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抗日战争图说》,以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景象。敖文蔚著,张树军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湖北卷)》为其中的湖北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真实记录湖北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歌颂爱国热情,弘扬民族凝聚力。
| 书名 |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湖北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敖文蔚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抗日战争图说》,以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景象。敖文蔚著,张树军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湖北卷)》为其中的湖北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真实记录湖北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歌颂爱国热情,弘扬民族凝聚力。 内容推荐 敖文蔚著,张树军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湖北卷)》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地区的抗战史实。《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湖北卷)》在体例上,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高屋建瓴的叙写,也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力求将宏大叙写与细节呈现有机地糅合,体现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目录 绪言 荆楚军民抗战的雄伟画卷 一 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武汉抗日救亡的初澜 (二)湖北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 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一)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 (二)共产党的地方统战工作 三 伟大的武汉抗战 (一)大武汉——抗战的临时首都 (二)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新举措 (三)苏联和国际友人支援武汉抗战 (四)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长江局 (五)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 (六)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巨大援助 (七)激烈的武汉三大空战 (八)空军远征台湾和日本 (九)武汉大会战的鄂东北战场 (十)武汉大会战的鄂东南战场 (十一)工厂学校大举西迁 (十二)悲壮的武汉撤守 四 血战鄂北河山 (一)激战随枣 (二)枣宜鏖战 五 新四军的初期战斗 (一)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 (二)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六 反攻宜昌与鄂西会战 (一)“围魏救赵”的宜昌攻城战役 (二)战场广阔的鄂西会战 七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展 (一)新四军第五师建军 (二)四打侏儒山 (三)大、小悟山反“扫荡” (四)根据地为渡过难关而奋斗 (五)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扩展 八 酷烈的老河口争夺战 (一)初战老河口 (二)再战老河口 九 日军暴行罄竹难书 (一)日机狂轰滥炸 (二)惨无人道的杀人放火 (三)肆无忌惮的抢劫与掠夺 (四)残害无辜的妇女 十 战后主要善后事宜 (一)欢庆抗战胜利 (二)接受日军投降 (三)全省光复与省府县府返治 (四)审判日本战犯 结束 语可贵的历史经验 附一 湖北抗日战争大事记(1957—1945) 附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这次全省城乡的募捐活动中,有两件事最引人注目。一件是8月20日前后,汉口市工商界共捐国币15万元,献作政府抗战经费。其中,复兴纱厂捐5万元,裕华纱厂捐3万元,申新纱厂捐2万元,大成纱厂捐1.5万元,民生纱厂捐1.5万元,福新面粉厂捐1万元,徐荣廷个人捐1万元。另一件是,国民政府决定以救国公债名义筹措军费,第一次分配给湖北的任务为1200万元。9月21日,湖北省救国公债劝募分会在汉召开第一至第六区行政专员及沙市、宜昌、老河口、樊城、沙洋、新堤(沔阳县)、武穴七商埠的商会会长会议,决定除武汉方面募集600万元外,七商埠共认购公债100万元,各县共认购500万元。这是湖北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经费方面对祖国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 8月初,平汉铁路在汉员工组成战地服务团,由国民党特别党部特派员带领,开往战区附近的长辛店,专做战地服务工作。在此前后,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还派人到前线从事服务工作。武汉红十字会还积极训练护士,组织救护队,准备开赴前线。当日军在前线施行惨无人道的毒气战时,武汉大学郭霖、叶之真等教授,研制出装在药盒中用来过滤与中和毒气的活性炭及防毒面具。在校方的支持下,武汉大学实习工厂生产的大批活性炭和防毒面具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前线。 在民族危机如此深重之日,只有将广大民众组织起来,结成社会团体,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多年的救亡活动,武汉及湖北广大民众的抗日觉悟逐步提高,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抗日团体的条件业已成熟。7月18日,“湖北省各界援助华北抗敌将士委员会筹备会”及“武汉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在汉口分别成立,并发出宣言。接着,其所属之工、农、商、学、妇女等各界分会成立。7月24日,通过协商,各会联合组成“湖北民众抗敌后援会”,由孔庚任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主席委员。该会声称,“以团结各界民众援助抗敌将士,巩固后方治安为宗旨”。并复电平津、绥远当局及南京国民政府,呼吁继续抗战,重申全省2500万同胞将共赴国难,实行“自卫自存”。 随着武汉救亡运动的高涨及救亡团体的发展,这场运动以汹涌澎湃之势,不可阻挡地向湖北广大农村延伸。在建立上述全省性的救亡团体后,在湖北地方当局的支持下,各县抗敌后援分会就地开展训练壮丁、募捐等支援前线的工作。9月间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驻武汉办事处的活动范围,还直达省内的荆沙、荆门、宜都、枝江、宜昌、当阳、钟祥和宜城等地。在此前后,省会以外又建立了一些救亡团体,如各县成立的教师宣传队、青年学生工作团、保乡会,等等。这些抗日救亡团体成立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打开了抗日御侮的新局面。这样,武汉及湖北便形成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强阵容。 “七七事变”后,湖北的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激发了湖北民众的民族意识,凝聚了华夏向心力,并彰显了全省人民救亡图存、百折不回、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英勇气概。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P17-18) 序言 总序 支绍曾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 一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侵华的罪恶根源。中曰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日本民族曾经饱受中华文化的滋润。然而,具有浓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经过长期武家政权的统治,“神国观念”“大国意识”和“武士道精神”等思想意识逐渐植根于社会之中。其中一些“精英”缺失厚人善邻的理念,而充满好勇斗狠、野蛮凶残的武士习性和扩张野心,常以狭隘的“岛国心态”觊觎辽阔的东亚大陆。为争夺“生存空间”,他们磨刀霍霍,暗中窥伺,一旦有机可乘,便一次次地把魔爪伸向邻国。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士首领丰臣秀吉16世纪末统一日本后,就提出征服朝鲜、占领中国、称霸东南亚和印度的“大日本帝国”的构想,并且两次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假道朝鲜侵略中国,定都北京。虽然其美梦破灭了,但向大陆扩张的野心却暴露无遗,而且对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起以天皇为统治核心的近代军国主义制度,并将以侵略中国及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迅速走上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近代军国主义道路。 