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玛拉沁夫文集(卷3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精)
分类
作者 玛拉沁夫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玛拉沁夫所著的《玛拉沁夫文集(卷3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精)》是建国后内蒙古文坛出现最早的长篇小说,是解放后我国第一部反映内蒙古人民斗争性生活的长篇小说,亦是一部陪伴了作者青春时期的心血之作。小说以深厚的民族情感、开阔的民族文化视野,把描绘草原的生活内涵与历史渊源全方位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内容推荐

玛拉沁夫所著的《玛拉沁夫文集(卷3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精)》描写的主要是察哈尔草原上小小的特固日克村发生的故事,但它揭示的却是特定年代内蒙古人民的历史命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形象,以艺术语言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蒙古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汇入到祖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之中,以革命的武装斗争夺取民族的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胜利,才是蒙古族人民翻身解放和蒙古民族复兴的唯一的正确道路。

目录

卷一

卷二

试读章节

昨天晚上,道尔吉老头儿把在这一年多,村里发生的事情和他女儿怎样被贡郭尔扎冷逼婚,都一一告诉了他,他听了那些话,抑制不住心里的怒火,马上就要去跟贡郭尔拼了!道尔吉怕他惹出大乱来,就拉手扯脚地劝了他多半夜,才劝下来。他昨晚一整夜没睡着,直到天亮时才蒙蒙咙咙地打了一个盹儿。

“不管怎样,我还是要见她一面。”早晨他醒来一边穿衣服一边这样想。

喝过早茶,铁木尔把枪交给道尔吉大叔,就走出包去。三月的草原仍然披着冬装,冷风无休止地从北山上把积雪一片一片地向村落吹扬过来,天空闪烁着灰白色的冷光——看来春天还没有影呢!

铁木尔想把全村人家都串一串,从他们那里也许能听到斯琴更多的消息。他沿着特古日克湖边,踏着有牛马蹄印的雪地,向湖北面的莱波尔玛那座孤独的蒙古包走去。

莱波尔玛是一个年轻美丽、心地善良的寡妇,是铁木尔妈妈的表妹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远亲姐姐。她家没有看家狗,他预先也没打个招呼就走进包去。莱波尔玛坐在烧着干牛粪的“吐拉克”旁,赤裸着上身正在缝补自己的棉袍,火光烤得她那跟许多男人的胸脯贴靠过的丰满的乳房,有些发红了。她看见铁木尔走进来,羞得嫩白的两颊上泛出一片潮红,赶忙披上棉袍。

“昨天夜里才听宝音图说你回来了。我刚才要去看你,可是这三个小崽子没有人看管,脱不开身,没承想大清早你就来了。”

“谁叫宝音图?”

“你忘了,就是贡郭尔扎冷那个贴身老仆人,他说昨天看见你了。”

“他也到她这儿来住吗?”铁木尔想到这事对她有几分同情地问道:

“莱波尔玛,一年多没见面,日子过得怎样啊?”

“跟从前一样,还是跟这三个孩子混着过呢!”

“怎么三个孩子呢?”他被抓去当兵时,她有两个孩子,在这一年多的工夫,又跟谁养了一个呢?他心里想的这事,可嘴上问的是别的事:

“该找个男人了,对你,对孩子都会有好处,你为什么一个人冷清清地过呢?”

“是啊,可是……”她温柔地笑了笑说,“惯了!”

她烧了茶,又拿出家中最好的点心款待了他。

“离开家乡一年多,咱这地方变化得可不小呀!”铁木尔一边喝茶一边探问道。

“是啊,该告诉你的事太多了,有些你也许听说了,唉!提起来真叫人伤心!”

“我到你这儿来,一来见见面,二来也想打听一下斯琴。”

“铁木尔,你听了可别太难过,唉,咱们穷人命苦,听人说,她……她有点疯了!我有两个月没见她面了。前些日子刚盖老太太告诉我说,斯琴每天晚上都散着头发,一个人整夜整夜地在特古日克湖岸上走来走去,也有人说,还听见她奇声怪气地乱喊叫。唉,她疯了!可我刚才已经说过,我是没亲眼看见。这些话,也许不应该跟你说……”

“不,你应当这样四六八十地全告诉我,不要担心,我在军队的时候,什么都想过的,有时想她一定在家等着我呢,可有时也想过这些意外的事情。今天无论怎样吧,我也要跟斯琴见一面,贡郭尔逼婚,她有什么办法呢?过去的事,不能全部怪罪她,只要她今天愿意回到我这儿来,我就一定接她回来。

