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不肖生(即向恺然)是旧派武侠的创始人,被尊称为民国武侠界“南向北赵”两大宗师之一。其作品文采斐然、布局宏伟,可谓是难得佳作。为传播文学经典著作,传承孝友义侠的武侠精神,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平江不肖生卷”,秉着尊重原作、还原经典的原则,均以民国原本为蓝本对作品进行点校整理,《拳术见闻录》为其中之一部,系短篇小说集。
| 书名 | 拳术见闻录/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平江不肖生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平江不肖生(即向恺然)是旧派武侠的创始人,被尊称为民国武侠界“南向北赵”两大宗师之一。其作品文采斐然、布局宏伟,可谓是难得佳作。为传播文学经典著作,传承孝友义侠的武侠精神,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平江不肖生卷”,秉着尊重原作、还原经典的原则,均以民国原本为蓝本对作品进行点校整理,《拳术见闻录》为其中之一部,系短篇小说集。 内容推荐 平江不肖生(1889—1957),本名向恺然,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湖南平江人。他从小喜好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他文学和武术的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回国后参加过反袁运动和大革命,1932年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术见闻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太极经中经》、《国术大观》等专著。 《拳术见闻录/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讲述了:拳术之为物。不多见于经史。莫能道其沿革者。穿凿附会以求之。无益于技。徒多事耳。大抵人类初生。与群动居。飞不如禽。走不如兽。其自卫者。岂徒智哉。盖亦有其技矣。或以群欧斗之经验。或师鸟兽之特长。以长百物。以雄丑类。而拳术于是乎始。弓矢出。戈矛成。盖后世圣人制之以补拳术之不逮。非械斗起而后有拳术也。 习拳者。须自信。自信不强。不能尽已之能。鲜不覆于敌者。敌虽强。可以不与之校。校则视之若寻常人。非骄也。即遇寻常人亦不可以骄而懈其防。 目录 平江不肖生论(代序) 拳术见闻录 序言 跋 拳术见闻续录 陈荣广伯熙序 周正华 杨先绩 陈广泰 王金龙 吴剑庵 刘三元 张孝思 蒋焕棠 张燕儿 柳木儿 周贵堂 知非和尚 潘厚懿 陈雅田 棍师周三 林氏兄弟 齐四 吴大吉 刘屠 朱八相公 王志群(一) 王志群(二) 王志群(三) 向乐山 刘鸿采 黄风奇 罗七 乔瞬燕 陈鹤梅 吴公藻《太极拳讲义》序 拳术传薪录 拳术相关短篇 我研究拳脚之实地练习 拳术内外家的分别究竟在哪里 我个人对于提倡拳术之意见 论单鞭 纪杨少伯师徒遇剑客事 纪林齐青师徒逸事 拳术家陈雅田之逸事 述大刀王五 赵玉堂 拳术家李存义之死 李存义殉技之讹传 孙禄堂 秦鹤歧 杨登云 平江不肖生年表 试读章节 向逵恺然日:“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中列《拳经》一卷,吾国拳术始有专书。早岁尝一读之,观其所传三十二式,有法无理,有用无体,精技击者阅之,无裨其长;初学者研之,莫发其蒙。当世盖用之以训练士卒,故无取乎妙理焉!其他散见于杂书者,如《武备志》之类,择焉不精,语焉不详;而为小说家言者,又多摭拾夸诞不经之说,以炫其奇,去拳术之真远矣!” 近世朱阜山著《拳艺学初步》一书,盖略能道其径者,而图与说畔,“五合三催”(说见后)之理,似犹未能洞彻。大抵跳窜排挞鲁莽之事,非文人学士之所优为,不能以文章达其所知。抱残守缺,支离灭裂,其由来久矣。 拳术之为物,不多见于经史,莫能道其沿革者,穿凿附会以求之,无益于技,徒多事耳。大抵人类初生,与群动居。飞不如禽、走不如兽,其自卫者,岂徒智哉?盖亦有其技矣!或以群斗之经验,或师鸟兽之特长,以长百物,以雄丑类,而拳术于是乎始。弓矢出,戈矛成,盖后世圣人制之以补拳术之不逮,非械斗起而后有拳术也。 近世战斗之械日精,拳术之用已失。纵使十年练臂,十年练眼,力如贲育,捷若庆忌,以三寸手枪当之足矣!而历观物质文明极辟之邦,尚兢兢研求不遑者,何也?盖近世提倡拳术之目的,与拳术最初之目的殊。古之拳术杀人,今之拳术育人。人之百为,基于其躬。练拳术则身健,身健则魄力雄、意志强;魄力雄、意志强,天下事不足为也。故余之所述者,本诸见闻,求取实用,不张怪诞,以与邦人君子商之。 吾国拳术至杂,省与省殊,县与县殊,人与人殊。一师各传其弟子,弟子各守其心得。其传术之式,变动不居,美恶并见。不能集海内之拳师而合阅之,则不能知其技之所到,与其术之优劣。惟恒人所言者,为内外两家。能内家者如凤毛麟角,余盖未之知也;外家虽杂,大抵分阴、阳劲之二派。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各臻其极,无所谓优劣也。唯以身体发育而论,则阴劲不如阳劲。阴劲束身以避敌,猴胸短肋,气敛局紧。阳劲挺膊舒筋,发扬踔厉。以今日而倡拳术,实以阳劲为宜。 拳无论阴、阳劲,一身之前后、左右、上下皆有攻守之手,非然则为不完全之拳式。