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学等著的《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化理论及发展现状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利用2001-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年鉴》、《上海巿统计年鉴》与《广州市统计年鉴》有关数据,使用SPSS13.0和Matlab R2010a,通过建立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对代表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三座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持续性、城市化进程状态协调性、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风险效应、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未来5年的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后工业化时期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的实施对策。
第l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后工业化概念
1.2.2 城市化概念
1.2.3 城市化模式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后工业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城市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城市化模式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后工业化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2.1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2.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2.1.2 国外城市化发展历程
2.1.3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建设
2.1.4 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2.1.5 城市化的比较
2.1.6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2.2 城市化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学理论
2.2.3 城市生态学理论
2.2.4 协同论
2.3 典型的城市化模式
2.3.1 集中型城市化模式
2.3.2 分散型城市化模式
2.3.3 紧凑型城市化模式
2.4 后工业化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
2.4.1 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社会特征
2.4.2 后工业化社会中国可持续城市化
2.4.3 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
2.4.4 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
3.1 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测量
3.2.1 因子分析法简介:
3.2.2 数据来源和方法
3.2.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测量
3.3 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持续性评价
3.4 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状态协调性评价
3.4.1 状态协调指数测定
3.4.2 中国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进程状态协调指数测定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4.1 北京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4.1.1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经济因子相关分析
4.1.2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城镇人口因子相关分析
4.1.3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社会因子相关分析
4.1.4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开放因子相关分析
4.1.5 北京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4.1.6 北京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资源因子相关分析
4.2 上海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4.2.1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经济因子相关分析
4.2.2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城镇人口因子相关分析
4.2.3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社会因子相关分析
4.2.4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开放因子相关分析
4.2.5 上海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4.2.6 上海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资源因子相关分析
4.3 广州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4.3.1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经济因子相关分析
4.3.2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城镇人口因子相关分析
4.3.3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社会因子相关分析
4.3.4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开放因子相关分析
4.3.5 广州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4.3.6 广州市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指数与资源因子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后工业化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
5.1 后工业化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
5.2 北京市后工业化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协整检验
5.3 上海市后工业化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协整检验
5.4 广州市后工业化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5.4.1 单位根检验
5.4.2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协整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风险评价与城市化进程预测
6.1 基于证据理论的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风险评价
6.1.1 证据理论概述
6.1.2 城市化发展进程风险效应评价模型
6.1.3 研究实例
6.2 基于指数平滑模型的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预测
6.2.1 指数平滑模型
6.2.2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
6.2.3 上海市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
6.2.4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式的实施对策
7.1 摒弃工业化社会之城市化模式,走适合于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化道路
7.2 城市化建设要国家统一谋划,要着力城市体系建设
7.3 加快发展转型,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7.4 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7.5 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环保的宜居城市建设
7.6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
7.7 城市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第8章 结论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本书的主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