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菲欧娜·希尔//克利福德·加迪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菲欧娜·希尔、克利福德·加迪编著的这本《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是最有洞见的普京传记,是美国副总统、中央情报局以及英国军情六处最推崇的外交政策参考书。第一手权威资料,全面记录普京的从政生涯。

“情报精英”变身“国家公仆”,“生存主义者”挑战“局外人”思维,“历史的学生”玩转“自由市场经济”——本书用一段还原于历史的强人真相,带你走近六重身份下的铁血硬汉。

最独特的角度,最权威的解析,本书是读懂普京的必读佳作!

内容推荐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彼得大帝”、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他行事雷厉风行,令出如山,在政坛的影响力超群,超凡的自信与独特的个人魅力更是掀起了个人崇拜主义热潮。

菲欧娜·希尔、克利福德·加迪编著的《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谜一样的普京:强者为王

 莫斯科在召唤

 奉命于危难之间

 接过权杖,俄罗斯雄风再起

 三度登顶,王者归来

 六重面孔下的英雄本色

第二章 特工“攻占”克里姆林宫

 克格勃的情报精英

 德累斯顿,命悬一线

 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

 使命与恩师

 冷面背后的柔情

第三章 铁腕统治下的“普式”强权

 加冕前的时代强音

 “削藩”“肃寡”,再立强权

 为了俄罗斯而和解

 重塑“俄罗斯之魂”

 强国梦淬火而生

第四章 普京经济学

 “黑市经济”的罪与狂

 繁荣背后的危机

 刀尖上的舞蹈

 圣彼得堡的“经纪人”

 “复仇”之路,任重道远

第五章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

 运气是给白痴准备的

 在生存中展望未来

 对待对手也要心怀敬意

 为生在俄罗斯而自豪

 打造“理想俄罗斯”

第六章 新俄罗斯的缔造者

 筑梦“黄金时代”

 “俄罗斯永远拥有未来”

 一意孤行,还是顺势而为?

第七章 权力中心的纵横捭阖

 蛰伏的智慧

 誓言大国崛起

 缺失的“俄罗斯DNA”

 “无所不能先生”

第八章 普京就是俄罗斯

 “莫斯科之春”

 辉煌背后的荆棘与暗流

 普京时代的未来

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六重面孔下的英雄本色

21世纪最初的10年,普京一直在履行政治家的义务,在俄罗斯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非凡的影响力。深入了解普京的政治作为,就能真正明白他的政治口碑以及影响力缘何而来。在他赢得民众支持的过程中,他的六重个人身份才是真正凝聚民心的源头。我们将他的这些身份称之为情报人员、历史的学生、中央集权论者、局外人、生存主义者和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这些不同的身份是如何形成并演变成今天的形象的?它们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方面又有怎样的根源?我们并没有方法可以论断究竟哪种身份与真正的普京更为相符,但是这些身份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了解弗拉基米尔·普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人物。

我们先来看他的其中三种身份—历史的学生、中央集权论者和生存主义者。这些都是最普通的身份。他们不仅可以代表普京,还可以代表一大群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些与普京同龄的俄罗斯政治家们,那些早在苏联时期就参加工作,并且20世纪90年代就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大人物。普京对俄罗斯的看法,他的政治哲学,和他在21世纪第一次出任总统时的各种观点都是基于这三种身份。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作为独立自主国家的最初10年间,俄罗斯陷入了经济政治危机。前苏联共和国的其他联盟国,甚至原俄罗斯帝国的部分地区都不再受莫斯科的控制。而此时的普京主要扮演中央集权论者、历史的学生和生存主义者的身份。这些年的经历不但造就了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身份,还为他的个人政治经历提供了背景。普京当上俄罗斯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于1999年12月发表演说,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处理办法。到了2012年总统竞选期间,普京又回归到他最初的论述。他常常直言不讳地将20世纪90年代描述成混乱的年代,指出当时动荡的时局对国家造成了如何严重的后果。此外,他还将这一时期同自己任总统的10年进行对比,表明自1999年就职总统后,自己凭借个人能力,使俄罗斯政治安定、经济平稳。于是,普京在2012年的竞选运动中明确把矛头对准20世纪90年代执政的叶利钦。此外,在普京看来,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局面已经混乱不堪,关键时刻由他出任总统是必然结果,因为只有他才能结束这种局面。

