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克强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翻阅克强著的《回望》,不仅是在阅读一部优美的诗式散文,更是在阅读一部时代变迁的史话。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作者七十年来经历的三百多个故事片段,记述了世情生活的点点滴滴。虽说是记叙性的手法,但却又是一部呈现给读者的文学大餐,更是一部集文学、哲学、民俗、管理学与人文地理的教科书。其中有多少哲理性的东西是创举性的。

内容推荐

克强著的《回望》是一本叙事散文集,也是作者的回忆录。全书一文一事,主题鲜明,剪裁七十年三百多个生活片断,拼成一列时代的画廊。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渗透着浓郁的情感,是作者人生体验的真实记录。全书在塑造一个刻苦、奋进、正直、智慧的平遥人形象的同时,着力传播了平遥文化。

目录

(序)诗路花语,心曲绝唱

第一部·林泉回望

 1.神泉与林泉

 2.林泉神佛

 3.王家窑院

 4.由鼎盛走向下坡路

 5.同仁书店的账房先生

 6.小子没盼来,却来了日本人

 7.神奇的油儿

 8.的涩地逃难

 9.我们家的麦子保住了

 10.爹爹和妈妈

 11.三合堂

 12.坐在二姐肩上讨蜜圪节

 13.老榆树和龙虱子

 14.全是母鸡惹的不是

 15.县长弟弟与魔子哥哥

 16.三姑和五姑

 17.三牛儿总算死了

 18.蛐蛐、蚂蚱和蜂蚰

 19.射塌天

 20.巧英儿

 21.花椒

 22.像虫子一样的搓鱼儿

 23.三丸佬与四蛋佬

 24.二生爷与石匠佬

 25.聋婆婆

 26.煤油芝香则

 27.林丹姐

 28.鸽子与羝羊

 29.黄菜、黑菜、娘娘菜

 30.瞎子说书

 31.钉啪儿碗

 32.推磨与滚碾

 33.我上学了

 34.打瓦儿

 35.金箍棒和青龙刀

 36.美丽校长

 37.大书比小人书好看

 38.银锁子

 39.两件发愁事儿

 40.一个同学一种玩儿

 41.金蟾爷

 42.金海爷和银海爷

 43.买办和二女则

 44.劳动的开端

 45.远看城墙像锯齿

 46.斜沟担炭

 47.三姐逃学了

 48.两上太谷城

 49.窑沟采松桃

 50.差码码趸下大乱子

 51.可怜的雷士杰

 52.真羡慕他们俩

 53.艰难的跑校岁月

 54.钟老师

 55.终于没有参成军

 56.同桌的她

 57.追忆三姐

 58.自命不凡的弟弟

 59.完成《王氏宗祠》的传承

第二部·大山回望

 1.对山的初识

 2.与山的结缘

 3.学会了拉二胡

 4.灰小子们的坏点子

 5.老师们真好

 6.也许真的是鬼

 7.好一座阪泉山

 8.滹沱河规划

 9.初上五台山

 10.晋祠

 11.云龙山和漳河水

 12.老吴的拐杖

 13.李洪福开了个玩笑

 14.踏雪管涔山

 15.西沟柏,林移田,南呈地道

 16.高高的沾岭

 17.大寒林场

 18.林场的伙食有点特色

 19.第一次上山作业

 20.打电话盼趣事·

 21.将错就错鸳鸯谱

 22.火热的大寒沟

 23.老贾书记

 24.老段和老聂

 25.保秀和官小

 26.根良、宝贵、拉住

 27.会计宋喜怀

 28.世海哥

 29.老毛的故事

 30.虎头山栽树

 31.老苗和老成

 32.九丽与安琴

 33.达纲要、过黄河、过长江

 34.奇才异品吕致清

 35.闹林沟

 36.东五川的鱼儿小

 37.西五川的豹子

 38.小山庄的狗真厉害

 39.老庙岭

 40.好怕人的山火

 41.大温的婚礼

 42.玉茭和粮票

 43.蛇法师的奥秘

 44.拉痢差点丧了命

