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阅读”是一套用情感文字搭建的精美丛书。这套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乐器等多种,每种书都传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却相互融合。通览下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韦荣慧著的这本《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就是该套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 书名 | 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精)/幽雅阅读 |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 作者 | 韦荣慧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幽雅阅读”是一套用情感文字搭建的精美丛书。这套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乐器等多种,每种书都传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却相互融合。通览下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韦荣慧著的这本《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就是该套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内容推荐 浩浩中华,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保存完好的服饰文化,它们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鲜艳夺目的色彩审美、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它蕴涵着的深沉凝重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韦荣慧著的这本《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将引领你用更多彩的目光来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服饰的文化韵致以及它那永远不可能被挖掘穷尽的价值。 目录 总序 幽雅阅读 吴志攀 自序 穿在身上的史书 惊鸿一掠写春秋 百年风雨映满衣 “鱼皮部”的北疆传奇 美丽从雪山走来 丝路霓裳舞翩跹 织锦唱着古老歌谣 绣出百彩千辉 夜与昼的传说 永不脱下的内衣 你的背影如此迷人 云鬓花颜金步摇 占尽人间春色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试读章节 除赫哲族之外,在我国东北地区最北部的茫茫林海之中和滔滔江河之畔,还生活着鄂伦春、鄂温克等极富特色的民族。 鄂伦春族现有人口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呼玛、瑷珲、逊克、嘉荫等县。 鄂伦春族亦发源于贝加尔湖地区,后又游猎到兴安岭地带及黑龙江流域。南北朝时期的史籍记载,鄂伦春族的祖先为“室韦”,与鄂温克族同出一源。元代也称为“林中百姓”,明代也称为“北山野人”,与鄂温克族相同。 鄂伦春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地带。河流里生长着各种鱼类,山林里有各种野兽出没,是个天然的狩猎与捕鱼的场所,也注定了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主的经济文化类型。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往往需要集体出猎,而猎获的野兽也要众人平均分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的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鄂伦春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文学活动都以口头的形式保留下来,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多种形式,涉及社会、历史、狩猎采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鄂伦春人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常用的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充分利用了狍皮经久耐磨、抗寒防潮的优势。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包括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狍头皮帽、皮围裙、皮坎肩、皮靴、皮袜、皮手套等。 制作皮袍,一般选用冬秋两季的狍皮,这个季节的狍皮毛长而浓密,皮厚耐磨,防寒性能好。制作一件皮袍一般需用五六张狍皮。式样为大襟右衽,前后两面开衩,束以犴皮或牛皮的腰带。骑马、狩猎十分方便。 男女冬季皆穿长袍,只是妇女所穿长袍比男式的更长,一般长及脚面,两侧开衩。皮袄多选用夏季的狍皮,利用它毛质短小疏松的特点,制成光板短袄,适宜于春夏穿用。皮裤多选用秋冬季狍皮,三四张即可做成一条皮裤,裤长至膝下,与无腰无裆的皮套裤搭配穿用,皮套裤腿呈马蹄形,用皮带系在腰上。 狍头皮帽最具狩猎民族的特色,是用狍头皮精制而成的。制作时,把耳朵剁掉,换上狍皮缝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子、嘴仍然保留,猎人戴在头上,不仅防寒,而且还可以伪装自己,诱惑野兽。如果同时吹响“狍哨”,就更容易猎取狍子了。女帽则多为镶有花边,顶端缀着红绿线穗的毡帽。 皮靴是用狍腿皮加狍脖子皮缝制的,鞋帮得用十几条狍腿皮,鞋底只需一个狍脖子皮。还有一种是用鹿、犴皮制作的,冬天里面可套上皮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保暖、轻便’,宜于在林海雪原中狩猎时穿用。 手套也多用狍皮制作。有五指手套和合指手套。五指手套的手背部绣有花纹图案。手套口镶有灰鼠皮或花边。合指手套的简很长,并装有皮带,可以套在衣袖上,用皮绳系住。 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皮袍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缝绣出云纹、波纹或方格纹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年轻人多穿用染色的皮面制成的衣服、裤子和手套,即用腐朽的柞树煮水揉染成黄色。大多数青壮年妇女只穿长裤,很少加套裤。而老年人则直接穿用光板白茬的袍子,而且喜欢在较短的裤子外面穿上套裤。 因为服饰基本以皮为主,所以熟皮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序,鄂伦春人熟皮工艺颇具特色,其方法是:将狍、犴、鹿等兽皮晒干,再把狍肝或犴肝捣烂涂在皮板上发酵,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木铡刀等刮去污垢,经反复搓揉,柔软后,再用浓烟熏干。缝制衣物的线是用狍筋做成的。 布匹、绸缎、纺织品输入鄂伦春人居住的地区后,鄂伦春人的服装多以此为原料,只有狩猎时,还保留着穿皮服的特点。 P78-81 序言 谁都知道,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服饰文化历史的大国。 然而,说心里话,在走上服装研究和设计道路之前,我对服饰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我只知道,很多民族的服饰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多彩,我从内心里喜欢它。 后来,我明白了,原来,每一个民族都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等,写在自己的服饰中——无论是在蛮荒的远古,还是在社会日新月异的现代。 