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有了许多新实践,也面临一些新的法律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如何加强国别法律状况的跟踪、分析和研判,有效地识别与防范投融资法律风险,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郑之杰主编的《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第2版)》新增“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及政策趋势分析的有关内容,介绍有关国家的法律体系、司法效率、对外投资保护、投融资主要模式、司法互助等方面情况,并针对海外投资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法律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第一章 综述——“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与法律规则
第一节 “走出去”的历史沿革与法律政策变迁
一、“走出去”——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
二、相互促进——“走出去”发展与法律政策变迁
(一)萌芽阶段(1979~1986年)——“摸着石头过河”
(二)起步阶段(1987~1990年)——管制严格
(三)起飞阶段(1991~2001年)——战略确立与管制放松
(四)发展阶段(2002~2012年)——制度框架逐渐形成
(五)转型升级阶段(2013年以后)——“一带一路”战略引领
三、“走出去”的特点分析
(一)投资数量增势强劲,再创新高
(二)投资行业相对集中
(三)投资方式多样化,跨国并购地位日益凸显
(四)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但多元化趋势明显
(五)投资国别覆盖和区域分布广泛、聚集度较高
第二节 “走出去”与法律风险——必须深谙游戏规则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因忽视法律风险而教训惨痛
二、“走出去”应熟知法律生态环境
(一)国内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公法相互交织
(二)两大法系日渐融合,但特点和差异仍很明显
(三)大部分法律风险来自项目所在地
(四)合同具有极端重要性
(五)非法律因素对法律政策和争议具有影响力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
(一)国内法渊源现状分析
(二)国际法渊源现状分析
第二章 知己知彼的现实价值——当代主要国家投资法律政策及趋势
第一节 各国法律政策与投资的主要目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投资法律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谨慎的欢迎
(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更强的灵活度和适应性
(三)欠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稳定性、健全度值得关注
二、投资者应特别关注东道国法律变化
第二节 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领域
一、外资进入的门槛
(一)行业准入
(二)投资主体准入
二、投资审查的重要性
(一)审查机构
(二)审查标准
(三)审查程序
三、投资、经营与本地化策略
(一)外资的比例
(二)本地化经营策略
(三)通过国家增信的方式保障自身权益
第三节 东道国对外国投资的法律政策趋势分析
一、外国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趋势
二、投资方式的演变趋势
(一)个别地区仍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模式
(二)跨国并购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
(三)非股权经营模式可作为降低敏感度的投资方式
……
第三章 迈出国境的第一步——审批制度
第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境外企业设立与公司治理的基础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来自东道国的考验
第六章 “走出去”权益保护与争端解决
第七章 银行与“走出去”
第八章 “走出去”的助推器——银行融资的法律分析
第九章 “走出去”遇到的国际法问题
第十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热点法律问题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