 45.埋了根羊肠线

 46.厅长爱吃莜面

 47.陈永贵批评林场种庄稼

 48.乃小的风流传说

 49.老郑、掌元和老黑旦

 50.月老又将红线系上了

 51.个别人

 52.大寒回归

 53.大寒有点寒酸

 54.与狼对峙寒庄沟

 55.好危险的胎盘

 56.两个调令

 57.再见了,大寒沟

 58.赋忆大寒沟

第三部·浮沉回望

 1.玉记铁厂

 2.小院邻居

 3.温馨的小院

 4.美好的老三排

 5.李海正厂长

 6.李明典与赵守仁

 7.半天出师的学徒工

 8.到地委党校学习

 9.创办电大班

 10.讨债经历

 11.袁志红厂长

 12.二轻局印象

 13.点燃第一把火

 14.运气真好

 15.两个点子

 16.拜望

 17.梁朝贵和薛生金

 18.不同方向的几股力

 19.初识高处长

 20.与崔思明主任的约定

 21.仿膳饭庄的将军帽

 22.杨柏珠出了个好点子

 23.四本书与三个证

 24.锦鳞游泳美画壁

 25.扬州厂要争大会举办权

 26.木炭QC小组成功了

 27.赋诗三叉戟

 28.逍遥西子湖

 29.白厅长听汇报

 30.“五·四”联欢真热闹

 31.孔厂长和金厂长来访

 32.玉蕊吐芳馨,金裙抖风流

 33.精品云集,群峰峥嵘

 34.赞语连连座谈会

 35.群峰竞秀挺五强

 36.波罗乃兹

 37.盖楼招工又建房

 38.九月扬州鳜鱼肥

 39.诗忆姑苏词咏雨

 40.我比天都峰顶高

 41.日出黄山焰一朵

 42.一路看山一路歌

 43.竹林听琴觅诗境

 44.灿灿银杯载誉归

 45.兼并钢木厂

 46.郑维三将军来访

 47.结识王参谋

 48.彩车锣鼓闹元宵

 49.鬼附侯林辉

 50.东北林区考察与参加广交会

 51.英雄丁一

 52.八大处发表论文

 53.不想当副局长

 54.副局长的度

 55.壶水滔滔重阳雪

 56.众人夸赞未必是好事

 57.退出糖厂

 58.南官地的故事

 59.薛贤村有个有故事的坟墓

 60.写了辞职报告

 61.硬股子

 62.标准化管理

 63.风景这边独好

 64.铸造车间出了个大事故

 65.电子衡项目·图纸

 66.电子衡项目·贷款与车

 67.电子衡项目·仪表与传感器

 68.电子衡项目·砝码

 69.电子衡项目·动态衡

 70.电子衡项目·龙门吊

 71.电子衡项目·安装与检定

 72.再赴哈城

 73.诗吟蜀道

 74.春昆明,水贵阳

 75.歌峨眉,唱岷江

 76.生产许可证检查

 77.微电机项目

 78.突然的任命

 79.PU-PVC合成皮项目

 80.看好ISOTEX主机

 81.吴忠考察采样

 82.考察报告

 83.与新乡厂签订协议书

 84.停发工资

 85.台湾老板竟然下了跪

 86.永兴洋行商务谈判

 87.嗓子哑了

 88.与汾酒厂的合作协议

 89.陆源集团加盟

 90.走了一步错棋

 91.更上一层楼

 92.庆祝薛大师从艺40周年

 93.关公屏

 94.一个好听的故事

 95.高研班充电

 96.南国行

 97.北岳远望

 98.勤政殿赠寿匾

 99.塞北访友

 100.平遥老乡北京聚会

 101.邀请赴美考察

 102.副县长卡了壳

 103.裴庆生书记说了话

 104.班子被解体了

第四部·诗路回望

 1.皈依文学

 2.洗手两大洋

 3.寄怀江城子

 4.几领琴韵始识梅

 5.青石与赤岩

 6.觅踪十叹

 7.孟山极顶

 8.三界寺

 9.途经洛阳访花皇

 10.第一件获奖作品

 11.一枝忍冬作刀柄

 12.献碑白云寺

 13.城头春歌

 14.白云寺笔会

 15.出版《百川通》

 16.剧本《大通银号》多次受挫

 17.出版《天吉祥》

 18.为《古陶组歌》谱曲

 19.长篇小说《大通银号》获奖了

