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典藏版)(精)》由王肃、颜之推著。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是古人对于“家教”的众多著述中最为人称道的两部。
《孔子家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生动塑造了孔子的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而写成的“家训”,是一部兜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两部著作饱含哲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常读常新。
| 书名 |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典藏版)(精)/万卷楼国学经典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三国)王肃//(北齐)颜之推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典藏版)(精)》由王肃、颜之推著。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是古人对于“家教”的众多著述中最为人称道的两部。 《孔子家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生动塑造了孔子的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而写成的“家训”,是一部兜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两部著作饱含哲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常读常新。 内容推荐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典藏版)(精)》由王肃、颜之推著。 孔子家语和颜氏家训是古人对于“家教”的诸多著述当中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称道的两部著作。 《孔子家语》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生动塑造了孔子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思想政治与教育思想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代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结合自身的经历、处世哲学所写成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两部著作都饱含哲理,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孔子家语 卷一 相鲁 始诛 王言解 大婚解 儒行解 问礼 五仪解 卷二 致思 三恕 好生 卷三 观周 弟子行 贤君 辩政 卷四 六本 辩物 哀公问政 卷五 在厄 困誓 卷六 执辔 卷七 观乡射 五刑解 卷八 辩乐解 问玉 屈节解 卷九 本姓解 卷十 终记解 曲礼子贡问 颜氏家训 卷第一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第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第三 勉学第八 卷第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第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诚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第六 书证第十七 卷第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试读章节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别人来选用;昼夜不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儒者的衣冠周正,行为谨慎,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儒者的起居庄重谨慎,坐立行走恭敬,讲话一定诚信,行为必定中正。在路途中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与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去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儒者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作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广博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儒者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处玩乐之境而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遇到猛禽猛兽的攻击,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对过往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常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被杀而不可被侮辱。他们的住所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丰盛,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而不可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想着仁去行动,怀抱着义来居处,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居住着一丈见方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作房门,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一天的饭合并为一顿来吃。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儒者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提携,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他最终还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负,仍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悠然自得而有节制。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可削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使他们身居高位,不期望他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儒者沭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侍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炼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作是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蜚语也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予。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作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被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自己说话更加守信,行为更加严谨,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P25-26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读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做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对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熟悉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进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部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估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做了一些删节,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都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再次,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蕴的深意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插图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都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维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自我的方式进入经典。做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拥有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南宋】陈振孙 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清】王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