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74年日本首次对外用兵就是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日本版图;1894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制定了侵吞东北、独占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构想;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启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旨在变全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大肆践踏中国大地。在政治上炮制伪满洲国,培植汪精卫等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对其占领区强化殖民统治;在军事上,施以法西斯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惨案,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实行“三光”政策,肆无忌惮地残杀中国同胞,造成3500万以上的人员伤亡;在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战略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给中国造成6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文化上,蓄意摧残中国民族文化,大肆毁损、劫夺中国典籍文物,实施奴化教育;还强征“慰安妇”充当日军性奴隶,残酷奴役被抓捕的大量劳工;等等。历史表明,日本是近代历史上给中国造成灾难和伤害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 二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中,以巨大的民族牺牲筑起了反侵略战争的血肉长城,在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征程中锻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 将永远镌刻在近代中国和世界反侵略战争的史册上,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四 铭记历史,以史鉴今,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但人们仍强烈地呼唤对那场战争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思考。 当今世界,在人们高唱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发出鼓噪声。长期以来,曰本一些右翼势力和政要顽固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一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还不断修订历史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这种泯灭人类良知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告别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为铭记历史,踏寻先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足迹,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奋勇前行,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倡议并组织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抗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景象,隆重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远见之举! 这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系列图书,由人民出版社承担总述卷,主要记录全国抗战的全貌,记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建立、曲折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各省区市人民出版社承担的其他各卷,主要记录各省区市行政辖区内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各界人士的抗战言行及其影响,广大军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等。 在编写过程中,出版社和作者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查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图册,吸取了抗战研究的最新成果,使用了不少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和文史资料,其中不乏历史价值高、表现力强的图片资料,体现了思想学术的前沿性。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史实,又注重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以场景、事件陈述为主干。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叙写,又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体现了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人民出版社协同地方人民出版社精心组织,认真编辑,优选图片,创新设计,科学编排,打造成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收藏价值高的精品佳作。这是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教育提供的一份好读物,也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2015年5月20日 后记 本书稿的完成,与我的授课经历及武汉大学历史系(今历史学院)的课程建设密切相关。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生专业基础明显增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亦“水涨船高”。我所在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新增的“湖北近现代地方史”专题课,由三位老师分头讲授湖北三大革命根据地。随后,讲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老师因故退出此专题课,讲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我开始向抗日战争史研究转型。不久便撰写并发表了《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一文,这是研究国共合作抗日的论文,以表示我转向探索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决心。从此,我一面搜集有关资料,一面继续撰写抗战史论文,并开设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专题课。此间,我将研究重点放在武汉及湖北抗战方面,并将湖北抗战这一专题纳入这门课之中。从那时至今,我已发表有关武汉、湖北的抗战史论文20余篇,出版《武汉保卫战》、《湖北抗日战争史》(主编)专著2部。目前撰写的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湖北抗战的新收获。 去年12月1日,湖北人民出版社约我撰写一部图文并茂的湖北抗日战争史,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是兴趣使然,一是盛情难却,我欣然应允,半年后,终于有了眼下这部书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建槐和总编室主任马骏对本书的撰写十分重视,将丛书的组稿指导思想和编写、统稿原则,以及他们的相关理解,及时地、多次地传达给我,并对撰写提纲、结构、图文关系、注意事项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设想和建议。作为责任编辑的马骏先生,在宏观和细节上仔细斟酌,付出了心血。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所载图片,主要来自于唐惠虎、林阳春、韩兆海主编《武汉抗战图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湖北省档案馆编《湖北抗战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张军著《陈诚:1940—1943)(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和刘永国著《随枣会战》(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在此一并致谢! 我在图文并存的书稿编写方面经验不多,加之编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遗漏和不妥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武汉大学敖文蔚 2015年5月15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