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个火枪手(全译本)(精)/名家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大仲马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大仲马所著,李玉民翻译的《三个火枪手(全译本)(精)/名家译丛》描写了十七世纪骑士剑客的传奇生活。达达尼安的少年英勇,阿托斯的稳重老练,波尔多斯的大胆鲁莽,阿拉密斯的足智多谋与风度翩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勾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品以法王路易十三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世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一系列惊险曲折、妙趣横生的故事。

内容推荐

大仲马所著,李玉民翻译的《三个火枪手(全译本)(精)/名家译丛》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开创了戏说历史的小说文体。这部小说围绕两大历史事件展开:一是法国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的私情所引起的风波,达达尼安和相打成交的三个朋友,奉王后之命远赴美国,取回王后赠给白金汉的钻石别针,以便挫败红衣主教黎世留的阴谋。二是路易十三御驾亲征,要平定新教徒受英国支持的在拉罗舍尔的叛乱,但是围城久攻不下,黎世留便设计派神秘女人米莱狄刺杀了白金汉,断了叛军的后援,从而结束了围城之战。但作恶多端的米莱狄受到了达达尼安和三位朋友的惩罚。小说情节紧张曲折,一气呵成,许多读者是通过看《三个火枪手》了解法围那个时期的历史的。

目录

序言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老达达尼安的三件礼物

第二章 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候客厅

第三章 谒见

第四章 阿多斯的肩膀、波尔托斯的佩带以及阿拉密斯的手帕

第五章 国王的火枪手与红衣主教的卫士

第六章 路易十三国王陛下

第七章 火枪手的内务

第八章 宫廷里的一桩密谋

第九章 达达尼安初显身手

第十章 十七世纪的捕鼠笼子

第十一章 私通

第十二章 乔治·维利尔斯·白金汉公爵

第十三章 博纳希厄先生

第十四章 默恩镇的那个人

第十五章 法官与军官

第十六章 掌玺大臣一如既往,不止一次寻钟敲打

第十七章 博纳希厄夫妇

第十八章 情人和丈夫

第十九章 作战计划

第二十章 旅行

第二十一章 德·温特伯爵夫人

第二十二章 梅尔莱松舞

第二十三章 约会

第二十四章 小楼

第二十五章 波尔托斯

第二十六章 阿拉密斯的论文

第二十七章 阿多斯的妻子

第二十八章 回程

第二十九章 猎取装备

第三十章 米莱狄

第三十一章 英国人和法国人

第三十二章 讼师爷家的午餐

第三十三章 使女和女主人

第三十四章 话说阿拉密斯和波尔托斯的装备

第三十五章 黑夜里的猫全是灰色的

第三十六章 复仇之梦

第三十七章 米莱狄的秘密

第三十八章 阿多斯如何唾手而得装备

第三十九章 幻象

第四十章 一个可怕的幻象

第四十一章 拉罗舍尔围城战

第四十二章 安茹葡萄酒

第四十三章 红鸽棚客店

第四十四章 火炉烟筒的用途

第四十五章 冤家路窄

第四十六章 圣热尔韦棱堡

第四十七章 火枪手密议

第四十八章 家务事

第四十九章 命数

第五十章 叔嫂之间的谈话

第五十一章 长官

第五十二章 囚禁第一天

第五十三章 囚禁第二天

第五十四章 囚禁第三天

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四天

第五十六章 囚禁第五天

第五十七章 古典悲剧的手法

第五十八章 逃走

第五十九章 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朴次茅斯发生的事件

第六十章 在法国

第六十一章 贝蒂纳加尔默罗会修女院

第六十二章 两类魔鬼

第六十三章 一滴水

第六十四章 身披红斗篷的人

第六十五章 审判

第六十六章 执刑

大结局

尾声

名家评论

大仲马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原来是来了个年轻人……让我们用一笔勾勒出他的形象:活似一个十八九岁的堂吉诃德,只是没有戴盔披甲,仅仅一身短打扮,蓝呢子紧身衣褪了色,变成难以描摹的葡萄酒渣和碧空的混合色。他长一张长脸,呈棕褐色,颧骨很高,这是精明的标志。腭部的肌肉极为发达,这是加斯科尼人的特征,他即使没有戴贝雷帽.也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何况这个年轻人又戴着插根羽毛的贝雷帽,眼睛还睁得圆圆的,显得很聪明,那鹰钩鼻子长得倒挺秀气。看那个头儿,说是小青年,未免太高,说是成年汉子,又嫌矮了点儿;如果没有那把挂在皮肩带下的长剑,缺乏眼光的人就会认为他是个赶路的农家子弟:他步行时用那把长剑拍打他的小腿,骑马时则拍打他坐骑倒竖的长毛。

