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静编著的这本《七七事变--谁打响了第一枪》是《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系列丛书之一,面向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如实记述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历史事件——“七七事变”,包括它的历史背景、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逻辑及其结果。
| 书名 | 七七事变--谁打响了第一枪(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抗战记忆系列/燕赵文化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张瑞静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瑞静编著的这本《七七事变--谁打响了第一枪》是《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系列丛书之一,面向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如实记述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历史事件——“七七事变”,包括它的历史背景、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逻辑及其结果。 内容推荐 《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人类战争文明史与鸦片战争后至抗日战争百年中华民族复兴史、抗战史为双重视角,记叙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国经济及各种资源,一步步不断殖民、分裂和瓜分中国,以致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引发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战争——抗日战争,重点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所发生的极其重要的三大历史事件“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的深远历史背景、不同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及其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所在。以“大历史”全景观,开创中华民族复兴史记忆解读新范式。张瑞静编著的这本《七七事变--谁打响了第一枪》解读的是其中的“卢沟桥事变”。 目录 卷之一 发现东方处女地:西方资本入侵中国 当天朝遇到帝国 东洋小国的历史蜕变 日本觊觎中国之野心 卷之二 狼子野心:日本对外战略扩张 战争阴霾:甲午风云 日本加入帝国俱乐部 以武力吞并朝鲜 卷之三 不平等条约之祸:日本步步紧逼之策 流产的梦魇:《二十一条》 东方会议:日本制定侵华根本政策 “东北王”张作霖:命丧皇姑屯 卷之四 东北沦陷:日本侵华梦想如愿以偿 日本制定以武力吞并“满蒙”策略 柳条湖畔的爆破声 黑土地沦陷命运 卷之五 华北危急:已成日本囊中之物 侵入中原腹地 土肥原贤二的阴谋活动 刺探、分化、破坏29军 卷之六 风起云涌:中国应对抗战战局 华北:“已放不下一张书桌” 绥远抗战:誓保国土 “西安事变”:极不平常的一天 国共合作:共御外敌 卷之七 卢沟桥畔:日本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 故伎重演:打响“第一枪” 舆论战:一张报纸的煽动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走上不归之路 战争恶行: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及损失 结语 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 试读章节 战争是一面镜子,可反映世界历史上各民族的兴衰强弱。一些民族可以选择战争,一些民族则无法避免战争!历史上所面临的问题至今仍有命题意义:如果有一天,我们就像历史上的抗战,无法选择和平,而只能选择战争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的近代史恰恰就是一部被战争的屈辱史,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摆脱敌人的侵略与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当中国人认识到这一点时,却走过了颇为曲折的路,付出了无比沉重记忆的代价。 16世纪的欧洲,弱肉强食,英国女王为在日渐强大的邻国间保持大国地位,遂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人记忆中神秘而强大的东方大国——中国,希望通过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于是,在广东的海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经受漫长而痛苦的贸易逆差的打击之后,欧洲各国开始在汇率、贴水等方面动脑筋,并随着对大清国政府的了解,也更深刻地理解到可从黑暗腐败的官场中寻求其最大利益。于是,阴谋、陷害、贿赂、圈套悉数登场。历史绝非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往往有时疯狂得令人匪夷所思。西方对中国的觊觎从此从未中断,是天然的贪欲,还是另有其他隐情,则无法揣测。不过,当时的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桑德给西班牙皇帝写了一份战争计划书,拟用不到五万人的特种部队,分海陆两路征服中国,将至高无上的东方大国变成西班牙殖民地。此计划书一度让西班牙王宫的贵族蠢蠢欲动——原来西班牙可以通过文化渗透、信仰渗透、税赋征收、联盟通商等四个步骤将中国以及大清藩国全部变为西班牙领地。 但是,西班牙终究未能得其所愿,真正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的是打败西班牙的英国。正如世人所知,中国与西方的积极贸易作为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商业发展的附属物而在16世纪重新开始,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但西方商人很快就面临外国人所有过去与中国做过生意的问题:中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远比外国向中国求购的要少。结果,收支平衡就出现问题,西方国家被迫向中国输出白银以弥补其购物的开支。 至18世纪,英国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国家,贸易量也大幅增长。饮茶在英国非常流行,而茶大量来自中国,以及大量的丝绸与瓷器也来自中国。与通常一样,英国没有什么产品能够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交换,英国输出羊毛织品等,从印度进口原棉,从东南亚进口珠宝奢侈品。然而,英国却不得不把大量银锭运往中国。这正是英国在19世纪初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此时,英国的其他问题仍与贸易有关,中国与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贸易既是国际关系,也是商业活动的一个方面。结果,贸易受到清政府的严密监督,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与东南亚贸易实践的继续。至18世纪后,这种控制采取所谓的广州体制形式。清政府把贸易限制在广州的一个港口,并特许一个商行处理中国方面的商务——有固定的贸易时间,但不许外国人在中国自由旅行。北京在使贸易适应进贡制度方面没作什么大的努力,尽管有西方人到过大清国都,施了规定的繁杂礼仪,为了获得一些附加利益,派出一个进贡使团以便建立联系。 至18世纪后半期,英国商人对华贸易因收支不平衡而受挫,开始对广州体制的限制感到恼怒。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能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面临的问题就立刻能化解。结果,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发现对华关系的新途径。然而,这种探寻却发生于日益觊觎中国巨大市场的氛围中。 新的态度的产生,是因为西方正经历物质、社会和知识的迅速变革,但这种变革是在旧传统范围内发生的。这一形势发展的最重要结果是帝国主义——是在西方新型工业技术力量和商业潜力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同时,也是以军事力量、宗教以及依然具有强大封建倾向的福音派新教会的狂热为基础。最后,它为超常进步的信仰所激励,这种信仰引起西方文明社会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强烈优越感。 综观整个18世纪,英国对华贸易都是由东印度公司操纵——一个起源于17世纪的商业公司。它垄断了英国的对华贸易,因此对广州体制反而有助于巩固其地位的限制性并不特别在意。然而,当白银继续大量外流——一个新时代诞生,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程度开始下降,而英国个体商人的经商活动在广州逐渐活跃起来。这些商人主要代表了西方的新精神,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大清国的急先锋。 新时代的第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有一种信念在西方人中间不断增强:不必刻意遵守大清国法律,也不必把大清国当作与西方平等的国家来对待。