普京还有另外三种身份:情报人员、局外人和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这些身份与前三种不同,是普京所特有的。可以说,1999—2000年年间,正是这三种身份将弗拉基米尔·普京推进了克里姆林宫。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三种身份也初露岁月痕迹。它们深深扎根于普京进入克里姆林宫之前的生活和事业中,不曾经过翻新,而且在他担任国家首脑的10年间,也未随着俄罗斯的变化而变化。这些身份并不是政治家们所特有的身份,而是在苏联的历史背景之中产生的新事物,在它们的帮助下普京才能成为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普京的核心身份与他自己和俄罗斯的过去密切相连,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对于普京个人而言是一个弱点,对他所建立的统治体系来说也是一道重伤。这三种身份,使得普京无法与那些自2011年议会选举和2012年总统选举后走上街头抗议的俄罗斯民众站成一线。

……

P19-20

序言

十多年来——相当于三届美国总统的任期——弗拉基米尔·普京都掌管着这个全球国土面积最大、自然资源丰富的世界第二大核武器国家。然而,对于普京的真实身份各方仍然争论不休。菲欧娜·希尔(Fiona Hill)和克利福德·加迪(Cifford Gaddy)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颇有建树,正如本书所说,尽管从成长经历和早期事业生涯来看,普京是典型的苏联人,然而,他却不再是“普京同志”,而成为了“普京先生”。普京与过去二十年间在俄罗斯迅速崛起的资本家们达成了协议——他们支持他夺取政治权利,而他则帮助他们积累财富。于是在“俄罗斯集团”和它的“裙带资本家”之间建成了菲欧娜和克利福德笔下的“非法防护罩”。不止如此,普京还鼓励政府官员,尤其是那些权力部门(其中就包括普京之前所属的情报部门)敛集私人财产。苏联也存在高层腐败的现象,但是与所有企业一样,它是由国家垄断的,然而今天,俄罗斯内部却出现了一种不正当的公私合营关系。

普京出生时的那个国家和现在他领导下的这个国家信仰体系已经全然不同。那时的苏联对“民族资本主义者”嗤之以鼻,将宗教视为“人民的鸦片”,同时将自己的追随者们称为全球运动的先锋队。然而,普京却并不是任何一种体系的信徒——他赞颂祖国俄罗斯,信奉东正教,并且将国家的未来寄望在前苏联的基础上。

菲欧娜和克利福德证实,普京奉行“俄罗斯例外主义”——这一点符合他的政治抱负和议题。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1皂世纪,当时的亲斯拉夫派对神秘的俄罗斯人精神和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宿命论坚信不疑,俄罗斯例外主义就来源于这种信念。普京在一次备受误解的著名发言中痛惜道,“(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并不是苏联解体,而是苏俄罗斯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走向衰弱。这种观点,连同他的其他一些观点在内,都受到了众多民族主义历史学家和电影制作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的影响。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奥斯卡获奖电影《烈日灼身》(Burnt by the Sun)中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因而闻名西方。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普京寻求“俄罗斯意识”的做法表明普京与沙皇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点——他们都认为俄罗斯迫切需要一位最高领导人。克里姆林宫并不缺少诸如分权、控制和制衡这样的观点。斯大林被尊称为大帝(vozbd’,意思与Der ftlhrer和Il Duce相近),即便是鲍里斯·叶利钦——这位与普京相比各方面都更希望改革的人——也习惯用沙皇(tsar-stvovat’)来称呼自己。

如菲欧娜和克利福德所说,“普京”非常小心地避免使用这些言语。原因有几点,首先,他曾经当过步兵,做过克格勃的中级官员,这些经历使他习惯于安静地躲藏在伪装之下。其次,如果你曾是一名情报人员,如今成了国家的“第一人”(这是普京在他的准自传中采用的头衔),你就没有必要每天说大话——因为权力已然在你的手上。因此,尽管在普京眼里谁也无法和他平起平坐,他仍旧要求同僚们称呼自己“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洛维奇”,或者更为正式一些的“普京先生”。

即便是位居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y)“之下”,担任总理的四年间,他也无可争议地位于“垂直权力体系”的顶端。普京连同“主权民主”一起,将那些话转化成了决心。总体来说,他成功地操控着软弱的议会,威吓或者拉拢政治对手,恐吓甚至监禁敌人,而且还掌控着大多数媒体的舆论导向。

然而,普京对他所建立起的这个系统的掌控权既不是绝对的、也无法确保永不失去。菲欧娜和克利福德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指出他的弱点——渐渐无法满足俄罗斯人民的需求。

这很大程度上是结构的问题——垂直权力体系中出现了一种反常的零增长动态(即此消彼长)。当权力过度集中在顶峰,那么最基层也就会被削弱,而人民恰恰需要倚仗基层政府的有效统治。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4年9月发生的惨剧。当时车臣的恐怖分子在北高加索地区挟持了一千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学生。事发之后,在场的当地官员和SWAT团队墨守成规,坚持等待总统指示。结果导致三百多名人质死亡,其中包括近两百名学生。这就是“别斯兰人质事件”。

