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川军骁将郭勋祺--抗战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开慧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川军骁将郭勋祺——抗战篇》作者郭开慧女士,带着诚挚的感情,用朴实流畅的文笔,生动的语言,以人言事、以事说人的方法,讲述着真实感人的故事。

本书有史有据,有血有肉,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照片,电文,书信,丰富生动的细节描述,夫妻情,儿女情,将士情,军民情,许多感人的故事令人动容。民风民俗,乡音乡情,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倍感亲切,真实地再现了骁勇善战的郭勋祺将军等23集团军将士们的英雄群像。

内容推荐

抗日将领郭勋祺将军,1950年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交通厅长等职。《川军骁将郭勋祺——抗战篇》系其女郭开慧根据亲自参加抗日战争的父亲郭勋祺(抗日期间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50军军长)、母亲罗显功(抗日时期任皖南太平县-泾县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和二哥郭开尧(黄埔川军抗19期毕业生,1944-1945参加远征军赴印、缅抗日作战)的抗日亲身经历,以及父亲部下的讲述和文字记载写成。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目录

向中国抗日军人致敬——读《川军骁将郭勋祺——抗战篇》有感

前言

第一章 为了民族存亡的纪念

第二章 请缨出川共赴国难

第三章 川军保卫南京

第四章 汉口养创与反攻芜湖

第五章 团结抗日保卫皖南

第六章 战地之花

第七章 封锁长江屏障皖南

第八章 抗日坎坷路

第九章 坚持抗战赢胜利

第十章 重走父辈抗日路

后记

试读章节

知己知彼

11月22日,几架凶残的“秃鹫”在长兴上空盘旋,猛然间在空中下“蛋”。原本静谧的长兴县城,爆炸声声、狼烟四起。残垣断壁旁,百姓在翻找可用之物,搭建窝棚,以临时栖身。

23日黄昏,郭师长携谭参谋等,驱车进入劫后的长兴,穿城至长兴南郊,已夜幕四合。

汽车在一户大门紧闭的农舍前停了下来。马达声、轻叩门环声,相继传进农舍。然而,门不仅未开,连暗淡的菜油灯光,也突然熄灭。好半天,一个男人才将木门“咿呀”一声打开,探出半个头来,猛见门口站着几位军人,赶紧缩回头去,紧闭大门。兵荒马乱,人心惶惶呀!

门外的军人不再叩门,只是轻声请求:“喂,老乡,不用害怕。我们是远道赶来,打鬼子的四川军人。借宿一晚,可以吗?”

那和蔼、恳切的声音,让男主人放下心来,开门让军人借住在一间小屋里。

第二日晨,渺无人烟的原野上,144师参谋长林华钧,应郭师长的召唤,骑着一匹骏马奔驰而来。

紧接着,机翼上涂有红色膏药旗的飞机轰鸣而过,一阵撕心裂肺的啸叫后,炸弹轰隆爆炸。顿时,地动屋摇,碎土瓦屑唰唰下落,满屋尘埃飞扬,个个灰头土脸。

事后得悉,那一刻正是日军从我守军第七军手中攻陷吴兴(今湖州)之时。

“我师责任重大呀!”郭师长说,“既要抵御从吴兴向长兴直驱之敌,掩护友军退却,又要阻击越太湖来犯之寇。”

谭参谋拂扫地图上的瓦屑泥渣。郭师长指着上接宜兴、下连长兴的京杭国道问,“华钧,一路上你注意到了吗?”郭师长用指头绕南山、金村画一圈后说:

“这里的山尾都横伸到太湖边上了,好一个天然屏障。这儿据长兴前线十华里,敌军水、陆会合,必选此地。再说,这儿面湖背山,易守难攻。简直是老天为我们设置的御敌阵地!”

林参谋长点头称是。

新大米焖饭的清香四溢。几个军人的眼光不由自主地转向门外。

农舍夫妇端来一盆干饭,一个装着咸鱼、对剖的咸鸭蛋和咸菜的大盘子和几个土饭碗。

男主人苦笑:“长官,实在不好意思,没——没得啥好菜招待你们。怕炊烟再惹来敌机,只生了个小炉子焖饭。”

“哎呀!是我们不好意思啦!敌人都快打来了,还来打扰你们。”郭师长笑着,指指咸鸭蛋,“腌得不错嘛,蛋黄都流油了!”

出征数月,好久都没吃上这热气腾腾、有滋有味的农家饭菜了。几位军人狼吞虎咽。  门外,像是没有经历过战火,头戴钢盔、装备精良的国军,列成四路纵队人马,向宜兴方向撤退。

“去问问前线的情况。”郭师长轻声一说,谭参谋出门而去。

大概穿黄军装的瞧不起穿灰军装的吧,行军的士兵概不回应。谭参谋扫兴地回来咕哝道:“有啥子了不起嘛,临战脱逃。”

非常时期,不满情绪不能蔓延。“讲啥子怪话?”郭师长略带责备地说:“各人有各人的任务嘛。你搞清楚我们出来是干啥子的就行了。”

长兴前线,枪炮声愈来愈密集。大战迫在眉睫。郭师长一行人付了饭钱,谢过主人,驱车回头去迎自己的部队。经过地势平坦的夹浦镇,刚进人南山脚下的金村,就遇到张定波团的前卫营。

郭师长命前卫营继续前行到夹浦,在公路两侧展开警戒,掩护师主力部队开来金村,在南山集结。

郭师长率参谋登上南山视察。远处,太湖水天相连;近处,国道逶迤延伸;身后,山丘重重叠叠。右侧,数个山丘围出一个绿树成荫的夹沟,夹沟的开口朝南,从一段约两公里长的坡路,可直下国道的夹浦一侧。

