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津老游戏/天津旧事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作者 由国庆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

跳绳

跳绳游戏历史悠久,唐代的孩子称之为“透索”,宋代的娃娃叫它“跳百索”。古人聪慧,观绳索飞转犹如幻化,“百索”之谓实在生动。

民国初年的时候,跳绳已成为天津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内容,成为颇受民众喜爱的业余健身活动,经久不衰。跳绳可分单人跳与集体跳,使用短绳或长绳。传统的跳绳为棉线所制,两端有木把手柄,有些重量又耐磨。有的孩子虽然家境拮据,但找来一根旧麻绳也不耽误玩。玩时双手摇绳并轻盈跳过,一定时间内谁跳得多谁优胜。技术熟练就玩出花样了,除了双脚蹦跳还可单腿跳、踏步跳、双摇一跳、8字绳跳等。使用短绳还可以玩双人跳,两人并排,一人用左手,另一人用右手一起摇绳两人同时跳。还有前后双人跳:一人摇绳两人跳。

跳长绳是集体游戏,孩子们排成一队依次跳,所有队员不许触绳。只见人人闪转腾挪,一轮接一轮,在规定时间内比赛哪个队跳过的次数最多。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号召跳绳健身,少年们在大小运动会上纷纷一展身手。

跳皮筋

“猴皮筋,我会跳,抗美援朝我知道……”

欢快的儿歌伴着不断抬高的皮筋,女孩们欢快不已。若干个细细的胶皮圈串成皮筋,由两个女孩架起拉直,可以玩跳单根的或跳双根的。跳双根皮筋的高度一般从脚踝处开始。女孩随着歌谣的节奏在皮筋上蹦跳,或者通过脚与小腿的点、迈、挑、绕、掏、转、摆、勾、压、踩、踢、甩等动作,编连组合来回“舞动”皮筋,变化多端。一段歌谣唱罢,一节终了,随着下一节开始,皮筋的高度也在增加,直到双臂高举皮筋扣在指尖上(俗称“大举”),跳者甚至要跃起抬腿才能够到,这最能体现女孩的肢体灵巧与协调性,个个如燕子一般轻盈。跳皮筋的过程讲究保持连续性,不得间断磕绊。

跳皮筋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随的儿歌童谣曲目丰富,如:“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人民洒热血。叛徒叛徒甫志高,千刀万剐的大草包。”还有“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摘棉花。姐姐摘了一大篮,我才摘了一小把”;“学习英雄好榜样,刘胡兰姐姐不能忘”等等,无不脍炙人口。

跳房子

女孩喜欢跳房子游戏,可以是两人或两队姐妹对决。跳房子需要关键的道具——珠珠儿,是用废旧算盘珠、纽扣、橡皮筋之类串成的环状小玩意儿。先在地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分成5至10个格(简单的画几条横线即可),格间写上1、2、3、4、5,每个格子俗称为一间房子。

跳房子需要单腿蹦跳,人随珠子而动。比如先将珠子扔到1格,女孩就要跳到这间房子中,用落地脚踢珠子(珠子不得停在原格),珠子到达前方的哪个格子就需要她一下子跳到那里。这就要看力度的控制了,珠子踢得太远属于自不量力,因为你很难跳到那里,所以要讲究分寸,但珠子圆滑,向前滚动的距离经常难以控制。更关键的一点,踢出的珠子不可出界或压线,否则为输。最具挑战的是珠子刚过近端的线,却又紧挨着线的位置,珠子与线之间让你连放下一只脚的空儿都没有,逢此只好提口气用脚尖挑珠子了。这也正是女孩展示灵巧的好机会,身轻如燕、蜻蜓点水地一挑,常常会博得喝彩。

