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安石诗文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分类
作者 高克勤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安石首先是一位政治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的改革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由高克勤撰写的《王安石诗文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对选录作者的各个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具体评述,展示其作为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巨大成就,并力图呈现其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一面。

内容推荐

由高克勤撰写的《王安石诗文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按时间排序,将王安石的一生分为“入仕前后”、“转宦州县”、“在京为官”、“居丧讲学”、“执政变法”、“退隐钟山”六部分。每一部分之首,先详细介绍该时期王安石的行迹、思想特色、创作风格等,俾读者有一总体的了解;随后精选若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每一首详加注释,并做点评,评论中既包括创作背景、典故、寓意,也涉及一些基本的文学技巧,使读者对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能有所体会。

目录

出版说明

导言

一、人仕前后(1021--1046)

 送孙正之序

 张刑部诗序

 灵谷诗序

 伤仲永

 同学一首別子固

 赠曾子固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上人书

 河北民

二、转宦州县(1047—1054)

 与马运判书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鄞县经游记

 天童山溪上

 秃山

 收盐

 鄞县西亭

 答姚辟书

 登飞来峰

 若耶溪归兴

 葛溪驿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壬辰寒食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

 老杜诗后集序

 杜甫画像

 兼并

 郊行

 促织

 芝阁记

 游褒禅山记

 乌江亭

 答钱公辅学士书

三、在京为官(1055--1063)

 奉酬永叔见赠

 平山堂

 桃源行

 明妃曲二首

 王逢原墓志铭

 示长安君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赠曾子固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上人书

 河北民

二、转宦州县(1047—1054)

 与马运判书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鄞县经游记

 天童山溪上

 秃山

 收盐

 鄞县西亭

 答姚辟书

 登飞来峰

 若耶溪归兴

 葛溪驿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壬辰寒食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

 老杜诗后集序

 杜甫画像

 兼并

 郊行

 促织

 芝阁记

 游褒禅山记

 乌江亭

 答钱公辅学士书

三、在京为官(1055--1063)

 奉酬永叔见赠

 平山堂

 桃源行

 明妃曲二首

 王逢原墓志铭

 示长安君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

 后元丰行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答吕吉甫书

 谢公墩二首(选一)

 两山间

 半山春晚即事

 雪干

 金陵即事三首(选一)

 钟山即事

 初夏即事

 即事

 岁晚

 题舫子

 棋

 江上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生查子(雨打江南树)

 谒金门(春又老)

 渔家傲二首(选一)(平岸小桥干嶂抱)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木末

 题齐安壁

 南浦

 杖藜

 北山

 回苏子瞻简

 梅花

 北陂杏花

 孤桐

 题张司业诗

后记

试读章节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春,仁宗下诏次年春举行礼部考试。王安石这时在江宁已服丧期满,闻讯后即打点行装,赴京应试。次年正月,王安石顺利通过了策、论、赋和贴经墨义四场考试。三月,经御试,王安石高中进士,且在众多的考生中名列第四。王安石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离京去扬州就职。这年八月,安石到达扬州,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扬州是东南大郡,地处长江北岸、大运河南端,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当时为淮南路的治所。北宋全境当时分为十八路,淮南路辖境广阔,是其中重要的一路。王安石到扬州时,知州是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宋庠。宋庠与弟弟宋祁齐名,都是北宋著名的儒臣和诗人。宋庠对王安石的才华十分欣赏,上下级的关系十分融洽。次年,宋庠调知郓州(州治在今山东东平)。扬州的部属按照宋庠的意愿,在府署边建了一座园亭。这年四月落成后,王安石写了《扬州新园亭记》一文,这是他现存作年最早的一篇记叙文。王安石在文中赞扬了宋公“化清事省”的为政目标及其治理政事“不烦其民”的特点,从而指出了撰文的本意。这篇文章当是奉命而作,而王安石在扣题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为文不苟作的原则也于此初露端倪。

王安石到扬州后不久,北宋政坛上掀起了一场风暴。庆历三年四月,仁宗任命主张改革的大臣韩琦、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八月,又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范仲淹执政后,在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覃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事作为改革纲领,由仁宗下令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庆历新政虽然触及北宋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但是没有触及权力高度集中和土地兼并这两个北宋社会的主要弊端。尽管如此,庆历新政还是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以“朋党”罪被罢职;富弼、韩琦、欧阳修均受牵涉,不久分别出知郓州、扬州、滁州。庆历新政实际实施不到一年,就至此宣告失败。

