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先天下鲜
惊蛰这两个字是活的
在二十四节气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气名字就是“惊蛰”。
因为这两个字,好像是活的——先是耳朵里仿佛有声响,那声响应当是春雷;春雷像学步的胖婴儿,在云上,兴冲冲踏着敦敦实实的脚步,奔着绊着,虎虎向前扑,一声响就是一步生长。声音渐去,扑鼻而来的是气息,是雨后泥土里从冬眠中翻新出来的青草气。这青草气像是引信,引爆土地里孕藏了一个冬天的新生命。
惊蛰,正月末、二月初,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而出走,桃李繁华,鹂鸠啼春。
万物新生、初醒。
笋是春天的“菜王”
初春的菜场,因为新蔬野菜拔地而出,品类日益多了,买卖也显得更生气蓬勃。一个寒冷的安静的冬季,就这样和春节一起过去,烟火人间的小日子又活泼泼地从“买汰烧”开始。
关于吃,苏州人的餐桌上最讲究的是时令。这遵循的其实是古礼——孔子说“不时不食”,依我看来,这句话的本义并非指美食的要义是食在当季,过候不用,也不是指今天所谓的吃货们当识时物、图口福,一季一产,过季不追。孔子是教人懂得“惜时”。
食物是自然馈赠予人类的生存基本,食物也是人类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所有才华的根本。我们应当懂得入口的时鲜美味,是自然界的四时造物,是万物化生。
春笋,是Ray在这个时节很喜欢买的时令菜。
笋,算是一年四季都有,这个季节春笋和冬笋都可选食。冬笋做得好,也是家常菜里的“角儿”。比如一碗鲜咸适度、荤素其味交融得体的雪菜肉丝炒冬笋,绝对值得舔盘为赞。但是论及鲜、嫩、脆劲,走口感细腻绵密“斯文”路线的冬笋就稍逊野趣横生的春笋一筹。
所谓雨后春笋,春笋拔尖,正是雨水后、惊蛰间的日子,昂首破土来做春天的“菜王”。
春菜繁荣,要在百菜中“称王”,春笋占的是天时地利和人气。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极爱春笋,以笋宴群臣,象征国运如春,破土新生,大唐天下人才辈出,如雨后春笋。——有了“御宴”的金字招牌,春笋的“王”字头衔,算得上天时地利的“名正”。但是菜到底好不好吃,还真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所以春笋还得与春生的百菜拼拼人气。
在蔬菜族类里,春笋既非清心寡欲,怎么烧都自成一味;又不辛苦生涩,像韭菜荠菜香菜,先味夺人。春笋像个野小子,最适合与有滋有味的肉菜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沁人,鲜美得性感,自然就是春菜里不二的人气王。
而人气王的撒手锏莫过于腌笃鲜。 腌笃鲜,是地道的苏帮菜。这个“笃”字,发的就是吴语典型的舌音全浊音,断断不能字正腔圆地念成du。
笃字,在这道菜名里是个烹饪方法,就是用小火长时间炖煮的意思。顾名思义,将腌好的咸肉和鲜肉,与春笋一起小火慢炖。
惊蛰——
土地万物,昂扬抬头,生机勃勃。
寻鲜,寻先。
春是先天下鲜。
P26-29
把四时酿进五味,把不负甘苦的奔忙,在一餐饭后,一杯酒里,暂且安放。本书以心、以血、以赤诚、以热爱,带你体悟四时更替,个中五味。
——姚晨
我喜欢她们在这里以食物记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社会的表达,人与生活的态度。
——于和伟
一个真正的“吃货”,不应只注重舌尖上的享受,搞清楚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
——陈晓卿
春天吃芽、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冬天吃茎,简单不?大自然本来就是简单而朴实的。不时不食,不只是养生,也是一种信仰。人,不能不懂天意,要知道顺从天意,才是“道法自然”!