跳房子还有其他多种玩法,也有画多格、异形格房子的,编号错落,方法大同小异,但难度增加。

P13-15

后记

谢谢诸君阅读这本书,想说的话大多写在了前面。在这里还特别要向本书的责任编辑韩玉霞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面对二百余个老游戏篇目,怎样合理统筹架构,如何更便于“悦读”,我曾陷入苦思冥想之中,甚至钻进瓶颈,难得良策。为此,玉霞老师数次与我促膝商谈,以她资深的编辑经验,高屋建瓴地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我们一边回味着老游戏,一边在纸页上勾勾画画,反反复复十几个来回,终于拿出了比较理想的整合方案。在撰写前言的时候,玉霞老师也将她对老游戏的各种感悟与我分享,令我受益。从每段的“前言后语”,到配图中的细节,玉霞老师无不精益求精,甚至有点苛刻,无形中给了我很大压力。面对她的真诚与敬业,作为作者,我只有加倍用心,力争让书稿以完美的面貌呈献给读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小时候,因为玩游戏而负伤、闯祸、被请家长等事时有发生,实在没少给妈妈添事惹麻烦,即便如此,妈妈也从未勒令我停止玩耍,现在想来,母爱给予我的自由空间多大啊!在挖掘、编撰老游戏的这些年里,眼前时常浮现出妈妈给我买玩具、带我玩游戏,以及为我带孩子老少同乐的生活画面……妈妈远去了,一切过往的美好化作了追忆,更显得弥足珍贵。

2015年8月中旬是约定的交稿时间,然天有不测风云,8月4日清晨,耄耋之年的父亲突发脑梗,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病情依然危重。我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打乱了,次日,我临时脱身,将刚刚完成的书稿火速送到出版社,生怕接下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版进度。小时候,父亲支援西部建设,只有春节才能回家探亲,无一例外,每逢他回来,我总要在他背上玩上几次骑大马!他也用从新疆带回的甜杏杏核给我做小哨子玩。如今,祈望天降奇迹,能让父亲康复,让他看看我写在书中的他曾陪我玩过的那些老游戏。