例如,外国人决定,其国民在华犯罪不应服从大清国法律机构的审判。在18世纪,在华西方人犯罪照例是由大清国官员判决和处罚的。而此时,外国人拒绝交出同胞,认为大清国的法律不公正,虽然在事实上只是法律体系不同,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们的处罚都是很宽大的。 然而,由于大清国对外政策带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西方人要求由他们来审判他们自己人,本来是可以协商的。大清国官员并非绝对不想同意在华外国人自己对自己负责。首先是为了在华外国人自己的良好治安,同时也的确有一些先例可循。但当对西方一味迁就的态度变得非常明显时,不断的紧张形势也就产生了,因为在华西方人犯罪,甚至是无辜加害于中国人,也能不断地逃脱惩罚,这无论从西方或中国方面看,都轻得出奇。 鸦片贸易很快成为争执焦点,西方人开始走私鸦片,而鸦片在中国是非法的,可是西方人却把销售鸦片当成解决收支平衡的办法。走私鸦片自然是越来越不把中国看成是文明国家的显著标志,因为开展这项贸易的英国新商人以及紧随其后的美国人等从未考虑过把鸦片运入本国。 P3-5 序言 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几乎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战争或武力冲突、对抗的记忆史。因此,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记忆的话题。世界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对战争的定义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不过,他又强调“战争是多种多样的”,“假使说文明民族的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比野蛮民族的战争小得多,那么,这也是交战国本身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世界近代记忆史上的战争,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随着欧洲为探索新大陆开辟新航路以及早期的对外殖民野蛮扩张,特别是1760年代英国开启工业革命浪潮后,法、美、德、俄、日等国相继开启了本国工业化发展之路,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并形成最初的世界性的资本市场和早期工业体系,世界政治随之发生颠覆性的根本变化,工业化大国或强国开始主宰世界历史发展命运——弱国、小国被迫卷入工业文明社会时代,备受殖民化、半殖民化的统治、奴役和欺凌,同时西方列强大肆对外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不断为所谓的利益分割不均而引发世界性的局部战争,乃至世界大战,战争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与被侵略、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记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有60多个国家的近20亿人被卷入世界大战,伤亡人数逾9000万,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一部人类文明辉煌发展的近现代世界发展记忆史。也可谓是一部血淋淋的、充满战争苦难的战争记忆史。 在中国人民的近代记忆史中,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的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资源,无恶不用其极。特别是八年抗日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实施了灭绝人性的残暴侵略行为,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遇难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仅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持续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就有约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天怒难平!这场战争,是人类文明记忆史上的一次巨大浩劫,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噩梦难消的悲愤记忆。 2015年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共同策划和组织编写了《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三卷本:《长城抗战——谁守卫中华国土》、《七七事变——谁打响了第一枪》、《百团大战——谁决定战争之胜负》。面向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如实记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的百余年问,西方列强是如何侵略和掠夺中国经济及各种资源,怎样一步步地殖民、分裂和瓜分中国,以致放任、怂恿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景式地展示中华民族百年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揭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而造成的民族屈辱史的成因之所在,特别是重点记叙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历史事件“长城抗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逻辑及其结果。 以此复现,中华民族百年抗战——不畏强暴、抵御外侮,不畏牺牲、前仆后继,追求和平、坚忍不拔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力,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和国民党军正面抗战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全貌。 以此阐释这样一个真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代表中国先进力量和希望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建设新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记忆历史,是要告诉世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涅槃新生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正像毛泽东当年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历经百年抗战的反侵略战争特别是八年抗战,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大战胜国之一,成为1945年10月成立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一洗百年耻辱。 我们记忆历史,是想告诫世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和日本在战后的70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认知与态度,令人深思和反省。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东京审判规模超过了审判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文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为时最长的审理世界战争罪犯的判决书长达1213页。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了国际法理清算,但历史是曲折的,包括对日本搞的细菌战、化学战等在内的很多重大问题并未厘清以及得到彻底解决,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在极力否认、掩盖、粉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历史。正因如此,它也在无形之中深刻影响了战后东亚国际关系格局及世界和平历史进程。 我们记忆历史,是想说,当下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需要构建大国国民心态以及大国和平崛起记忆史。2015年3月31日《环球时报》社评《中国人,让我们对历史悲情说再见》意味深长地指出:“自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饱受侵略和欺凌……近代的悲惨历史不可能像盲肠一样从民族记忆中剪去,屈辱感因此代代相传……任何外部力量想像19世纪下半叶或20世纪上半叶那样用实力威逼中国,都已是幻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的超越。在这个时候同近代以来不断积累的历史悲情做告别最有意义,它将塑造中华民族新的自尊,向世界展现我们从内到外的自信。” 我们记忆历史,是要说,毋忘国耻,以史为鉴,绝不允许被侵略、被掠夺、被奴役、被欺凌的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记忆史的中国人,必须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脚下的路充满和平与光明——将书写未来中华民族百年强盛记忆史。 