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宣怀与湖北/研究系列/汉冶萍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盛承懋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盛宣怀与湖北》主要讲述爱国实业家盛宣怀先生于晚清时期,在湖北大冶开矿、接手汉阳铁厂,成立汉冶萍钢铁公司,兴建卢汉铁路,以及培养商界人才的经过以及对湖北实业界的贡献。本书作者盛承懋为盛宣怀先生之曾孙。本书史料丰富,考证翔实,对研究湖北工商业文明,挖掘湖北历史文化名人,加强地域文化传播等具有的意义。

内容推荐

盛宣怀,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中创建起来的主要工矿交通运输和金融企业,大半通过盛宣怀之手。也就是说,盛宣怀是旧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奠基人。

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非凡!

盛承懋著的这本《盛宣怀与湖北》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盛氏家族与湖北的不解之缘

 一、19世纪中后期湖北的发展机遇

 二、盛康以布政使衔执掌湖北盐法道

 三、“川、淮并行之议”,盛宣怀初露才华

 四、青年盛宣怀在湖北开阔了视野

 五、与董氏喜结连理,盛宣怀在湖北成家

 六、乡试榜上无名,从此意绝科举

 七、杨宗濂推荐,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

 八、李鸿章一纸密谕,盛宣怀赶赴广济探煤

 九、盛昌颐湖北中举,出任德安知府

 十、张之洞邀请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

 十一、光绪帝一道谕旨,盛宣怀督办铁路

 十二、与汉冶萍、卢汉铁路最后的岁月

 十三、指派长孙盛毓常赴汉冶萍出席庆典

 十四、盛氏家族成员在湖北任职的情况

第二章 以鄂矿起步,大半生涉足勘矿

 一、探索富强之路,寄希望于开采煤铁

 二、在湖北广济站稳脚跟,再行推广

 三、由“官督商办”转为“官本官办”

 四、在广济、兴国积极推行洋法采煤

 五、广济煤矿“官本官办”,以失败告终

 六、在勘矿、开矿中,慎用洋矿师

 七、盛宣怀率郭师敦等马不停蹄地勘矿

 八、划清官本,招商集股,专采荆煤

 九、荆门办矿,以受指责和赔钱而告终

 十、金州等处办矿,因被弹劾而放弃

 十一、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占国家矿权

 十二、由湖北发展至全国的勘矿总公司

第三章 从汉阳铁厂到“汉冶萍”

 一、汉阳铁厂在选址上的一场争议

 二、崭新的机器设备,企业却在亏蚀

 三、张之洞交棒,盛宣怀接棒

 四、郑观应以新的经营理念整顿铁厂

 五、萍乡煤矿解决了铁厂的难关

 六、大冶与萍乡:新铁厂厂址的争议

 七、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后的资金筹集

 八、李维格领衔,闯过钢材质量关

 九、中国第一个钢铁托拉斯

 十、汉冶萍公司重视对西方钢铁技术的引进

 十一、第一部钢轨制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十二、汉冶萍公司重视对钢铁专业人才的培养

 十三、汉冶萍公司推动了武汉的产业聚集与城市化

 十四、汉冶萍公司发行的三次股票

 十五、向外国举债,实现汉冶萍的发展与扩张

第四章 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南北大铁路——卢汉铁路

 一、中国铁路建设大争论

 二、张之洞力荐“由盛宣怀督办铁路最为适当”

 三、盛宣怀“卢汉为核心”的铁路建设计划

 四、卢汉铁路的资金宁可借洋债也不参洋股

 五、卢汉铁路向南北东西伸展的大规划

 六、卢汉铁路历经十年,全线建成

 七、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铁路建设的管理

 八、卢汉铁路促进了交通、国防、经济的发展

 九、铁路国有,向外借款,使盛宣怀成为众矢之的

第五章 对盛宣怀办实业有影响的主要人物

 一、盛宣怀与李鸿章

 二、盛宣怀与沈葆桢

 三、盛宣怀与张之洞

 四、盛宣怀与郑观应

 五、盛宣怀与胡雪岩

 六、盛宣怀与李维格

 七、盛宣怀与王文韶

 八、盛宣怀与孙宝琦

 九、盛宣怀与袁世凯

 十、盛宣怀与孙中山

第六章 盛宣怀一生在湖北的经历纪要(自1844年至1916年)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湖北处于天下之中,武汉又地处长江中段,扼东西南北之咽喉,它处于太平军首都天京的上游。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说,它既是西方列强一心要侵占的战略要地,也是清政府与太平军的必争之地。因此,晚清大臣曾国藩将经营好湖北,作为他的战略首选。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清政府虽然痛恨西方列强,每次不平等条约都要割地赔款,然而,清政府可能感到这还不至于立即动摇自己的政权。而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江南最富裕的苏、常、沪、杭等地已反复被起义军攻破。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付起义军的身上。

