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的创作方法力求真实,在许多地方突破了当时写小说的常规。萨克雷笔下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或好或坏,而是有深刻的内心活动。同时,他也重视环境和性格的相互关系,常常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用生动典型的细节多方面刻画主要人物性格。蓓基就是他塑造的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这部小说结构宏大,足以容纳一幅浩瀚的社会全景,但失之于松散。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叙述方法,亲切随便,或幽默,或哀婉,且夹叙夹议,冷嘲热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杨必的译文精彩传神,《杨必译名利场(上下)(精)》是英语文学翻译史上的范本之作。
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杨必的译文精彩传神,《杨必译名利场(上下)(精)》是英语文学翻译史上的范本之作。
译本序
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第一章 契息克林荫道
第二章 夏泼小姐和赛特笠小姐准备作战
第三章 利蓓加遇见了敌人
第四章 绿丝线的钱袋
第五章 我们的都宾
第六章 游乐场
第七章 女王的克劳莱镇上的克劳莱一家
第八章 秘密的私信
第九章 克劳莱一家的写照
第十章 夏泼小姐交朋友了
第十一章 纯朴的田园风味
第十二章 很多情的一章
第十三章 多情的和无情的
第十四章 克劳莱小姐府上
第十五章 利蓓加的丈夫露了一露脸
第十六章 针插上的信
第十七章 都宾上尉买了一架钢琴
第十八章 谁弹都宾上尉的钢琴呢
第十九章 克劳莱小姐生病
第二十章 都宾上尉做月老
第二十一章 财主小姐引起的争吵
第二十二章 婚礼和一部分的蜜月
第二十三章 都宾上尉继续游说
第二十四章 奥斯本先生把大《圣经》拿了出来
第二十五章 大伙儿准备离开布拉依顿
第二十六章 从伦敦到契顿姆以前的经过
第二十七章 爱米丽亚归营
第二十八章 爱米丽亚随着大伙儿到了荷兰、比利时一带
第二十九章 布鲁塞尔
第三十章 《我撇下的那位姑娘》
第三十一章 乔斯·赛特笠照料他的妹妹
第三十二章 乔斯逃难,战争也结束了
第三十三章 克劳莱小姐的亲戚为她担忧
第三十四章 詹姆士·克劳莱的烟斗灭了
第三十五章 做寡妇和母亲
第三十六章 全无收入的人怎么才能过好日子
第三十七章 还是本来的题目
第三十八章 小户人家
第三十九章 说些看破世情的话
第四十章 蓓基正式进了家门
第四十一章 蓓基重回老家
第四十二章 关于奥斯本一家
第四十三章 请读者绕过好望角
第四十四章 在伦敦和汉泊郡的曲折的情节
第四十五章 在汉泊郡和伦敦发生的事情
第四十六章 风波和灾难
第四十七章 岗脱大厦
第四十八章 社会的最上层
第四十九章 三道正菜和一道甜点心
第五十章 平民老百姓家里的事
第五十一章 字谜表演
第五十二章 体贴入微的斯丹恩勋爵
第五十三章 一场营救引出一场大祸
第五十四章 交锋后的星期日
第五十五章 还是本来的题目
第五十六章 乔杰成了阔大少
第五十七章 近东的风光
第五十八章 我们的朋友都宾少佐
第五十九章 旧钢琴
第六十章 回到上流社会
第六十一章 两盏灯灭了
第六十二章 莱茵河上
第六十三章 我们遇见一个老相识
第六十四章 流浪生活
第六十五章 有正经事,也有娱乐
第六十六章 情人的争吵
第六十七章 有人出生,有人结婚,有人去世
信写完之后,平克顿小姐在一本约翰逊字典的空白页上写了她自己的和赛特笠小姐的名字。凡是学生离开林荫道,她从来不忘记把这本极有趣味的著作相赠。书面上另外写上“已故塞谬尔·约翰逊博士于平克顿女校某毕业生离开林荫道时的数行赠言”。这位威风凛凛的女人嘴边老是挂着字汇学家的名字,原来他曾经来拜访过她一次,从此使她名利双收。
吉米玛小姐奉了她姐姐的命令,在柜子里抽出两本字典。平克顿小姐在第一本里面题赠完毕,吉米玛小姐便带着迟疑不决的样子,小心翼翼的把第二本也递给她。
平克顿小姐的脸色冷冰冰的非常可怕,问道:“这本给谁,吉米玛小姐?”
“给蓓基·夏泼,”吉米玛一面说,一面吓得索索抖,背过脸去不敢看她姐姐,她那憔悴的脸儿和干枯的脖子都涨得通红——“给蓓基·夏泼,她也要走了。”
平克顿小姐一字一顿的大声嚷道:“吉米玛小姐,你疯了吗?把字典仍旧搁在柜子里,以后不准这么自作主张””
“姐姐,字典才值两先令九便士,可怜的蓓基拿不着字典,心里头岂不难过呢?”
