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女画家的世界之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思敏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姚思敏著的《一个女画家的世界之二》是画家姚思敏的随笔集,讲述了她的成长历程、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本书内容有水彩之梦、番禺后人、直观老龄化社会、国内更精彩、装饰与中国“面子”、从夏威夷大学到热带森林、时代造人、夏威夷大学的除夕等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女人,一个喜欢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的女人,总会有一些与他人不同的视觉和着眼点,它们或许是身边的一片荒野,一条胡同,一个转瞬即逝的印象;或许是某些全球皆知的大事件,一趟趟出境游历中感受到的中外文化的碰撞;或许是有关自己的艺术创作以及画坛动态的思考与观点;或许什么都不是而仅仅是一种心情。总觉得这些东西或多或少有些值得回味的地方,关注它们并饶有兴趣地将之记录下来与朋友和读者分享,这就是女画家姚思敏一直想做并正在做着的事。她一边画一边写,继2007年出版《一个女画家的世界》之后又积累了一些新的篇章奉献给更多读者。阅读她的文字可以轻松自然地进入她的世界,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从而获得别样的感受。

《一个女画家的世界之二》由姚思敏著。

目录

桂花楼的记忆

野黄豆的故事

翠花胡同

先生买车

无奈的社会选择

余震之余

怎么可以这样

湘西行

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埃及、土耳其行随笔

朝鲜一瞥

关于東埔寨

写自夏威夷马诺亚山谷

水彩之梦

番禺后人

直观老龄化社会

国内更精彩

装饰与中国“面子”

从夏威夷大学到热带森林

时代造人

夏威夷大学的除夕

“以主的名义”

图书馆之乐

通信中的大学问

身边的新鲜事

我想有更多人关注中国文化

人是很具体的生物

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好地方

一段终身悲苦的人生——读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有感

母亲

年轻多么好

走近俄罗斯

十个没想到——参加“创意城市 2012伦敦美术大展”有感

享受写生

“国花”与“国脸”

花非花

久违了!靠才气画画的感觉

关于“孔雀”系列的创作

我的中国画评判标准

期待山水画创作的大手笔

我这样看全国美展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观后感

这场笔仗应该打

有限而无极的世界

试读章节

不久后我们搬到外面靠大门的一个有厨房的屋子,据说这是全校最好的居所,原来是校长住的,校长搬走了,妈妈算资深老师,便给了她。这次搬家给我和弟弟心理上极大的满足和安全感。首先,外面一圈木房子里都住了人,离妈妈政治学习的地方也很近,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生火也不用头顶烈日了。现在,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只有上厕所才去那个地方。这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妈妈有二十多位同事,其中有两位我印象极深。一位是长得高高的男老师,姓张,白白的四方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他是教数学的,据说高中时数学特别优秀,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却因家庭出身问题没念成。他特别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国内外名著。那时他夫人刚生了小孩,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大堆东西需要到离我们家不远的公共厨房去洗(那时候没有专门的盥洗间,只有厨房才有水)。我和弟弟就缠着他给我们讲故事。他也很乐意,可惜每次只能讲十分钟。有时候他夫人不在,他就端着饭过来边吃边讲,我俩特别享受。印象最深的是福尔摩斯侦探案,巴斯克维尔庄园的那只狗的叫声、阴森恐怖的场景、案情随着他眉飞色舞的表情、一张一合的嘴及一口黑黑的烂牙齿的晃动立即生动起来。每到故事情节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候,他就会很得意地说“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馋得我俩直流口水。

另一位是住在隔壁的女老师,姓陈,三十岁左右。陈老师耳旁扎两条小辫,腿长腰短,学舞蹈出身,活泼可爱。她教音乐舞蹈。我妈妈喜欢声乐,嗓音很好,年轻时常在教会的唱诗班唱女高音,所以她俩很有共同语言。陈老师说话常伴有夸张的舞蹈动作,她总是把谈话的内容尤其是谈到某某人时顺便把那人“舞蹈”一番,一扭腰一个兰花指笑得我们人仰马翻。看完她幽默犀利的表演,我妈妈常常会不无担心地叹口气:小陈啊,像你这么凌厉,将来怎么找男朋友啊?后来她终于找到一位无论她怎么“表演”依然宠着她的男人。陈老师更是肆无忌惮,在我们面前把他“演”得惟妙惟肖:先演他的锋芒毕露,再演他的笑容可掬或者木讷无辜。演着演着她就结婚了,然后她住的小房子就给我弟弟住了。

没想到的是她演完了,我弟弟上场了。那时候,每个单位都安装了有线广播,我们所有的新闻和娱乐活动就靠这个广播了。而永远的音乐戏剧就是八个样板戏,年年唱,月月唱,天天唱。广播喇叭就安装在我们家门外的柱子上,弟弟在这个年龄模仿能力极强,再加上我妈妈的遗传基因一一一副好嗓音,通通变成了我的“灾难”。我除了被迫重三叠四地听广播,还得被迫看他大段大段的模仿秀,而且是演出没商量!常常是以一句“三姐,你信不信我可以把《智取威虎山》全剧演给你看”开场,不管你看不看,无论你听不听,音乐、对白、清唱、武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活的死的全演。我最怕他演“死”戏,谁牺牲了,谁中弹了,他会闭着眼睛以各种姿势倒在床上。“别演了,别演了,我不要看了!你烦不烦啊!”他才不管呢。尽管我很不耐烦,他仍然毫无顾忌地演下去,一直演到天昏地暗。

