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日)森下典子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在日本流传20多年,被公认是“茶道心灵圣经”!

李曙韵、祝晓梅、解致璋等各路茶道名家强烈推荐:“懂茶、惜茶之人不可能错过的好书”!

一个年轻人,懵懂地探入千年茶道,从不解、排斥,到熏染、奉行,渐渐玩味无尽的茶幸福。森下典子笔下25年的茶生活,正是茶道真味,行止规矩,却暗合自然。虽似轻描淡写,却如茶味上心,飘香不绝。

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这样。

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会。若有重要的人,就把握机会好好在一起,慢慢吃,慢慢爱。即使与同一个人多次相见,每一次也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遇一次的心情。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是一位日本茶人习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志,作者恬淡低调的文字风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态。

内容推荐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

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只欣赏当下的美好。才是智慧美好的人生。”……

本书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经《碧严录》,意指透过修行改变心境。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目录

推荐序一 茶烟几缕,黄鸟一声…… 解致璋

推荐序二 空谷足音 祝晓梅

推荐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志 李曙韵

前言

序章 所谓的茶人

第一章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章 自然上手

第三章 集中精力于“当下”

第四章 观有所感

第五章 目睹真品

第六章 品味季节

第七章 五感与自然相系

第八章 用心于当下

第九章 顺其自然过日子

第十章 这样就好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别离

第十二章 倾听内心深处

第十三章 雨天听雨

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

第十五章 放开眼界,活在当下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师的家

武田阿姨原本应附近几位邻居太太之邀,周三的午后在自己家中教茶道。可是,我和道子平时在大学还有课要上,为了我们俩人,周六午后特别开班指导。

之前不知经过多少次武田阿姨的家,就在离我家走路约十分钟的路上,那是一栋砖瓦屋顶的两层老木造楼房,就在蓄麦面店的隔壁,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八角金盘盆栽。

第一次上课不知该穿什么服装、带什么去比较好。

“哎呀,平常的洋装就可以了。总之,周六先过来一趟。”

五月连休假日后的周六,道子穿着洋装,我是衬衫配裙子,有点儿紧张地来到武田阿姨家门口。

拉门“嘎啦嘎啦”地被拉开时,像旅馆般用水擦拭过的玄关地板,打扫得相当清洁,完全不见我家脱了的鞋胡乱摆放的景象。

说了一声“午安”,从里面传来“嗨”的应答,随即出现小跑声。当染布做成的暖帘被掀开,便看到一张熟悉的白皙圆脸。

“啊……”

我不禁讶异出声,第一次看到武田阿姨穿和服的模样,柔和的米色和服和她雪白的脸庞十分相称。

“欢迎欢迎,请进!”

那天,第一次走进柱子、走廊尽是“烧烤煎饼”般古朴色泽的“武田阿姨”家。踏上玄关,走进两间相连的榻榻米房间,里面的一间是八叠大小。

“在这里稍待一会儿。”

我和道子开始慢慢浏览。看起来像空无一物,相当空旷的空间就是今后每周学习茶道的房间。

抬头仰望挑高的天花板,可见与榻榻米房间相隔的栏间(译注:日式房间内拉门、隔扇等上部采光通风用的镶格窗)。大壁龛内侧垂挂着长幅字画,连屋内墙上木柱间的横木也挂着横幅匾额。

透过走廊的隔间玻璃窗,可以看见屋外的庭园景致。庭园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园中的柿子树、梅树已冒出新绿嫩芽,随处还散见庭园景石与石灯笼。而茂密的杜鹃树丛,正盛开着彩球般的艳红、粉红花朵。

庭园的柿子树对面,可以瞧见立着一个白色冲浪板,应该是阿姨儿子的运动器材,而廊下靠窗处的一架钢琴则是女儿的吧!

不过,我们所在的这间榻榻米房内,闻不到一丝家庭中五味杂陈的生活气息,反倒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味,给人经常有人拂拭的温馨感。

虽不豪华却很洁净,直率又带点儿坚决的气息,的确与武田阿姨的形象十分契合。

道子和我两人不习惯地端正坐着。

“喂,小典。”

道子小声地问。  “什么?”

不知为何我也轻声回答。

“那上面写的什么?”

道子看着壁龛内长幅字画上的毛笔字和横幅匾额问道。

“……不会念啦!”

这时,正好走进来的武田阿姨笑着说:“那幅匾额上写着‘日日是好日’。还有,今天的字画是‘叶叶,扬起清风’。在这新绿的季节,正好配你们年轻人,不是吗?”

折帛纱

我以为学习茶道的第一堂课,一定会说些有关“茶道心得”之类的训话。没想到武田阿姨一开始就只分别交给我们一个约一厘米厚的薄纸箱。打开纸箱盖,里面放着一块印泥般鲜红色的四角棉布。

“这叫作‘hukusa’。”

hukusa写成“帛纱”(译注:亦可写成“袱纱”),大小如男用手帕,是拿在手上颇具厚重感的棉布。

“呃,先将帛纱对折。”

武田阿姨轻轻拿起帛纱对折成三角形,并将一角塞进和服腰带。我们不明就里地依样画葫芦将它塞进腰带中,左腰上都垂挂着这块朱红的三角棉布。

“仔细看哟!”

