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聊(南柏智慧箴言)/东方智慧书系》是南柏先生出版东方智慧书系的第一本书。从立身处世到修己以安,从知人者智到成人达己,从思者有心到破解格局,从知行合一到和谐回归。本书如潺潺溪水把传统国学智慧与为人处世、自我修行、企业经营有效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国韵魅力,如接受一次恢弘文化的洗礼,仿佛一瞬间就打开了思维格局、升华了人生境界、提高了思考效率。书中展现了南柏先生传播传统国学、重建东方智慧、开创维学思想的愿心。
作者通过多年以来对国学智慧的研究,形成自己对于人生、家庭、企业等方面独特见解。作者从自己实际经验和感悟出发,将这种见解阐述成体,形成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希望能够对世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书得到了百家讲坛名师鲍鹏山教授、韩田鹿教授和郦波教授的联袂推荐。
南柏所著的《南聊(南柏智慧箴言)/东方智慧书系》从修身、处世、思维等八个角度,通过作者多年以来对国学智慧的详细研究和具体解读,形成了自己在立身处世、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希望能够对世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该书中每篇文章都分为“智慧源头”、“故事分享”、“智慧精要”三个部分,事例结合,使其内容更丰富,更易于阅读。
推荐序一 感受智慧的活力
推荐序二 时代需要文化的引领
自序
卷一 立身处世,看法如灯
智,始于止;慧,达于观
修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总是看见问题,没有看见目标
人事之间曲线最短
转变意焦
故意相信:人生总是先相信后看到
人的快乐从觉醒的那一刻开始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心情过活
人生的格局和成就取决于界定
正知正见——辨识出什么是该做的事
卷二 斯存其所,修己以安
修身:智、清、勇、艺、礼
以人为镜,观人修己
培养的目的是解放
活在悔中,无咎为善
接受是提升自己的开始
领导好自己才能领导别人
大多数人只想改变世界,少数人认识到只能改变自己
最有效的做事就是做好自己
成就来自沉淀
人生的意义:只为修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卷三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我们的人生需要别人照顾
人才的境界只能低于你,人才的专业能力必须强过你
领导不是管理别人,是靠自己的修养,吸引别人追随
用人核心:不得已
管理员工是管理员工的心
确信必须是我改变,而不是其他人
你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你就会成为领导
领导不是不做事,而是“推动”别人做事
创造条件最佳的途径是利用对手的条件
找到对的事,选中对的人,整合对的资源,达成对的结果
卷四 能量传递,成人达己
企业是能量的传递
一个人自身的能量不重要,重要是能够带动能量场的大小
能量是通过别人放大的
吸引别人追随不仅靠能力,更取决于影响力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个根本导师
最有价值的战术是吸引对手加入你的队伍
只有成全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获得尊重的不是你的骄傲,而是你的价值
当人们信念不十分确定时,第一个行为人往往是后人的榜样
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成功和快乐的资本
卷五 交换法则,思者有心
学会交换
麻烦是机会的前兆
先让别人占便宜,才能拥有别人的“长远便宜”
你对别人的价值越大,别人对你的需求度越高
舍得:以现在所有,换将来所得
少找别人的缺点,多看其优点
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
多看看别人要什么,多看看这个世界要什么
合作总是有矛盾,是因为你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卷六 明道多维,破解格局
维度的创建在于博;维度的释放在于修
坚持从多个维度分析问题
多一个维度思考比长时间思考效果好
思考的维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以“道”为本,以“术”为末
心量决定格局,志向决定方向
战略关乎全局
从长远出发,不追求一时
解决瓶颈的好方法是避开
以拥有的谋划未有的,以现在谋划未来
卷七 厚德载物,知行合一
德行决定能力
“德”可以保身,“才”可以成事
心动不如行动,知道不如做到
要想行动产生价值,就得时常思考和沉淀
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
踏实地去做也是一种智慧
