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六千年(远古-16世纪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刘景华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景华著的《人类六千年(远古-16世纪上下)》堪称一部完整的世界通史。书中,文明与文化,文明与历史,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演进与兴替以及世界文明中心迁移的轨迹得到了全景式地展现。作者通过六千年文明历程的梳理,用史实回答:文明是什么,文明从何而来,文明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过去的文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影响。本书试图突破说教的模式,尽量使用叙述的手法来表达思想,刻意着墨于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努力追求生动。

内容推荐

刘景华著的《人类六千年(远古-16世纪上下)》是一部世界文明史,上下六千年,纵横全世界,120多万字,有细节有过程有研判,堪称一部完整的世界通史。书中,文明与文化,文明与历史,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演进与兴替以及世界文明中心迁移的轨迹得到了全景式地展现。作者通过六千年文明历程的梳理,用史实回答:文明是什么,文明从何而来,文明又将何往,过去的文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影响。作者突破说教的模式,使用叙述的手法来表达思想,尤其着墨于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文字生动,战争场面写得很有感染力。全书选插了120余幅精美插图,并由历史学界齐世荣、钱乘旦两位教授作序推荐。

目录

引子

上编 上古世界(远古—5世纪)

 第一章 童年的萌动

初期人类生活印记

 第二章 大河之赐

文明从西亚北非发端

 第三章 最初的帝国

中东文明的发展和扩张

 第四章 佛国晨光

印度次大陆的上古文明

 第五章 东方神韵

上古时代的中国文明

 第六章 智慧与美

希腊古典文明的兴盛

 第七章 欧亚大整合

亚历山大帝国及希腊化时代

 第八章 斧头与柴棒

从罗马小城到地中海霸国

 第九章 晨钟暮鼓

罗马帝国的兴衰起落

下编 中古世界(5世纪—16世纪)

 第十章 文明的沙漠

5至10世纪的西欧

 第十一章 被遗忘的文明

拜占庭帝国及东南欧

 第十二章 “天使”与“天国”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

 第十三章 岛国的勃兴

英吉利国家的形成

 第十四章 六边形之国

法兰西民族的凝聚

 第十五章 合分无定常

中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

 第十六章 斯拉夫崛起

从基辅罗斯到沙皇俄国

 第十七章 《古兰经》和剑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第十八章 文明的枢纽

中北亚游牧民族的移动

 第十九章 吸纳与传播

中古印度和东南亚

 第二十章 中古文明巅峰

自南北朝至明朝的中国

 第二十一章 日出之国

自远古至16世纪的日本

上编 近代世界(16世纪—1945年)

 第一章 熹微晨光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二章 从“神”到“人”

终结“黑暗”的文艺复兴运动

 第三章 蓝色的诱惑

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

 第四章 人的发现

一场反对天主教的改革运动

 第五章 开放的大海

近代西方第一批殖民帝国

 第六章 “世界工厂”

日不落帝国的兴盛

 第七章 欧陆之霸

17世纪以后法国的崛起

 第八章 新生的西半球

南北美洲的独立浪潮

 第九章 群雄并起

17至19世纪的奥、普、俄、意

 第十章 正义者之声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及国际化

 第十一章 脱亚入欧

日本国走向富强

 第十二章 世纪末躁动

走向帝国主义的西方列强

 第十三章 睡狮渐醒

西方崛起时和冲击下的东方

 第十四章 星河璀璨(上)

近代西方的精神成果

 第十五章 星河璀璨(下)

近代西方的精神成果

 第十六章 列强鏖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十七章 作茧自缚

两次大战之间的西方世界

 第十八章 红星闪耀

苏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第十九章 邪恶与正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编 现代世界(1945年以后)

 第二十章 对立的世界

战后初期的冷战时代

 第二十一章 从两极到多极

冷战后期世界格局变化

 第二十二章 变革与彷徨

20世纪末叶的世界

 第二十三章 21世纪钟声

当今世界的新格局

试读章节

猿人已非常像现代人,脑容量大,北京人平均为1059毫升,爪哇人也达70毫升。身高平均有160厘米。腿脚结构与人类没有什么差异,完全是直立行走,也能发出有声语言。猿人已大量地使用石器,并且开始用火。

不过,既然是猿人,他就还没有完全脱离猿的特征,比如前额低平,吻部突出,没有下巴,头骨上小下大、呈馒头状等。

猿人之后是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二三十万年前至四五万年前,并有“古人”之称。化石在欧、亚、非三洲都有发现,以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最具代表性。一段时期内,“尼人”成了早期智人的别称。中国境内发现的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等化石,都属于早期智人。

尼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平均在1400毫升以上,同时也在面部等处留有不少猿的特征,他的双腿比较弯,走起路来蹒蹒跚跚。他还会用燧石摩擦生火。只可惜,尼人在7万年前就已经失踪了。看来,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已经灭绝了的旁支。

四五万年前以后的晚期智人又称“新人”。新人的体质结构与一万年前以来的现代人完全一样。不过,新人的化石却有了三种很不相同的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成了后来世界上三大人种的祖先。

其一是中国的北京山顶洞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内蒙古河套人等。这类人脸圆而扁,鼻子矮而短,颧骨较大而且往前突出。很明显,这是蒙古利亚人种即黄种人的祖先。

