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煜/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分类
作者 檀作文//万希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檀作文、万希著的《李煜/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精选了李煜(李后主)的词24首,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每首作品,都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作为帝王的李后主,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亡国之君;但作为词人的李煜,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流的大词人。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但大部分是令人称道的杰作。本书细致解读李后主词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尤其是晚期那些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字字血泪,极具艺术感染力。

内容推荐

檀作文、万希著的《李煜/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通过细致深入的解读赏析,带人们进入“词中之帝”李煜的世界。一千多年过去了,作为词人的他仍被无数后人所铭记,他的词作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目录

李煜简介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一斛珠(晓妆初过)

喜迁莺(晓月坠)

长相思(云一緺)

捣练子令(深院静)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清平乐(别来春半)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望江梅(二首)

望江南(二首)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试读章节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生于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时年四十二岁。

史书上说李煜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骈齿(两个牙齿连在一起),一目重瞳(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风神洒落,天资聪颖。在父亲李璟的影响下,他自幼爱好诗书。李琛雄才大略不及其父李异,但极富艺术修养,宫中藏有丰富的墨宝典籍,身边又有冯延巳等以文学见长的大臣。当时的南唐,在政治、军事方面虽不及北方的后周,但文化氛围极好。李煜从小受父兄师长熏陶,年轻时便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文章诗词,无所不能;书法绘画,无不通晓。在诸位兄弟之中,李煜卓然出众,深得李璟宠爱。

南唐中主保大十三年(954),李煜十八岁,和比他大一岁的周娥皇结婚。七年后李煜即位为南唐国主,娥皇被立为后,史称“大周后”。娥皇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儿,才貌双全,通文墨,精音律,善歌舞,尤擅琵琶。《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时名曲,至五代已成绝响,残谱为李煜所得。大周后根据《霓裳羽衣曲》残谱,加以删补改定,遂能演奏。李煜的词中,有一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词中所写,可以看作是李后主和大周后这对青年夫妻艺术生活的真实写照:春殿歌舞,踏月而归,夫妻双方都陶醉在艺术的境界之中。李煜与娥皇不但是艺术上的知音,更是生活中的知己。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婚后过着神仙眷侣一样的幸福生活,娥皇弹琴,李煜填词,两个人或在明月之下相拥低唱,或在丝竹声中翩然起舞。他们还生了两个天资聪慧的儿子。

可惜好景不长,在婚后的第十个年头,四岁的次子仲宣意外夭折。不久,大周后也凄然下世,时年二十九岁。李煜对爱妻之死痛惜不已,亲自草拟《昭惠周后诔》,署名“鳏夫煜”,命石工镌刻在娥皇陵园的碑上。这篇诔文追述娥皇的端庄娇美和出众才华,寄托了对娥皇的怀念和哀思,情见乎辞:“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

公元968年,李煜立周娥皇的妹妹为国后,此即小周后。小周后比大周后小十四岁,姿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周后病重之时,小周后进宫探望,得以与李煜邂逅相逢。她的美貌使李煜为之倾倒。小周后的性格比姐姐要活泼得多,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在她的身上,李煜仿佛看到了娥皇昔日的神采,对她极为倾心。大周后还在世的时候,李煜便曾与小周后幽期相会。李煜有一首《菩萨蛮》词纪念他们的幽会:“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当时年方十五岁的小周后大胆追求爱情,幽会时为掩人耳目,她放轻脚步,手里还提着刚刚脱下的金缕绣鞋。

小周后聪明伶俐,李煜对她无限怜爱。他在《一斛珠》词里写她撒娇的样子:“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衰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沈。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李煜陶醉在小周后的青春气息之中。

P3-4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由此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生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此年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南唐的李煜,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克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由此,本书系的每一本书不仅引导读者欣赏、涵泳中国古典诗歌佳作,同时也带着读者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诗人、词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限于编辑水平,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