 20.一双依约玉芙蓉

 21.九仙聚会东泉镇

 22.以“二顾茅庐”作考题

 23.打亮三晋文化明珠

 24.词赋古陶城

 25.歌剧《青山作证》

 26.电视茶座《平遥古城甲天下》

 27.策划《晋商传奇》

 28.廉颇浮沉际遇的启示

 29.创作《汇通天下》

 30.恋恋清上园

 31.寄语新春且说美

 32.一枝神笔一照森

 33.横看成岭侧成峰

 34.遍体鳞伤说《乔》剧

 35.探源古尧城

 36.美丽的珠江绿洲

 37.我也“沙龙”了一次

 38.玉在山而草木润

 39.平遥作家2008宣言

 40.诗语赋言颂古陶

 41.“阳光带”宜居宜歌

 42.三本书出版座谈会

 43.大笔高材赞永平

 44.蕉诗蕉韵歌焦公

 45.慧心秀手说闲翁

 46.诗忆爱程赞爱妻

 47.身直腰杆硬

 4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9.词韵赋言颂晋商

 50.古陶才子结伴行

 51.又是春风拂面时

 52.《虞美人》词赞美人

 53.墙头伸出花枝俏

 54.东风古陶第一枝

 55.诗女如兰清且香

 56.一树芳花一树诗

 57.好女当嫁朱门郎

 58.种梅植竹有年期

 59.秋月寄兴《山坡羊》

 60.暗香缕缕叙风流

 61.群星灿灿邀诗稿

 62.真的就是好

 63.撰联作赋妆两馆

 64.结缘文学苑

 65.长篇小说《汇通天下》荣获晋中文学奖

 66.绿洲诗墨沙龙

 67.墨表诗章长卷《华夏颂》亮相深圳

 68.柳根山房再挥毫

 69.题诗金胜利先生两幅画

 70.雄魂颂

 71.采风绍兴二月二

 72.森林消防队员之歌

 73.《华夏颂》长卷应邀亮相国际摄大展

 74.拜望焦祖尧前辈

 75.爷爷与子乔

 76.拼图捡穗入乡境

试读章节

1.神泉与林泉

平遥古城南门外有一条护城河,据古文献说,是由发源于境内东南乡之中都谷,汇合亭岗、超山、源池、戈岭四水,流经城南时,总名叫中都河。上述这四条水的名称早已经不再使用,如今准确的表述是中都河是由发源于太岳山的柳根河与惠济河到此合流而成。

六百多年之前,出平遥城南门,过中都河,再往南十里,有一带不太高的山岗,叫高林山。翻过高林山南行十里,眼前出现大片大片肥美的土地。东部有一道河谷,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泓清流。而每逢夏秋发大水,滚滚波涛夹带着泥沙和大大小小的石头往北而去,这道河谷便是柳根河。西部也有道沟,沟底也有泉水,蜿蜿蜒蜒望北而去,形成一沟园地。在这两道沟之间,东西约三四里的地带是大片大片的肥田沃土,虽然也有些小沟壑,地形由北到南逞漫坡状,但整体上算是平展展一片。这里遍野都是大片大片的枣树林,枣林间涌淌着一泓一泓清清的泉水,捧喝一口,甘冽绵甜,沁人心脾。在傍柳根河西另有一道沟,沟里到处有泉水涌流,是柳根河的一处支流的源头。这里有一处最大的泉池,水量异常丰沛,一年四季泉水喷涌,人们叫神泉。清清的神泉水顺地势往北而去,形成了一条小河渠,河渠两畔形成大片大片的菜园地。每到夏秋季节,菜花飘香,鸟语唱春,风光景致十分美丽。到了冬天,即使数九寒冬,神泉水也不冻,女人们都要到泉水畔来洗衣裳。不知哪朝哪代,在泉池畔聚住了些人家,渐渐地形成一个村落,大约因为这地方有林又有泉,村民便将村名取名林泉。这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古陶赋》诗文集中有一篇《神泉赋》,描写的就是林泉神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大波喷涌,如沸釜之激荡。流溉田亩,获瓜丰兮米满。集石成池,邀赤壁之赋漾。临波步韵,揖趵突之诗浪。子陵滩头,有垂丝之静寂,无棹歌之抑扬。洞庭波里,品太白之酒美,哀二妃之冢香。洗衣曲中,泣嫠妇之幽怨,唱浣女之初尝。鹊登枝上,引迟幕之悲秋,迎喷薄之朝阳。

