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作家安武林创作的品牌图书《名家自选精品系列》,是由作家本人精心挑选其代表性作品组成合集的一套书,共五册。文本质地优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包括两本散文集(《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肚子里的虫子》)、两本童话集(《葡萄牙小熊》《一只想做强盗的猫》)和一部小说(《深夜吉他声》)。安武林的散文风格淳朴动人,语言诗意优美;童话充满奇趣的想象力,让小读者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小说扣人心弦,发人思考。作家带领小读者品味童年,畅想未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释放天真的童心童趣,可以说倾注了作家力求为小读者奉献完整丰富的阅读体验的希冀,是可拓宽儿童视野的精品图书,值得少年儿童好好品读。
本册为散文集《肚子里的虫子》。
《名家自选精品系列·肚子里的虫子》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散文集,《名家自选精品系列·肚子里的虫子》收录了《故乡的春天》《枣影婆娑》《肚子里的虫子》《黑豆里的母亲》《肚子里的虫子》等散文名篇。作者用乐观感恩的心态回忆了童年的纯真、生活的不易、亲情的温暖和故乡那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带领读者回望岁月,穿越时光,去寻觅童年的欢笑与忧伤。风格淳朴动人,语言诗意优美,娓娓道来,富含韵味,引人共鸣。
故乡的春天
印象中,故乡的春天一直是乏善可陈的。所以,我的笔下从来没有故乡春天的影子。前几天给广东一家广播电台做节目,主题就是“故乡·童年·春天”,我搜索枯肠,努力在记忆中挖掘故乡春天的亮点。谈着,谈着,连我都感到奇怪了,点点滴滴的美丽和温暖都被我挖掘出来了。当我开始有点激动的时候,节目结束了。
我吃惊了:故乡的春天真的有那么美吗?
带着激动和疑惑,我开始了童年的故乡之旅。
那时候,春天……
我的家乡在晋南的一个小村里,虽然我一直称呼它为小村,但它拥有两千多人口,差不多应该算个大村。村里的路呈“井”字结构,最长的是东西走向的,可以通向两个不同的村庄。我的家和学校就是东西走向的路的两个点。春天是不知不觉到来的,是我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发现的。
大路的两边是两排村庄和高大的白杨树,树的身子和枝条都是银白色的,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好像上了一层釉似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天空很蓝,云彩很白,太阳很清澈。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情也格外灿烂。看来,环境和气候对人的影响果然直接而尖锐。
我走在路上,总喜欢看白杨树上的枝条是不是开始冒出绿芽了。就像一个人在泰山顶上看日出一样,我希望能捕捉到春的消息,那激动人心的刹那。但我焦虑的观察中总带着一点点的失望,因为那白杨树的枝条一点变化也没有。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孕育”和“静默”这些词语中包含着的大自然神奇的内涵,所以总是迫切地期待着。
当我在一天一天的观察和等待中几乎感到视力疲惫的时候,突然,我发现白杨树的枝条开始泛出绿色了。准确地说,那是鹅黄色的,极嫩极嫩的,如同婴儿的皮肤一样。如果说我能再走远一些,到小河桥那里,那几棵大柳树早早就会给我报告春的消息了。很可惜的是,我从来没有为了观察春天而专门去小河桥那里走走。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的是白杨树、泡桐树和洋槐树。柳树这种好看但不实用的树木都长在偏远的角落,或者在村外,或者在村边,而且很稀少。
至于怒放的桃花,大多数都在村民的小院里招摇。在田野和主要道路上是不大容易看到的。我去同学的家里,或者去左邻右舍家里,常会惊讶地发现那桃花朵朵开了。有时候,走在某一条胡同里,会突然发现墙内的桃花含情脉脉地开着,好像在向墙外的人打招呼一样,笑容可掬。那探路的蜜蜂三三两两地在桃花上盘旋,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
故乡的小河桥那里,溪水潺潺,小溪里的水草开始绿了。那圆圆的叶片,真像娇嫩的嘴唇,好像在对着太阳唱奶声奶气的童谣,又像是被淘气的小虾挠了痒痒,忍不住摇摇晃晃,大笑着。而穿过青石桥,那边有片芦苇丛,枯干的芦苇丛中,绿色的叶子也冒了出来。它们好像没有童年似的,一冒出来就是那种一本正经的绿,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但它们毕竟还嫩着,没那么锋利,也没有那种韧陛。否则,轻轻从人手上划过,就会拉出一道口子。
我家院子里的枣树有很沧桑的枝干和疙瘩,好像是被冬天的风吹成这样的,犹如干裂的嘴唇。当它冒出细细的嫩嫩的叶子的时候,我的心里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好像看到了爷爷开心的笑容一样。麻雀在枝头上鸣叫,叫声也清脆了很多。偶尔,喜鹊会在高大的“疤树”(农村俗称,即长满疤结的臭椿树)上发出欢快的叫声,似乎在报道着一个未知的、值得惊喜的好消息。
春天到来的时候,故乡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无论人们走路的姿势,还是人们的笑容,都像是被注人了一种快乐的力量。而那低矮的房屋、房顶上摇曳的瓦松和干枯的狗尾巴草,好像都要给这充满生命力量的一切让步一样。苦难、贫困、阴影都被刷上了一层绿色。
P1-3
所有的书,都是有益处的;只要你读,总能有收获。这是“开卷有益”的本意。但是,如果读一些质量上乘的好书,那么,收益会更大一些。
现在学生的阅读,有时会因为缺乏指导而不得要领。他们只知道读自己喜欢的,却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他们不知道有些优秀的短篇作品比那些很长很厚的书的营养要丰富得多。
阅读的经验需要积累,鉴赏的水平需要积累。就像一个人生来先要学会走,然后再学习跑一样。由浅入深,由短到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最科学的方法。
——安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