P9-P10

序言

玛拉沁夫被誉为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他是中国第一个自觉地以写草原为己任的作家。他的小说把葱郁的草原呈现为生气勃发的生命形式,把自我的艺术个性与民族的艺术传统融合为充满英雄意识与阳刚之气的壮阔境界,浸透着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厚重,显示出内在的诗意的张力。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用自己的作品呼应现实的变革,对民族的命运做深层的思考和追问,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和真诚的大爱之心。这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同时,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一直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培养一批叉一批新生代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玛拉沁夫是一位创作成就颇丰的杰出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史诗性经典巨著、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下部),也有描写重大题材的神采飞扬的中短篇小说和许多韵味悠然、行云流水般隽永清丽的散文及多部电影文学剧本。玛拉沁夫的文学成就,早已突破地域界限,蜚声全国,走向世界。他不仅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具有较深的文化学识和艺术素养;不仅创作方向正确,而且在艺术上也刻意求精。因此,他的作品既豪放洒脱、英气勃勃,又明丽清新、深切感人,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百花争妍的文坛上,是一束鲜艳夺目的草原之花。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一个草原文学流派。一个流派的形成,必定需要有一个相当规模的文学群体,同时必定需要有几位优秀代表人物先行,玛拉沁夫无疑就是那个年代草原文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玛拉沁夫早在二十一岁时,因创作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而一举成名。从此,才情毕现的玛拉沁夫的创作就一发而不可收。其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创作出了《春的喜歌》《在暴风雪中》《路》《迷路》《花的草原》《歌声》《琴声》《诗的波浪》等三十多篇小说,特别是用数年时间创作出反映蒙古族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史诗性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以及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祖国啊,母亲!》和影响了几代人的著名报告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些作品都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一贯坚守的对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珍爱情怀,并以他已经形成的具有浓郁“草原味”的清灵、秀丽的艺术风格,对草原的变革和新生活、新人物,进行全情倾注地描绘,显示出了玛拉沁夫丰厚的民族情怀与民族文化的底蕴。文学大师老舍赞誉玛拉沁夫为“文坛千里马”(一九六三年)。文学巨匠茅盾于一九六二年发表近一万字的长文,专门评点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他认为玛拉沁夫的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十多年来始终一贯。茅盾先生的结语是“玛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积累,同时他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这就成就了他的作品的风格一自在而清丽”。

进入新时期以后,玛拉沁夫以饱满的时代意识和旺盛的创造力先后发表了《第一道曙光》《踏过深深的积雪》《大地》《荒漠》《草原的浪花》《青青大草滩》,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活佛的故事》和中篇小说《爱,在夏夜里燃烧》,堪称是中短篇小说难得一见的翘楚之作,充分展现了玛拉沁夫掌握小说创作功底之深、艺术想象力与表现力之强。《活佛的故事》获得了一九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蒙古族人民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通过更深刻更哲理化地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导出充满当代精神的主题;以深厚的民族情感、开阔的民族文化视野。把描绘草原的生活内涵与历史渊源全方位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玛拉沁夫是草原的歌者,是艺术地绘制草原的高手。他所选择的题材、提炼的主题、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浓郁的草原色调、草原气质、草原风采。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神秘的一面,它能把你轻轻带到蒙古草原上。让你犹如置身于一望无垠的绿草丛中,犹如看到了人欢马叫的场景,听到了一首首悦耳的牧歌。因此,人们称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是名副其实的。因为,是他率先同几位少数民族杰出作家一道,将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带进了一个新的层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家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没有草原文学这个概念的。虽有一些个体文学写作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九五二年一月,玛拉沁夫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一九五二年一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生活简评”中称赞这篇小说是“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反映了现实生活先进的力量。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优秀作品。也正是在那以后,敖德斯尔、超克图纳仁、云照光、安柯钦夫、扎拉嘎胡、朋斯克、张长弓、杨啸、贺政民、冯国仁等一批内蒙古作家先后推出了一大批草原文学力作,其中有一些是汉族作家,对此玛拉沁夫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他说:“草原文学这个概念不是民族性的,而是地域性的,是指写草原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学。内蒙古作家中的汉族同志,有的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写了一辈子草原,甚至去世后把尸骨都埋在了草原,例如著名作家张长弓等,他们的作品当然是属于草原文学,他们本人当然是文学流派的重要成员。”玛拉沁夫的这种开放性包容性的见解是公允的,得到了学界的认同。至此。内蒙古作家以一个群体姿态出现在当代文坛上。

大草原是草原文学的母体。玛拉沁夫不是坐而论道者,他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成名后,他在北京学习了两年,一九五四年主动要求返回内蒙古,径赴察哈尔草原,在基层挂职生活了三年,一九五八年到包钢白云鄂博铁矿担任车间党总支书记两年,后受批判,被下放农村改造,参加“社教”“四清”长达三年之久(玛拉沁夫却坦然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那也算是接触基层体验生活)。总之,不管在顺利时或是逆境中;玛拉沁夫从来未曾消沉过,这一点.我们从他在不同境遇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因为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共和国、我们这个时代的忠贞信念从未动摇过。玛拉沁夫的创作是蒙古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从文化全球化的高度和视角来审视玛拉沁夫的小说艺术,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玛拉沁夫的小说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草原文化小说,这应该是玛拉沁夫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