平克顿小姐答道:“立刻叫赛特笠小姐到我这儿来。”可怜的吉米玛小姐不敢多嘴,慌慌张张的跑掉了。
赛特笠小姐的爸爸在伦敦做买卖,手里很有几个钱,而夏泼小姐不过在学校里半教半读,平克顿小姐认为自己已经给了她不少好处,不必再在分手的时候特别抬举她,送她字典。
一般说来,校长的信和墓志铭一样靠不住。不过偶然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尽职的丈夫,贤良的妻子,他们家里的人也真的哀思绵绵的追悼他们。同样的,不论在男学校女学校,偶然也会有一两个学生当得起老师毫无私心的称赞。爱米丽亚·赛特笠小姐就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好人。平克顿小姐夸奖她的话,句句是真的。不但如此,她还有许多可爱的品质,不过这个自以为了不起的、像智慧女神一样的老婆子因为地位不同,年龄悬殊,看不出来罢了。
她的歌喉比得上百灵鸟,或者可说比得上别灵顿太太,她的舞艺不亚于赫立斯白格或是巴利索脱。她花儿绣得好,拼法准确得和字典不相上下。除了这些不算,她心地厚道,性格温柔可疼,器量又大,为人又乐观,所以上自智慧女神,下至可怜的洗碗小丫头,没一个人不爱她。那独眼的卖苹果女人有个女儿,每星期到学校里来卖一次苹果,也爱她。二十四个同学里面,倒有十二个是她的心腹朋友。连妒忌心最重的白立格小姐都不说她的坏话;连自以为了不起的赛尔泰小姐(她是台克斯脱勋爵的孙女儿)也承认她的身段不错。还有位有钱的施瓦滋小姐,是从圣·葛脱回来的半黑种,她那一头头发卷得就像羊毛;爱米丽亚离校那天她哭得死去活来,校里的人只好请了弗洛丝医生来,用嗅盐把她熏得半醉。平克顿小姐的感情是沉着而有节制的,我们从她崇高的地位和她过人的德行上可以推想出来,可是吉米玛小姐就不同,她想到要跟爱米丽亚分别,已经哼哼唧唧哭了好几回,若不是怕她姐姐生气,准会像圣·葛脱的女财主一样(她付双倍的学杂费),老实不客气的发起歇斯底里病来。可惜只有寄宿在校长家里的阔学生才有权利任性发泄哀痛,老实的吉米玛工作多着呢,她得管账,做布丁,指挥佣人,留心碗盏瓷器,还得负责上上下下换洗缝补的事情。我们不必多提她了。从现在到世界末日,我们也不见得再听得到她的消息。那镂花的大铁门一关上,她和她那可怕的姐姐永远不会再到我们这小天地里来了。
我们以后还有好些机会和爱米丽亚见面,所以应该先介绍一下,让大家知道她是个招人疼的小女孩儿。我们能够老是跟这么天真和气的人做伴,真是好运气,因为不管在现实生活里面还是在小说里面——尤其在小说里面——可恶的坏蛋实在太多。她反正不是主角,所以我不必多形容她的外貌。不瞒你说,我觉得她的鼻子不够长,脸蛋儿太红太圆,不大配做女主角。她脸色红润,显得很健康,嘴角卷着甜迷迷的笑容,明亮的眼睛里闪闪发光,流露出最真诚的快活,可惜她的眼睛里也常常装满了眼泪。因为她最爱哭。金丝雀死了,老鼠给猫逮住了,或是小说里最无聊的结局,都能叫这小傻瓜伤心。假如有硬心肠的人责骂了她,那就活该他们倒楣。连女神一般严厉的平克顿小姐,骂过她一回之后,也没再骂第二回。在她看来,这种容易受感触的性子,正和代数一样难捉摸,不过她居然叮嘱所有的教师,叫他们对赛特笠小姐特别温和,因为粗暴的手段对她只有害处。P5-6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中上层社会各式各等人物,都忙着争权夺位,争名求利,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名位、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
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尝过贫穷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凭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飞上高枝。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她懦弱温柔,驯顺地随命运播弄。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富家女的运途亦多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毕肖。萨克雷富机智,善讽刺,《名利场》是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
萨克雷是东印度公司收税员的儿子,受过高等教育,自己却没什么财产。他学法律、学画都不成功,一连串失败的经历,只使他熟悉了中上层社会的各个阶层。《名利场》的背景和人物,都是他所熟悉的。
他不甘心写小说仅供消遣,刻意寓教诲于娱乐,要求自己的小说“描写真实,宣扬仁爱”。“描写真实”就是无情地揭出名利场中种种丑恶,使个中人自知愧怍;同时又如实写出追求名利未必得逞,费尽心机争夺倾轧,到头来还是落空,即使如愿以偿,也未必幸福、快乐。“宣扬仁爱”是写出某些人物宅心仁厚,乐于助人而忘掉自己,由此摆脱了个人的烦恼,领略到快乐的真谛。
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所遮饰和歪曲。人情的好恶,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点,也不遗漏狡猾、鄙俗人的一节可取。全部故事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场》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现代所谓“非英雄”的小说。这一点,也是《名利场》的创新。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