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见识(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吴军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前言/序言

“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想,这不是宣扬宿命论或者出身论吗?其实恰恰相反,我是要破除那些所谓出身决定命运的旧观念,希望每个人通过认清我们生活的环境来认清自己,尽可能地有一个“好命”。

讲到命运,很多到了中年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似乎都得不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相反,如果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好像也坏不到哪里去。冥冥之中似乎被这两条线给框死,其实这就是命。

一个人小富小贵,可以靠一时的好运气。比如我曾经有一个邻家师姐,高考时超水平发挥,本来可能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者北京科技大学也考不上的她,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件事情让我的母校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一直作为高考超水平发挥的典型来讲,直到教过她、记得这件事的那批老师退休为止。说到这里,读者们一定关心她后来的人生轨迹。有一次我在校友会上见到了她,提起那次好运,她却说,其实在清华就是受了5年罪,后来的生活轨迹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不会因为一次好运气而改变。

世界上永远不缺运气好的人,彩票中大奖的人也是如此,在美国,几乎所有中大奖的人在10年内都会把几千万美元到上亿美元的财产败光。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总结的中国早期股市冒险家们也都是如此。当然,社会学家还可以给出更详细的统计数字,说明仅仅靠一时运气好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

对大部分人来讲,其实很难一辈子都交好运,当然也不会一辈子总是走霉运,关于后面一点,我会在书中进一步论述。运气是一时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命却影响人的一生,起着决定作用。

一个人要想得到命运之神的呵护并不容易。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命的重要性,即信命和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逾矩”三个字就是认命的意思。古希腊没有孔子,但是他们对命运的认知和孔子差不多。在他们的众神之神宙斯后面,冥冥之中还有掌控神的命运女神摩伊拉。

当然,我知道我的这种说法和今天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我们被教育的是人定胜天,创造人间奇迹,挑战人类极限,当然包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而不是像我所说的认命。但是,稍微有点儿逻辑的人就不难想清楚,社会上(包括一些老师)给年轻人灌的心灵鸡汤不能当真。如果那些心灵鸡汤真的管用,在那些灌鸡汤的人自己身上就应该应验,但事实上却没有。

有人将出身好等同于命好,这其实是两回事,否则崇祯皇帝也不会讲,希望子子孙孙不再生于帝王家。同样,对于曹雪芹来讲,我们也不知道他从小锦衣玉食算是命好还是命差。出身好不过是人生交了一次好运而已,并不代表一辈子的命都能好;反之亦然,生于贫穷之家的人,未必没有好命。

那什么是命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我来讲,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

环境的因素不能忽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强调,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书中还介绍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历史上*富有(按照财富的可比性)的75人中,有1/5出生在1830—1840年的美国,因为他们赶上了美国的工业革命。生逢中国改革开放的人,就比生活在100年前的人幸福;生在宋朝的人,就比生在明朝的人过得好。人出生的时间当然无法选择,不过“到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的智慧是应该有的,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信命。不信命是什么结果?生逢乱世不懂得保全自己,结果就不用说了;生逢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治世,依然怀疑它的现实性,就会丢掉一切机会。在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不断唱衰中国的声音,一些朋友总担心中国经济要崩溃,一直想买房子又不敢买。20年过去了,这些人发现自己仍然两手空空,完全错失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红利。在《硅谷来信》专栏中,我从经济学、科技发展以及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中国处在*佳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什么中国有希望,如果错过了中国的发展机会,一切努力都变得事倍功半了。

决定个人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人的一生。我在《硅谷来信》专栏中讲述了一个朋友的故事,他出身贫寒,却总能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他顺利地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又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他在美国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就在其任职期间成功上市,之后他又赶上了两次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一次是高盛,另一次是谷歌。在离开高盛、加入谷歌期间,他还进入了另一家明星公司*。因此,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且做出了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此外,他的投资也非常成功,子女们也培养得非常好。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他的运气这么好,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而且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到了合适的地方。其实,这不是运气好,而是“命好”,是他独特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我这位朋友看问题的角度很值得每个人学习。我在2010年离开谷歌到腾讯时,他对我讲:“你这个选择不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家公司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寻找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就是他投资(开始的时候他其实是用自己的时间投资,后来当然是用他的金钱投资)恪守的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炒概念的公司,无论当时在媒体上多么光鲜,无论一年后股价是否会涨,我的这位朋友都不会理睬,他只看那些公司有没有“钱”途,即赚利润。即使同样赢利的公司,他也只看它们是否在行业里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他加盟的高盛、亚马逊、谷歌和腾讯都符合这个原则。