又啰嗦了这些。唯愿朋友们都好好的,常念老游戏,常玩老游戏,让童心永驻,快乐幸福。

由国庆

2016年10月1日

目录

力量与技巧的较量

 掰腕子·摔跤

 杠子与竿子的玩法

 舞石锁·在皮条上健身

 拔河·立大顶·挤摞摞垛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

 跳门槛·跳山羊·跳麻袋

 下腰劈叉·踢花毽·编花篮儿

 推铁环·逮木柴

 做弓箭·回旋镖

 抓子儿·砍子儿

 扇方宝·弹球·打尜

 滑旱冰

男孩子的游戏

 玩打仗·马上英豪

 官兵拿贼·跑圈攻城

 踢罐儿电报·地雷爆炸

 甩弹壳·甩纸炮

 打弹弓·砍蒺藜·红缨枪

 打鞋庄·撞拐·选冠军

 砸娃娃·砸铁饼

 沙堆陷阱·挖竿子

 毛号儿

 吹口哨

 飞镖·拉哨

 笔芯笔杆当玩具

 剟刀游戏

一年四季玩到头

 养小鸡雏·玩虫养蚕

 水中嬉戏

 捕蜻蜓·养蝌蚪

 斗蟋蟀·逮蚂蚱

 染指甲·吹葡萄泡

 风筝·风车

 玩杏核

 拔老根儿

 筛子扣麻雀

 玩冰溜子·看霜花·抽冰猴儿

 冰鞋·滑冰车·堆雪人·打雪仗

 过年放鞭炮

 闹花灯·自制探照灯

动脑子的游戏

 积铁·积木

 华容道·滑块拼图板·七巧板

 九连环·井字棋

 小鸟进笼子·烧蚂蚁

 猜字·说仨字

 移火柴棍·挑棍儿

 石头剪子布

 翻绳

 斗橡皮·夹乒乓球

 玩小镜子

心灵与手巧的创造

 滑石猴·丁老头儿·蒙眼画大脸

 高粱秆做玩具

 画手表·玩照相·拍图样·贴印花

 编柳条帽·编韭菜莛

 包书皮·做书签

 剪纸·画幻灯

 竹蜻蜓·纸飞机

 折纸游戏

 做纸花·叠菠萝·编金鱼·卷帘子珠

 扣泥模子·摔泥锅

 做洋火枪·玩枪战

 小火轮·做琥珀

小小孩的游戏

 手上的游戏

 开汽车·过家家

 玩手绢

 盆里玩水·吹肥皂泡

 燕子车与鸭子车

 小鸡啄米

 点牛眼唱童谣

 扮鬼脸儿·打电话·照哈哈镜

 老鹰捉小鸡·一网不逮鱼

 打压板与滑滑梯

 打手背·抢凳子

 猜过会·心心相印·走步与拍十

 拔拔糖

 小小写字板

 木头人·传染病

传统玩具与游戏

 皇宫中的快乐

 骑竹马·抬轿子

 泥摇叫·泥公鸡

 踩高跷·耍傀儡

 打花棍·击鼓传花

 荡秋千·抖空竹

 虎伏·走浪桥

 套圈

 捻捻转儿

 不倒翁

 看洋片

 弹大正琴

后记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源自我与漫画家田恒玉先生在《中老年时报》上开设的专栏。专栏的形式为一文一图,轻松活泼,深受读者欢迎。源自民间的老游戏,有很多难以写进正史文献,所以在整理和挖掘过程中发现,可供查考的资料相对较少,需要在“细枝末节”中去发现。为了老游戏这个选题,我做了相当多的功课。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算得上是在“摸爬滚打、上蹿下跳、嘻嘻哈哈”中玩大的,可谓“接地气”的一代。书中所列大部分游戏,我们都曾玩过,如此搜肠刮肚回忆出的内容,加之民间采访、田野调查,乃至钻研有关中外儿童教育的理论等,我几乎达到了殚精竭虑的状态,其目的只有一个——让笔下的文字更真实更鲜活更有滋味,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在撰写专栏与本书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老游戏?“阳春白雪”的教科书里没有标准答案,“下里巴人”的民俗资料中也难寻统一说法。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思考,慢慢的我发现,乡土的、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老游戏大多取材简单、廉价,甚至无须分文,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闲情活动。此乃共同特征。

民间游戏肇始于何时?一般认为,现代人玩的抽陀螺,其原型抽冰猴儿早在汉代就有流行。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汉代出现了以竹篾扎制骨架、用纸张糊制的风筝雏形,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飞行器。唐代以来,因风筝以鸟形样式居多,放飞时双翼不动,好像鸢鹰展翅翱翔的样子,故得“纸鸢”之名。到了五代,人们常把小竹笛安装在纸鸢上,当其飞到空中,风吹笛响,声似筝鸣,因此称之为“风筝”。

言及风筝,天津素来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之一,清末民初之际就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比如张七把、老金记、帘子李、风筝魏等。天津风筝融会南北技艺与风格,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结构科学、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调明快而著称,放飞效果远近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每逢春秋两季,老天津繁华闹市有不少风筝摊,摊主边放边卖,物美价廉。清代诗人樊彬在《津门小令》中道:“津门好,薄技细搜求。烟管雕成罗汉笑,风筝放出美人游。花样巧工留。”周宝善在《津门竹枝词》中曰:“书生结绾已残年,手挽红绳放纸鸢。一片筝弦风送响,蒲方拽满在遥天。”老游戏,让天津人玩得不亦乐乎。

这里还要说到经典老游戏——捉迷藏。在宫中,它曾得唐明皇、杨贵妃喜欢,玩耍情状被记录在《致虚阁杂俎》中。唐代诗人元稹在诗中曾描写过他与崔莺莺在晚间玩捉迷藏的情景。五代时,花蕊夫人在《宫词》中也有“内人深夜学迷藏,绕遍花丛水岸旁”的记载。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反映出捉迷藏游戏的盛行。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里,均有小孩子玩捉迷藏的细节描述。

