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力量(父母必读养育系列图书)(精)》是一本以个人自传体来阐释儿童音乐启蒙和学习的图书。儿童音乐教育者马骏,以自身成长经历、培育女儿成为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以及自己十多年来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为主,综合阐述了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启蒙的开端、步骤、父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观念以及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音乐修养的孩子,并且深刻地阐述了音乐对于儿童成长和心理发展,甚至是在未来关键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 书名 | 音乐的力量(父母必读养育系列图书)(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作者 | 马骏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音乐的力量(父母必读养育系列图书)(精)》是一本以个人自传体来阐释儿童音乐启蒙和学习的图书。儿童音乐教育者马骏,以自身成长经历、培育女儿成为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以及自己十多年来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为主,综合阐述了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启蒙的开端、步骤、父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观念以及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音乐修养的孩子,并且深刻地阐述了音乐对于儿童成长和心理发展,甚至是在未来关键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会改变孩子内心世界的宽广度,带给孩子更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生。在《音乐的力量(父母必读养育系列图书)(精)》这本书中,马骏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和音乐的不解之缘,记录了女儿音乐学习成长之道,也记录了自己投身儿童音乐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音乐陪伴着她人生的不同角色:母亲,创业者,音乐教育者,带给她灵感,人生的思考,更带给她力量。 目录 第一章 音乐与我 有音乐伴我行 流淌在心里的音乐之河 音乐不能装在套子里 零压力下爱上音乐 有音乐,才叫青春期 惨痛的琴梦 在音乐里悟人生 音乐打开了灵性之门 走上一条不寻常的音乐路 音乐给予的掌控感 在人生灰暗中乐观前行 不能失掉的精神阵容 音乐滋养让人生更笃定 带上音乐去环球旅行 第二章 音乐与育儿 女儿与音乐 听力不寻常的婴儿 耳聪的宝宝更通透 女儿与钢琴 会尖叫的小琴童 疯狂地爱上了玩音乐 我第一次登台表演 我的“音乐教育实验品” “拔刀”相助 亲子沟通里的音乐艺术 隔代育儿里的音乐智慧 青春期历险 她出自健康的单亲家庭 为学习音乐治疗做好准备 音乐里的育儿智慧 音乐教育从父母开始 音乐养分是爱不是技术 妈妈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格局 养育就像交响乐 做有色彩的女人 不能丢失的好奇心 放纵、放弃很轻易 理性面对35岁的纠结 独自前行,不失精彩 第三章 音乐与孩子 “听见”力 听力的秘密 “听见”不对 “听见”不同 听见情趣 情商力 从倾听音乐到倾听情绪 从与音乐共鸣到与他人共情 懂音乐更会表达 自控力 在音乐玩耍中学会自控 在技术练习中体验自控 在音乐创编中掌握自控 音乐与创造力 创造力 音乐与发散性思维 音乐教育与流畅性思维 学音乐的孩子更独特 整合力 “浸入”时期的萌芽 音乐创编时全面爆发 最终要整合的是生活 审美力 音乐滋养中的综合美感 音乐审美是灵性之旅 音乐审美是包容之源 音乐与品行之美 音乐教育关键问题 第四章 音乐与菲蓓尔 屡挫屡战,砥砺前行 选择决定了未来 挣钱了也不开心 “触网”失败 遭遇“背叛” 放下,再出发! 不改初心! 音乐教育中的“道”与“术” 先知“道” 再借“术” 做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点灯人 方法好,乐理知识驾轻就熟 音乐教育标准和音乐人生 音乐标准 我的音乐梦想 音乐·梦想·我 有一种力量叫作情怀 留一份少年心情 试读章节 音乐养分是爱,不是技术 谈及音乐,几乎所有人都想到的是音乐技术。但如果我们只在技术里敲凿,内心却没打开的话,是没办法获得音乐的养分的。 技术是我们可以借用来更好地诠释、理解音乐的工具,但是打开耳朵、打开感知去倾听音乐语言里面的内涵,才更重要。如果不懂音乐,甚至连学什么音乐技术可能都会弄错。有段时间我心情不好,便去学架子鼓,觉得好像这种乐器可以帮人发泄。可我很快就发现,这种乐器不适合我,也不适合我当时的状态。它让我的情绪化加剧了,更无法实现平衡,于是我赶紧放弃了。这就是因为我懂音乐,能感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所以有这种判断力。 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会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被音乐滋养的孩子,内心收获的是情感和爱,是自信,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最不应该得到的结果,就是收获了考级证书和孩子对音乐永远的恨。 音乐会让心变得柔软,远离功利,更容易达到追寻本心生活的境界。