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书的女人不会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潘小平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通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强大的内心,而有这些做支撑,足可以抵御一切不幸和苦难,包括无情的岁月。

《读书的女人不会老》收录了著名作家潘小平的散文集。内容分七辑,包括《闲来无事问女红》、《十年媳妇老成婆》、《随心穿衣裳》、《年近四十学骑车》、《打就打他个短平快》、《又是“两桃三士”时》等作品。

内容推荐

《读书的女人不会老》系我省著名作家潘小平的散文集。全书分为《现代主妇》《书生呓语》《红尘说钱》《畅销书谈》《文坛乱弹》《圈子之外》七个部分。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到读书治学中的书画雅俗,作者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深厚的学院背景和人文储备,赋予作者独特的文人气质和文字功力;而率性而为的“女汉子”的处事作风,又让她的文字和思想充满个性。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现代主妇

 如今女人远庖厨

 闲来无事问女红

 好儿不如好儿媳

 十年媳妇老成婆

 道是好汉无好妻

 女子无貌便是德

 老婆是人家的好

 丈夫去打麻将

 婚姻是双鞋

 始知严母遍家庭

 家庭中也要有点小谎言

 看男人吸烟

 随心穿衣裳

 居家

 三口之家谁怕谁

 好家搁不住三搬

 女孩起个男孩名

 行走在时尚之外的身材

 无梦是婚姻

 年近四十学骑车

 朴素是多么不合时宜

 我女儿的打工生涯

 女儿成了个两面派

 我奶奶的人生格言

 打就打他个短平快

 幸福在哪里

第二辑 书生呓语

 书生从此不读书

 又是“两桃三士”时

 人后莫论人

 常被人笑穿布衣

 而今无事不糊涂

 鸡肋功名

 只要食有鱼,哪管居无竹

 面临“三光”

 不进书店

 男人的时尚

 都市里的男人无处逃遁

 妹妹你小心些往前走

 现代女孩不说爱

 口不食谷

 足不沾泥

 蜗居

 车乘2路

 只有傻瓜才追星

 岁暮天寒又一年

 坐在门口的警察

 喝酒喝到酒冷淡

 晚来无事读侦探

 一个流行的词儿叫“驳彩”

 关于女人的比喻

 满街的鲜花为谁开放

 因公嫖娼多堂皇

 话语的权力

 罗裳时代

 丈夫跟前不买书(一)

 丈夫跟前不买书(二)

 我的书斋生活

第三辑 红尘说钱

 生儿比己强,要钱做什么

 钱就像空气,多了是没用的

 百尺之床,所卧不过尺半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两手空空不理财

 啥时也买条金项链

 有钱的不写书,写书的没有钱

 留下问路钱

第四辑 畅销书谈

 书名广告大联唱

 丰乳肥臀咄咄逼人

 雪米莉揭去面纱

 王安忆进人市场

 一步到位《红处方》

 大众书星钱锺书

 寄生于荧屏之上

 老照片一哄而上

 我们能否读懂米勒

 “市场之手”推出的学术

 螺蛳壳里做道场

第五辑 文坛乱弹

 城头变幻大王旗

 眼花缭乱看文坛

 今年文坛是骂年

 ——_2000年文坛全年骂事综述

 网上跑过斑点狗

 挤进文学圈

 一言难尽说李敖

第六辑 年复年年

 无比忙乱到年终

 风光又老一年人

 水在逝川

 明年没打算

 全年处在调整期

 打工的幺妹子回来了

 如果你又穷又不漂亮

 号啕

 在父爱的照耀下

 一不小心赚了

 藏石记

 DV时代

 美名骂名,一夜成名

 卜居合肥

 和自己干杯

 一张老照片

 阳台上的缝纫机

 合肥老人家

 横看蟹意唱大湖

 泪流满面

第七辑 圈子之外

 落笔惊风雨,江空岁晚秋

 怀文抱质,蔼然儒者

 一个人的村庄

 ——丁寺钟和他的丁村系列

试读章节

如今女人远庖厨

我爱人对我的不下厨房,是很有意见的。杭州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分到我们中文系,我请他到家里来吃饭。他看我爱人在厨房里忙活,我却陪着他高谈阔论,十分惊讶。后来他去外国文学研究室一位姓宋的女老师家吃饭,出来后向我感叹:悲乎哉悲乎哉,宋女亦然!我说,噫!这有什么稀奇?如今女人,都这做派!

据我所知,我们系的女教师,像我这个年纪的,都不愿下厨房,实在要下,也都是怨声载道。年轻的就更不能提了,整个一个横针不拈竖线,油瓶倒了也不扶。若是万不得已,把倒下的油瓶扶起来,那就必定会闹得不安定团结。曾有一个小青年,当着我的面愤然发问:她会干啥?你说她会干啥!他老婆立即反击:你会干啥?一样教书写作,钱又没比我多挣!