其二是法国的克罗马农人、捷克的普雷德莫斯特人等,主要在欧洲各地发现。这类人脸长而窄,鼻长而尖、高,身材高大。他们是欧罗巴人种即白种人的祖先。

其三是南非的弗洛里斯巴人、坦桑尼亚的加洛巴人等,主要在非洲各地发现。这些人头型长而狭,脸面短小,鼻梁低,是尼格罗人种即黑种人的祖先。

除了亚欧非大陆之外,新人化石在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发现。但他们都是从亚洲大陆迁移过去的。大约在四五万年前,一批蒙古利亚人从中国到亚洲的东北,经过白令海峡(那时是地峡)到阿拉斯加,再南下到南北美洲各地。另有一批人则从东南亚跨印度尼西亚群岛迁移到大洋洲。

自此,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已渐趋明朗: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部、中部,美洲,大洋洲;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有人种上的差别,欧洲人便大肆宣传自己在种族上优越,声称白种人是从最聪明的黑猩猩变过来的,黑种人是从大猩猩变来的,中国人是从猩猩变来的。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其实,人种的差别主要只是外貌特征上的区别,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和智力并没有什么不同。

即使外貌特征上的不同,也不是生就的,而是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致,是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譬如,肤色:越接近赤道,肤色就越黑。这并不是晒黑的,而是由于有太阳辐射,人体内产生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机体不受伤害。

鼻子:欧洲人鼻子长,有利于冷空气在吸入时变温暖后再进入肺部;黑人鼻子短、鼻孔大,有利于迅速排出体内热量。

眼睛:蒙古人种眼褶多,眼缝细眯,这实际上是一个防护亚洲中北部风沙侵袭的装置。

口腔、头发:黑人嘴大、嘴唇厚,实际上增加了口腔蒸发面,冷却所吸收的热空气。头发卷曲,则是一种隔热体。

身材:北极爱斯基摩人身材短胖,对保暖有利,因为缩小了体表面积,如同人冷时缩着身子一样。

世界上的人类是只有一个祖先,还是各有各的发源地呢?这似乎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如果说发源地各有不同,那么就很容易为种族优劣论者提供口实。如果说人类只有一个祖先,那么这个祖先到底会在哪里呢?

有的说在西欧,理由是西欧发现的人类化石最多。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近代以来西欧最发达,考古活动多,发现的人类化石自然也会多。

有的说在亚洲北部,认为爱斯基摩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种,只是因为冰河出现而被迫南迁,散布到世界各地。

中亚也是一个人们注目的地区。中亚似乎是亚欧大陆的地理枢纽。它的西边是西亚北非古文明区,南边是印度古文明区,东边是中国文明区。(P28-29)

序言

齐世荣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今天,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了解世界,不仅要了解世界的今天,还要了解今天的世界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具备世界历史的知识。

广义的世界史包括地区史、国别史、专门史等等。但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我们尤其需要一部简明的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的作用是区域史、国别史、专门史代替不了的。前者是林,后者是一棵棵的树。在历史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尤其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弗兰克说:“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只喜欢看具体的历史树木;他们忽视,甚至否认树林的存在,尤其是全球树林的存在。但是,树木是在树林里生长的,必须在树林里才能存活和繁殖。”(《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文版前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9页)

编写世界通史,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集体合作的办法,由专家们各写自己所长的部分,然后由主编统稿,把各部分集合在一起。这样写出的世界通史,优点是各段都会有比较精确的叙述和独到的见解。缺点是全书难免观点分歧,文风各异,不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另一种办法是一人独撰。这样写出的世界通史,优点是全书在观点上和文风上都能保持一致,首尾通贯。缺点是一个人的知识有限,难免出现“硬伤”。但我们不可因害怕“硬伤”而不敢写。其实,即使是专家写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历史,要想无一处“硬伤”,也是几乎做不到的。总之,两种办法各有优缺点,都应尝试。但集体编写的世界通史一般篇幅很大,不便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个人编写的世界通史,则篇幅较小,如能下一番功夫,做到内容简明,文字生动,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景华同志有志于一人撰写世界通史多年。十几年前,他就出版过一本《人类六千年》,颇获社会好评。2000年,在南京全国书市上被读者评为“最激发读者购买欲望的图书”之一。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百种社会科学优秀理论读物(1949—2009)”之一。现在,他将该书加以修订,又有新的进展。我已年近九十,旧业既荒,新知更乏,岂敢对他的大作妄加评论。但读后也有几点建议,聊供今后再版时参考,以报征序的雅意。1.增加简要参考书目,以便读者进一步研究世界史;2.适当增加插图(包括历史地图),力求图文并茂,引起读者兴趣;3.篇幅再做精简,以便更多读者阅读;4.编制索引。书末附索引,用处很大,已成为国际学术界一项规范,望能注意及此。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编写一本简明的世界通史,是时代的需要,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人民的需要。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但无论多么困难,我们也要知难而进。景华同志勇于知难而进,而且敢于挑起一人独撰的重担,精神实在感人,我谨以这篇不成其为序的“序”祝贺他的大作《人类六千年》出版。

2015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它能给人以智慧。在一个功利色彩太重的时代,历史产生不了实在的好处,却能给无视历史的人以历史的教训,读一读历史还是必要的。

——钱乘旦

我们尤其需要一部简明的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的作用是区域史、国别史、专门史代替不了的。前者是林,后者是一棵棵的树。在历史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尤其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齐世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