对于某些被国内外投资人热捧的公司,比如乐视等,他明确地讲,它们从短期看带不来现金,从长期看世界上有它无它是一样的,所以他肯定不会投资这样的公司。甚至对于一些看似还不错的公司,比如小米,他也认为不过是N家公司中的一家而已,没有定价权,不会带来巨大的现金,他也不会感兴趣。

当然,他的判断可能会是错的,也许小米会成为一家好公司。不过他认为没有关系,本来他也没有打算在股市上挣所有的钱。这位朋友从不眼红别人挣多少钱,比如我们周围一些人当年从百度上市挣到一笔钱,他对这种一次性的收入根本不在意,不论多少。虽然这让他失去了无数次挣快钱的机会,但是他从不后悔。很多人能够靠运气挣快钱,做到小富,但是不可能一辈子运气好。对他来讲,如果把注意力放到挣百度这种一次性的钱上,他就失去了看问题的固有方法,最后不仅挣不到谷歌或者腾讯这种钱,在投资上也做不到长期复合增长。这位朋友非常认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来不去想。他的资源并不比任何人多,但是他只关注自己命中能够得到的,也就得到了所应得的。

前一阵和影视圈的朋友谈到一个大家熟悉的演员,大家说她是苦命人,嫁人不顺,投资也不顺,一辈子辛辛苦苦演戏,最后白忙活一场。我讲,这是她命不好,怨不得别人。一来读书少,二来圈子太狭窄,以至见识和判断力高不到哪里去。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比如19世纪挣了无数稿费又在投资上糟践光了的马克.吐温。但凡人的知识面稍微宽一点,交际的圈子稍微广一点,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点,命就会好很多。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很多人仕途不顺,通常是命运使然,并非缺乏运气。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一辈子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为他可惜,后人也多因读了这一千古名篇而为李广鸣不平。

不过,客观地评估,李广虽然名气大,但凭借战功却难以封侯。李广的运气并不算差——被匈奴人抓住能脱险,同时机会也不少,但是都失之交臂。因此,只能讲李广的命实在不好,为什么?因为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他贻误了战机,作为上级的卫青派人去问话,他一气之下自杀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有问题。再比如,他善于骑射杀敌,但是按照韩信的观点,这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以封侯。《史记》里没有记载过李广有效地组织大军杀敌,虽然他有过这种机会。  李广一生经历了70余战,但是没有练就将才的基本素质(比如《孙子兵法》里讲的审时度势等),说明他的思维方式有问题,也就是说看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没有达到侯的级别。(关于这段历史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史记?李将军列传》。)

和李广相似的是三国时期(其实是东汉末年)的孙策,热衷于逞个人之勇,结果被坏人所杀。这就是他的命,郭嘉早就算出来,孙策*终会死于宵小之手。孙策曾经有很多好运气,但是再多的好运气也改变不了他的命。

前段时间有则报道,说一群人大早上在机动车道上“健走”,被一辆出租车铲翻,造成一死两重伤。网友们评论说是“不作不死”。其实这也是那些人的命,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是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安全,而是在马路上别人不敢撞他们。如果大家看看周围,这种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人有的是,而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个混得像样的。

既然命运不是天生的,那么一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决定的呢?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扇了我们一个耳光,我们会做何反应呢?