清政府在派出曾国藩、李鸿章追剿起义军的同时,要确保湖北的稳固,为此1855年12月,清政府委派同太平军角逐多年,堪与曾国藩齐名,号称“综核名实,干济冠时”的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胡升任湖北巡抚后,强调“平吴之策,必先保鄂”;“保鄂必先固汉阳”。但是他除了要清剿太平军之外,还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如何处理与湖广总督的关系。当时大多数督、抚都是钩心斗角,貌合神离,互相掣肘。不是你参我,就是我告你,大大影响了办事效率。胡林翼却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他以身作则,积极任命清廉、能干的下属到重要的岗位上。

1857年胡林翼派兵支援庐州,盛康随队伍退人湖北,随后盛康被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盛竭力为清军筹集军费。当时,盛康的家乡常州,是太平军进攻的主要地区,但他无法回去照顾年迈的父母与尚年幼的儿子盛宣怀,只能让自己的父亲盛隆带着全家暂时到苏北盐城亲戚家去避居,而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放在公务上。盛康保境安民。筹粮筹饷,劳绩卓著。胡林翼知人善任,保奏朝廷,1859年(咸丰九年)3月,盛康被朝廷任命为湖北粮道。

胡带领盛康等一批官员,积极整顿吏治,增加厘金税收,革除田赋积弊,剿灭盗贼,湖北大治。据《清史稿》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恩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接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此后,胡林翼得以援赣、谋皖、图江南,全力支持两江总督曾国藩。

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盛康此时已任湖北粮道,盛康不放心在苏北盐城的父母与儿子,就去信让他们设法到湖北自己的家中来生活。当时盛宣怀16岁,他便随祖父母从盐城到达南通,再由南通航海至宁波,经浙江、安徽、江西,辗转半年抵达湖北。由于旅途十分艰辛。祖父母都已是七十五六岁的老人,16岁的盛宣怀挑起了大梁,一路上肩扛手提的、小心侍奉着祖父母,每到一处首先想方设法为祖父母安排好吃住。经过艰辛的旅途,终于到达他父亲盛康的任处。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对锤炼盛宣怀的意志是十分有益的,养成了他在日后的人生与事业发展中百折不挠的品格。

盛康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盛康不愿恪守教条,他仿照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著的《皇朝经世文编》,也从吏政、户政、兵政、工政等八方面收录文选120卷,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希望用经世致用的实学来治理社会,同时也以此来教育与启迪自己的后代。他对于盛宣怀青少年时代能在社会恶劣的环境中,经风浪、见世面,感到很有必要,十分赞赏。盛宣怀到达父亲任职的湖北,生活安定下来之后,他比社会上一般的青年有更优越的条件,凭着父亲同官场多方面的关系,盛宣怀接触到许多的人和事,接触到社会上很多的问题。湖北的“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于各行省”,这对善于“事事研求”的青年盛宣怀,得到了多方面的启示,为他日后在湖北、在全国各地开创实业奠定了基础。

P4-5

序言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西方列强纷纷侵占、掠夺中国,清朝政府摇摇欲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一批思想先进的人士开始探索中国的富强与御敌之路,而我的曾祖父、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盛宣怀意识到只有加快发展实业,才能使国力强盛,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他先后涉足轮船、电报、矿务、铁厂、铁路、纺织、银行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实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之路。他走的是一条“实业强国”的路。盛宣怀开创的实业以及在高等教育、文化事业上的贡献,被历史学界誉为“中国的十一个第一”。