人不可有分别心,但不可无分别智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思考模式和规律必须统一
心存感恩,还要行动起来
卷八 云开月明,和谐回归
因勤而富,因书而贵,因礼而守,因智而圆
敢于挑战,做自己不会的
清纯地存在就是真正的放空
修炼出更好的自己,让别人放心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你就会快乐
分享才是带来幸福的源泉
你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修出一个活水源
离苦得乐
人生意义和格局取决于对大道的了解
跋
智,始于止;慧,达于观
“知止”,知其所止。儒家经典《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墨家的墨子也说:“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一个人,能够知其所止,就不会逾越界线,方能身立其行,止于至善。
“止观”是佛家修习的重要方法。在佛家思维里,“止”是指“止寂”、“禅定”,也就是祛除妄念,专心一境。“观”,是指“观达”,也就是在“止”的基础上穷究事物的原理,领悟其潜藏的智慧。
“观复”,《道德经》十六章有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任凭万物肆意运转和生长,只需往复观测,便可摒弃一切浮华无意义的表象,抵达自然的本根。这里的“观复”并不是简单的观察,而是穷究事物的规律,格物致知,让视野阔达,让心界豁达。
故事分享
知止,是一种精明的智慧。清末重臣曾国藩将“知止”作为立身处世的重要方式,他一生都是“止观”的践行者。
“止学”的要义在于懂得控制。曾国藩异于常人的智慧在于自控和自知。曾国藩第一点在于“止欲”,就是控制欲望。他不仅自身不恋钱财,廉洁自持,而且还严格要求曾氏的族人不能置田圈财,这在当时封建官僚中极为罕见,这也是曾氏家族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第二点在于“止我”,就是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内心,胜不骄而败不馁,不仅要在强手面前收住自我,在弱者面前更要收住自我。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前期和中期阶段节节失败,翼王石达开多次在劣势下打败曾国藩,曾国藩自知军事能力不如石达开,但是他在强者面前,懂得控制自己,虽多次有自杀的行为,却又有效调整过来,最终在石达开和太平天国心生隔阂之后,借势灭了石达开和太平天国。
曾国藩第三点在于“止观并重”,也就是善于观察形势,适可而止。这也是曾国藩最厉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够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重要原因。为了警示自己,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名字题为“求缺斋”,就是借此来告诫自己修身就是修止,为人处世必须要收放自如,适可而止。在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之后,湘军的气势已经是如日中天。曾国藩能够立即审察到自己的处境,如果拥兵自重就会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这样下去,曾氏家族也都将面临危险的境地。曾国藩便立刻解散湘军,自身也请求担任虚职,解除了朝廷的疑心,让曾氏家族得以在黑暗的权力斗争中存息,这是真正的智者。
曾国藩的身上的“止观”修为非常明显,后来的企业家李嘉诚也极力推崇曾文正公这一习气,书写“知止”两字悬于办公室,进行自我警诫。(P3-P4)
推荐序一 感受智慧的活力
在认识南柏兄之前,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样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一种人物的存在。很难概括在认识、特别是熟悉他之后给我带来的种种震撼。他天资颖悟,学识渊博;他的气质中有山野高人的遗世高蹈,也有民间智者的狡黠实用。与名山大川的高僧大德相比,他的智慧中有一种野狐禅式的无师自通,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其如金刚般的锐利与澄明;与象牙塔中的专家学者相比,他的学问不是学院式的中规中矩,但面对问题,却偏能如庖丁解牛般直入肯綮,一语中的。在我此前的知识范围内,类似的人物是一种传说中的存在,如果一定要寻找那种感觉,大概就是在阅读古书时,鬼谷子、刘基那一类人物带给我的感受吧。他们道技两全,智慧与精明并存;他们横空出世、洒然而行,他们是从真正的大地而不是象牙塔中生长起来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你能感受到的是蓬勃的活力。
