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札馆闲记/开卷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瑞田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札馆闲记》是“开卷书坊”系列丛书其中一本。

本书是作者张瑞田近十年随笔写作的小结。长短不一的几十篇文章,记录了近十年的所思所想。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文学,思想与艺术,在有的放矢的闲谈中,成为一种认知。尽管认知的程度有深浅之别,高下之分,毕竟是一次真挚的思考,自由的阐发。

内容推荐

《百札馆闲记》是作者张瑞田近年所写有关艺术以及艺术家、学者的专栏随笔的结集,内容大多围绕文人手迹而展开,叙述灵动,资料详实,融学术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炉。作者在艺术节、书画评论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读者群极为广泛。另外,书中还配有数十幅珍贵的手迹、照片等有助阅读理解文章的内涵。

目录

第一辑 旧纸新痕

 兰亭聚讼

 傅雷维权

 夏志清为画家写的序言

 黄永厚致孙家绣的一封长信

 书法是一个幽灵

 笺纸的温度

 徐梵澄送给鲁迅几幅版画

 作诗当学邵子退

 说说潘岳

 《听水读钞》中的旧字

 诗人忆明珠手札摭谈

 任仲夷两封书信背后的故事

第二辑 冷眼细窥

 读邵诗记

 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

 施蛰存如此批评《兰亭序》

 陈独秀书法的“孤”与“不孤”

 李隼和他的书法

 董桥谈字

 “勿将这一点轻轻看过”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胡适为什么不谈书法

 看看“巡回展览画派”

 张说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诗人画画

 手札的命运

 学者邵华泽

 老舍这个“画儿迷”

 访平壤万寿台创作社

 刘征的诗书画

 读洪丕谟有感

 “天书“韩美林

 谁看见了汉印“傅雷”

 莫言与书法

 旭宇的一首长诗

第三辑 晨钟暮鼓

 访周退密

 林岫谈大康

 闲说陈兼与

 顾骧谈周巍峙

 怀念黄裳

 钱锺书的理由

 纪念那致中先生

 杨匡满忆赵朴初

 谒拜马一浮故居

 程潜与程熙

 面对傅雷

 擦肩而过

 比我年轻的老头儿——黄永厚和他的画

 读碑忘却书丹人

 寻找万木草堂

 “诗书异体共根生”——沈鹏与刘征

 吴大潋两封电文的启示

 听舒乙谈唐瞍

 致倪为公先生

 “如今魏法在辽东”

 邂逅良宽

人与事,行与思(代后记)

试读章节

黄永厚致孙家绣的一封长信

一九九七年,我与颜家文走进黄永厚的家。那是坐落在北京通州区的一套公寓,不宽敞,也有一点凌乱。黄永厚是画家,纸墨笔砚自然是家中的主要陈设,唯一不同的是,黄家的书很多,有些书翻卷着,躺在床前案头。黄家的书一看就是用来读的,不像我认识几位当代画家那样,豪华的书房,装帧精美的书仅是一种给人看的摆设。

颜家文与黄永厚是同乡,亦是老友,相谈甚欢。当时,颜家文主编的《芙蓉》杂志正在连载黄永厚的大哥黄永玉的一部长篇小说,两人就议论起一个著名画家所写的文学作品。记得黄永厚说:“有人说,黄永玉的小说可以跟《红楼梦》媲美了?”颜家文笑笑,没有说什么。黄永厚接着说:“可不能胡来哦”颜家文又笑笑。

黄永厚是小个子,刚过七十,思维敏捷,步履出奇地矫健,不显丝毫的老态。这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也是作家、书法家。黄永厚写一手高妙的文章,凝练与深邃的程度,令人咋舌。他又写得一手草书,草法严谨的草书,也让我感叹良久。

可惜,此前我对他的了解有限。

那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副对联,又送给我一张画作,出手之大方,让我感受到先生浓烈的文人性情。我拜望画家、书法家,从来不要作品的。尤其是现在,这些东西日渐珍贵,要作品跟要钱一样,君子更不能张口了。

