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一条路
About:梳理你的价值观。
有个姑娘说自己脑子一团糟,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里待久了,面对一些事情失去了清晰的判断和立场,想问我是如何梳理自己价值观的,有什么特别推荐的方法?
对我来说,“感到脑子一团糟”的情况截止在我大三那年。那一年,我用一场抑郁症的代价给自己换来了冷静而清醒的底蕴。然后我遇到了一个人——Q先生,他引导我接触到了价值观这个层面的思考。
跟Q先生相识于篮球场,那时候他一个校外人员经常跟我男友这样的学生一起打球,因为球品相合,Q先生慢慢地就跟我男友熟悉了。有一次Q先生邀请我们去他家聊天,然后我们就知道了他的大概情况。
Q先生毕业于我们学校,现在一家外企上班,年薪近百万,有一些公司的股份。另外,他还开了三家公司,有两家在武汉,一家在广州,这也是他为什么经常回武汉的原因。
Q先生说,他大学的时候也喜欢打篮球,工作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下。每次回到母校的时候,他就会把车开到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骑自行车或者走路过来,再去篮球场上跟师弟们打球。
我问为什么要把车停在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呢?他说因为开的是好车,要是开进学校里,就会让学生们有距离感,这样打起球来就不自在了。更重要的是有同学在学校里工作,遇上了怕大家尴尬。
我说,这就是你挣来的钱,你就是混得好,为什么要担心那些事情呢?
Q先生说,我不是担心,而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这些年我一直都是这样,我回到校园里就切换到一个打篮球的学长身份,与其说不让其他人有压力,不如说想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他又补充一句,我不会轻易自卑,但是也不愿意刻意高调,同时心里多一份照顾别人情绪的细心,这也是我秉承的价值观。
我那会也对价值观感兴趣,于是我问他:“你的价值观是怎么让你成为今天的自己的呢?”
Q先生突然停顿下来,他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慢慢说出了下面这一段话:
我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不能理解,但是以我这十多年的人生经验而言,我们都是需要一边树立价值观,一边还不停地跟价值观作斗争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以后自己不轻易被这个社会打败,你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设立一套价值观系统,这个系统大概就是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及附带一些微小部分的价值观。
怎么说呢?就相当于一只蜂王引领着一群蜜蜂,一只蚁王引领着一群蚂蚁。
你要寻找到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信仰,这个东西必须是你内心坚信的,它能够在你经历重大挫折以及人生转折点的时候,保证自己可以熬过来,不会崩溃。
至于那群小蜜蜂以及小蚂蚁,它们就是围绕在这个核心价值观身边的枝干价值观,它们积累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有时候你刚树立起一种价值观,但过后你又会把它推翻。
你要知道的是,核心价值观很难找到,但是你一定要去寻找。
你更要知道的是,枝干价值观很乱,变化比较快,但是你要接受它的变化,同时学会不断推翻,然后重建,再推翻再重建,周而复始,从而保证它乱中有序,这是一个躲不开的过程。
P(2-5)
只有我们知道如何成为自己
七年前的今天,我在读大学。每天夜里在宿舍熄灯前都会赶紧洗漱干净,然后躺在床上,打开收音机,调到97.8MHz。夜里11点30分,整栋大楼昏暗下来,收音机里悠扬的轻音乐前奏开始了。
电台的主持人叫安然,她每天都会念一个小故事,尾声之时穿插一个小主题,留给听众朋友们思考。有一天夜里,安然问:有哪些你以前坚定不移相信的道理,在某一天突然被你完全推翻否认了呢?