南柏先生所具备的这种种特点,使他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传奇人物。我知道他曾代表中国商界与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进行对话,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看到过他对一些商业巨子耳提面命,而听命者无不惘然而来,豁然而去。他弟子三千,教学不拘一格,经常是与弟子们杂然相处、解衣磅礴,而我知道,这种不设讲堂看似松散的教学方式,正如武林宗师般的飞花摘叶,没有极其渊博的知识、极其圆融的智慧,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他的弟子对他言必称先生,执弟子礼甚恭,我从这些弟子的神情中看到的绝不是表面的谦恭——因为我知道,表面的谦恭其实意味着灵魂的弯曲,而发自内心的敬重则意味着灵魂的舒展,你的眼神无法掩饰你灵魂的状态。
不过,多少令人遗憾的是,此前的南柏,似乎秉承着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则,又或者受到了黄侃“不到五十不著书”的影响,所以他的思想基本上只是在他的弟子与少数朋友间流转,并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幸好有眼前这本书的问世,才使得众人得以一识其风貌。和他所创立的体大思精的“维学”理论相比,这本书只是吉光片羽。但小有小的好处,一些精警的话语,与其让它们淹没在理论的海洋中,还不如让它们如电光石火般照亮更多人的心扉、启迪更多人的智慧,所以中国的哲人自古就有以语录载记思想的传统,如老子、仲尼、阳明,罔不皆然。更何况,这本书虽由语录构成,看似松散,但内在则是逻辑井然。从立身处世谈起,到和谐回归做结,读罢此书,对人生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收获与裨益。而该书的组织方式也别有特色,每一则智慧源头之后都有故事分享、智慧精要几个部分,这就使得语录中所含的智慧能够得到最准确的阐释以及最直接有效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就请打开《南聊:南柏智慧箴言》,一领其风采吧!我相信,不论你身居何职、地处何方,只要认真聆听,就一定会有一些闪光的东西垂直进入你的心灵。
韩田鹿
跋
璞玉,经常散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角落。我将这些未经雕琢的石头块重新捡起来,放在手里用心打磨,并希望能够用一根线穿起来,不是为了自己佩戴,而是为了更清晰地显示给世人。智慧如璞玉,经常隐匿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派别之中。我探根寻源,通过故事分享并以“道”这根线引领,以让灰色的智慧发出亮光,这是我过去多年一直在做的。
但传承无意复古,只是穿起这些散落的璞玉是远远不够的。一百多年前,甚至在更久以前,智慧封闭在东方,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开放,虽然更多是在政治、经济中碰撞。在文化领域,对外的交流,依然需要跨越荒漠,要根本触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东方智慧如何一以贯之呈现于世,更多时候如盲人摸象,亦如浮萍,无根可循。如果我经常提到企业经营战略,是因为,站在这个平台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智慧碰撞出来的火花,现在,我乐在其中。
思想,经常展现出其多维,各个维度之间互补并结成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网。在中国,它表现为易、儒、禅、道、兵、医、史。在其内部,各派立场鲜明,坚持己见;在外部,又展现出其一致性的一面。基于此,将来,我志在构建维学之网。
这本书的出版只是开始。有朝一日,我也希望维学的触角能够从东方伸向西方。
这本书的面世,离不开鲍鹏山教授、韩田鹿教授以及柏宏军老师等为此做出的努力,尤其是鲍教授和韩教授给予了很多中肯意见并为此书作推荐序,在此一并感谢。
南柏先生所做的,不是培训,而是教育。这是他的“东方智慧”与今天那些红极一时的培训公司不同的地方。这里不是把人训练成赚钱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这里不教成功,教的是成人。
著名学者、《百家讲坛》教授 鲍鹏山
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样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一种人物的存在……我相信,不论你身居何职、地处何方,只要认真聆听,就一定会有一些闪光的东西垂直进入你的心灵。
河北大学文学院、《百家讲坛》教授 韩田鹿
南拳北腿,打遍天下;南聊北话,道尽精华。半生智慧谁侧耳?一册南聊亦南华!
南京师范大学、《百家讲坛》教授 郦波
南柏先生智慧箴言,如潺潺溪水流入我的心扉,把传统国学智慧与为人处世、自我修行、企业经营有效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国学魅力,如接受一次恢弘文化的洗礼。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