指问夹沟名,老乡回答:“朱砂岭。”军人们诧异,感觉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绿与朱、沟与岭相差甚远。郭师长令谭参谋:“综合一下,在地图上标写‘朱砂岭夹沟’吧。”

郭师长对该处地形很满意,习惯性地两手叉腰自语:“山虽不高,有森林隐蔽,稍筑工事,攻守均有依托。不过右翼朱砂岭夹沟地形复杂,敌人容易下手,我师必须加强防范。”

“林参谋长!”郭师长高声下达作战方案:

“传唐(明昭)旅为右翼,占领朱砂岭夹沟一线,迅速构筑阵地,防御南面敌人主力的进攻;传黄(柏光)旅为左翼,占领南山一线,迅速构筑阵地,防御东面敌人越太湖来犯;传唐(映华)团和特务营(配手枪的警卫营)为师预备队,在金村后面树林茂密处构筑掩蔽部,作为师指挥所并在附近隐蔽待命。金村那个最大院落作为了师部,卫生队设在师部后面。”

残阳余晖下,金村异常寂静,不见炊烟,不闻鸡鸣。看见大部队开来,老乡带着牲畜、粮食,躲进了深山。

电报声“嘀嘀哒”,集团军总部下达敌情通报:

敌之两个师团(114师团、18师团),正由吴兴(今湖州)向长兴急进;敌一个五六千人的水陆混合支队(国崎支队),从吴江集结于太湖之洞庭山,有越太湖向我阵地包抄之势。第144师在太湖西岸设防固守,应向南阻击由吴兴进犯之敌,向东抵御由吴江越太湖来袭之寇。

逃出太湖洞庭山的渔民跑来控诉:“鬼子抢光我们的渔船……”鬼子越湖来袭的企图被证实。  P62-64

序言

欣闻郭开慧老师《川军骁将郭勋祺——抗战篇》一书即将付梓面世,感佩系之。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意义重大。7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濒临民族危亡之时,远在大后方的四川先后派出350万子弟兵,义无反顾地抛妻别子,奔赴抗日战场。

东征阻截日军的川军23集团军5万草鞋兵在南京保卫战中,面对20万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在力量极其悬殊,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拼死作战,以高级将领145师师长饶国华牺牲,144师师长郭勋祺身负重伤,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病死前线和数以万计将士伤亡的惨痛代价,阻滞了日寇的进攻,为几十万中国军队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为中华民族八年抗战保存了至关重要的主力部队。这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那些惨烈的战役和无数川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几位年龄60以上的老人,有幸先拜读了郭老师的书稿,他们感慨不已!几十年了,竟然都不知道日寇铁蹄肆虐中国时,中国军队还保卫了南京!更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川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打得如此惨烈!伤亡如此惨重!感谢郭老师记录了这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让这段尘封已久的川军抗战历史重见天日。

“生女当如郭开慧!”这是郭老师部分书稿由皖南《泾县论坛》发表后,读者对她的高度赞扬。郭老师年届七旬,术业专攻理科,长期在高校担任物理教学工作。她立志要将父辈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史实记录下来,编撰出版,以此寄托对父亲和抗战英烈们的深切缅怀。一俟退休,就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潜心研究这段历史,为写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很多原始档案,走访了多位健在的老兵及他们的后人。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她在先生的陪同下,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三次重走父亲抗日路,奔走于江、浙、皖等地,足迹遍及父亲当年的抗日战场,访问百姓,追根寻源,收集资料,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素材。近年来,反映记录这段历史的作品渐渐多起来,但是,像郭老师这样由抗战将领家人、子女亲自撰写的并不多见。且有史有据,有血有肉,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照片,电文,书信,丰富生动的细节描述,夫妻情,儿女情,将士情,军民情,许多感人的故事令人动容。民风民俗,乡音乡情,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倍感亲切,真实地再现了骁勇善战的郭勋祺将军等23集团军将士们的英雄群像。

以上数语,言不尽意。现敬录皖南汪为之诗:

“草履八千里,提颅出康川。黄沙掩忠骨,英魂镇青山。”

谨以此表达对那些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献身的川军将士英雄们的深深缅怀!希望有更多书写这段历史的佳作问世,以鞭策后人!

(作者系抗日烈士李家钰将军之子)  李克林

写于2015年清明节前

后记

我举不出一个社会公认的、光辉无瑕的历史人物。因为,“人无完人”。但是,那些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永远值得人们崇敬。

早就想写出深埋心中的父辈的往事,但是提笔难书。时代的烟云笼罩,人们难于客观地看待历史。

光阴涤荡着政治阴霾,拉开一段历史距离,避开利益得失,摘掉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会渐渐显示其本来面目。

可惜,光阴也带走了历史的当事人。哎,万事不能两全啊!

我四处奔波采访。可敬的耄耋老兵们,一提起郭勋祺就兴奋得滔滔不绝。我常劝说他们:休息一会儿再说吧。可是,得到的回答是:没关系,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嘞。

每当我的记忆片断与他们的叙述吻合时,就兴奋不已。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使我对这段历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在人们的鼓励、催促下,我以父亲的抗战历程为主线,适当辐射、扩充,终于使父辈的抗战事迹见诸文字。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谨以此书献给为国家民族而战的抗日将士们,愿生者获得荣耀尊严,逝者含笑瞑目于九泉。书完稿后,我有了新的感悟:写战争、祈和平。

如书中所述,可敬的老兵、川军抗日将士后人、志愿者们在我写书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四哥开周提供的历史资料,对我写书很有帮助。在此深深致谢。

真诚感谢曹庆中、邸聚卿、袁洪庚、刘满、扬大有、李天行等友人,阅读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家人对我的深情关怀和长期支持,鼓励我顺利完成了写作,我铭记在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