那个时候年少,我没有答案。我只是把这个问题写在了日记里。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以前我总喜欢告诉自己,等长大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后来我又告诉自己,等自己将来老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刚进入职场谋生存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等以后有钱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
后来我才发现事实的真相是:人生永远都有想不明白的事情。这一切的未知,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成长,就能得到解决。
后来,我慢慢清醒地认识到:认清自我,学会梳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这一年多来的写作思绪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我反思,即认知这个世界的思考中。
这件事情并不伟大。因为在琐碎的生活中,就能让我想出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答案。
可这件事情也很伟大。因为它让我清醒地认知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怎样的普通人——有哪些是我不能改变需要接受的部分,而又有哪些是我可以通过努力可以进步的部分。
这个电光火石的念头,直接让我之前懵懂、纠结、痛苦的生活,终于开辟出了一丁点可以呼吸的空间。
如果说以前的文字记录的是我的生活,那么在这本书里,文字之于我的意义就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那就是反思我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角色,以及畅想未来的任何一种可能。
第一本书出来的时候如初恋,懵懂、慌张、紧张,甚至还有一些尴尬。就如同半生不熟的米饭,对于挑剔的人来说并不好吃。可是对于需要解决饥饿问题的人来说,却也算得上是极好的待遇。
但是我依然很感激第一本文集的出版,让我被更多的人认识,也让我遇到了更多的同类人。
而这一次的文集相比较之前的第一本书,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也上升到了更高层的价值观思考和梳理,开始有了系统化、程序化这一系列的模块标签。
我不喜欢给别人说教,因为我也是一个无知的摸索者,但是我愿意在探讨的过程中把我的一些体验记录下来。我不能保证对所有人都有用,但是如果在我的质疑思绪当中,因为磁场吸引到价值观相近的几个人——我可以厚着脸皮说,这也是你的幸运,你可以在有生之年遇上我的文字。
我至今还是一个内在特别慌张的人,慌张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还存在很多疑问。
也是在这一本文集的梳理中,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争清。
如果你是一个天生的乐观派,或许这本书对你而言没有用处。毕竟你已经有足够好的心情和心态来面对生活,那是我羡慕至极却又得不到的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主动思考者,我觉得这些字里行间总有一些片段会对你有些启发作用。这里有很多的解决之道,也有很多感性的情绪阐述。因为都是我走过的路,都是我写下的文字,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它冰冷。
如果你希望我这一篇序言可以集中告诉你“你可以得到什么”这件事情,我试着想了几点:比如让你升职加薪赚更多的钱,比如让你遇见更好的伴侣,比如让你在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比如让别人更加赏识你、崇拜你、尊敬你。
可是我不想这么来推荐我的这本书。
这背后有很多关于向内而生的东西。这些平静的文字表达背后有着我通过向他人求救,以及自救,从而组织起来的情绪跟人生真相。有些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或者说一点都不美好。但是痛苦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相反的,它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真实的。
听到过一种说法,有些人的人生三年、五年、十年都没什么差别,而有些人的一年时光却像是经历了很多惊涛骇浪。我不能说我这一年收获精彩满满,但是这一个个夜里写下来的感受,每一个字都提醒着我:这一年里经历了一层又一层的蜕变。
寻找自我可能是人生里最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我只能告诉你,刚刚走上这条路的我,已经尝到了那种无法为外人道的成就跟甜头。
我开始欲罢不能,势必会继续走下去。
如果这世上一定会有个人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快感的话,那个人一定就是你自己。
好了,现在你可以打开下一页,走进那些或许与你有关的思考梳理长河里了。
愿你这一段阅读旅途喻快。
太多的想不明白,从来就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切未知,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长大成人,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总要适应,总要接受,继而走上一条自我梳理、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继《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后,自我探索2.0版本。达达令是个看似温柔的写作者,可是她并不柔弱。因为不喜欢给别人说教,于是干脆成为一个摸索者,继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的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因为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这可能是一个人此生里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却也是无以伦比的。你并不孤独,因为有太多人与你同行。
内在力量、原生家庭、负面情绪、生活选择……迷茫世界里,寻找自我的人生梳理法则。每个人的人生课题不同,谁都有着自己那条路要走。路上遇到的困惑,别人没有义务为你解答,而且也没法解答。这一切的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长大成人,就能得到解决。我们只能选择接受,然后适应,继而走上一条自我梳理、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如果你看了《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不再焦虑,那么是时候读一读这本达达令所写《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向内寻找自我,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