初学必演拳式者,欲其知“五合三催”之理也。何谓“五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是也。何谓“三催”?手催、身催、步催是也。 拳术以避正面攻击,为第一要义。阴劲之“猴胸”,阳劲之“侧身”,皆所以杀敌之正力也。 王志群日:“敌不动时我不动,敌欲动时我先动。兵法云:‘其静如山,其动如风;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拳术贵审势,势之义有二:在己日“蓄势”,在敌日“乘势”。初学者,先学蓄势,如鸷鸟之将击,卑飞敛翼;如猛兽之将搏,缩爪张牙。乘势则神定而眼捷,以时敌隙,非老于技击者不能也。 拳术尚弹力,而不取直力。直力者,尽人而有之,弹力则拳术家之专长。直力之及人,猛者能跌人于数丈外,而不能损其脏腑;弹力及人,则人不及跌,已伤其中矣!譬如植玻璃于平台之上,人力中之,则飞碎;枪力中之,则洞一孔焉。 善拳术者,不易出手,出手必用全力;不易校手,校手必见胜负。 拳师有以能受击得名者,盖亦未遇善击之人耳。余尝见有以手横置地上,而驱自动车其上者;见有持石击胸者;见有仰天受春者,所受者盖直力也。若遇弹力,虽轻必透,脏腑震动。 湖南有谌四者,以善受击名于湘中,咸同间人也。闻陈雅田善拳,访之,遇于山间。谌四日:“愿以身权尊拳之轻重。”雅田拳之,谌四不知其苦,头眩而已。复日:“力尽乎?”雅田再拳之。谌四见萤火无数,绕于睫前,遂衔雅田,欲复之。乃以身倚墓门华表,思侧而创其拳,佯笑日:“君靳力如此,亦浅之乎视四矣。”雅田奋袂而进,四不及避,华表立折。负四归医之,三日而苏,遂为废疾。(雅田与四非校手,故初拳不用全力,与前说无冲突) 陈雅田长沙人也,学拳于罗大鹤,罗大鹤学拳于辰州言先生。言先生少事学问,亦精技击。家贫不能自食,鬻技江湖间,败于河南,归就笔耕。馆旁有园,养鹤其中。一日言先生倚窗而眺,鹤方修翎,一蛇自深草中出,与鹤斗。蛇蜿蜒取势进啮,左右避啄,柔而有力。鹤翅扑咮击,势疾神耸,乃顿悟拳理,手创一技日“八拳”。 长沙罗大鹤闻其能,知言先生嗜饼,伪为卖饼者,日过其馆以饵之。言先生感其诚,尽传其技。大鹤将行,言先生送之日:“我尝汗漫江湖,大江以南,挟此技往无敌也。中州某师,比尝弱焉,恐更有能者,子其慎之。”P4-6 序言 平江不肖生论(代序)① 张赣生 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若论起划时代的人物,便不能不提及平江不肖生,他不仅是推动中国通俗社会小说由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一位重要作家,更是揭开中国武侠小说大繁荣序幕的开路先锋。 平江不肖生(1890—1957),原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其祖父以经营伞店发家,其父向碧泉是个秀才,在乡里间颇有文名。向恺然五岁随父攻读,十一岁习八股,恰逢清政府废八股,改以策论取士,遂改习策论,十四岁时清政府又废科举,改办学校,于是向氏考入长沙的高等实业学堂。其时正值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并创办《民报》鼓吹革命,日本文部省在清政府的要求下,于1905年11月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镇压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引起留日学生界的强烈反对,同盟会发起人之一陈天华于12月8日在日本愤而投海自杀,以死激励士气。转年,陈天华灵柩运回湖南,长沙各界公葬陈天华,掀起了政治风潮,刚刚入学一年的向恺然就因积极参与这次风潮而被开除学籍,随后他自费赴日留学。 民国二年(1913),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群情激愤。向恺然回国参加了“倒袁运动”,任湖南讨袁第一军军法官,讨袁失败后,他再赴日本,结交武术名家,精研武术,这使他成为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真正精通武术的人;同时,他因愤慨一般亡命于日本的中国人之道德堕落,执笔写作《留东外史》。民国四年(1915),向恺然重又归国,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江西支部,继续从事反袁活动。袁世凯去世后,他移居上海以撰写小说谋生,直至1927年返回湖南,他的主要通俗小说作品均在这十年间先后问世。1930年至1932年,向恺然曾再度在上海从事撰著,但这一时期所作均为讲述拳术的短篇文章。1932年“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向恺然应何键之请返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他随二十一集团军转战安徽大别山区,任总办公厅主任,兼安徽学院文学系教授。1947年返湖南,1957年反右斗争后患脑溢血去世。 关于“平江不肖生”这一笔名的来历,向恺然在1951年写的简短“自传”中说:“民国三年因愤慨一般亡命客的革命道德堕落,一般公费留学生不努力、不自爱,就开始著《留东外史》,专对以上两种人发动攻击。……因为被我唾骂的人太多,用笔名‘平江不肖生’,不敢写出我的真名实姓。”此后他发表武侠小说时也一直沿用这一笔名。 