阿姨的左手先将帛纱从腰带上“咻”地抽出,拿着其中一端,右手再拿起另一端,使帛纱成倒三角形,松垂一下后,顺势用劲儿朝左右拉扯绷紧。

“啪!”

扯布声响。我们也试着扯动帛纱的两端。数次重复地拉扯动作中,帛纱随着手的摆动节拍,不断产生“啪”“啪”声。

然后,阿姨熟练地用指尖将帛纱折叠三折,形成如屏风般的瘦长模样,然后上下对折再对折,折成大小刚好可握在手中的四方形。阿姨双手灵巧地完成每个步骤。我们也有样学样地照着做。

“这就是‘折帛纱’哟!”

“是。”

P3-7

序言

身为茶课老师,不知不觉己近十五年了。每每开新班授课,面对一张张新面孔仍然感觉责任沉重,准备不足。茶课要讲什么?要学多久才能毕业?这是一般初学者的普遍疑问。有人单纯只想透过茶事训练来放松身心,有人则沉醉于茶器与茶席舞台;有人想学习技法将茶汤泡好,有人则想摒弃形式亲近禅道。形式重不重要?怎样才是理想的茶汤?有人将茶道视为宗教,有人则把茶道纳入哲学;如果英语是目前仍然畅行的国际语言,那茶道的语言又是什么呢?茶人又如何在掌握这门语言之后与外界沟通呢?

记得十几年前初次到京都游玩,填写入境卡职业栏时表明是茶文化工作者,竟受到海关人员极高的礼遇。或许是个案,但茶道在日本民众的意识中已然是文化的最高领域。在台湾,茶课老师往往得扮演多重角色,从土壤生态、茶树品种、茶叶疗效、制茶工艺、茶汤技术、茶空间美学乃至宇宙生命科学,都是不得不涉猎的领域。而当我在接触日本茶道时,对普遍的茶道教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茶态度,不免惊讶。就如同本书中武田老师对森下典子的问题,回答道:“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也许你们会觉得反感,但茶道就是这样。”茶道就是如此?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常鼓励大家勿囫囵吞枣,要学习思辨、提出疑问。相较于斯,日本茶道就是典型的东方思维:“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手的感觉,就是古人说的“熟能生巧”吧!传统工匠长年在锻炼手上功夫,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然而为避免流于匠意,应时时刻刻回过头来“聆听”心的声音。

大学时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个中奥义难以言喻。经过多年的茶事训练,生命也被锻炼得更为坚毅。当读到武田老师指导典子以轻驭重的茶道手势:“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哟。”淡淡一语道尽生命的矛盾本质。我们往往因用力过度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负担,故“举重若轻”才是用心而不过度用力的智慧表现。

大道无器,中国自古崇尚老子无为的自在,却又同时推崇儒家的礼仪之邦。武田老师说:“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先取其形后置其心,也就是透过茶道仪式以达到静心的目的。茶人长年在固定的形式上演练,即便身处闹市,仍能将心安定下来。

《日日是好日》是一位日本茶人习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志,作者恬淡低调的文字风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态。诚心推荐给懂茶或不懂茶、习茶或教茶的您。当年首次阅读,触动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记忆。多年后再度温习,仍然感动不已。本书译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经《碧岩录》,意指透过修行改变了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也能以平常心相待,一如茶人在面对不同茶汤或茶客时,应秉持此生唯一或最终一次的态度,心存感念而欢喜。  人澹如菊茶书院李曙韵

后记

本书所写,不过是我这二十五年来学习茶道的部分体验。由于有太多事情想表达,原稿写得更为冗长,最后不得不删节一半。

其实,还有更多难以用文章表达的思绪。那些思绪不断扩大,无论如何奋笔疾书也始终跟不上。

外表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应如何表达才好呢?我不知因此而停滞发呆多少次。

总之,对于茶道的世界,我还像个不懂事的孩童。由我这么不成熟的人写一本有关茶道的书,想想真是太过轻率。不过,茶道就是这么宽容,容许人的不完善。为了让读者能投入如此宽容深奥的茶道世界,写了这本书。其中,若有不足之处,请不吝指教。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出自中国佛书《碧岩录》的禅语。

此外,书中出现的人物全部采用假名。

二十五年来,教导我快乐面对夏天的酷暑、冬天的严寒,让我发现看似束缚的茶道中存在无限自由的老师,在此深深表达无限感激之意。“老师,这就是我现在的茶道”,由衷奉上此书。

此外,还要感谢历年来一起上课的茶友、写这本书期间一直支持我的友人,以及劝我去学茶道的母亲、表妹,谢谢你们。

最后,对于本书编辑飞鸟新社的岛口典子小姐,也要表达心中多年来蒙受照顾的感谢之意。若没有她的热忱与努力不懈地催稿,我不可能完成此书。在此由衷说声“谢谢”。

学习茶道第二十六年。

平成十四年(二〇〇二年)初春

森下典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