胡克夫 2015年4月于五古书斋 后记 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站在21世纪新纪元的历史节点,百感交集,在60多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百余年历史就此终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 回想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八年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中华民族雪洗百年国耻,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世界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且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初期,要求速战速决,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北进则可侵入苏联,南下可在太平洋展开对英、美作战。但中国八年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持久抗战和游击战,迫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战场。1939年9月,德国发动欧洲战争,日本想乘机扩大侵略战争范围,但根本无暇从中国战场脱身。这样,中国人民顽强抗战,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为盟国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处于两线作战不利的困境。所以,日本原本图谋以中国为跳板,入侵苏联的对苏作战战略企图始终无法实施。可以说,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才使面对与德国作战已显得力不从心的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极其重要因素之一。 抗日战争使中国跻身世界四强之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于1942年1月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名是分两批进行的,美、英、苏和中提前一天签字,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以法定形势登上国际舞台。1943年11月,举行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向中国领导人蒋介石表示,中国应取得它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并参与拟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也就是说美、中、英、苏同属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大强国。而且,“当民意调查机构向美国人民询问,他们认为哪些国家在一个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最大的发言权,13%的人把中国同英国、苏联、美国相提并论”。 抗日战争期间频频出席大国会议 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首次以平等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也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大国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出席了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月,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此外,1944年夏天中国还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五大理事国之一 1943年10月在苏联的莫斯科召开的美英苏外长会议上,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从而肯定了中国在建立未来的联合国组织中的特殊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出席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章程的制定工作。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共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反对强权政治,强调所有国家和各民族平等、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积极为弱小国家伸张正义,因而中国在创建联合国中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独特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被与会国一致肯定,并被确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法上确认中国是世界大国的地位。 …… 从国家主权层面来看,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丧失了诸多基本主权,因此,中国在世界上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国地位。但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时,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已经独自与日本作战四年,并且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开始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也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从这点来看,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起步不可或缺的因素。 令人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踯躅不前。因此,中国在世界上并未与美、英、苏等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实现实质性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对华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时代特点的集中反映。然而从整体来讲,日本对外军事外交的特性有着日本民族特性之特点。对华战争70年,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极度膨胀,不但要霸占中国,而且要称霸亚洲。称雄世界,以致最后招来灭顶之灾。历史地看,日本始终把侵占中国东北进而侵占中国大陆作为其基本国策,然而日本天皇并非是专制极权者,日本政府也并非像希特勒政权为独裁专制体制,而且由于政体问题,日本军部游离于政府驾驭之外,裹挟着日本政府一步步走上军事扩张对外侵略之路,日本军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亚洲各地都犯下野蛮原始的战争罪行。这无疑与日本中世纪大量传统遗留有关,亦与日本民族尊强鄙弱的相关特性不无关联。一次次赌博性的发动侵略战争,一次次对邻国或以下克上,或恃强凌弱,将刀光剑影血淋淋地与同类相向,就连最后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竟然也要受到阻挠和人身威胁,这无疑反映了日本政治和民族特殊性极其复杂性的一面。这是在当下世界处于的和平大环境年代下,我们绝不应忘却的。 站在21世纪新的历史新起点,回顾日本侵华70年前的历史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天的我们绝不应只是对那段历史问题作简单的回顾,缅怀和纪念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及无辜死难的无数同胞,而是要更为深刻地反思历史,为什么日本会丧失人性疯狂地不顾一切地发动一个又一个侵略战争,并带给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巨大的灾难与无法抚平的心灵创伤及精神痛苦,深思之,耐人寻味;慎思之,令人警觉。 回顾历史,面向今天,展望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中国人民绝不应只满足有大国之名,更需要有大国之实,还要时时刻刻防止和制止有人企图重蹈日本侵华之覆辙。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时时刻刻牢记的天职——世世代代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必须永远牢牢保护好中华民族用数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之巨大牺牲才换来的今天和平与发展环境。 国安,天下安!国宁,天下宁! 国富,天下富!国强,天下强! 国运,天下运!国兴,天下兴! 国昌,天下昌!国盛,天下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