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控”袁世凯有着各样的口味
袁世凯还是在担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就娶进了第五房姨太杨氏。她是地地道道的“年画胜地”天津杨柳青人,出身于小户人家。长得也并不漂亮,但就是因为有一双缠得很小的当时年画里也会出现的“金莲”,颇得老袁的欢心。
这里,我要多说两句。民国的军阀,对待小脚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袁世凯属于“小脚控”,所以才对杨五姨太格外宠爱;后来的大总统曹锟则不喜欢小脚女人,以至于要求小脚的母亲不要随便上街;军阀阎锡山在地方执政时,坚决取缔妇女裹脚;冯玉祥则是和一位裹脚女性共同生活了18年,但因为她是小脚儿不爱她。在开封执政时,更是组织“放脚队”,挨门挨户查小脚。
当然,袁世凯喜欢杨五姨太,还有另外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杨五姨太善于理财。她出身小业主家庭,很有管家的才能,平日口巧心细,遇事则敢于决断。后来,老袁就让杨五姨太管财务,差不多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任由她从中克扣点儿小钱。第二个原因是杨五姨太善于管人。她真下得去手,经常以教导和指点“家规”的名义,对六、七、八、九姨太太非打即骂。她对九姨太,也就是原来自己的丫头非常嫉恨,曾经一边骂着她是“骚狐狸精”,一边把她打得头破血流。有的时候,杨五姨太还直接向老袁告黑状,让老袁决定停发工资——有一次九姨太与人赌博,被停了俩月工资。
第三个原因是杨五姨太善于伺候老袁。为了对付众多的小妾,袁世凯制定了姨太太轮流值宿的制度。轮到谁,谁就由丫头们把寝具等搬到袁世凯卧房。袁世凯名义上有九个姨太太,但实际同居的只有五、六、八、九四个姨太太。每人轮值一周。虽说轮值,但次日清晨却依然要杨五姨太伺候一切。第四个原因是杨五姨太管得住老袁的胃。她烧得一手好菜,袁世凯爱吃的韭黄炒肉丝以及红烧肉,*开始就出自她的手,后来家厨学会,成为袁家的日常菜。
不过,袁世凯死后,杨五姨太却表现得不太好,她第一个把袁世凯值钱细软席卷一空,夺门而逃。
叶氏成为袁世凯的六姨太纯属阴差阳错!她原本是袁家二公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相中的一名雅妓。这两人见面后互相放电,马上不管天涯海角,不管天荒地老,互订嫁娶盟约。依依惜别时,叶氏把自己的一枚玉照赠送给袁克文。结果呢,袁二公子回到家中给老爹袁世凯磕头复命时,这张照片从口袋里滑落出来了。老袁的眼睛贼尖,看见后就追问:“这是什么?是什么?”袁克文乖巧地答道:“啊?!这是我在南京给父亲物色的一个好看的姑娘。”老袁接过照片一看,果然漂亮俊美,妓女的味道和技能他早就知道,连声说:“好!好!”根本不顾自己当爹的面子,马上派人到南京钓鱼巷将叶氏接回来了。唉,就这一句话,本应是袁克文小妾的叶氏变成袁克文的小妈了! 也不要小看叶六姨太!1916年元宵节,袁世凯称帝后的“皇族”大聚会。很要名分的叶六姨太对自己被封为“嫔”表示不满,说要是到正式册封时不封她为“妃”,她就带着孩子回河南彰德去。叶六姨太突然这一发难,其他几个小姨太也群发性地跟着喋喋不休,提出同样的要求!已经被封为妃子的杨五姨太出面解劝:“你们别闹了,到时候你们都当妃子,爱管我叫什么就叫什么好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瞟着袁世凯。
袁世凯同样心绪不好,根本不看杨五姨太。他把筷子往桌子一放,长叹一声说:“别闹啦!你们不是要回彰德吗?那就和我的灵柩一起儿回去吧!”说完,便转身回办公室去了。当时,她们不知道,短命的“袁氏皇朝”的末日就在眼前了!