不错,我们这位年轻人有一匹坐骑,那坐骑特别引人注目,也的确惹人注意了。那是一匹贝亚恩矮种马,看牙口有十三四岁,一身黄皮毛,马尾巴脱落,腿上少不了长了疮,走路时脑袋低到膝盖以下,因而缰绳也就多余了,尽管如此,一天它还是能走八法里路。这匹马的优点,可惜完全被它怪异的皮毛、别扭的步伐给掩盖了,又恰逢人人都自认为会相马的年头,因此,这匹矮种马从博让希门进入默恩镇刚刚一刻钟,就引起轰动,贬抑之词由马殃及它的骑手。

达达尼安(骑在另一匹罗西南特马上的堂吉诃德便是这样称呼)不管骑术怎么高明,也不能无视这种坐骑给他带来的滑稽可笑之处,因此,他听到评头品足的议论,就感到格外难堪。当初他父亲,达达尼安老先生,把这样一头牲口当作礼物送给他时,他接受了,却没少叹息,心里怎能不知道,这总归还能值二十利弗尔。当然,伴随礼物所嘱咐的话,可就无价了。

“孩子啊,”那位加斯科尼老贵族所讲的,还是亨利四世一辈子改不了的贝亚恩方言,“孩子啊,这匹马就在您父亲家出生,快有十三年了,还从未离开过家门,因此您应当喜爱它。千万不要卖掉它,就让它体体面面地安享天年吧。您若是骑着它去打仗,就要像对待老仆人似的多多照顾它。”老达达尼安接着说道:“如果有幸进朝廷做事,而您出身古老世家,也有权享有这份荣誉,那您就不能有辱门庭,要知道五百多年来,您的祖先始终保持这个门庭的名声,为了您,也为了您的人。我所说您的人,是指您的亲人和朋友。除了红衣主教和国王,您不买任何人的账。一个世家子弟,要靠自己的勇敢,仔细听清楚,只能靠自己的勇敢,才能建功立业。谁在一瞬间发抖了,也许就会丧失命运之神恰好送来的机会。您还年轻,有两个理由应当勇敢:第一您是加斯科尼人,第二您是我的儿子。不要害怕各种机会,要敢于闯荡。我教过您怎么用剑,您有铁腿钢臂,找点碴儿就动武,现在禁止决斗,就更要跟人斗一斗,这样,打架就要表现出双倍的勇敢。孩子啊,我只能送给您十五埃居、我的马和您刚听到的叮嘱。另外,您母亲还要给您一种制药膏的秘方,那种创伤膏,她是从一个波希米亚女人那儿学来的,疗效神奇,只要没伤着心脏就能治好。无论什么您都要尽量利用,要活得痛快,活得长久。——我只有一句话要补充了,想提供给您一个榜样,但不是我本人,我没有在朝廷当过差,仅仅当过志愿兵去参加宗教战争。(P6-P7)

序言

译本序

2002年间,法国发生一个非常事件,轰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个事件。在大仲马诞生二百周年之际,或者逝世一百三十二年之后,法国政府作出一个非常决定,给大仲马补办国葬,让他从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搬进巴黎的先贤祠。

先贤祠是何等地方,乃是真正不朽者的圣殿。它始建于1764年,坐落在塞纳河左岸,圣日内维埃芙山上,右依巴黎索邦大学,左拥巴黎高师,俯临法国参议院所在地——卢森堡宫。  永久居住在先贤祠的文人,先前已有五位。

首批入住的是伏尔泰和卢梭,即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时期的两位大师,法国现代文明的两座思想灯塔。随后则是十九世纪的两位代表人物:大文豪与共和斗士雨果;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挺身而出、发表《我控诉……》的文学家和社会正义的卫士左拉。二十世纪法国仿佛进入迷惘的时代,在先贤祠险些空缺。最后总算将马尔罗安排进去,虽有以争议替代尴尬之嫌,但这位神主毕竟有人格力量,是当代人类生活状况的勇敢探索者。

进入二十一世纪,仿佛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法国人做出了非常之举,将逝世一百三十余年的大仲马请进先贤祠,完成了跨世纪的工程。不过,法国人虽然素有别出心裁的名声,但是,这种史无前例的非常之举,如果选错了对象,还是会造成超现实的大笑话。

必是非常之人,才配得上这种非常之举,而大仲马恰恰是这种非常之人。因此,法国这一超越文坛的盛事,只给世人以惊喜,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如果在全世界的读者中搞一次差额选举,我敢断定大仲马会赢得多数票,虽然别的候选人的作品在文学价值上比大仲马的可能高出一筹。这就是大仲马的非常之处。

我拈出“非常”这两个含义宽泛的字眼儿来界定大仲马,就因为给风格鲜明的那些作家冠名的用词,放到大仲马的头上都不大合适。提起雨果就会想到浪漫主义,提起司汤达或者巴尔扎克,必然想到批判现实主义,而提起左拉,则回避不了自然主义。大仲马和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投入了在法国刚刚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而且,大仲马的浪漫主义剧作《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于1829年在巴黎演出又打响了第一炮,可是称大仲马为浪漫派作家,就难免以偏概全了。

