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食货派史学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苏永明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 学术史的回顾

三 本书的分析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 本书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食货派的兴衰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与陶希圣的学术转向

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二 食货派的创始人陶希圣及其学术转向

 第二节 食货派的崛起

一 《食货》半月刊的创办与食货学会的筹建

二 中国经济史政治史研究室的建立与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的编辑

三 食货派崛起的原因

 第三节 食货派的中辍

一 书生问政:抗战中食货派学人的政治抉择

二 战时学术研究的式微和政论、史论的繁荣

 第四节 食货派的重振与终结

一 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的创办与食货学会的再建

二 食货派的终结及原因

 第五节 食货派学术与政治之关系

一 食货派是学术的团体并非政治的派别

二 政治立场不一 定决定学术观点

第二章 食货派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社会史分期的探讨

一 封建社会的断限和特征

二 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三 奴隶社会的有无与断限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节 专题研究的拓展

一 土地制度

二 赋役财政制度

三 寺院经济

四 社会等级身份

五 手工业、商业、都市、市场、交通、货币及商人活动

六 宗族婚姻制度、民众暴动及农业生产

 第四节 国外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译介

 第五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特点

第三章 食货派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接近唯物史观,却并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

 第二节 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

一 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

二 “新经学”:经世致用之学的发扬

 第三节 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

一 “史料第一主义”

二 绝不忽视理论

 第四节 倡言学术的合作

第四章 食货派的治史方法

 第一节 从问题人手,广搜史料,审查史料

一 从问题入手

二 广搜史料

三 审查史料

 第二节 “排比事实”,“寻绎结论”

一 “排比事实”

二 “寻绎结论”

 第三节 重视统计与比较方法的运用

一 统计的方法

二 比较的方法

 第四节 强调借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比照西方社会经济史

 第五节 倡导“综合研究法”

第五章 食货派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 食货派的影响

一 食货派对民国史学的影响

二 食货派在大陆的影响

三 食货派在中国台湾及海外的影响

 第二节 食货派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食货》半月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附录二 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附录三 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后记

内容推荐

苏永明编著的《食货派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食货派的政治与学术分开考察,把食货派创办的《食货》半月刊、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和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以及食货派出版的多部著作及他们在其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放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脉络中加以考察,全面探讨食货派的史学成就及不足之处。

一方面从纵向考察了食货派的兴衰历程,另一方面围绕食货派的学术研究,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学思想、治史方法三个专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最后考察食货派的史学影响并对其历史地位进行评价。

编辑推荐

苏永明编著的《食货派史学研究》所要集中研究的食货派是特指1934—1949年在史学领域出现的,在陶希圣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一支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史学流派,即陶希圣、鞠清远、武仙卿、曾謇、何兹全、连士升、沈巨尘等七人。把以陶希圣为核心的有着共同基本特征的学术群体冠以“食货派”,这样做从事实上和学术史上来说,都是能够成立的。这一群体属性的划分、概念的确立是本书进行研究的前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