——资深营养专家、北京电视台养生栏目专家刘纳
二十四食记
立春|味至浓时是家常
12道年菜之:四冷菜
12道年菜之:热菜及点心
雨水|让一切幸福相遇
黄鱼冻饭
惊蛰|春是先天下鲜
腌笃鲜
春分|春,就是新鲜嘢!
鲜鱼春汤
清明|花都开好了
樱花水信玄饼
谷雨|一生一世 茶馀饭后
茶泡饭
立夏|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葱油蚕豆
乌米饭
小满|生活高潮之所在
秘汁鲜浆小龙虾
芒种|煮一杯 盛夏的果饮
梅雨祛湿果饮
夏至|日与夜互消长
夏至三候面
小暑|甜蜜的冰雪
消暑缤纷水果冰
大暑|爱无永恒 藕有例外
红烧藕圆
凉拌藕丁
立秋|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在心中
荷叶粉蒸肉
处暑|与炎凉相遇
橙香鸭脯小米糜
白露|秋水 成全相思
桃胶银耳雪梨
秋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你就做花朵
桂花椰蓉千层糕
寒露|用袪寒的名义问暖
赛螃蟹
霜降|爱无是非
糖霜闪电泡芙
立冬|春去冬来只为一个暖暖的理由
暖冬羊糕
小雪|好的养生是做一个天真的人
初冬蔬菜总汇
雪球核桃布朗尼
大雪|不愿一夜之间白头
雪顶栗仁蒙布朗
冬至|分一碟相思豆 冬至送轻舟
相思五彩小汤圆
小寒|就做一个性情中人
一万软心肠的腊八粥
大寒|把每个朴素的日子都过成良辰
白雪穹顶巧克力熔浆蛋糕
二十四食记增补篇
上元
荠菜汤圆 天下去得
荠菜汤圆
二月二 龙抬头
昂扬饱满 沐春向前
酱汁肉:春天餐桌上的胭脂
fu活节
生生不息是fu活的意义
彩蛋麦芬
大师文食
莎士比亚的权力与爱情
马苏里拉芝士司康
七夕
《梦之浮桥》 A La Claire Fontaine
法式经典甜点:覆盆子费南雪
中秋
所谓圆满 就是一次完整的历程
意式经典甜点:月光组曲·马卡龙
万圣节
相信那些值得想念的灵魂是甜的
创意美式甜品:无忧南瓜双派
感恩节
担当盛情 匹配美意 不辜负自己
一个人完成的火鸡盛宴
土豆芝士杯用料
圣诞节
神不为许你 而与你为伴
圣诞节经典甜品:雪顶姜饼小屋
序:我在等水慢慢开
于和伟
我坐在雨中的檐下。
东北夏天的暴雨骤急,雷声横滚过天脊,烈雨脱缰,快蹄奔突;其声如鼓如金,急进急离,铿锵磅礴。像是给一个要去远方的人鼓劲。
我坐在姐姐家门前屋檐下看雨,如挂珠帘,如悬明线,涓涓汲汲又滴滴漓漓。急雨一下,也就决定不出门了,心反倒不急了。
姐姐于是进屋里包起了饺子。此刻的她仿佛是个武林高手,以意驭气,点水蘸粉,摊皮裹馅,指肚一捏二拢间,饺子在她手掌手指间,呼之即出,个个挺胸抱肚封着满满敦敦的馅,沉甸甸排成行。
饺子是姐姐想念我的家书,所有寒暖疼惜,此刻都知而不言。
锅里煮着水还是安静的。我守在姐姐对面。我在等,水慢慢开。
朋友圈。二三个老同学回母校。一千八百千米外的上海,此刻竟也是迎头一阵雨。雨,是夏季的特产,南北不异。老同学们“晒”出雨中即景说:一回家,雨就来留我们。母校是家,一样是在雨下、檐下,可以将此身此心安顿之处。
母校——上海戏剧学院老校区在华山路。路的两旁种着法国梧桐,在盛夏荫翳繁荣。它们壮实地从马路两边的人行道牙口倾身起立,枝繁叶茂地在路中央梢首相撑,接连成荫。林荫路的两边,或隐或显的众多里弄,栉比着旧时上海开埠时起的名园私邸。太多名人往事在这里际会流散,正是人生戏梦。
不过那些洋楼公寓花园里的逸闻轶事,对我而言,都已是道听途说。不及在弄堂老阿姨的小吃店喝到的人生第一碗绉纱小馄饨那般记忆犹新。
在东北长到二十几岁,我和馄饨不熟。想着和饺子差别不大,不过一个皮是方的,一个是圆的。更何况馄饨皮吃上去远没有饺子那么亲热。上海同学听闻,便说要请我去尝尝现包现吃的绉纱小馄饨。