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湖北之所以脱颖而出,是有多重因素的,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随着西方列强炮舰、轮船的长驱直入,西方工业产品的输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也逐渐渗透与传入,这给湖北带来了比其他地区更活跃的思想与理念;此外,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当时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江南最富裕的苏、常、沪、杭等地已反复被起义军攻破。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意识到,必须确保位于太平军大营上游湖北省的稳固,才能挽回残局,强调“平吴之策,必先保鄂”,使得湖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要比其他地区发展得更快。一批具有先进思想、勇于创新且敢于奋斗的青年人,纷纷涌入湖北,为湖北发展近代实业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应该看到,湖北一批大型实业的创办,与洋务派的兴起,与盛宣怀等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早在1874年,李鸿章就密谕:“中国地面多有产煤产铁之区,饬即密禀查复。”盛宣怀对勘矿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他先后聘请英国矿师郭师敦等人,勘探湖北各地煤铁矿,足迹遍及武穴、黄石港、当阳、归州、大冶、武昌、兴国、宜都等地,并着手开矿炼铁,尽管屡屡碰壁,但当时打下的基础,为张之洞之后创办汉阳铁厂创造了条件,也为他后来将勘矿遍及全国各地,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创造了条件。其次,张之洞邀请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尽管当时铁厂已粗具规模,但张为此已负债累累,而炼钢所必需的煤炭资源尚未落实,且钢材的质量也没有过关。盛宣怀接办铁厂之后,克服重重困难,在一身债务的状况下,终于将它办成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托拉斯——汉冶萍公司,为中国钢铁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最后,1896年9月2日,张之洞向清廷推荐,说由盛宣怀督办铁路最为适当。因盛兼商业、官法、洋务三者之长,盛宣怀担当铁路督办之后抓住干路不放,合理规划全局,确保卢汉铁路准时开工。卢汉铁路的全线贯通,以及粤汉铁路的修筑,打破了中国上千年仅依赖于水道与驿道的传统交通网络格局,铁路开始成为中国交通的主角。南北向的卢汉、粤汉铁路建设。与东西向的长江成十字交叉,中国的交通脉络,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使湖北武汉在中国版图上的地位,进一步大大提升。

盛宣怀是江苏武进人,从6岁开始,他就在家乡入塾攻读孔孟经书,16岁那年,太平军进攻常州,他随祖父母避难,辗转到达父亲盛康在湖北的任处。此后他人生的大半生涯都是与湖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盛宣怀的父亲盛康1844年考取进士,先在安徽任职,1852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江宁,他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退入湖北后,巡抚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先担任湖北粮道,然后以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竭力为清军筹集军费。从此开始了盛氏家族与湖北的机缘。

青年盛宣怀随祖父盛隆到达湖北后,在“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于各行省”的湖北,他接触到了许多人和事,接触到了社会上的许多实际问题,这使他开阔了视野,奠定了日后从事实业的基础。在湖北生活的五个年头中,盛宣怀实现了娶亲、成家、生子的人生大事,我的祖父盛昌颐就是1863年出生在湖北的。

1867年,盛宣怀的祖父盛隆在湖北走完了他的人生,盛康丁忧,护送盛隆的棺木回到常州,此时,盛氏家族的成员以为从此要与湖北告别了。

然而1870年,杨宗濂推荐盛宣怀进入湖广总督督办陕西军务李鸿章的幕府,盛被李委派行营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1874年李鸿章一封密谕,又将盛宣怀引回了湖北,盛宣怀从武穴勘矿开始,从此轮船、电报、航运、银行,事事处处都要与湖北发生联系,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他接办汉阳铁厂,督办卢汉铁路,创建汉冶萍。由此,1891年我的祖父盛昌颐又在湖北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并以正二品任湖北候补道、湖北德安府知府,在湖北开创了他的一片小天地。

湖北为盛宣怀及其家族创造了平台与机遇,盛宣怀、盛氏家族成员用智慧与辛劳,为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回报与贡献。

今天,在全国上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武汉确立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目标,武汉将建设成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朝着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中心的目标发展,争当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在这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再来回顾100多年前,先人曾经在湖北为创办实业、发展社会经济所走过的路,无疑是极具激励与启迪作用的。

今天,在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我深信湖北将会以更开阔的视野,展开更宽阔的胸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者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将有更多知名家族的后人在湖北建功立业。

作为盛氏家族的后人,在此谨以我的新著《盛宣怀与湖北》,表达我对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湖北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发展予以支持与祝愿!  盛承懋

2017年,元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