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捕风的孩子/雀鸣谷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王秀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雀鸣谷系列》是一个全新的系列故事,实力作家王秀梅结合当下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围绕“雀鸣谷”这个意象,以成长小说和童话的形式,抒写“城市中的野物传奇”,进而探讨城市与乡村、童年与成长、人类和自然等命题的深意。

全系列故事之间作家设置了巧妙的联系,立意新颖,独具匠心,不流俗于当下热闹、平庸的校园主题类型化写作,社会效益显著。

《捕风的孩子》为其中一册,讲述了男孩马知难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救助珍稀动物的故事。

内容推荐

王秀梅著的《捕风的孩子》讲述了男孩马知难听说了关于风声兽的传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心想要上雀鸣山探个究竟。雀鸣山的“山神爷”黄爷爷和他的孙子黄希也加入了捕捉风声兽的行列。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突发事件后,他们终于捕获了这种神秘的小兽,但结果却让大家大吃一惊……

目录

第一章 马知难的试验田

第二章 风声兽入侵雀鸣山

第三章 黄爷爷是奇特的“山神爷”

第四章 头悬梁,锥剌股

第五章 躺在帐篷里着满天繁星

第六章 初次领教风声兽的厉害

第七章 风声兽穿笼而逃

第八章 去塔山拜访“仙人”

第九章 友情危机

第十章 终极行动获得成功

第十一章 我变成了石膏勇士

第十二章 戟们给风声兽取名叫黄飞鸿

第十三章 妈妈在生日那天很生气

第十四章 爸爸浪迹天涯去了

第十五章 爸爸回家

第十六章 黄希的妈妈来到了雀鸣山

第十七章 义务护林小队来我家

第十八章 妈妈要买两顶帐篷

第十九章 我们要去云南了

后记 重写一次捕风人

试读章节

我的表妹明瞳比我小三岁,据我观察,她将来也不会是一个烹饪高手。她是我小姨的女儿,姨父一年前被公司调到深圳工作,小姨在今年春节过后又被派往国外学习一年,明瞳面临着去深圳或者留在这里的选择。最后她选择了留在这里,我爸爸妈妈就义不容辞地暂时收留了明瞳。她不想去深圳,主要是不想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明瞳有一次异想天开地打算烹饪一顿美食,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但她完全搞砸了。妈妈花了一个小时整理厨房,还哭笑不得地说:“明瞳,你记住,蒸馒头是要放酵母的。另外,西红柿炒鸡蛋完全用不着加醋和酱油,更别提胡椒粉和芥末油了。至于粥嘛,你用了八种食材,但煮熟它们需要的时间可是不一样的。比如红豆,你必须提前六个小时用温水把它们泡软。”

可想而知,我根本不指望明瞳能给我的蚯蚓做上一顿熟食。

但是妈妈——这个有着轻度洁癖和重度软体动物恐惧症的女人,难道我还能指望她吗?她的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

“天哪,马知难!明瞳!这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指着砂锅里那些红红绿绿的蔬果鱼肉,一时之间搞不明白是谁的杰作。“明瞳,你又在学烹饪吗?居然还有土!能不能请你告诉我,这道恶心人的菜有个什么难听的名字?”

“姨妈,这道菜嘛,叫生焖地龙。”明瞳一本正经地说,仿佛世上真有这么一道匪夷所思的菜。她可真是当演员的料。她来我们家暂住两个月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一点都不担心她会笑场。

“这是一道什么菜?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妈妈把脸凑近砂锅,仔细端详,“炖这道菜难道不用加水吗?”

“不用水,姨妈。用土就行了。”明瞳用她那双大得不能再大的眼睛,朝我恶作剧般地眨了眨。她不光眼睛长得大,皮肤还很白,细胳膊细腿的,身材不错。我不喜欢小胖妞。以我的眼光来看,这个小丫头算得上是雀鸣谷小区里最漂亮的啦!

我可怜的妈妈,她的橱柜里有许许多多烹饪方面的书,这让她误以为,那些书里有一道名叫“生焖地龙”的菜品是她目前尚未学会的。妈妈是一个在烹饪方面求知欲非常强的人,虽然眼前的景象令她困惑,但她还是从筷笼里抽出一双筷子,迟疑着把它们插进砂锅里,轻轻地搅动了一下。

“天哪,这是什么东西!”妈妈用筷子挑出了一条。蚯蚓。她扔下筷子,撒腿跑出厨房,跌坐在沙发上。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妈妈坐在沙发上,惊魂未定地看着厨房。

“姨妈,别害怕,只是一条蚯蚓而已。”明瞳跟过去,安慰我可怜的妈妈。

“啊!”妈妈大叫一声,“你不是说这道菜叫生焖地龙吗?”