除此之外,身为领导人,恃权而骄的普京也带有些许自我强迫的成分。他要求俄罗斯的每一个公职人员对他负责。然而,当轮到他对国民负责时,他有时候也会发表一些反应迟钝、闪烁其词的言论。其中一次便发生在2000年8月,他没能解救那些被困在“库尔斯克”号里的船员们。

当时有很多人指责普京过于冷漠,对国家缺乏关心。十几年之后,公众对普京的评判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指责普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公众支持,并且过于将权力集中在个人手中。2011年9月24日,他发布了一项声明,表示自己即将从梅德韦杰夫手中重新接过总统的权杖,就像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凭他一己之力决定。正如菲欧娜和克利福德所述,“普京的个人政治名声正在走下坡路”。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反对者们渐渐冒出来,他们打着“没有普京的俄罗斯”的旗号,进行大规模游行,并在2012年产生了巨大反响。

我会用两种个人观点来评价这本精彩的著作。

首先,菲欧娜和克利福德证明了普京在很多方面都独树一帜,他们详细分析了这位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论和政策,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普京主义”。

近期,一些评论家开始将“普京主义”的标签贴在前苏联边境西边的某位领导人身上——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Victor Orban)。欧尔班曾是一位合法选举的改革者,如今正在走向极权主义。现在,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有所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跨大西洋民主共同体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敢这样说,普京主义的幽灵已经缠上了欧洲——也正是这样的趋势,使得菲欧娜和克利福德所写的这本书更具时效性,也更有价值。

我的第二点个人评价是,菲欧娜和克利福德的书,启发深刻、见解独到、分析与论证充分。20世纪90年代我在国务院工作了8年,专门负责处理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本书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还在国务院的时候我就认为,未来历史学家们对叶利钦的评价一定会比那个时期的前辈们要仁慈,即使在俄罗斯也一定如此。时至今日,我仍然坚持这一观点。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政策战略方面,叶利钦都有其失败、极端以及有缺陷的地方。因为酗酒和心脏病,叶利钦政权变得更加动荡,俄罗斯的前途也更加灰暗。但是我仍然相信,总有一天叶利钦会获得应有的褒奖。毕竟是他选择放弃了共产主义,他承诺开放社会和媒体,与西方世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促进了苏联的和平解体。世界都应该铭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成千上万的核武器,她本可以选择走南斯拉夫的老路。

不得不说,俄罗斯本土发展起来的普京主义也是叶利钦的遗产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叶利钦将普京任命为自己的接班人,还因为——正如菲欧娜和克利福德所说的那样——普京主义是应对叶利钦统治时期国家贫困现状的对策,同时也是应对苏联解体的方式。

我曾经与普京打过交道,每次见到他时,他都身处不同的职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国家总理、代总统,国家总统。这些职业经历让他最终从幕后走上了俄罗斯政权的最高峰。菲欧娜与克利福德对普京的描述真实而准确,普京的确将情报间谍技术以及招募间谍的技能应用在了自己的治国方式之中。举个例子来说,我记得第一次与普京会面的时候,他就明确地告诉我,他已经研究过我的档案,并且递给我一位20世纪的诗人的资料——我的研究生论文论述的正是这位诗人。在我看来,这绝不是赞美而是一种警告,就像在说: “你的一切,我们都了如指掌。”

2000年6月的时候,比尔·克林顿以总统身份最后一次访问俄罗斯,与普京进行唯一的一次双边峰会。这位克里姆林宫的新任领导人冷峻、自负,对只剩下一个月总统任期的克林顿表现出自视甚高的姿态。克林顿希望两国在外交以及国家安全问题上能有进一步合作,但是普京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一提议。这次会议普京就是想证明,比起上一任俄罗斯总统,他更强硬、精力更旺盛,也更加自信,并且在他的统治之下,俄罗斯也会更加强大、繁荣。

普京同样也拒绝了克林顿为俄罗斯国内发展提供帮助的提议。在去机场的路上,克林顿突然决定去拜访鲍里斯·叶利钦。当时叶利钦正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幢别墅中。“鲍里斯,”克林顿对他说道,“民主是你与生俱来的一种信仰。你从骨子里获得了俄罗斯民众的信任。你是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也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但我不确定普京身上有这些东西,也许他是有的,只是我没有看到。你还是多多关注一下普京吧,不要让他误入歧途。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普京都很需要你,真的特别需要你,俄罗斯也同样需要你。你改变了这个国家,鲍里斯。不是每一位领导人都会对国家产生这样的影响,但是你做到了,你是俄罗斯的幸运,也是世界的幸运。我很荣幸与你相交。我们曾经一起做过很多事情,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我们都没有放弃。我们所做的正确的事情一定会长存于世,这大部分都是你的功劳。因为有些事情对你来说更难做抉择。我是知道的。”