袁世凯的七姨太——她其实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姨太太,按照袁家的规矩,没生过子女的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姑娘”,享受姨太太待遇。不过,袁世凯喜欢啊,那就没有关系了,于是张氏不仅享受相应待遇,也被尊为张七姨太。
不过,张七姨太随老袁在河南小住时,或许是不愿意再为这位男人守着空房,或者是被另外一种风景吸引,反正她红杏出墙了。倒霉的是,张七姨太与花匠谈情说爱时偏偏被老袁撞见了,袁世凯就无情地逼令她服毒自杀了。当然,袁家也有人说,张七姨太是因病不治而死的。
历史,就这样徜徉在谣言和真相之中。P10-12
不仅仅是“妻妾依栏盼归际"
不仅我知道,其实你也懂的,写女人,是自古文人墨客最爱写的话题。女人,犹花似水像雾,有花的美丽和芬芳,有水的温柔和宁静,有雾的朦胧和缥缈。写女人,写女人的谈情说爱,自是一件美事,所以早早有了元稹要“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所以有了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更所以出了“白衣卿相”柳永,于是“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本来,写女人是一件想想就让人美滋滋地能从睡梦中乐醒的事,但当我这个成天与笔墨电脑打交道的文人把笔触伸向民国时期给人当了妻妾的女人身上时,不禁感慨万端。
民国的军阀,从袁世凯开山,直到蒋介石收官,除了作为鼻祖的袁世凯是承袭了家业,一路仕宦走来,余者鲜有官宦士绅的家庭背景,一个个几乎都出身寒微,有的甚至曾经是末路豪强。民国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所有军阀的争斗史。如果只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过往,实在太过血腥;有了妻妾们的见证,才更多了些人性。民国军阀的争斗,为地盘、为军队、为权势,也为女人。不妨穿越回去看一看,没有一个军阀不拍着自己的胸脯,趾高气扬地保证“我是个铮铮的汉子”。这样,便出现了民国军阀妻妾多的独特风景线。
综观中国历史,历代都有军阀争权夺利。秦末混战,终究归于楚汉相争;汉末军阀林立,终究天下三分;唐末军阀割据,险让夷狄占了中原……到了民国,大中国就像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蛋糕,被军阀分得七零八落。在这七零八落的历史背景下,民国军阀的妻妾们各自扮演着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或替人作嫁衣裳的角色。民国军阀的妻妾们不好做,她们永远都只能凭借丈夫的光环,获得些许的辉煌。
同为民国军阀的妻妾,她们做不了吕后,却有人成了戚姬;她们无法与丈夫一起站在前台,成为击鼓抗金的梁红玉,却有人成为政治交易的筹码,无奈当了陈圆圆。民国军阀的女人们,丈夫荣耀的时候,她们未必荣耀;丈夫威势一落千丈的时候,她们也只有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了。
在军阀们看来,妻妾只为传宗接代。军阀们娶进个把妻妾,是能力和权势的体现——正如袁世凯嘴里常挂着的那句“有本事的男人才纳妾”。在军阀们看来,女人花团锦簇,正是自己事业蒸蒸日上的写照。
看民国军阀的妻妾,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每一位军阀,包括肇始者袁世凯在内,其原配的妻子都始终一杆红旗不倒,无论随后有多么庞大的妾队伍,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嫡庶之分非常清晰。这种地位的泾渭分明,无关乎进门先后,无关乎家世地位。这或许是军阀们维系家庭观念、保证后宅稳固的法宝。军阀们对自己的家庭也算仁至义尽,至少在我看到的各路军阀中,还没有一个人在穷困潦倒时,扔下家室,只顾自己抱头鼠窜的。每读到此,我还颇感觉有些许欣慰,或许也就是这一点点的欣慰,牵动着军阀妻妾们的心吧。
民国的军阀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妻妾,作为负责传宗接代工作的另一半,女人们为丈夫守住了家里的安宁,使戎马倥偬的丈夫还有栖身之所。军阀们尤其要感谢那些聪慧有才具的妻妾,没有像沈姨太这样的铿锵玫瑰,也就没有了袁世凯的成功;没有刘凤威的倚门叫骂,曹锟恐怕也会扛不住成了汉奸……
读民国历史,不可不读军阀史,不可不读女人在军阀历史中的星星点点。与浓重的铜臭味和血腥气相比,军阀的妻妾们就好像是给这部残忍历史添加的一点点佐料,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民国军阀的妻妾们,千姿百态,一支笔是无法勾勒完整的。这是最大的遗憾。但民国军阀的妻妾们何尝没有遗憾呢?这些遗憾,又岂是一个词、几句话、数篇文章能够写尽的呢?与其面面俱到,倒不如抱残守缺吧。多留些空间给与我一起品读民国军阀妻妾的朋友们。
在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候,我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社长吴晓乐女士。感谢她经常听我眉飞色舞地讲述民国军阀妻妾的故事,感谢她鼓励我说:“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吧,至少,你的女网友是想读的。”
同时,我还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的编辑记者张弱、张桐两位女士。前者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者结业于日本北九州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她们不仅帮助我搜集、整理了许多资料,更以女I生的视点,谈论对民国军阀妻妾的看法,当然还有对民国军阀的看法,启发了我不少思路。
不多说了,余下的就是请读者自己阅读、品味。记住,她们的生活,绝对不是简单的“妻妾依栏盼归际”。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2014年冬月干东京
蒋丰编著的《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通过对民国军阀们及其后宫生活的描摹,可粗略地窥见民国军阀的兴衰史。在军阀们眼里,江山地盘固然重要,可美人也事关面子。袁世凯说,有本事的男人才纳妾。这道出了多少民国军阀的心声。
而这些军阀妻妾们,她们才不管自己的男人在外面如何腥风血雨地争抢江山,她们只顾在自己的“后宫”貌美如花、争风吃醋,抢夺话语权。
军阀妻妾史无异于一部简明的民国史。读民国史,不可不读军阀史;读军阀史,不可不读军阀妻妾史。
蒋丰编著的《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囊括民国几乎所有军阀的妻妾生活,重温战火纷飞年代轻松、舒缓、有趣的时光。
通过对民国军阀们及其后宫生活的描摹,可把握整个民国史的脉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