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听到后,感觉好像是天籁之声传来。诵经之声直灌惠能的心底,心中豁然开悟。惠能循声望去,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诵经的声音对惠能来说,如饥渴中的甘露、昏沉中的醍醐,在他的心中激荡起层层的涟漪。
他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上前问讯道:“客官,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客人继续看着经书,漫不经心地答道:“《金刚经》。”
惠能接着又问:“这本经书从什么地方得来?客官从何处而来?”
客人见状,放下经书,认真起来。他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山寺来。那里有弘忍大和尚(古代对寺院的高僧一般都称为“大和尚”,而不用现代的“大师”称谓。当代高僧净空法师认为,在古代,“大师”只是对佛一种尊敬的专称,而不能泛用,连对高僧也不能称为“大师”)主持寺院。弘忍大和尚门下,僧俗弟子一千余人,信众无数。我就是弘忍大和尚的弟子,这本经书就是弘忍大和尚传送给我的。”
惠能又问:“这经书有何好处?”
客人答道:“弘忍大和尚告诉我们说,常读此经就可见性成佛。”
据说,惠能听到《金刚经》的诵读声,就已经开悟。即“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客人见惠能虽衣衫破旧.但目光中闪耀着深不可测的智慧和真诚,就又搭讪道:“小伙子,我看你善根不浅啊!何不去拜弘忍大和尚求学?”惠能问道:“弘忍大和尚何许人也?”客人对答道:“弘忍大和尚乃当世高僧,禅宗第五代传人。现在正在蕲州黄梅县双峰山东山寺任大和尚。”惠能闻说,面露难色。客人似乎看出了惠能的心思,就顺口问道:“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惠能回答说:“我虽想去拜师,但家有老母无人奉养,我们两人一直相依为命,怎能不顾她老人家而独自出家呢?她离不开我啊!”
客人闻说,哈哈大笑:“好一个孝子啊!孝道是人生的根本,你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那就等你供奉老母、颐养天年以后再去拜师吧。不过,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到时能否再有机缘拜师也未可知啊!”惠能听罢既有喜悦,又感到失落。欢喜的是,客人说的消息好像让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孝行也得到了客人的肯定;失落的是想去拜师却没有了机缘……
正在恍惚之间,忽然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我送你十两银子供养老母吧!”惠能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地行脚的商客,看样子是来本地经商,也来住店。商客已经两鬓微霜,有了一把年纪,但身体却十分硬朗。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与客人的身后,看样子自己与客人的对话他都听到了。只见那个商客说罢从行囊中拿出十两银子,递给了惠能。
惠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也没有想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这样慷慨送银,解囊相助,自然十分惊愕。忙不迭地连连说:“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呢!”
商客诚恳地说:“收下吧,收下吧!我到此地进货经商。不缺这点钱。但对你来说,供养老母亲却足够了。让老母亲到亲戚家,你不就可以去东山寺拜师了吗?”
惠能听罢更感惊奇:“你也知道东山寺?”商客答道:“东山寺哪人不晓?那里的大和尚弘忍法师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我常年在外经商,逢庙必拜。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