至于“平江不肖生”的含义,向氏哲嗣在回忆文章中说:“当时有人问为何用这‘不肖生’?父亲说:‘天下皆谓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此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来其‘不肖’为此,并非自谦之词。”其实这是向氏本人后来提出的一种解释,不一定真是采用这笔名的初意。《老子·六十七章》日:“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这里的“不肖”是“不像”“不类”的意思。道是抽象的,道涵盖万物之理,而不像某一具体物,从不像、不类、不具体,引伸为“玄虚”“荒诞”。这用以反驳某些人后来对《江湖奇侠传》的批评,颇能说明作者的立场;但在创作《留东外史》时采用这一笔名的初意却非如此,《留东外史》第一回《述源流不肖生饶舌,勾荡妇无赖子销魂》中说:“不肖生自明治四十年,即来此地,……既非亡命,又不经商,用着祖先遗物,说不读书,也曾进学堂,也曾毕过业;说是实心求学,一月倒有二十五日在花天酒地中。近年来,祖遗将罄,游兴亦阑。”这段话把“不肖”二字的含义说得很清楚,应无疑义。 向恺然从写社会小说改为写武侠小说,是应出版商之请。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说:“《留东外史》……出版后,销数大佳,于是海上同文,知有平江不肖生其人。……我要他在《星期》上写文字,他就答应写了一个《留东外史补》,还有一个《猎人偶记》。这个《猎人偶记》很特别,因力他居住湘西,深山多虎,常与猎者相接近,这不是洋场才子的小说家所能道其万一的。后来为世界书局的老板沈子方所知道了,他问我道:‘你从何处掘出了这个宝藏者?’于是他极力去挖取向恺然给世界书局写小说,稿资特别丰厚。但是他不要像《留东外史》那种材料,而要他写剑仙侠士之类的一流传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意眼。那个时候,上海的所谓言情小说、恋爱小说,人家已经看得腻了,势必要换换口味,……以向君的多才多艺,于是《江湖奇侠传》一集、二集……层出不穷,开上海武侠小说的先河。”这段话有助于我们了解向恺然的武侠小说。 向恺然是由晚清的通俗小说模式向新风格过渡的作家之一。因此,在他的小说中就必然存在着新与旧的两方面因素。从他最初的成名作《留东外史》来看,晚清小说模式的痕迹十分明显。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大概都得含笑点头,不骂在下捣鬼。至于平、浏人争赵家坪的事,直到民国纪元前三四年,才革除了这种争水陆码头的恶习惯。洞庭湖的大侠大盗,素以南荆桥、北荆桥、鱼矾、罗山几处为渊薮。逊清光绪年间,还猖獗得了不得。”就说出了此书前一部分的性质。 总之,《江湖奇侠传》有其不容忽视的长处,确实把奇闻异事讲得生动有趣;但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短处,近乎于“大杂烩”,它之得享盛名,除了它自身确有长处之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在晚清至民初的十多年间,中国通俗小说几经变化,公案小说和谴责小说的浪潮逐渐消退,“淫啼浪哭”的哀情小说维持不久已令人厌烦,此时向氏将新奇有趣的风土民俗引入武侠说部,道洋场才子之万不能道,自然使人耳目一新,其引起轰动也就是情理中应有之事了。 向恺然还写过一部比较现实的武术技击小说,即以大刀王五和霍元甲为素材的《侠义英雄传》,这部作品的发表与《江湖奇侠传》同时,于1923年至1924年间在世界书局出版的《侦探世界》杂志连载,全书八十回,后出单行本。或许是由于向氏想使此书的风格与《江湖奇侠传》有鲜明的区别,也或许是向氏集中精力撰写《江湖奇侠传》而难以兼顾,这部《侠义英雄传》写得不够神采飞扬,远不如《江湖奇侠传》驰名。此外,向氏还著有《玉块金环录》《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等十余部武侠小说,成为二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武侠小说名家。 通观向氏的武侠小说创作,无论是《江湖奇侠传》或《侠义英雄传》,都还未能形成完善形态的神怪武侠小说或技击武侠小说风格。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苛求,向氏是一位过渡阶段的作家,他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属于开基立业的先行者,他的功绩主要是开一代风气,施影响于后人。正是他的《江湖奇侠传》引起的巨大轰动,吸引了更多读者对武侠小说的关注,也推动报刊经营者和出版商竞相搜求武侠小说。后起的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都是在这种风气下,受报刊之约才从事武侠小说创作的,就这个意义上说,若没有向恺然开风气之先,或许也就不会有北派四大家的武侠名作。另一方面,向氏也的确给予后起的还珠、白羽、郑证因很大影响,只要看看还珠、白羽、郑证因早期的作品,就能发现其受向氏影响的痕迹。所以,向氏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功绩不容贬低,不能只从作品本身来衡量他应占的地位。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