民族服饰,是一幅看不尽的画,一本读不完的书,一条不枯的河流,一个永恒的诱惑。 它打破了我做哲学家的梦,却给了我另一个惊喜。 但是,我会永远感谢我的专业——哲学。 时至今天,我还一直认为,哲学,除了使我受到思维逻辑的训练外,还让我得以用更深邃的目光来打量少数民族,审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它那永远不可能被挖掘穷尽的价值。 我不会放弃对民族服饰的美的追求。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 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在边远地区,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其独具风格的服饰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少数民族服饰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鲜艳夺目的色彩审美、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它蕴涵着的深沉凝重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我庆幸,我看到了一个美的大海。 它的深邃、它的浩瀚、它的斑斓,震撼着我、吸附着我、牵引着我。 我无法摆脱它的诱惑。我贪婪地读着它,像读着一个个民族的历史,读着一个个民族的智慧。 为什么蒙古族妇女要将三四尺甚至更长一些的布或绸缎缠绕于头上,并将穗头垂下? 原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曾下令每个人都要罩以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蒙古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 为什么基诺族成年男子的上衣后背一般都绣有“孔明印”圆形图案? 原来,基诺族的祖先传说是诸葛亮(孔明)南征部队的成员。在途中休息时掉队,当他们再追上部队时,诸葛亮不再收留,但为了他们的生存,诸葛亮赐以茶种,让其种植,并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帽子式样建房。后来,基诺人在服饰上绣上“孔明印”图案,就是为了纪念诸葛亮。 为什么傈僳族妇女的衣裙要用上百片各色布料精心设计剪裁缝制而成? 原来,古时在抵御外敌的战争中,首领们往往用彩布包着奖品,奖励有功的战士,获奖次数越多,得到的彩布越多。妇女们穿上“百布衣”,就是为了表达对作战亲人的思念,也是为了炫耀作战亲人的功绩。 为什么蕨基根是彝族服装的主要纹饰? 原来,蕨基根在彝族祖先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他们曾经靠蕨基根度过饥荒,蕨基根是他们的“救命草”。为了表示感恩之情,他们将蕨基根的形象绘于服装之上,让蕨基根永远与他们相随相伴。 为什么水族的上衣环肩、袖口以及裤脚等处都镶有花边? 原来,水族先民居住的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杂草丛生,毒蛇出没。为了防御毒蛇的危害,一位叫秀的水族姑娘想出一个办法:用彩色丝线在衣领、袖口、襟边、裤脚以及鞋子绣上花边。果然,毒蛇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色彩,再不敢接近于人。 为什么德昂族妇女喜欢穿彩色横条纹的筒裙? 原来,远古时候,德昂族杀牛祭祀。三个姐妹帮忙按牛时,被杀伤的牛在地上挣扎,将牛尾上沾染的血甩到她们的裙子上。后来,她们各自按照裙上血迹的位置和颜色深浅织制了筒裙,从此流传至今。 ……这些历史,让我感慨万千。 这些智慧,使我如醉如痴。 当我知道了这些“为什么”之后,我也知道了还有更多的“为什么”还没有答案。 那些答案,在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去解答。那些年。我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到少数民族地区考察、采风。 那是我最惬意的时候,最野心勃勃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就像走在一条长长的时间之路上。这条路,一头通着蛮荒,一头通着现代。 我在这条路上不知疲惫地走着,心,就在蛮荒和现代间游弋。 道路两旁,风光无限,新景叠出,看得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在这个时候,我感到自己已经与广袤无垠的自然连成一个整体。 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空间,尘世间那颗浮躁的心也得到了栖息,只剩下心灵的艺术追逐。 我走着。 在与民族服饰一次又一次的零距离接触中,我知道了,中国的民族服饰,不但美,不但文化厚重,不但承载着历史信息,它还创造出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宽的裤脚;最短的裙子;最短的裤子;最小的帽子;最长的袍子;最重的衣服……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亘古不变。 后记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因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而认识了台湾问津堂书局的老板方守仁先生,那是2003年初。听王晓波教授讲,方守仁先生每年都要资助刊物《海峡评论》,我对方先生顿生敬意。当方先生在大陆的合作伙伴姜先生提出问津堂想在大陆开辟出版事业,希望我能帮忙时,虽自知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同姜先生谈了大陆图书市场过剩与需求同时并存的现状,根据问津堂出版图书的特点,建议他们在大陆做成长着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人等图书市场。很快姜先生拿来一本问津堂在台湾出版的并已成为台湾大学生学习大学国文课的必读参考书——《有趣的中国字》(即“幽雅阅读”丛书中的《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一书,他希望以此书作为问津堂出版社问津大陆图书市场的敲门砖。《有趣的中国字》是一本非常有品位的书,堪称精品之作。但是我认为一本书市场冲击力不够大,最好开发出系列产品。一来,线性产品易做成品牌;二来,产品互相影响,可尽可能地实现销售的最大化,如果策划和营销到位,不仅可以做成品牌,而且可以做成名牌。姜先生非常赞同,希望我来帮忙策划。这样在2003年初夏,我做好了“优雅阅读”“典雅生活”“闲雅休憩”三个系列图书的策划案。期间,有几家出版社都希望得到《有趣的中国字》一书的大陆的出版发行权,方先生最终把这本书交给了我。这时我已从市场部调到基础教育出版中心,2004年夏,我将并不属于我所在的编辑室选题方向的“幽雅阅读”丛书报了出版计划,室主任周雁翎对我网开一面,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这套书得以在北大出版社出版。 感谢丛书的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成全我的策划。我很幸运,每当我的不同策划完成付诸实施时,总会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境界,生命状态异常饱满的学者支持我,帮助我。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这套美丽的图文书按计划问世。 感谢吴志攀副校长在百忙之中为此套丛书作序并提议将“优雅”改为“幽雅”。吴校长在读完“幽雅阅读”丛书时近午夜,他给我打电话说:“我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书了,读完之后我的心是如此之静……”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一位法学家的人文情怀。 我们平凡但可以崇高,我们世俗但可以高尚。做人要有一点境界、一点胸怀;做事要有一点理念、一点追求;生活要有一点品位、一点情调。宽容而不失原则,优雅而又谦和,过一种有韵味的生活。这是出版此套书的初衷。 杨书澜 2005年7月3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