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虚无主义问题起源于德国。自1799年雅各比在致费希特的信中使用这个词算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德国思想家一直致力于思考这个问题。尼采和海德格尔也许是谈论这个问题最为知名的两个思想家。学界对尼采有所谓“强横派”与“温和派”颇不相同的解读,毁誉参半,但对海德格尔却几乎都是赞誉。在这种情况下,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就显得尤为宝贵,值得重视。杨丽婷的这部《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著作恰好就是探讨海德格尔的批判者阿多诺的虚无主义思想的。
| 书名 | 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作者 | 杨丽婷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虚无主义问题起源于德国。自1799年雅各比在致费希特的信中使用这个词算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德国思想家一直致力于思考这个问题。尼采和海德格尔也许是谈论这个问题最为知名的两个思想家。学界对尼采有所谓“强横派”与“温和派”颇不相同的解读,毁誉参半,但对海德格尔却几乎都是赞誉。在这种情况下,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就显得尤为宝贵,值得重视。杨丽婷的这部《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著作恰好就是探讨海德格尔的批判者阿多诺的虚无主义思想的。 内容推荐 作者杨丽婷在《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中对现代虚无主义的含义、语境、发生和应对路径做了很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历史语境和理论境遇,着重在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对话中展示第一代社会批判理论家对虚无主义问题的集中思考。 目录 绪论 一 虚无主义:形式幻觉抑或文化共鸣? 二 阖限:现代虚无主义 三 应对虚无主义的几种路径与争辩 四 阿多诺的个性出场 五 研究立场与方法 第一章 现代主体性的自我确证: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现代性与虚无主义:宏观历史语境分析 第二节 启蒙与工具理性批判:微观历史境域分析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本真性行话: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理论境域 第一节 海德格尔与尼采的争辩 第二节 技术虚无主义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困境 第四节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关注 第三章 阿多诺与虚无主义:于绝望深渊中的挣扎 第一节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 第二节 批判的逻辑进程回顾 第三节 阿多诺视域中的虚无主义 第四节 驱逐虚无的星丛之光 第四章 批判理论克服虚无主义之可能性分析:多维视角的审视 第一节 阿多诺对基尔克果的批判与超越:虚无主义问题上的审视 第二节 审美救赎路线的内部审视 第三节 劳动救赎的参照作用 第四节 星丛之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