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只缘胸次有江湖(王充闾谈散文)/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分类
作者 王充闾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散文作家要重视人文修养

说到人文修养,首先就联系到人文科学。按照现代学科的分类,人文科学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它是研究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问。文学的真实情感,历史的集体记忆,哲学的聪明睿智,宗教的终极关怀,都是紧扣着人的存在、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命意义的。从整体上说,人文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与民族精神;从个体上说,关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对一个作家特别是散文作家来说,则直接关系到创作的质量、品位与作品的生命力。鲁迅先生说得好:从喷泉里喷出来的是水,从血管中流出的是血。散文是作家生命、人格、信念的组成部分,是作家灵魂的曝光、内心的折射,是透明的心灵史。很难设想,一个缺乏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的作家,他会写出传世的作品来。

增强人文修养,渠道、环节很多,这里主要是强调学习与思考。

上世纪80年代之初,中青年那种如饥似渴地争相阅读的场景,已成遥远的绝响。现在许多人,恐怕也包括一些写作者,虽然也看书,但层次不高:不读原著,满足于摘抄一些警句,或者寻找一些小感悟、小道理、小情趣的东西;缺乏计划性、目的性、连续性,顺手牵羊,零敲碎打,从兴趣出发,兴尽而止;最根本的,还是不善于动脑筋、想问题。有一种说法,作家靠生活积累,靠感悟,书读多了,理性过强,会壅塞灵感,就没有灵气了。这话似是而非。写作者在初始阶段,也许还能凭借某些灵性与生活积累舞弄一阵;若要再上新台阶,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就会显出底气不足,功力欠缺了。王蒙先生提倡“作家学者化”,颇有道理,实为悟道之言。我想再补充半句:作家还要成为思想者。从知识分子的定义看,作家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否则就不完全。西方定义知识分子,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社会批判精神——我们可以说是责任感、使命感,总之都是一种自我觉醒、自我意识。作为知识分子,作家被称为民族的灵魂,他们要创造理论,编造幻想,影响人心,提供美感,思想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学者也好,思想者也好,都要依靠读书学习。借用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同外界交换能量,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作家整天地向外输出,如果不能及时补给营养、更新知识,就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内耗过甚,必然难以为继。

其实,何止是作家,学习、思考、求知,涉及每个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讲五个层次,我把它简化为三个:生存的需要(吃饭、睡觉),享受的需要(精神、物质两方面),实现自我的需要(创造)。听音乐是享受,自己去演奏是实现自我;学习与思考,既是享受,又是创造。  不过,若是问我究竟应该怎样做,我又一片茫然。据说,爱因斯坦庆贺五十岁生日时,弗洛伊德发个贺信,说“你是一个幸运的老头”。爱氏不解地问:我搞科学研究,劳形苦心,刻苦勤奋,怎么能说是靠幸运得来呢?弗氏说,你这学科谁也不懂,你说啥是啥,怎么说怎么是,多幸运啊!我就不行了,研究精神分析学、人类心理学,谁都能说上几句,说东道西,指手画脚,老挨批评。人文修养,具体落实到学习、思考,也是如此,谁都有实际体验,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这还能讨好吗?况且,各人的情况差异很大,很难提供一种普适的经验。想来想去,还是从哲学、历史、文学、传统文化与国学以及创新思维这五个方面,分别地谈一谈。

一、学习哲学

如果说,喧嚣浮躁的世界需要安静的灵魂和深刻的思想,高品质的人生不能没有哲思的陪伴,健全的社会不能没有哲学理念的导引;那么,对于一个从事精神生产的散文作家来说,有没有哲学思维,就直接关系到精神产品的思想高度和心灵冲击力、震撼力问题。哲学有三个层面:一是能够启发我们的心智,点燃前进的灯火;二是像培根所说的,能够使我们思想深刻;三是使我们保持好奇的天性和渴望探询一切事物真相的生活态度。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这些方面缺一不可。

人们通常说,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这话当然不错。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决定高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权力的基础和财富的源泉。不过,若是细致地分,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搜罗信息,二是获取知识,三是掌握规律、增长智慧。我们每天都接触媒体,捕捉信息。信息的特点是新鲜,只是待加工的原料;而知识是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最后还须进人更高级的阶段——探索规律,增长智慧。用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史书《战国策》上有这样一段话: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以酒而亡国者。”仪狄造出酒来,这是信息。造酒技术很高超,味道十分甘美。这就有了知识含量。大禹喝了,慨叹说:后世君王肯定会有因嗜酒贪杯而致亡国者。这就是智慧了,带有高度的预见性。P2-4

书评(媒体评论)

