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起于科技,成于金融
两百多年前,随着蒸汽机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可是,当以英国国债市场发行为代表的金融革命为人们带来大量的资金时,钢铁、铁路、纺织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才从小作坊一步步走入规模化工业阶段。
金融对于时代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一个多世纪前经济学家就对其做了总结——“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此后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遵循着这一规律。
我国初创型的科技企业通常设立时间短、信用不足、商业模式新、缺乏抵押物……在以“创新创业”为魂的科技界,它们对金融服务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案例一:
2013年12月,缪丹收到了一张淡蓝色的信用卡。这张卡是由北京银行针对中关村多家孵化器内创业者发出的小额贷款信用卡,是全国首张“创业卡”,可以为创业者团队日常开支提供灵活保障的小额贷款。
案例二:
2014年年初,联想相继将IBMX86服务器业务、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两项收购,凭借一次次果敢的并购,联想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前三名,向广阔的发达国家市场迈进。
案例三:
自创立以来,京东接受了8次不同阶段的创业资本注入,获得近48亿美元的融资,跨越发展底气十足。京东也创下了北京互联网企业在美的最大IPO纪录。
中小型企业较难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越新越难。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首次融资难,后续资金就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就会因为“缺氧”坠入“死亡谷”。在中关村,无论是可能跌落“死亡谷”的挣扎拼搏者,还是实现世界级梦想前“关键一跳”的快速成长者,都需要金融的有力推动。
产业革命起于科技,成于金融。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金融是产业的催化剂和倍增剂,只有从金融的角度做产业,才可以提高产业效应;只有从产业的角度做金融,才可以实现金融未来。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每次科技革命都是源于科技创新而成于金融创新。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兴产业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相互渗透,必然会引领中国在全球下一轮竞争中抢占资源制高点和战略制高点。
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作用
提升企业的自身价值
产融结合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企业投资模式创新的作用,这从海尔的例子可见一斑。
海尔是位于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品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已经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和销售网点,正式进入了国际化品牌战略阶段。看到海尔频频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金融领域,很多人都心生疑窦,可是只要回顾一下海尔的战略历程,就会明白为什么海尔要将金融领域作为开疆拓土的战略单元。
2000年监管政策放松,海尔开始涉足金融行业。一年后,张瑞敏公布了海尔未来的三大战略,“构筑产融结合的跨国集团”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做可以产生跨行业的协同效应。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海尔就拿到了信托、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牌照,搭建起一套完整的金融业构架。
2005年后,中国股市慢慢复苏,出现了一个大牛市,金融行业的发展步伐也加快了,海尔的金融子公司的收益增加,规模得以扩张。2014年,海尔消费金融正式开业。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实现了融合。一方面,依托线上电商平台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海尔消费金融形成了一个金融O2O闭环,让金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千家万户;另一方面,海尔消费金融依靠大数据,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画像定制出不同的产品,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创新了全新的消费金融体验模式,推动了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P6-9
融合:勿忘初心
在《华严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因被乔布斯推崇而风靡。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记住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华丽的,但也是脆弱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凭借个人之力去守护自己的梦想,是异常困难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要在产融结合之路上守住初心,也是异常艰难的。
在产融结合的路上走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些企业就会忘记自己出发的原因。这时,就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进行产融结合?”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些事情,只要不断坚持,就能实现。移动互联时代,各企业都在产融之路上努力着、奋斗着,只有抓住先机并坚持梦想的企业,才能很好地把产融完美结合起来。产融结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
产融结合:是跨界,还是整合?
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而产融结合就是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未来趋势。各产业的中小企业与金融业通过联系和协作,彼此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就可以将资金有效地注入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其实,“产融结合”早在2010年就已经是热门话题了,还一度引发了各大企业家的热议。在2010年12月23目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首次明确表示支持产融结合:“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央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进行金融股权投资总体上持鼓励态度。”有了国家的支持,此后产融结合便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2015年6月,“中国企业竞争力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产融结合,鼓励实体经济进入金融领域,高效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与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具有契合性。
企业一旦以金融资本作后盾,其产业链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强有力的态势;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进入企业平台后,金融资本也会获得更高效的利用、更高的金融收益、更快的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元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各大产业的领军人物,都在为新的五年布局谋略,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各企业都在谋定而动,顺势出击。为顺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实现“产融结合”,各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创新。
产融结合是一种跨界现象,是一种新生事物,不能盲目跟风。为了给各企业以实践中的启示,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案例典型,分析透彻,方法得当,语言朴实,将产融结合的新思维做了精确阐述,不仅介绍了企业运用产融结合的有效方法,还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展望;不仅讲解了供应链金融,还讲解了企业的资本扩展路径……凡此种种,相信对企业产融结合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产融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跨界,还是整合,一切由您而定!
刘赢著的《新产融结合时代》介绍了企业运用产融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讲解了供应链金融和企业的资本扩展路径。产融结合就是实体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目的是更高效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让金融资本获得更高效的利用和更高的金融收益。本书立足于探索中国式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用六章分述了产融结合的基本情况,企业产融结合的阶段与步骤、注意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供应链金融的来龙去脉和未来方向,产融结合生态圈,产融结合风险防范等。
企业的生命力不再是“竞争力”,而是“融合力”。
谁的跨界融合能力更强,谁逆境突围、抵御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越大。
金融与产业更好的发展,尽在超级新产融时代!
变“单打独斗”为“合纵连横”!
产融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跨界,还是整合,一切由您而定!
刘赢著的《新产融结合时代》案例典型,分析透彻,方法得当,语言朴实,将产融结合的新思维进行了精确了阐述。能帮助金融资本获得更高效的利用和更高的金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