不少文学批评家称大仲马为通俗作家,这倒有一定道理。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刮起了小说连载风,于是,连载的通俗小说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通俗小说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等,也都给报纸写过长篇连载小说,但是最负盛名的,还要数当时并驾齐驱的大仲马和欧仁·苏。然而,通俗小说大多是短命的,这已为历史所证明,那个时期大批通俗小说及其作者,都已湮没无闻了。可是大仲马的代表作品,如《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基督山伯爵》等,在世界上却一直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赏阅,显示出特别的生命力,这便是大仲马的非常之处。

大仲马名下的作品非常庞杂,难以计数,有的材料上称多达五百卷。仅就戏剧和小说而言,他尝试了所有剧种,创作了近九十种剧本,而小说的数量则近百部。这种庞杂也招致批评,说他的作品多有疏漏,流于肤浅,缺乏鲜明的风格。这些指责都有一定道理。大仲马的写作往往高速运转,疏漏明显存在。此外,他搞的不是命题文学,也不专门探讨某一社会问题,只是讲故事,讲好听的故事,求生动而不求深刻,结果创造出一个非常生动的大世界,不能拿文学精品去衡量的一个充满非常景、非常事、非常人的大世界。

非常景、非常事、非常人,构成了大仲马的非常世界。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大仲马一生都那么放诞、夸饰、豪放、张扬,因而,他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景非常景,事非常事,人非常人,一切都那么非同寻常,就好像童话,就好像神话。

景非常景。大仲马不像巴尔扎克等人那样,花费大量笔墨去描绘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大仲马总是开门见山,起笔就要用故事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本书正文第一句话便是:“话说一六二五年四月头一个星期一,《玫瑰传奇》作者的家乡默恩镇一片混乱,就好像胡格诺新教派要把它变成第二个拉罗舍尔。只见妇女都朝中心街方向跑去……”读者也一定要跟着跑去,“想瞧瞧发生了什么事”。

无独有偶,《基督山伯爵》开头一句话也是:“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从士麦那起航,取道的里雅斯特和那不勒斯的三桅帆船法老号,驶近马赛港……”紧接着便是码头上“很快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

大仲马的小说人物的非凡之举,原动力固然因人而异,其中不乏高尚的忠诚、友情、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受贪欲的驱使。他们贪图荣誉、金钱、女人、权力,贪图美酒佳肴,还渴望报仇……由希腊宙斯等诸神所开创的贪欲和复仇的传统,源远流长,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发扬光大。从拉伯雷到伏尔泰,再到大仲马,可以说一脉相承。

大仲马笔下人物的超常胃口,也正是大仲马的胃口,他在生活中的各种贪欲,都最高程度地体现在他塑造的人物身上。例如达达尼安,差不多什么都贪,贪图功名、金钱、地位、女色,等等,正是这些贪欲激发出他的冒险精神,促使他走上一条充满各种诱惑的人生之路。三个火枪手也各有所贪,连最清高的阿多斯,也还贪酒和复仇,更不用说波尔托斯了。位极人臣的黎世留贪权贪名;国王路易十三贪钱,心胸狭隘又贪图“正义”的名声,让人们称他“正义者路易”。

大仲马在生活中和作品里,都毫不掩饰,甚至炫耀各种欲望,而在他的笔下,不炫耀者便是心怀叵测的人物。当然,在达达尼安和三个伙伴身上,如果没有忠诚和豪爽的一面,贪欲就成了讨厌的东西了。他们四个人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生死朋友,谁有钱都拿出来大家花,遇到事情也一起行动。达达尼安很想当官,他拿到空白的火枪卫队副队长的委任令时,还是先去逐个请求三个朋友接受。在大家都拒绝,而阿多斯填上达达尼安的名字后,达达尼安禁不住流下眼泪,说他今后再也没有朋友了。

大仲马的人物贪欲而不求安逸,他们认为安逸是仆人和市民过的日子,不冒任何风险,无异于慢慢等死。他们是躁动型的,往往捅马蜂窝,自找麻烦,冒种种危险而乐在其中,凭智慧、勇敢和天意,最后总能实现不可能的事情。

大仲马一生充满贪欲和豪情,过着躁动疯狂的生活。他花费二十余万法郎建造基督山城堡,每天城堡里高朋满座、食客如云,多至数百人,豪华的排场名噪一时。他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赚钱,又不断地挥霍,屡次陷人债务的麻烦,最后连他的城堡也被廉价拍卖了。有福同享的大有人在,有难同当者却不见一人,这就是他的小说与现实的差异。

大仲马深知,唯一借用而无须还债的东西,就是智慧。他以自己的大智慧,创造出一个由非凡的人、非凡的故事构成的文学世界。但是千虑还有一失,有一个非常动人、出人意料的故事,没有写进他的作品:在逝世一百三十二年后,大仲马作为这个奇异故事的主人公,完成了从家乡小镇迁入巴黎先贤祠的非凡之举。

李玉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4: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