不仅如此,荡秋千、打压板等游戏,在唐宋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中迅速流行开来,与放风筝一道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消闲娱乐活动。清代,各种民间游戏蓬勃发展,如今偶有所见的一些游戏即旧年遗风,比如颇具代表性的官兵捉强盗(官兵拿贼)、老鹰捉小鸡等。

民国时期的孩童玩烟画(香烟牌子)、弹球、跳山羊、搭积木、玩七巧板等,其中不少游戏现在得以传承。

……

岁月总在演进,生活总在发展。当下,老游戏正面临着迅速减少与衰落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说。社会生活是游戏产生与存在的土壤,老游戏大多是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发生、演变、流传与不同时代的实际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如今,我们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生活日新月异,大到自然环境,小到衣食住行,乃至人的思维与思想,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此,开展老游戏所需的空间、时间、环境等都已不具备或发生了逆转,特别是在城市中。简单地说,老旧的胡同、院落、空地没了,追逐嬉闹的空间没了:单元房消减了传统意义上的邻居概念,孩子的玩伴少了:一味追求分数,学童的课余时间少了;社会复杂了,家长无不看重孩子外出的安全性;网络无处不在,很多孩子成为孤单的“低头族”,如此种种,客观存在,老游戏走向衰落,不可避免。但我也注意到,老游戏中的一些元素与形式,近年被嫁接到现代网络游戏或电视娱乐节目中,这也算一种传承吧。

虽然老游戏渐行渐远,可对于曾陶醉其中的中老年人来说,老游戏承载着他们对过往生活的幸福回味。今天的青少年偶尔还会接触到一些老游戏,或者闲来翻翻这本书,该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最质朴最本真的乐趣。这时,老游戏好像成为了某种渠道,沟通着人们的心灵;好像是一座桥梁,跨越着不同的年代。这也是我写《天津老游戏》的目的之一吧。如果说,没有游戏的童年难言完美,那么,请还给孩子们一片蓝天吧!他们需要快乐。

由国庆

2016年9月29日

内容推荐

游戏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有些老游戏今天已经完全消失,有些游戏是当年孩子们的最爱,如今已经成为祖辈父辈们心中恋恋不舍的记忆。老游戏承载着他们质朴纯真、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是玩着这些老游戏长大的一代,所以一大批读者对老游戏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

由国庆著的这本《天津老游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描述了以天津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地区最常见、最流行的老游戏,包括男孩的、女孩的、各年龄段的、一年四季的、竞技性的、娱乐性的、技巧性的、身体的、动手动脑的,总之是各种各样的老游戏,有200多项。时间跨度自清末直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六七十年代,还挖掘出一些今天已经鲜为人知的老游戏项目。本书文字活泼,图片生动,内容接地气,非常具有可读性,温暖怀旧,令人感慨回味,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有关游戏文化的大众读物,也是社会生活史的一种生动资料。

本书为“天津旧事丛书”入选天津市“三大工程”重点图书。

编辑推荐

由国庆著的这本《天津老游戏》以图文互动、轻松活泼的形式,整理、挖掘了天津地区的民间老游戏,比如,掰腕子、摔跤、立大顶、挤摞摞垛、跳房子、推铁环、扇方宝、翻绳、玩虫养蚕、打水仗、捕蜻蜓、逮蚂蚱、拔老根儿、蒙眼画大脸、手腕上画手表、画幻灯片、放飞竹蜻蜓、叠纸船、扣泥模子、过家家、点牛眼唱童谣、老鹰捉小鸡、蒙面猜过会、玩打仗、官兵拿贼、玩耍红缨枪、撞拐、玩毛号儿、天下太平、骑竹马、击鼓传花、走浪桥等,相信会唤起您对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9: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