村民们在河两畔垦成大片大片的田园,随地势筑渠引水灌溉,种植各种蔬菜瓜果,成为村中最富饶的菜园子。以神泉为界,神泉以南的叫南园子,神泉以北的叫北园子。因为神泉水顺地势流向北,比较起来北园子更宽阔,更丰腴。在地势较高处,自流水浇不到的地方,村民们便在自家菜园地里打井。水井通常不深,水面离地面大多七八尺。人们在井口上安置木人。所谓木人是将一棵有三权大枝的枣树伐倒,制做成三条腿形状的木架,安置在井口上,这就叫木人。在木人上安置一根枣木轴,轴上可套辘轳,这样就可绞上水来浇地。浇地取水不用木桶,用的是用柳条编成的三角状柳斗,大一些的柳斗一柳斗有两桶水,用柳斗绞水效率高。但是柳斗分量重,湿透的柳斗更重,连水有百十来斤,男人们自然力气大,绞个一上午没事儿,妇女和孩子是绞不动水的。

泉池畔有一座千年古寺,山门上方砖雕“增添禅院”四个大字。这增添寺也不知建于哪朝哪代。寺内原有好多尊石碑,应该记载着寺院的一些经历,可惜在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全给搬走毁坏了。寺院前是一处阔大的广场,广场上植有三棵苍苍千年古槐,像三炷香排列,昭示着增添古寺经历的岁月沧桑。寺僧在神泉四周用石块砌成一座径开两丈多的圆形泉池,将泉水围起来,形成一个大池塘,所以又称作神池。后来又在神池的四周筑起一围八九尺高的八角形土墙,在西北面开一道门,正好对着寺院方向,平时锁着,寺僧们在取水时才开启。

大明成化年间,有一户王姓人家由太原省来到地广人稀的平遥,户主大名王伸。太原王家先祖要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第一代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本名姬晋,字子乔,算来已是轩辕黄帝第42代孙。据史书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载:一次晋平公派使臣师旷朝周,拜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谈,说君子之德要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小道是惠,三分天下有其二,依然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有拥戴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却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要以壅堵洪。太子晋说不可,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为鉴,指出灵王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据传说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太子晋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有“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之始,尊太子晋为始祖。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有句:“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表达了对太子晋的景慕。李白也有诗句:“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

且说王伸一家来到平遥之后,最初居住在城内德盛坊,编在二甲。大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坊里制,城内设坊,乡下设里。平遥城内设置有文会坊、忠孝坊、宣教坊等十个坊。乡下设有独半里、兆康里、居仁里等三十个里。德盛坊的位置在县城南部。王伸一家大约在城内住过几年,或许是为生计所迫,或许是官家的安置,最后举家迁到城南二十里的林泉村下户,与皇家耕读为事。而族谱上仍尊德盛坊二甲。