“谢谢你,比尔。”鲍里斯回答道,“我明白。我明白你所说的一切,我会慎重考虑的。”

“我相信你会的,鲍里斯。”克林顿接着说,“因为我知道你这里的想法。”说着他轻轻拍了拍叶利钦的胸口。

在那之后,回想起鲍里斯这位老朋友的政绩,克林顿感慨道:“我们会想念他。”大多数的俄罗斯民众都曾经历过叶利钦时代的动荡和穷困,而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普京时代的未来。

布鲁金斯研究所所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

美国华盛顿

后记

这本书是我们两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数月以来,我们共同研究并完成了这本书,事实上,自2000年普京成为俄罗斯国家总统以来,我们就一直以布鲁金斯研究所同事的身份共同探讨普京的政绩。书中还凝结了数年以前我们两个各自的研究成果。1987年至1988年间,菲欧娜·希尔在莫斯科读书,她详细记录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治下苏联的状况以及他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菲欧娜就职于哈佛大学,她对现代俄罗斯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寻了俄罗斯思想以及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复兴问题。为了完成博士论文,同时由于在哈佛大学政府学院担任强化民主制度项目副主任的工作需求,菲欧娜采访了很多莫斯科与俄罗斯的分析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政府官员,了解了有这些人对发生在1991年至1999年之间的关键性政治发展的观点。这段时间内的一个重点事件就是车臣战争,其他发生在俄罗斯联邦内部的民族政治冲突以及莫斯科各种各样的政策性回应。这些材料中的一部分,以及随后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接受采访的一些人的对话,都给我们提供了基础性的信息,从而让我们能够把那些在国家认识、执政理念以及社会理想上为弗拉基米尔·普京提供帮助的因素呈现在本书中。

与此同时,克利福德·加迪还将自己大把的精力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材料上,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就是经济层面上研究并且撰写了关于俄罗斯国家危机的内容。他关于外交事务的文章《俄罗斯的虚拟经济》一文以及后来出版的一本以此为书名的著作都是他和巴里·伊克斯联合完成的,描述的是普京在圣彼得堡市政府中担任职务的岁月以及在他进入莫斯科之后不得不改变的俄罗斯。

除了自己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得到了有助于我们理解普京与其他一些个人之间不同个性的灵感。具体来讲,有三点让我们觉得普京是一个具备执行力的人,他前往莫斯科是对20世纪90年代的状况作出的回应,而对这个时期,我们两人都进行了密切的研究。已逝的劳伦特·穆罗汉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真正地理解创造出普京的情报部门的真正本质。而绝大多数的观察者们都似乎接受了普京的克格勃背景自然而然地让他仅仅成为一个苏联的遗孤,或者说不过是一个流氓而已。劳伦特认为我们应该将普京视为一个典型,他代表的是在那个情报机构中更为聪明的一类人。这是早在沙皇尼古拉斯一世就存在的第三部门(“高层警察”)的机构亚种,在后来沙皇的警备队和布尔什维克契卡身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些人,劳伦特说道,将自己视为被历史选中的人,注定成为俄罗斯思想的标准制定者。这是一种新的克格勃,其中的成员都将自己视为俄罗斯国家的拯救者。

关于《普京传》以及俄罗斯的发展的讨论,以及对俄罗斯记者、分析师还有官员的采访都在一年一度举办于莫斯科以及俄罗斯全国各地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年度活动中进行。我们参加了这些活动和会议,为此书获得了大量重要的内幕消息和一手资料。

我们希望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普京。如果这些成就了今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中,有任何一个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那么这本书就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人认为,普京担任总统只是俄罗斯走向混乱与沉寂的一个过渡阶段。但两年之后这些消极看法全部烟消云散。俄罗斯正走在复兴之路上,普京已经成长到能够胜任工作的水平,并在继续成长之中。他曾是最不合适担任国家领导的人选,但很有可能,他最终将以这个时代最成功人物的身份被人铭记于心。他可能成为俄罗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

——美国媒体

他打开了朝向欧洲的窗户。德国政治家把他视为朋友。美同总统在自己的牧场招待他。这个人物将成为新俄罗斯的象征。

——德国媒体

看看干练精悍的普京,似乎又让人看到“强悍的俄罗斯”再度回到国际舞台。

——日本媒体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