初入仕途的王安石,充满了理想和锐气。他到扬州赴任后不久,曾写有《上田正言书》,责备田某作为谏议官,在“国之疵,民之病亦多矣”之时,未能“建一事寤主上”;认为这样做官只是“猎取名位”,应该“不矜宠利,不惮诛责,一为天下昌言,以寤主上,起民之病,治国之疵”。庆历三年四月,当他从邸报中得知范仲淹、韩琦任枢密副使时,十分兴奋,写下了《读镇南邸报癸未四月作》一诗:

赐诏宽言路,登贤壮陛廉。相期正在治,素定

不烦占。众喜夔龙盛,予虞绛灌。太平讵可致,

天意慎猜嫌。他欢呼范仲淹、韩琦等贤臣像舜帝时的贤臣夔、龙一样得到任用,同时也担忧有奸佞的小人阻挠改革的进程,期望仁宗能始终如一地支持改革。事态的发展,证明了王安石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这也显示出青年王安石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冷静的政治家的素质。

庆历革新促使王安石对宋代社会进行广泛的思考。他深受改革思潮的影响,开始与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领袖交往,并在作文方面得到欧阳修的指导。欧阳修见到门生曾巩转来的王安石的文章,极为赞赏,“爱叹诵写不胜其勤”,将这些文章选入他编的《文林》一书;并请曾巩转告安石,要“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欧阳修的这些教诲,对于王安石确立自己的文章风格,是很有针对性的。

由于签书判官是一个比较清闲的幕僚职务,王安石便乘此机会刻苦读书。他喜欢博览群书,而且能不耻下问,“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

P10-12

序言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读史》

王安石生前写的这两句诗体现了他对历代史籍所载事实的真知灼见,饱含着他对现实生活中人物评价毁誉不一的真实感受。也许,正是由于王安石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的透彻体悟,他对自己身后的是非也有充分的估计。他的这两句诗,也是对后人关于其历史功过的记载和评价的贴切概括。

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不仅以其文学成就彪炳千秋,而且更以其政治革新的剧烈和思想学说的创新而影响当时。王安石首先是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出现在北宋的历史舞台上。他曾两度执政,倡导变法,权倾天下,在当时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历代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因如此,他在生前和身后都受到了大相径庭的评价。九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他的政绩聚讼纷纭,争论不休;而对他的文学成就,却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故后人又称王文公。他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他从事政治、学术和文学创作的年代,主要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也正是北宋王朝开始陷于积贫积弱境地的时候。当时,宋朝开国已近百年。自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之后,宋朝潜在的内外矛盾便开始暴露。国内,官僚队伍臃肿腐败,军队骄横而缺乏战斗力,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这一切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导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对外,宋朝还面临着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为换得边陲的暂时安定,宋朝每年要向辽、西夏输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这一沉重的经济负担又落到广大人民的身上,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作为一个政治家,王安石从青年时代踏上仕途开始,就把自己的一生同宋王朝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他执政之后,更是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政治活动之中,其进退也随着由他倡导的变法运动的发展而变化。有意味的是,当新法被推翻时,王安石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文学家像王安石那样与政治的关系如此密切。

王安石本人也以政治家立命,而耻以文士自名。他从小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大志。因此,他的文学思想也表现出政治家的色彩,宗旨在于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王安石强调“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上人书》),把文学的内容囿于“礼教治政”的范围,但并不轻视艺术形式,主张“文贵自得”(同前),以尽言其志。带有实践色彩,具有广泛的现实内容,这是王安石文论的一个特色。

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实践,虽然与他的文学主张之间存在着不尽相符之处,但总的说来还是后者的具体表现。其显著特点是,题材和数量随着政治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发展变化。因此,按照王安石各个时期的政治活动来考察他的文学创作,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其诗文发展变化的轨迹。循着这一轨迹,这本小书将通过对选录的王安石各个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具体评述,向读者展示王安石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凸现出王安石作为文学家的一面;并力图在评述其文学作品的同时,呈现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一面。至于对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和思想主张作具体的评述,则不是这本小书所能承担的任务了。

后记

将近十年前,我有車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享有盛誉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的作者,撰写了《王安石诗文选注》这本小书。十年来,海内外关于王安石诗文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也曰益丰硕,我对王安石诗文的研究也偶有所得,并从前贤时哲的有关著作中获益不少。值得高兴的是,步入新世纪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发扬传统、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又积极开拓,推出了《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丛书,我又承担了其中的《王安石诗文选评》一书,又有向广大读者汇报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十年来,由于编务繁忙,在学术上进步甚少,限于水平,拙作中定有不当之作,还希望读者加以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