P2-3

序言

诗路花语,心曲绝唱。

林泉闲翁

作家克强约我为他的又一部即将出版的大作《回望》作序,我欣然践约。因为我自信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写这篇序文。我有这样的认知,为一部优秀作品作序,第一要了解这部作品,而更要紧的是要了解作者,甚至了解作者的全部作品。我与克强同乡同学同龄同宗,而且知音知心知根知人。我们俩这四同四知经历了七十年岁月的净化,提纯了真挚,屏蔽了俗尘,升华为人世间最净最真最美好的情谊。世人多称道管鲍之靖和俞钟之知,但前者是政治家的结盟,不足为范。后者是人与琴的悲缘,缺少美的滋泽。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后人创作的传奇,而我与克强的四同四知,却是两颗真心的互映互暖,是两双脚步的真实践行叠加。克强的所有经历,我是第一知情人。克强的所有作品,我是第一读者。此刻当我捧读《回望》这部书稿时,发现我正踏着作家的诗履在逆时光行进,我看到了云的流淌,闻到了草的清香,听到了花与蝶的恋语,也感应到了水与石的吟唱。我不仅是在阅读一部优美的诗式散文,更是在阅读一部时代变迁的史话。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作者七十年来经历的三百多个故事片段,记述了世情生活的点点滴滴。虽说是记叙性的手法,但却又是一部呈现给读者的文学大餐,更是一部集文学、哲学、民俗、管理学与人文地理的教科书。其中有多少哲理性的东西是创举性的。“理想就是神,神就是理想。”这种观念就是对“理想”的科学定位和对“神”的提升,是人生哲理的进一步延伸。从中也折射出了劳动、力量和智慧是创造世界的能源。我相信,再过一百年,这部作品肯定会显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每个人都有崇拜情结。克强崇拜但丁,他一定熟读了《神曲》,要不怎么作品中随手一捡便是《神曲》中的警言哲句。但丁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启人,在那部不朽名著《神曲》中描述了哲人但丁跟随诗人维其略游历了炼狱、地狱、天堂三个境界。克强便是我心中的但丁,《回望》便是我心中的《神曲》。我捧读《回望》,也跟着作者的导引领略到了三个境界。依着我的读本,《回望》应该有一个别名《心曲》。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心曲的绝唱。《心曲》的第一部《林泉回望》篇便是第一个境界,这是一部天界的诗章。在那个林与泉构筑的美丽的村庄果然是美与真的天堂。在这美好的天界,有一颗灿亮的星座升起在王家窑院上空。这颗星座的亮光也曾点燃我童年的心焰,也曾解秘了我心智的诗码,有这颗星座的引领,同龄人的我也跨进了文学殿堂的第一道门槛,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就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吕梁英雄传》、《敌后武工队》、《太行风云》、《五女兴唐传》、《金镯玉环记》《三国演义》等等多部古今小说。戏水涂鸦少年子的我也曾摘片草叶,摘片花瓣,摘片苇羽。不经意,闯进画里。拼成美画廊,拼出林泉邑。

王家窑院是书香门第,克强的祖父守温公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一笔蝇头小楷端庄秀丽,功力超然。他的父亲鸿猷公继承先祖遗风,温文尔雅,满腹经纶。克强从小在盎然文风的薰陶之下,光大发扬了先辈的清雅气质和深厚文理,他站在先贤的肩膀之上,又垒起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峰岳。他以扎实的文化底蕴,热烈地爱国、爱家、爱乡、爱事业的襟怀使他从一个高峰步入了另一个高峰。艰苦的山林工作,坎坷的仕途,让他深切领悟到了做人之难。然而克强并没有知难而退,他冲破了道道关隘,以超越常人的坚强毅力,用如椽大笔谱写出了他光彩耀眼的人生诗篇。在他患上喉癌期间,他没有被疾病所吓倒,想到的是在生命结束之前所要完成的事业。意志是战胜疾病的良药,在病室里他成功地完成了《汇通天下》这部洋洋百万言著作,病魔终于向这位钢铁般意志的作家投降了,克强的病痊愈了。奇迹啊!然而奇迹在克强的身上发生了。惊奇吗?还有新的奇迹。今年春节之前,平遥县文联以“大美平遥”为题征诗,文联领导要求克强参与。然而不幸的是克强突患脑出血,春节期间他是在在医院病床上度过的。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诗家克强以顽强的毅力响应这次征诗活动,竟然在病床上完成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赋《陶翁回眸赋》。什么叫传奇,这就是传奇啊!作家克强创作了多部晋商传奇,而他自己又创造了一部人生传奇。谁也能创造这样的传奇吗?答案是肯定的,懦夫是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来的。