不过,当任知青的姐姐回家也唱样板戏时,我弟弟演不下去了。因为她老是张冠李戴,用杨子荣的调唱郭建光的词,把李铁梅的词又配上阿庆嫂的调。彻底把弟弟和我搞懵了,我们便一起攻击姐姐的谬误。一般要等姐姐走了好多天以后,他才有兴趣“重操旧业’一一我一直以为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演员。

后来他的确找到了一个他很喜欢的舞台,那就是持续至今的学校讲台,此乃后话。

与弟弟的表演同时进行的是我的爱好:做完作业后画画。那时也有图画课,有位姓罗的“帅哥”任我们的美术老师。他上课好像总是不看人,老对着天花板讲话。不过他总会发一些油印的教材给我们。

P4-5

序言

七年前我出版了随笔《一个女画家的世界》,第一次把自己的文字集中呈现,不免忐忑。好在拙作得到前辈、朋友、同道的首肯,他们撰写的读后感令我感动、温暖。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钱海源、林木先生分别给我写了热情洋溢的书评(见附录)给我莫大的鼓励。七年过去,我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事,高兴得不能忘怀的,伤心得不愿提及的,林林总总又积累了一些。但是,我心里更加忐忑:如果说之前是怕这些东西太个人化而不一定有人愿意接受,那么,在微信时代,人们的闲暇时间总与手机关联,还有人愿意理会我这些书面的絮絮叨叨吗?

自从有了微信,我发现自己的业余时间多被它占据。阅读图书和撰写文字的热情明显减弱。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几乎可以满足我所有的好奇心以及自我表达的乐趣。首先,我可以选择关注自认为质量高的文字来阅读,这种阅读能让我涉足许多过去难得关注的领域,它们有深有浅,有宽有窄,有的极其严肃,也有的让人忍俊不禁。其次,我还可以分层次及时发表自己的相关意见,或公开或隐蔽。不用舟车劳顿便可与千万里之遥的朋友开怀畅谈。这些东西不限字数,不用编审,不拘时间、地点,诸多好处不胜枚举。虽不乏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其担忧,微信也还是愈演愈烈。

朋友说想约我的文章,自己也觉得好长时间不曾“有感而发”,然而细想起来又天天在“发”。其缘由是什么?连我尚且如此,还有人想阅读与写作,甚至阅读我的文章和书籍么?很久以来读者以坦诚平实,敢讲真话,对艺术与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角度与态度来肯定我的文字。然而翻开微信的好帖子一看,比我更坦诚、更平实、更敢讲真话、更独特深邃的文章多了去了。那么,我的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我好久不再“有感而发”,编了一大半的第二本文集《一个女画家的世界之二》也告暂停。就像一个沉迷于某种游戏的小孩忽然觉得这游戏不好玩,另外一款新游戏正在吸引我。我纠结的是:哪个“游戏”更值得玩?

昨天,有位画家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在他们最近参加省美协去某国防中心开展的拥军活动中,有位身为风洞专家的副司令员老提起我。他经常读我的文章,看我的作品,给予了我文字犀利之类一堆溢美之词。我不禁联想起每到一处或多或少总会听到类似的表扬,有业界泰斗,也有基层书画爱好者,不觉感动起来。倒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表扬来自某副司令员,而是这个肯定是在本“才女”正怀疑动摇而最不才的时候所给予的。于是,我重新翻开书稿,重新审视、阅读这些文字。

比起东一句西一句的“点评”来,相对用心的构思,完整的框架,规范的语言,一定的篇幅还是显得耐看一些。毕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至少它可以直观地体现自己曾经的一些思考。只是长期被动地看别人的好庄稼而不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终究没什么结果。我相信,如果曹雪芹当年有条件玩微信的话,或许今天就没有批阅十载的经典《红楼梦》了。再推而广之,我们的许多文化遗产可能就会是别的什么东西。于是我又想,自己不是曹雪芹,也不是《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更不是学贯中西的能人林语堂,可我恰恰偶尔又有类似他们那样的心境和情结,何不把这心情收拾起来重新开始呢?与其心心慌慌地阅读,忙忙叨叨地转发,手忙脚乱地点赞,倒不如安安静静系统而条理地阅读,仔仔细细深入而完整地探讨几个跟自己专业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然而,谈何容易!

腾讯公司未推出微信这款免费应用程序之前,我写作只需要考虑两件事:其一,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其二,遵循自己的内心感受。当微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我的顾虑多了很多:经过微信洗礼的读者太强悍了!什么阵势没见过?超雄辩的敏感问题探讨,超信息量的惊天黑幕,超高级的国际一流先进水平,超血腥的恐怖刺激,超温柔的内心抚慰,超美感的艺术表现……他们对于强刺激的东西通通麻木不仁,何况是顾虑重重的不痛不痒?

也许,有朋友说,就写你想写而能写的吧。可是,在公共平台上不顾读者反映的自言自语是不是很滑稽?

想来想去,依然很难有上好的答案。微信的出现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它从知识传播、思想碰撞、审美取向、阅读心态甚至时间安排、生活节奏等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究竟它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是相反?它庞大的信息量使我们变聪明了还是更傻了?它无所顾忌的自由开放是使我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更富创造力,还是像精神鸦片一样让我们远离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两三年的工夫可以改变人的世界,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又将怎样?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真是不知所措。一方面我在参与,既享受它带给我的快乐,也遭受它的困扰;另一方面,我又不甘心失去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于是,我只好一边玩着微信,一边继续着我曾经热爱的“文字游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