“是啊,姨妈,地龙就是蚯蚓的另一个名字啊!”

“蚯胤!谁弄的?”

“姨妈,您说还能有谁呀?”

“马知难!”妈妈声音颤抖着,指着厨房,命令我,“你立刻把那软嗒嗒、黏糊糊的东西给我弄出去!马上!”

“我好不容易才把它们带回家,我要养着它们。”我说。

P2-4

后记

重写一次捕风人

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题目也叫《捕风的人》,并且在小说里也写过风声兽。但在那篇小说里,固执地要捕捉风声兽的人是一个年龄很老的护林员。他为了这个不被理解的念头,磨破了许多双鞋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岭间奔走几十年,直到老迈。

在长达十多年的成人文学写作过程中,这个短篇小说是我颇为看重的作品之一。但遗憾的是,它在文学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于我而言,这已经司空见惯,因我深知.成人写作在想象力的表现上是有“界”和“度”的。我只是觉得,我对不起那个我虚构的捕风的老护林员,对不起“风声兽”这个包含了巨大隐喻的小兽,并一直在考虑有朝一日把这个题材重写一次。

我必须感谢这个机缘——2015年,我战战兢兢地涉足了儿童文学创作,它实现了我把捕风人重写一次的念想。虽然,如今,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出现的《捕风的孩子》,跟过去那篇六千多字的短篇小说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全文中除了保留了风声兽最后被鉴定是一只红白鼯鼠的细节,其他所有的人物和故事线条都进行了重新设置,但,我仍认为,它弥补了我的一个遗憾。

作为从短篇小说《捕风的人》中移植过来的人,老护林员老黄显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但在《捕风的孩子》中,他并不是主要人物。围绕风声兽所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主要由马知难、黄希、明瞳等几个孩子在进行。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包括脸被马蜂蜇、骨折、亲情考验等,最终,虽然得知风声兽只不过是一只红白鼯鼠,但他们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收获了友情和亲情,体会了成长的滋味,学会了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山林。就连马知难的爸爸,也在这个过程中想起自己少年时代许多未能实现的理想,留下字条,带着马知难的帐篷,离家出走三天,实现了少年时代浪迹天涯的梦想。

可见,孩子的心灵和行为是多么自由而富有创造力,完全能够感染我们这些筋疲力尽的、干巴巴的大人。

艺术使艺术家心灵沉重——但我现在想说,儿童文学创作会使作家变得轻松。当我在写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时候,我会把目光从苦难的现实中移开,因为孩子身上有色彩,有光。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人性、思想性、道德感、文学性、哲学观,这些关键词一刻都没有离开,但它们罩上了一层温柔的浪漫主义色彩,静谧、平和,不再那么尖锐和让人痛苦。

风声兽,由于飞行速度极快,也被称为风精。相传它能在瞬间俘获人类的魂魄,凡是被掠走魂魄的人,会变得伶牙俐齿、风趣幽默,却蔑视道德,情感淡漠,对身边的人极具伤害性。

毫无疑问,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风声兽是反道德的化身。但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不想让它肩负多么沉重的道德使命,因此,我尽力把这部儿童小说写得轻松幽默,活泼有趣。因为我相信,合乎自然才是孩子的生命标志,才会健康、旺盛和活力四溢。

我只希望,读这本书的孩子,是抱着一种快乐、自由的心态在读;至于思考和启示,就留给成长吧。总有那么一天,有些孩子会在某一刻忽然想起这本书,并体会到——当年带给他们快乐的这本书,其实还表达了一些更为深奥的人生道理。

最后,仍要感谢我的儿子钢镚。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把九岁的钢镚放大到了十二岁。而比马知难小三岁的明瞳,她恰好跟钢镚是同样的年纪。她的某些语言和做派,其实都是“钢镝版”的。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因右脚骨折而在家养伤的钢镝,成为我忠实的第一读者,我也把他脚伤的故事挪到了小说中。马知难因为脚骨折而中断了对其余那些风声兽的追捕,小说由此从捕获风声兽转到了饲养风声兽——无疑,脚伤成为一个关键细节,不仅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也使整个叙述在艺术上自然而然地提升到了心灵整修的阶段。

这本书和童话《请叫我莫大》《盖弗特的江湖生涯》是“雀鸣谷系列”的前三本。我希望这个系列还会有第四本、第五本,把雀鸣谷小区中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呈现给喜欢它的小读者们。

王秀梅

2016年3月2日于烟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