《心曲》第二部《大山回望》便是作者经历的第二个境界“炼狱”篇。在太行山深处那个青松为伴豹作邻的火热的大寒沟,分明是一座炽热的熔炉,高入云天的老庙岭便是一柄巨大的锻锤。作家克强在这里就象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熔炼终于炼成火眼金睛一样,他经历了七个春秋的烈火的熔炼,经受了大山剧烈的锤锻,是大山的雄烈挺拔修炼了作家坚韧的性格,是大山的坚岩修炼了作家的刚烈与坚强。作家自己自然有更深切的感悟,在他响应生活的召唤,离开大山的那一刻,他面对巍峨大山喊出了内心由衷的感言:“高高的太行山老庙岭以及它延伸出的每个山头,每条山脉,每道沟川都曾有过我的脚印,我的青春年华就是和这巍巍大山相偎相融,是大山的溪菜米谷养育了我,在我的血脉里流淌着大山的性格与秉赋。七年与大山相伴的岁月,无疑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路边的山溪淙淙流淌,弹奏出美妙的琴声。我忽然大悟,其实我就是这大寒沟的一滴山溪水,随着山势流出了大山,即将融人到新的生活中去了。以后的路途或许平坦,或许激荡,我也总会记住我最初的源头在老庙岭下的大寒沟。现在就要离开了,我心里默念:再见了,老庙岭。再见了,大寒沟。我要为作家的心曲绝唱喝彩,更为作家的炼狱经历庆幸。  《心曲》第三部《浮沉回望》篇,依我的读本便应该是“地狱”。《浮沉回望》记述了作者二十年浮与沉的经历。在他有幸“浮”起来的时候,他以超人的智慧、才干和人格魅力,攀上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创造了多个精彩与辉煌。生活也曾回馈与他多个荣誉的光环。他是县委表彰的优秀党员,是地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干部。然而当众人都为书记克强、厂长克强,总经理克强、甚至局长克强头顶的光环鼓掌叫好的时刻,我没有追随大流为他头上的光环喝彩。恰恰是在命运之神用不公正的魔杖将他沉人谷底的时候,我为克强的品格喝彩。而且为他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华丽大转身的机会而庆幸。面对命途的坎坷,克强没有消沉,最多是对于自己的一腔抱负和绝好方略未能全面展开而表现出些许憾言,却绝没有表达过一星半点的怨词。恰恰是在他跌落人生谷底的时候,讲过一段精采的格言,他说“世界是多元的,有光明,也必然有阴暗。当你总是以美好的心境,以光明的目光看待世界的时候,世界回馈你的一定是美好与光明。而当你总是以阴暗的心境注目于世界的阴暗面的时候,世界回应你的也一定是一片阴暗。我心领神会且践行他这段锦言时,果然获益多多。当然,第一获益人是克强自己。在《浮沉回望》篇的开篇,诗人以两首《一半儿》曲牌总结了他二十年的浮沉经历。表达了他对于浮与沉的理解。我很欣赏与赞成这两首曲牌对他浮沉际遇的解读:浮是流尘随风去,沉是砂砾落土低,静下心来细梳理。今与夕,一半儿秕糠一半儿泥。说是成败凭时运,说是折戟亦英雄,辱是秤砣荣是星。浮与沉,一半儿朽木一半儿金。

他把命运之神对他的不公正,当作丢弃了朽木,捡到了黄金。果然是的,正如作品中提到的,恰是在他沉下来的时候,幸运地遇到了但丁。他被免除一切职务,“仕途已不再容我,前程一片茫然。迷惘之际,哲人但丁来到我面前:对我说:假使你要离开这块荒野的地方,你应该另寻一条出路。然而另一条出路在哪里呢?我顺着但丁指的方向听到了文学的大声呼唤:来吧,快来吧,世间从来没有救世主,凭你自己手中一支笔来个华丽大转身,从企业家人格形像,转变为文化人格形像。于是我响应文学的召唤,欣然接受了文学的洗礼,虔诚地皈依在文学的旗帜下。”

