹容一样,同为“革命军马前卒”。1903年,因刊载邹容、章太炎的革命檄文,“苏报案”爆发,章太炎被捕,邹容出于义愤自动投案,两人在审讯庭上慷慨陈词,继续宣扬革命。力倡排满革命的章太炎,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其胆色是一般书生难以望其项背的。

鲁迅曾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这是对“杭铁头”精神的最好概括。

D.从洪升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杭州的历史时空中,有三个凸起的人文荟萃的高峰:一是南宋,二是清代,三是民国。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各路人才聚合;清代江南的和平时期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清帝南巡”、“京杭运河”、“科举考试”都成了和平时期的关键词,康熙帝在1684年首次南巡,通过对士大夫文化的赞赏,在汉人精英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而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社会虽然很乱,但教育不乱,大师辈出。

清代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不说还真不知道出自杭州。比如一位名叫戴笠的,不是后来老蒋手下的那位大特务,而是清初的名医、学人、书法家,生于杭州,年过半百后游历日本,其书法和医术在日本都有传人,影响很大。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来自绍兴,却寓居西湖边40多年,年届九旬才辞世。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工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说杭州西湖之文献作品,立马想到的就是张岱的《西湖梦寻》。但当今更传奇的是《琅嫘文集》,沈复灿手钞本一直藏于宁波天一阁,藏了两百年从不为人所知,新近才被偶尔发现,其中500余篇诗文首次得见天日,过去被删的版本亦据此恢复原貌。《琅嬛文集》的文字,尖巧生新,跌宕多姿,还原了最性情最真实的张岱。琅嬛者,颗粒宝石孤立聚集也,意指天下之大事大志大义聚集于此,亦指诸多好书珍藏之地,张岱的《琅嫘文集》一如琅嬛,藏在天一阁也。

祖籍浙江兰溪的李渔,是著名的戏曲家、江南才子,两度寓居杭州,作品不断问世,“湖上笠翁”家喻户晓;金农生于杭州,是大书法家,工于诗文书画,晚寓扬州,成为“扬州八怪”之首;“随园主人”袁枚,两岁时从浙江慈溪迁至杭州,其诗文成就突出,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以及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生于杭州世宦之家的洪升,以传奇戏曲《长生殿》名世。《长生殿》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洪升创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1688年问世,立时轰动。《长生殿》被誉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洪升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玉环飞燕皆尘土”。《长生殿》却依然活着。

书评(媒体评论)

徐迅雷有“三个心”:一是公心,二是诚心,三是爱心;还有“三个气”:一是正气,二是锐气,三是才气。

——万光政

徐迅雷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一个很真实的人,一个很纯正坦白的人。

——杨星

徐迅雷在边界的把握上非常好,通过人文、通过历史人物来做一种社会启蒙,这是特别可贵的地方。

——吴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