所有的反应概括起来无外乎三种: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第二种,认,捂着脸走开;第三种,先冷静分析,也许是我们真该被扇,那就接受教训,也许对方真的就是个浑蛋,我们或许该叫警察来管他,当然也可能有人日后找机会整治他,让他记住教训。

我们在一辈子的经历中总会遇到各种麻烦和难题,它们就如同别人或者现实生活不断地在扇我们巴掌。对待这些巴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比如我们上小学时,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好,怎么办?第一种方法是把卷子撕了,甚至把同学的卷子也撕了,这就相当于一个巴掌扇回去的做法,甚至有的家长还帮助扇。第二种方法是从此不学了。很多人告诉我,这辈子没有学好,就是因为小时候老师打击了他的学习兴趣,这相当于捂着脸认。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在找理由为自己不成器开脱。第三种方法是分析一下原因,或许该努力,或许老师改错了我们的考卷(这种情况是有的),或许老师根本不是好老师,或许家长考试头一天就不该带孩子去迪士尼玩儿……

接下来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改进的方法,并且落到实处。

人一辈子被扇巴掌的情况和原因很多,各不相同,但是一个人对待它们的方法却有高度的一致性。习惯于扇回去的人一辈子都在扇别人巴掌,认的人一辈子都在认。英国著名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喜欢讲这样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这可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的由来。其实决定命运的还包括我们的习惯、行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出问题的人,命运之神是永远不会眷顾的。前面提到的那些在机动车道上健走的人,就属于思维方式出了问题,用句北京的老话讲,就是凡事浑不凛。

东亚人爱走的另一个极端是凡事认,当然大部分人会安慰自己说,“忍字心头一把刀”,表示自己“内心强大”。比如在单位里,某个领导就是偏心眼,欺负他,工作都让他做,提拔时就是不提拔他,很多人就在想自己应该更努力一点、勤恳一点,争取打动领导的心,但是领导下次还会欺负他。这就相当于捂着脸认。

很多逼孩子读书的亚裔家长也是如此。我听到一些国内的家长教育孩子,“爸爸妈妈没本事,你好好读书,将来就有出息了”。事实上等到他们成了学霸、上了好大学,才发现自己依然没有机会。家长没本事,就像挨了社会或者周围人几巴掌,梦想着孩子将来成绩好就能翻身,其实就是认的表现。以认的态度对待人生一道又一道的坎,就会不断地被这个世界扇巴掌。他们的命运其实在从小对待挨巴掌的态度时就已经决定了。

在美国,很多亚裔的情况也是类似。美国的大学不能公平地对待亚裔子女,分数的要求比其他族裔高很多,大部分家长就是认心态,让孩子多考几分。其实,考再多分也没用,只能让亚裔之间的竞争更激烈而已。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是要努力废除歧视亚裔的“平权法案”,但是绝大部分亚裔家长一谈到这件事就认了。

2016年,作家刘震云在北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阿Q和祥林嫂是中国人的父母,其实他们二位都属于被扇了巴掌认的人。人对一个巴掌的反应,其实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

当我们认清了决定命运的这些因素之后,当我们了解了古今中外各种智者、各种被命运垂青的人的思维方式后,当我们能够用它们来替代我们自身那种要么认、要么鲁莽地扇人巴掌的思维和行动后,我们就会有好命。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成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有一种好的思维方式,懂得如何*有效地做事情,想不成功都难。

本书重点讲述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对个人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过一个精彩的人生。同时,我也就商业本质和未来世界,分享了我在职场晋升和投资等方面的经验。当然,全书都是围绕个人的精进这个主题。

 

 

作者简介

吴军

博士,知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他的著作《数学之美》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明之光》被评为2014年“中国好书”,《浪潮之巅》荣获“蓝狮子2011年十大极 佳商业图书”奖。
吴军博士曾经担任谷歌研究员,设计了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以及谷歌的自然语言分析器。2010-2012年担任腾讯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等业务的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
吴军博士自2008年开始从事风险投资,并于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了硅谷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亮点展示

5ad1adbeN2bbd771e.jpg

精彩书摘

人生是一条河

由于一直坚持成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生活态度,我不论多忙,每年夏天一定要休息一个月。最近两年,暑期是带着全家在奥地利的小城萨尔茨堡度过的,因为在那里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音乐大师们的表演。

萨尔茨堡在每年夏天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节,从6月底一直延续到9月初,长达两个多月。每年,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会云集于此,在凉爽的夏日里欣赏美妙的音乐,绝大多数世界级的表演大师和顶级乐团也要到此展示他们精湛的才艺。2016年和2017年在那里演出的世界级大师有著名指挥家穆蒂、巴伦博伊姆,钢琴家阿格丽姬、波利尼、内田光子,以及著名歌唱家多明戈等。此外,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都要来。而从表演者到欣赏者都到此朝圣的唯一原因,就是这里出了一位音乐史上的奇才——莫扎特。

