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辩驳的事实让凶手原形毕露,无懈可击的分析成为正义的堡垒!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解剖人性欲望揭露隐蔽的秘密,瞬间识破谎言揭开丑恶的内心!
高文珍著的《FBI犯罪心理侧写(用犯罪心理学解读微表情微反应)》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内容囊括了人的表情变化、行为举止、衣着打扮、言谈话语、兴趣爱好等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对不同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相信广大读者在本书的启发下,不仅能获得有关犯罪心理的读心方法和技巧,还能举一反三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快速掌握识人的本领,助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目光如炬,直击要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打击犯罪的权威机构,FBI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察言观色来透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形成了一系列破解犯罪心理的微表情研究成果,进而发展成更加全面的读心法则,目前已成为FBI重要的训练科目和考核技能。
高文珍著的《FBI犯罪心理侧写(用犯罪心理学解读微表情微反应)》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解读微表情、微反应,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最微妙的表情折射出最真实的内心
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曾说:“我们会见到很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是人们内心的反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反映会越来越清晰。脸是显示器,展示了我们的感情、欲望、期待等所有内心活动。”
通过面部表情这个显示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例如,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母亲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是否可以再多争取一些玩耍的时间。人们常常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各种面部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迅速地从对方表情的微妙变化中察觉他的情感变化。在面对善于伪装的竞争对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时,对于人的面部微表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方面,FBI等部门的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经验往往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常常需要通过犯罪嫌疑人微妙的表情变化来捕捉事实的真相。
在一起绑架案中,失踪者是一位十来岁的小女孩,奇怪的是,当地警方认真分析案情之后,竟然找不到任何嫌疑犯。女孩在三四岁时被养父母领养,自幼就知道自己的身世。警方最初怀疑女孩可能受到了养父母的虐待,而悲痛欲绝的养父母坚决予以否认,邻居及亲友提供的一切资料均表明这的确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警方又对失踪者可能接触到的所有人进行了调查,可是有作案时间的人完全没有作案动机,有作案动机的人又完全没有作案时间。无奈之下,警方只能向联邦调查局求助,此案移交到了FBI的手里。FBI探员们一度认为当地警察在确定嫌疑人的时候可能出现了遗漏,经过再一次细细的调查之后,却证实原来的结果无误。
在分析了所有有作案动机的人群在案发时间的活动后,又发现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都很明确。现在,只剩下调查那些看似没有作案动机的熟人了,深挖他们与受害人的关系,以期找出被隐藏的作案动机。为了做到精确判断,询问这些人的过程被全程录了下来,然后由精通微表情的探员逐一进行分析。其中,女孩的心理医生在被问及女孩在失踪前有没有向她透露过什么时,她轻轻地说道:“她曾经表露出,家庭关系让她感到困扰,但具体的细节我不方便透露,因为我需要为我的当事人保密。”FBI探员无奈地回答:“看来这是一件无头案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女士。”“不客气。”她的语调依然平稳,可就在这一瞬间,她的眼睑收缩,嘴角向上微微翘动了一下。经过慢动作定格确认,证实这是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窃喜的动作,属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也可以看作得意和如释重负。此表情引起了FBI探员的怀疑,随后,他们对这位心理医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发现这位在外人看来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极高名望的心理医生,自从她的女儿5年前意外去世之后,便再也无法摆脱失去女儿的沉重打击。抑郁成疾之下,竟然做出了绑架心理咨询者,强迫其“代替”她的女儿和她共同生活的荒谬举动。(P34-35)
作为打击犯罪的权威机构,FBI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察言观色来透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形成了一系列破解犯罪心理的微表情研究成果,进而发展成更加全面的读心法则,目前已成为FBI重要的训练科目和考核技能。
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不只是FBI探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往。古语有云:“凡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可见,成事关键在于看破人心!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交往时,非语言信息约占信息获得量的83%,而其中又有90%来自面部,包括眼睛、眉毛、嘴巴、鼻子、面部肌肉等一系列细微的变化,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当事人的心情,表达着丰富的含义,也就是说,表情和动作是传达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说证据可以做假,语言可以修饰,那么我们的身体倒是相对诚实的。作为无意识的微表情,是第一时间对真实情绪做出的应激反应,是人们内心活动的“阅读放大器”。我们若能掌握破解他人身体语言的微表情密码,学会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便不必日久也能见人心,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抢占人际博弈中的制高点。
本书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内容囊括了人的表情变化、行为举止、衣着打扮、言谈话语、兴趣爱好等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对不同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相信广大读者在本书的启发下,不仅能获得有关犯罪心理的读心方法和技巧,还能举一反三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快速掌握识人的本领,助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目光如炬,直击要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