那家小吃店,就是弄堂民居破墙开出一小间门面。老阿姨穿着围裙戴着套袖,右手边一碗鲜肉馅,左手边一撂几乎半透明的小馄饨皮。一手捏着根雪糕棒,往肉馅里一挑,那边手指尖轻捻,馄饨皮滑到掌心,雪糕棒头的肉馅粒往皮里一送,五指旋尔一握,蝉身般大小的一朵小馄饨就生成了。掌心一松,落在膝盖上蹲着的汤碗里。一满15只,就由小工往后半间的滚水锅边端去。小馄饨投进滚水,空碗里冲入滚烫的鸡汤,化开小半勺盐、猪油,一小撮葱花、榨菜碎和紫菜片,几丝金黄的蛋皮进碗,这时滚水里的小馄饨也就出锅了。——鲜肉馅粉嫩地在薄如蝉翼的馄饨皮里若隐若现,进了鸡汤里,如绉纱展开,食色生香,其味不是用来充饥,确实是诱人。那是我第一次见识食物如此性感。
大江大河南下,我在这里初见江南。林荫道的华山路,弄堂里有故事的房子,和一碗如轻蝉空游的绉纱小馄饨,如同情诗般,相思一点,似无还有。从这里开始的戏与梦,从此与我生命相沁。
东北和江南的急雨,在把归人留住后,随风云散去。快雨时晴,天地间清澈安宁。
接到李佳的信息。她和大学同窗闺蜜2016年合作的文艺美食公众号“四时五味入口”,历时一年以现代料理的表达方式,用小而美好的食物和文字,联袂创作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食记。很快就要结集出版了。
作为这个公众号的读者之一,我喜欢她们在这里以食物记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社会的表达,人与生活的态度。
李佳问我,可以写一篇你所理解的时光与食物的漫笔作为书序吗?
我说,好啊。此刻正好。
我坐在姐姐的对面,饺子包好了。在等,水慢慢开。
回母校的同学们去找了弄堂里的小吃店。小馄饨包好了。在等,水慢慢开。
2017年8月7日立秋
应季饮食,就是饮食应顺应时节,不同时节食用不同食材。徐李佳、任志莉著的《四时五味入口(食物人和自然的关系)》作者深谙四季食材对人体的影响,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从传统文化中溯本求源,寻找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应季食材编成四季食单,配以大量精美图片和操作步骤指导,给读者提供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双重体验。
本书作者Olivia、Ray均是1975年生人,18岁相识于大学,20余年闺蜜,彼此见证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命运中的生老病愁。四十不惑之年,她们决定做一件“美好的小事”,共同创建“四时五味入口”微信公众号,结合二十四节气,用小而精的美食,致敬自然,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食物,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和社会的表达,是人和生活的态度。
食物的意义,是让我们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品味山川花鸟风云雨雪的物我情长,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四时五味入口。可以是一道美食,也可以是一部文艺作品。
徐李佳、任志莉著的《四时五味入口(食物人和自然的关系)》按照二十四节气,从传统文化中溯本求源,将应季食材编成四季食单,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