第四部《诗路回望》是《心曲》的“天堂”篇。回归文学,是克强非常明智的选择。人生路上,选择很重要。正是由于他皈依在文学的旗帜下,诗人作家克强终于复位了他的天堂星座。也惟有他的复位,他的生命才大放异彩。又是一个二十年,作家克强捕捉到了新的幸运,恰在这期间,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古城深厚的文化蕴藏和精采绝伦的晋商文化,向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选择古城文化和晋商文化为题材,出版和发表作品多部,因而收获了一座又一座金山。《古陶组歌》是一座金山,封页上印着“平遥古城第一部大型声乐作品”字样。其中三件作品获晋中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晋商财富传奇小说《大通银号》是一座金山,获晋中市2006年度文艺精品奖。《大通银号》的姊妹篇,长篇晋商财富传奇小说《汇通天下》是一座金山,获第三届晋中文学奖。诗词曲赋文集《古陶赋》是一座金山,这是一幅平遥古城的诗画长卷,是一列平遥古城4200年沧桑履程的史迹长廊,是一部古城文化美律佳韵乐章。含金量非常高。《回望》无疑是一座金山,而且其含金量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愈来愈为世人所赏识。即将出版的《茶缘》也是一座金山。依作家自己的表述,这么多金山是他在别人已收获过的田畦里捡拾到一筐别人不经意问丢弃的禾穗,拾到一篮别人不屑顾盼的红枣,很满足,因为毕竟是收获。有这么捡拾的吗?以上五部作品已经是三百多万言规模,就我所知,在他的书房中还有七十七集电视剧本,那又是一百四十多万言。而在他的电脑硬盘中还储存着多件作品,其中有两部讲座稿,一部是华夏文明史讲座稿,一部是晋商文化讲座稿,如果再加上他的十册手稿本,总共是四百多万言近五百万言的规模哪。他还有多件碑刻作品已传世。而且还有两件含金量很高的作品已经和正在面世。一件是七大集电视茶座《平遥古城甲天下》,正在梦乡网连载,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另一件是墨表诗章《华夏颂》长卷。这件七十二米规模的诗墨长卷首先在深圳一家民俗博物馆面世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接着又应邀参加第十五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也是好评如潮。克强不仅诗文写得好,书法也是一流水平。他给自己确定的风格是“守望传统,诗墨合一”。他用自己的一笔秀美的王体楷书,书写自己的诗章,果然词韵伴笔韵,墨香妆诗香。要我为他的书法作品判卷,每个字都是连二圈。

我很欣赏克强在飞机上写的一首诗:“久有冲天志,今日竟凌云。长天凭抚摸,大地任点评。风流会西子,潇洒赴江东。方略藏胸里,胜券操手中。齐桓筑霸业,文公更逞雄。三晋多杰地,岂无后来人。”

这是克强的一首述志诗,从中道出了先生藏于心底的凌云大志。在克强将要接任推光漆器厂厂长时,我曾将明末起义军李白成的军师宋献策送闯王的一副联:“大泽龙方蜇,中原鹿正肥”拿来送与了克强。然而命运对他不公,有名家言:中国的文学是贬官文学。克强的人生经历恰好应证了这句名言。克强先生就是从被无端贬职之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克强曾赠送过我多篇诗章,从先生的诗行中表露出了他知识的渊博、胸襟的宽厚和气魄的雄健。克强的诗与文华丽而不失稳重,巧妙而又具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先生的笔触细腻,诗语真诚感人!知识的储备量太大了,他在家乡文坛树起了一面高高的旗帜。克强先生自谦地说:《回望》一书的完成,这七十年就有个交待了。我认为,就凭他自强不息的性格,就凭张爱萍上将书赠他“奋飞”条幅的激励,这匹千里驹绝不做卧槽马,一定会奋飞不已,英雄的宝刀是永远也不会生锈的。

2016年春月于平遥古城逸清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