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代缩影的观察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树荫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书《时代缩影的观察》的作者杨树荫在浙江省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任职三十余年,历览政情、世情与人情。在时代的激流中,他深感变革之艰难,进步之不易。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当今中国文化现象之种种,深入地观察与思考,力求展现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文化所面临的阵痛、激荡和变革。全书分六辑,共101篇。

内容推荐

时代的缩影,往往就是文化的浓缩。作者杨树荫对当今中国文化现象之种种,深人观察思考,在六辑101篇的篇幅里,以现代的眼光,简洁的文风,力求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文化所面临的阵痛、激荡和变革。

这本书《时代缩影的观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文集作品。

目录

第一辑

 中国“红”

 中国“穷”

 中国“话”

 中国“结”

 中国的狗

 中国声音

 中国人不愿笑

 中国人爱拍照

 中国人之“最”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文弱之躯与谦恭之礼

 缺远见而多计谋

 争着不要面子

 与生俱来的命数

 简单人生与复杂社会

 人人都在跟人走

第二辑

 跨入选择的时代

 从未有过的“我”

 惊人之变与惊人不变

 家庭生活的现代与传统

 灵巧和谐的筷子王国

 快生活与快餐文化

 如影随形的信仰

 柔韧的文化元素

 连绵起伏的家文化

 苦苦坚守的哲学

 总被忘却的前事

 屡屡忘却的教训

 现代语境下的官本位

 现代浪潮下的鬼文化

 渐渐远去的自行车

 落寞的文明

 一同走过从前

第三辑

 终身相伴的数字

 此生排队无尽期

 空白的人生画卷

 高呼口号的人生

 一生泡在会海里

 暴戾之气的前世今生

 百无禁忌的时代

 威风锣鼓响起来

 快乐的秧歌扭进城

 团团围定看热闹

 是是非非看禁书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活在玻璃橱里

 年龄真的不饶人

 光环下的道德

 快活的脚趾头

 平常生活中的快乐

第四辑

 我

 天下不一样的人

 生命的哲学

 世间之“慢”

 水的感悟

 感悟正义

 感悟人民

 爱国者谨记

 大国的眼光

 最强势的汉字:抓

 最卑微的汉字:爬

 不必在意的“世界第一”

 换一种活法,如何?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国名

 怕死的美国人

 美国人的算术功夫

 丑闻与丑事

第五辑

 有感于总理逛书店

 有感于《舌尖上的中国》

 墙的悲悲喜喜

 别了,明信片

 笑不起来的笑话

 中国足球与呜呜祖拉

 漫话财富

试读章节

第一辑

中国人大都简单地生活,简单地思想。

简单的中国人,面对的竟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中国人的文字简化了,然而由文字组成的文章却无比的复杂。

中国人的语音简单了,然而由语音组成的话语却无比的复杂。

中国人对复杂枯燥的哲学毫无兴趣,却精于自己的处世哲学。

中国的人很简单,身份却很复杂。

复杂的社会,因为简单人的简单思维,变得更加复杂。

中围“红”

无际的天空,无垠的大地,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壮阔而漫长的地平线,横着切开了天空与大地,却又让天空与大地交汇融合在一起,那种壮丽,那种神奇,是任何力量都无法达到的。

在黑暗将要逝去的一瞬间,地平线开始发亮,那微弱的一丝亮光顶起了茫茫的星空。终于,万丈霞光,太阳升起了,灿烂的一天开始了。

大自然色彩缤纷,生机盎然。金色的太阳,蔚蓝的天空,黑黝黝的土地,绿郁郁的丛林,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是美丽的,每一种颜色都显示出活力,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

感恩太阳,撒给人间光明与美丽。

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来源,又皆有去处,一如万流之水,各有源头,却都奔向滔滔大海。

红色是人类的生存之色。据说,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需要在树叶和丛林中寻找食物,成熟果实的红颜色,让我们的祖先欣喜万状。识别红色,意味着生存,一代又一代,人类进化出了发现红颜色的能力,成就了识别颜色的基因,也就是成就了人类识别美好事物的能力。颜色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竟是如此的奇妙,如此的不可思议。

人类对颜色都有特殊的爱好,这种爱好又使得各种文化丰富多彩。

中国人历来爱好红色,乃至信仰红色。这种对红色特有的感情,不因时代变迁而变化,也不因文明演进而转移。如今,红色已然成为民族之色,国家之色。

中国文化,无处不透出对红色的企盼与追求。

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崇拜,自是一种天陛,每一个民族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敬畏与崇拜。而中国人都愿意把生命与红色连在一起,或者说,给生命绘上红色,坚信只有红色,才能让人吉祥平安。