我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古人的心灵世界看作是一种精神库存,努力从中发掘出种种历史文化精神。在同古人展开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着眼于以优秀民族传统这把精神之火烛照今人的灵魂;在对古人进行灵魂拷问的同时,也进行着对于今人的灵魂拷问,包括作家自己的灵魂,一起在历史文化精神中接受撞击。从而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挺举起作家人格力量和批判精神的杠杆。

[王充阊《历史文化散文的现实期待与深度追求》]

王充闾的功底真好,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如今,这样的文人已经不多见了。

[沈昌文(著名出版家、散文家)]

目录

第一辑

 散文作家要重视人文修养

 渴望超越

 历史文化散文的现实期待与深度追求

 散文激活历史

 想象:散文创作的一个审美特征

 黄裳先生与学者散文

 散文的文学性——答《辽宁日报》记者问

 散文写作十题——答《中华散文》记者问

 散文语言纵横谈——与王向峰教授的对话

 就《张学良:人格图谱》答央视记者问

 关于散文写作的对话

第二辑

 散文杂文创作谈

 文化散文一席谈

 散文创作的深度意识

 我写纪游散文

 论说文的文采——以《庄子》为例

 同中学生谈散文写作

 散文创作中人物刻画的文学手法

 只缘胸次有江湖

 《王充间散文精选》自序

 “这里就是罗陀斯”——《王充闾散文选集》自序

 《在母语的屋檐下》序

 学林一帜阵图开——《学林广记》序

 《卷施》序

 题记九则

第三辑

 征程迢递 上下求索——五十余年散文写作回顾

序言

接到纵谈散文创作的约稿电函,我便着手梳理过去二三十年的各类讲稿、文稿。尽管数量尚不算少,但置之芳菲文苑终究显得零碎而单薄,不免有“绿暗红稀”之感。

当然,也并非毫无足取,大体上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周赡。当前散文创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及散文园地里各种常见的品类,基本上都有所涉猎。二是讲述得比较实在。针对实际问题,立足于自身创作实践,言出有据,力避浮泛。三是体例上五色杂陈,举凡讲演、交谈、答问、对话、文评、漫议、论说、自述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若讲本色自然、活泼通透,容或有之;而如按照《文心雕龙》所要求的“弥纶群言,研精一理”,“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来衡量,则愧怍有加,特别是系统性、条理性、计划性,就更谈不上了。

至于功效如何,最后还是要由读者验证。从前听到过这样一个趣谈:街头一个小贩,叫卖治臭虫的“神奇药方”,声称“百试百验,一十包一元;若是无效,如数退钱”。当时,人群如堵,抢售一空。买者回到家里,打开一看,所谓“神奇药方”,竟是“勤抓”二字,不禁大呼“上当”。气恼之下,转身去找卖药人退款;但行至半途,又自觉有些理亏——能说“勤抓”无效吗?联系到写作之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无论他人说得怎样活灵活现,即便是恰中肯綮,也无法代替一己的努力实践,最终都要落实到“勤”字上,像勤抓一样,勤学、勤思、勤练,是百试百验的。

鲁迅先生向来就不相信《小说作法》一类的书籍。他说,那些东西“好象没有效,从‘小说作法’中学出来的作家,我们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当然,先生这么说,并非否认文学创作存在必要的法则;更不是一概否定研究、交流写作方法。他所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实际,夸夸其谈,穿凿造作,卖弄技巧。他曾告诫我们:写作之道,除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下一番工夫,并无其他捷径。还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缚住,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说到具体写作,先生强调反复修改,“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在这里,鲁迅先生又分明是现身说法,反复、耐心地向我们传授创作经验。

文学是作家表达自己思想观念的方式,它的作用是“用艺术家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列夫·托尔斯泰语)。这样,就有赖于感性认识与直接经验。“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因此,听一听写作者的自白(只要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客谈瀛”和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体味其甘辛,亲践其门径,总会比师心自用、闭门造车效果要好一些。

本书辑录三部分文字:关于散文创作的综合论述;选录一些专题谈片,就某方面谈些实际体会;回顾自身半个多世纪的散文写作历程。我作为过来人,以“野人献曝”之诚,提供一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未必有当,聊供参考。

内容推荐

《只缘胸次有江湖(王充闾谈散文)》是王充闾全新结集的散文评论集。分为三辑:文体论、杂议录和五十余年散文写作回顾。王充闾的传统国学功底极强,他的作品对古典诗句和典故的引用、化用可谓是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对提升论述的文学性、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具有极大的作用,对于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王充闾的散文评论本身就是一篇篇优秀的散文。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全国鲁迅文学奖评委王充闾以文化散文写作著名,当年与余秋雨并称“南余北王”,创作之余也写了许多散文评论。《只缘胸次有江湖(王充闾谈散文)》是他最新结集的散文评论集。分为三辑:文体论、杂议录和五十余年散文写作回顾。王充闾的散文评论本身就是一篇篇文化散文,扬葩振藻,璧坐玑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