离开黄府,一别就是几年。这期间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书屋》《读书》等杂志,拜读了黄永厚的许多文配画的作品。画老辣,文凝重,嬉笑怒骂,显示了作者宽博与深刻的卓识。与颜家文谈我的感受,他说我的感受是对的。

黄永厚像一口耐人寻味的矿井,只要有耐心,自然会有新的发现。他与孙家绣先生的亲密交往,是我最近了解到的。缘起于我收藏的黄永厚致孙家绣的三封信札。

我与孙家绣也是有点缘分的。我在中央戏剧学院长春编剧班学习时,有幸听了孙先生半个月的课,讲莎士比亚、讲《李尔王》时,老人泣不成声,让我们心痛不已。虽然我学编剧,但我的志向是当一名记者,于是,我经常给报社写一些人物专访,与孙先生相识,自然产生了采访她的欲望。那一天,我们谈了许多,她第一次来长春,讲了自己的感受,也讲了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她是浙江余姚人,一九三九年获美国蒙特霍留克大学研究院戏剧文学系硕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大学、金陵大学、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一九四九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一九七三年后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编著有《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和莎士比亚戏剧》等。她是我国著名的莎学研究专家。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令中外莎学界瞩目的成就。她的莎学研究和有关莎士比亚的学术活动,构成了二十世纪最后二十二年有中国特色莎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吸收、追踪西方莎学的基础上,对西方莎学研究谬误一一指出。这是构成她的莎学研究思想中的两个最突出的特征。

采访孙家琇先生时,我二十一岁,孙先生感觉到我对理论有兴趣,就劝我考研究生。我说自己的外语不行,她一抬头,朗声说道:“你小小年纪,学五十年外语,还没有我大呢。”这一年,孙先生刚逾七十,她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执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只是我内心浮躁,至今未能学好外语,愧对了孙先生的嘱托。

黄永厚与孙家绣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相识的。七十年代末,孙先生到安徽讲学,在《安徽戏剧》看到一篇评论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文章《三姑娘与“谄也”——论悲剧的传统》,引起了她的注意。作为莎学专家,孙先生第一次看到作者黄永厚的名字,她饶有兴趣地打探黄永厚的来历。于是,两人于合肥相识,又于合肥订交。P24-28

后记

人与事,行与思(代后记)

一个人有室内与室外两个爱好,这个人就不孤独,也不寂寞。我可以对号入座——在室内读书写作,在室外探险旅行。两个爱好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对应。如同沙漠戈壁上遥相呼应的树,横亘其间的漫长距离,成全了彼此之间的远望与凝视。 读书,读出感受,就有记录的愿望;探险是为了发现,旅行是一种寻找,发现与寻找,激情燃烧,欲吐心中块垒,写作派上了用场。《百札馆闲记》收录的五十五篇文章,如此产生,说不上高妙,却能看见真情。

读书益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的事,在不同的书中出现,又经过作者不同的分析,自然会给我们不同的启发。读书人多情善感,也愿意说古论今,臧否人物。阅读,是随笔文章的血脉,阅读的宽窄、长短,左右了随笔文章的成色。读书益智,能读书,会读书,就会有自己的是非观,说长道短,便成常态。

行走,是立体的读书。当我迷住探险家斯文·赫定,就有“发现”的渴望。发现,是对真相的探求与寻找,总觉得每一次远行,都会有一次刻骨铭心的发现。因此,把一次次远行写成文章,就成了割舍不下的生命渴求。

《百札馆闲记》是我近十年随笔写作的小结。长短不一的五十五篇文章,记录了近十年的所思所想。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文学,思想与艺术,在有的放矢的闲谈中,成为一种认知。尽管认知的程度有深浅之别,高下之分,毕竟是一次真挚的思考,自由的阐发。

对写作者而言,文章成册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值此《百札馆闲记》出版之际,向文汇出版社致敬,向董宁文先生表示感谢。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日于百札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