生命呱呱落地,在农耕社会是添丁之喜,续了祖宗的血脉,迎候小生命的是红绸巾、红脚盆。满月之后,必得家家户户喜送红鸡蛋,盼望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孩子长大,学业有成,中了科举,那叫上了红榜。若是成了举人、进士,即是红运高照,更是风光,穿上红袍,鸣锣开道,光宗耀祖。

婚嫁喜事,叫作红事。新娘从头到脚一身红,红绣鞋、红褂裙、红盖头;洞房里里外外也是红,大红的喜字、大红的窗花、大红的被子、大红的枕头,红得让人喜气洋洋。

过新年,更是处处见红。大红灯笼挂起来、大红蜡烛点起来、大红春联贴起来,让人抬头见红,叩头求红,开门迎红。这还不够,压岁钱要用红纸包起来,叫作红包,见到人要说吉祥的话,叫作讨个红运。

在工商社会,同样信奉红色、崇拜红色。一家企业开业或新年做成第一笔生意,叫作开门红。每月都赢利,叫作月月红。赢了利润,叫作红利。股东分利,叫作分红。证券公司股票上涨,叫作一路飘红……

红,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延伸:繁华的城市,称为红尘;美丽的女子,称作红颜;叫座的演员是红角,事业顺利是走红……

红,也进入了重要的政治、宗教场所,宫殿、寺院都以红色显示威严和神圣,甚至在宫廷、寺院外就筑起红墙,让你远远地表示谦恭。

红遍中国,红透中国,则是近代、当代的事了。红,已然从家庭领域、私人领域进入政治领域、思想领域。红色,贯通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近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红色经典,把中国共产党称作红色组织,在革命时期“红旗指处乌云散”,红色狂飙席卷中国,红色的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从此,红色的国旗、红色的党旗、红色的军旗、红色的团旗、红色的队旗,中国人以红色指引人生之路。人们从小挂上红领巾,接受红色教育,但凡红的,必是进步的、革命的,《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红岩》《红旗谱》等作品激励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人们希望一直红下去,乃至昔日的红色根据地,成为今日的红色旅游地。

红色,是中国人的情感之色、信念之色、信仰之色。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的奋斗之心,与对红色的追求、红色的激励密不可分。倘若中国人的眼神中见不到红色,那将使眼神暗淡无光;倘若中国人的情感中失去了红色,那将使中国人的情感彻底失去热情与激情。红色是中国人的生命之色。(P001-005)

序言

大时代中的小缩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

历史的滔滔激流,正把我们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共同的大时代。

这是一个高速的时代。我们具有世界最庞大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络,日夜不息地穿梭运行;我们拥有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量一般的运算,仅在秒速之内;我们还有世界上最众多的想急于改变自己的国民,以最快的速度追逐时间。中国的一切,都在奔跑。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连接世界、连接每一个人的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焕然一新的学习之门、心灵之门、创造之门,拓展了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传统的封闭和孤独中解放了出来,人的认知能力、思想能力、创造能力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是一个太空的时代。遨游在茫茫宇宙,自然意味着国家实力的突飞猛进,更为可贵的是,中国人也终究能从太空看地球,这是来自宇宙的眼光,超越国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眼光。从宇宙看中国、看世界,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进步,我们的视野、胸怀和思想,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突破。

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创造的时代,多元和包容的时代,时时给人惊喜的时代。自然也是一个披荆斩棘、艰难奋进的时代,鼎新革故、涅檠重生的时代,现代与传统、文明与陋习、阵痛与新生,都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注定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

我们都在时代的阳光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具体而微小,平常而平凡,却往往是时代之光的折射,是大时代的小缩影。关注这些微不足道而无法抹去的缩影,也是时代的一个使命。时代的巨影,是千百万个缩影的融合。

中国人在这个时代的奋进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那是学习者的印记,追赶者的印记,创造者的印记。中国人因这些印记,而自豪;世界因这些印记,而博大;时代因这些印记,而显出风采。

在时代的风云沧桑中,中国人的印记,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传统和价值追求。

他们喜欢多彩多姿多色调,尽力打破枯燥单调的沉闷,却依然始终如一地喜欢红色,坚守自己的特色。

他们欣喜地拥抱互联网,活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却依然不容置疑地坚信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

他们行走世界、体验世界,却依然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和文化去认识和理解世界,用自己的历史情感去爱、去恨。

他们生活在现代,却依然崇拜祖先,崇拜土地,崇拜代代而来的文化与传统,他们依然根植在传统的土地上。  他们渴望变化,却又往往固守不变。总是在变化中希望不变,在不变中希望变化。

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既是前进的张力,也是守成的定力,总是让人进退有据,前后有序。

所有这些,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缩影,中国文化的缩影。从这些现实的缩影,我们能依稀地看到中国文化,正在艰难与痛苦中,做出自己坚定的抉择。

大时代造就了小缩影,小缩影推进了大时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