男人们就痛心疾首,说这世道还成个世道吗?其情可悯,其声冤苦,招来老年教师们的自豪和同情。他们是从不用下厨房的,他们的老婆都是贤妻良母,一嫁过来就懂得“君子远庖厨”的道理。这就更衬托得小青年们苦海无边,他们说女人啊女人!然后长叹一声,回家各自系上围裙。

住筒子楼的时候,各家都在楼道里烧饭,男人们挥刀舞铲之暇,要互道辛苦,互敬香烟。然后一起靠了墙闲扯,自嘲嘲人,制造出许多怕老婆的笑话。说是某某一目端上一盘红烧鱼,他老婆尝过之后,直皱眉头。他战战兢兢,想问又不敢问,他老婆于是鄙夷地说,看你个熊样,胆呢?他恍然大悟,说,胆?啊啊,怪不得这么苦!你别吃了,就让我来吃吧!说罢一起哈哈大笑,互嘲对方的胆让老婆摘去了。听说胡适先生在台湾,戏将“三从四德”改为“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的命令要服从”等等,可见海峡两岸妇女解放运动步调一致,成绩都很斐然。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奶奶就教我擀汤烙饼、纳底绣花。说一个女人一辈子,就是四个字:针线茶饭;说出门看你头和脚,进门看你瓢和锅;说……所以我的针线茶饭,都还拿得起放得下。结婚之前,我曾被系里公推为第二把刀。那第一把刀是个男老师,下功夫翻破过好几本烹饪专著,我甘拜下风。但现在,我爱人常用筷子点着我烧的菜,说,看看,看看!一盆猪食!我说我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你一展厨艺的天地,十年来把你培养成一个会烧菜的人,你就这么报答我?

他苦笑。

闲来无事问女红

旧时代对妇女的要求是“德言工容”四个字,其中的“工”指的是女红,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针线。在过去的年代,针线不仅是一个女人的生活能力,更是社会所要求于女性的道德规范。60年代中期,社会上刚刚兴起塑料凉鞋,十二三岁的我,就能比照着做出比商店里卖的更为精致的布凉鞋来,得到大人们的一致夸赞。到了“文革”,我没有事干,就在家大裁小剪,技艺日进,被邻居们夸赞为“一手好针线”。我奶奶说,这要搁在过去,针线活恁强,说媒的还不挤破了门?我姐姐从北京的大学里躲避运动回来,看我整天做衣裳,说:“咦?你怎么不去念书?”

1982年夏天,我到鸭绿江边的丹东小城,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结束后去我的学生王岩家里过了几天。那是一个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到的当天下午,家家的女人孩子就都抱了布来找我裁衣服。以后那几天,给王岩家送蘑菇的不断,说是:给你老师尝个新鲜嘛。

我爱人经常拿我和别人比,比来比去,自然是“老婆是人家的好”,这很让我不服气。我说你看现在的女人,有几个会做衣裳的?他马上反驳,说你会,可你不做,你一年能做几回衣裳?P3-5

序言

自序

我家乡的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说我有一句名言:读书的女人不会老!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据说流传很广。西方人认为,30岁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以后的容貌是自己给的,为什么?因为人过30岁以后,学识、修养、气质、情怀,就开始起作用了,这就是中国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为什么敢说“读书的女人不会老”?是因为通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强大的内心,而有这些做支撑,足可以抵御一切苦难和不幸,包括无情的岁月。我女儿小的时候,我曾经和她说过,妈妈有书傍身,谁也不怕——不怕贫穷,不怕疾病,不怕你考不上好大学,不怕一天天老去,甚至,不怕有一天你爸爸抛弃我。当然,这是玩笑话。总有女人以为,丈夫情感出了问题,是因为自己老了,不漂亮了,于是就和自己的容貌做斗争,美容、整容、健美、瘦身,或是涂脂抹粉,妄图留住青春。其实错了,进入婚姻之后,女人的容貌对于男人来说,变得不再像婚前那么重要。多数男人对老婆生厌,是因为她们日渐平庸,日渐琐碎,婚前的浪漫和诗意,渐渐被日常生活的尘埃所淹没。几年前,江苏卫视上了一档名叫《全职太太悲喜录》的节目,有一对年轻夫妻,刚刚结婚两年,丈夫就坚决要离婚。他离婚的理由,是妻子不愿工作,“天天吃喝玩乐,你看看她什么样子,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这是他的原话,痛心疾首。他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同学,自由恋爱,曾经情深意笃。据他说妻子上大学时十分优秀,英语过了八级。“你看看她现在的样子,天天做美容,一身名牌,一肚子草包!”

他的话,应该引起女人的思考。有的女人,都上了50岁了,还时不时惺惺作小儿女态,让人受不了。但你再涂、再抹、再打扮,你也比不过40岁、30岁、70岁的女人,所以说女人不要总想着和岁月做斗争,和自己的衰老做斗争,你得变换一种思路,想想怎样使自己充实、豁达,心灵不老。婚姻关系中,尤其是中年以后的婚姻关系中,吸引男人的往往是女人的心智,而不是容貌。

平静地接受自己容颜老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自信。

今年5月,第二届省直机关辩论赛,我去指导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辩论队,结果打了七轮,把安徽报业集团、安徽广电集团等等令人望而生畏的代表队,都一个一个打下去了。最后,在34支代表队中,我成功地把他们推上了亚军的位次。这些都不值得骄傲,值得骄傲的是,这支队伍的5名队员,俩博士俩硕士,而且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只有一名本科生,是九年前第一届省直机关辩论赛中,我指导的“最佳辩手”。但在这样一个年轻得令人嫉妒的群体中,我仍然反应最快,最敏锐,当然也最丰富。我比他们的父母,还要大上好几岁,但我完全跟得上他们的速度和节奏。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不知我的一生将如何度过。因为很小就失去母亲,我甚至差一点就失去读书的机会,因此我的童年十分粗糙。但我后来却在书斋里度过了我的大半生,并且将在书斋中终老。

曾被媒体问及我和书的关系,我的回答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读书是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是一种精神需要,更是一种生理需要。如果一天没有书读,我可以忍受,两天没有书读,我也可以忍受,但如果三天没有书读,我绝对忍受不了——而实际上,我这辈子从读中学起到现在,还从未有过这样的窘迫。我衷心地以为,一个人能够一生都有书读,是一种幸福——读书的女人不会老。

2017年9月于匡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