与音乐的亲密接触中,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也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才坚信音乐中的养分一定是爱,而不是技术。 同样的道理,教育孩子的养分也是爱而不是技术。音乐的美在于它是绵长的,是无休止的,乐章结束,仍让人回味无穷,而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也不应该是阶段型的技术探讨,而应该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被爱的感觉及学会怎么去爱别人。 妈妈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格局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与妈妈的亲密度会远远大于父亲。所以一位母亲的人生格局和对生命的承载度,会影响孩子的人生格局。母亲对世界认真的宽度和态度,会决定孩子如何认知。如若孩子拥有一个情绪不稳定,经常处在焦躁中的母亲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当女人成为母亲后,注定要历经一场重大的考验。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胜任这个考验的。但是输掉考验的人,必定先让孩子的成长失掉了格局。常常有一些母亲和我抱怨教育孩子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她的孩子有多么多么难管。但是,当我真的和她们探讨养育的一些根本话题的时候,她们又变得很不耐烦,很不愿意改变。其实我想这些妈妈可能只是想倾吐为快,或者是想偷偷懒,借用一下我的育儿经验,但并不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的成长和完善,成就自己的格局。我在给父母做一些育儿话题的讲座时经常提及,音乐教育不仅孩子需要,父母更需要。因为父母在教育中必须要变得柔软,要有韧性,温和但又理性客观,还要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觉察自我。而音乐在改变人的这方面上极具成效又现实可行。音乐和哲学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所以懂音乐的人一般做起事情来张弛有度,而且看得更远,更有大局感。如果父母可以做到不断调整自己的格局,站得更高,看得更长远,就会发现很多原来困扰自己的教育难题已可迎刃而解。大多数父母的养育焦虑都只是因为被困在眼下,不是吗? 音乐里,任何一节篇章单拿出来都是残缺的,但整体却是完美的。这不就像是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吗?也许都有遗憾,也都有不同的缺点,但是如果具有大格局观,以一生为单位来看待孩子的话,就能去接纳他每一个阶段的不足,也能更轻易地去发现他每一个阶段的不可取代性。父母眼光的长远与否,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发展有没有空间,有没有后劲。所以,别让自己的格局困住了孩子,别因为乐曲中的某一章节错过了整支曲目。 P86-89 序言 女儿3岁那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似乎一切都在与我作对,我无助而失落。世界好像突然间变了颜色,我也成了那个我最不喜欢的自己。 整整4个月,我晃如走过了一生,疲惫而无望,33年来似乎只活了一份幻影,就如上了一辆不知道将去哪里的列车,永远没有停靠的站口,我甚至还想到了死亡。 有一天,女儿让我陪着睡觉,让我唱歌给她听:“妈妈,唱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儿,她曾经过来……”我轻轻地唱着,“妈妈,那个女孩怎么了?”“她死了。”我说,“她为什么会死呢?”“她为了救生病的丹顶鹤。”“那妈妈会死吗?”“会呀!”女儿软软地依到我的怀里,用黑葡萄般的眼睛看着我,轻轻地说:“我不要妈妈死。”然后紧紧地抱住了我,我也紧紧地搂住了那个小人儿。 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感受到了生与死,但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温度和厚重的托付。那时候,我飘荡的灵魂似乎有了着落,零乱的意识这才苏醒。人生,不就是一次旅行吗,为什么这么患得患失,现在自己迷茫的人生是因为内心失去了方向,走出来、走下去,让自己成为女儿值得依靠的母亲,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就这样,34岁那年,我踏上寻觅自己、寻觅生命本真、寻觅我与世界关系的旅程,自此不回头,不放弃,不言败,笑对人生。那首歌、女儿的声音让我宛如凤凰涅槃。 在这本书里,我只想说说我,说说我与音乐,说说音乐的世界带给我这个不太完美的女人的修行,也许正因为如此的不完整,更象一面镜子,映射出作为女人本该有的思考,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为什么音乐会如此的力量,让我们能找到自己,成为最好的女人! 马骏 菲蓓尔品牌创始人 书评(媒体评论)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很多的家长不懂如何“正确地”爱孩子,马骏的这本书,说的就是这件事。 ——著名媒体评论人、出版人 梁宏达 马骏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关于音乐教育的故事,更是充满激情的人生,一种不设限的人生,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她在音乐中找寻到的。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 恽梅 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对乐器的使用,也不是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通过音乐探索,释放情感,表达思想,和世界联结。 ——成长教育专家 兰海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