莫扎特是天才,如果整个音乐史上只评选一位天才,那么非他莫属。据说他三四岁就能作曲(当然今天人们认为那可能是他父亲替他写的),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6岁他就为奥地利的特蕾莎女王表演音乐了,并且亲吻了她的女儿——美丽的安托瓦内特公主。早熟的莫扎特说要娶公主,但是薄命的公主后来却嫁给了路易十六,并且伴随她的夫君在法国大革命中上了断头台。莫扎特只活了35岁,但是他作品的长度(按演奏时间算)却抵得上年龄是他两倍的巴赫。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1首交响曲,超过贝多芬和舒伯特交响曲总和(两人共18首)的两倍。当然,莫扎特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高产,而在于他的作品质量很高,代表了古典主义时期①的最高水准。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对莫扎特神往了。不过莫扎特生前却不受人待见,无论是在他的故乡萨尔茨堡,还是后来他生活的维也纳。莫扎特去世的时候,周围除了他的妻子没有一个亲朋。出殡时正赶上雪天,没有一个人为他送葬,他的夫人只能找人将他草草安葬。等几天后雪停了,莫扎特的妻子想去给他立碑,但是已经无法找到他葬在哪里,今天莫扎特的墓不过是一个衣冠冢。

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莫扎特,他的名声远播,走出了萨尔茨堡和维也纳,走出了奥地利和德国,走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逐渐地,莫扎特成为古典音乐的代名词。

说到莫扎特的影响力,我喜欢用河流做类比。一条河流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具体到从事音乐的人大抵有两类。一类是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人,拥有很多受众,但是他的音乐比较浅显,影响力也不是很持久,就如同一条很宽却比较浅、比较短的河流。莫扎特则正相反,他的受众从来就没有太多,但是他的音乐有深度,影响力绵长持久,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流。虽然我们很难讲哪一种河流的水量更大,但是时代越久远,那种崎岖蜿蜒的长河会持续下去,不会断流,莫扎特便是如此。虽然莫扎特已经去世两个多世纪,但是今天他依然养活了故乡萨尔茨堡一城的人——那里唯一的产业就是音乐旅游,甚至在300公里以外的维也纳和国境线另一头的慕尼黑也到处都是莫扎特的影子,更不要说它在朝圣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为什么会有人在意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它是人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之一。人的幸福感有多种来源,而且不同的人还会有所不同,比如男欢女爱、财富、成就和影响力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不过,学者们认为,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

P3-5

 

 

 

目录

序言 “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人生是一条河

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向死而生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

不做选择的幸福

做人与作诗:我们需要林黛玉

西瓜与芝麻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

第三章 谈谈见识

我们和天才相差有多远?

起跑线和玻璃心

论运气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对话庄子:谈谈见识

阅读的意义

第四章 大家智慧

莎士比亚的智慧:论朋友

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司马迁的智慧:东方最早的经济学综合论文《货殖列传》

销售大师的智慧

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

不做伪工作者

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三板斧破四困境

OKR:谷歌的目标管理法

做好最后的1%第六章 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职业员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两件事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技和艺术

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

第八章 理性的投资观

金钱观

风险意识

第一堂投资课

投资中的误区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第九章 好好说话

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谈谈讲理的方法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如何做好演讲

后记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内容简介

《见识》是根据吴军老师在“得到”App专栏的订阅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将之重新补充、调整后的作品,作品增补、调整篇幅超过60%。

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编辑推荐

《见识》是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认知升级类著作。

《见识》提供一套洞察世事和人生的独特方法,助你与时代的领航者同行。
《见识》是罗辑思维2017年度销售量排名首位的纸质图书

《见识》是根据吴军老师在“得到”App专栏的订阅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将之重新补充、调整后的作品,作品增补、调整篇幅超过60%。

《见识》是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

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内容推荐
《见识》是根据吴军老师在“得到”App专栏的订阅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 将之重新补充、调整后的作品, 作品增补、调整篇幅超过60%。吴军老师认为, 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 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 他将自己的经历, 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 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 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