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千金
临邛县的卓府,是当地的首富,主人名叫卓王孙。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等到秦始皇灭赵国进行统一之际,强迫赵国富户迁移到川峡等地,邯郸城卓氏被迁临邛。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偏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
卓文君为四川临邛巨商卓王孙之女,长在高楼深阁,自幼聪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更兼花容月貌。十六岁家世良好的少女,无忧无虑,娴静美好,闺阁里闲时拨弄琴弦,弹一曲轻歌,让无数年少子弟倾慕不已。
然而这样一位绝色聪颖女子,却成了她父亲手中的一颗棋子。父亲早早地就将她许配给了一位皇孙,以期能找一个好靠山。可卓文君进门不久,那位皇孙便一病不起终辞世。
就这样,卓文君十岁嫁人,十七岁丈夫过世,新寡的她便返回娘家住。她的眼中,飘动着诗情画意;她的耳里,灌满了风花雪月;她的脑内,充满了柔情蜜意;她的心中,涌动着缠绵悱侧。可事实上,这一切都随着那位皇孙的离世而成空。可怜她青春年少,空有如青山远望之眉黛,若芙蓉朝阳之面容,似脂粉柔滑之肌肤,却无奈何于寡居的生活,她面对春花秋月,感物伤人,倍感凄凉。
战国时期,女子已开始用铅粉扑面、黛黑画眉。宋玉的《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的描绘;《韩非子》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先秦人用的“黛”,是一种黑色矿物质(可能是石墨之类),可用以画眉。《释名》说:“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代其处。”到了汉代,妇女画眉更为普遍,并且也开始讲究画眉之方法和艺术。汉武帝曾令宫人扫八字眉。卓文君画眉如“远山”,则又别具一格,时人争相仿效。画“远山黛”,方法就是用“黛”将眉淡淡一抹,故又称薄眉。时至今日,这种薄眉淡妆还为众多中年妇女所青睐而乐此不疲,此为两千多年前卓文君之遗风。
一个爱美爱生活的诗情画意的女子却只能寂寞孤单地虚度时光。琴挑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因钦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司马相如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但才高八斗,文采席卷天下。天生气宇不凡,虽处贫穷落拓,气节却不输人,拿得起放得下,落落大方。穷困却不潦倒,人穷志短的沮丧和自卑感在司马相如的身上丝毫窥测不到。落魄而不失豪气,正是司马相如本色。
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得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