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地球到月球(青少版)/小书虫读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从地球到月球》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儒勒·凡尔纳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构思创作的,达到了丰富想象与理性知识的完美结合。小说中渗透了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它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还增长了读者的科学知识。

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比如怀抱远大理想、坚强、好学的巴比康;正直、忠诚的马斯顿;浪漫、风趣的米歇尔·阿尔当,等等。这些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颗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心。

内容推荐

《从地球到月球》是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并邀请巴比康和尼切尔一同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三个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炮弹向月球出发了……本书情节惊险刺激,充满超乎寻常的想象,书中凡尔纳的科学设想竞与后来现代宇航员的真实经历相差无几,令人震惊。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大炮俱乐部在五个人的倡议下成立了。俱乐部的成员们凭借着高端的武器,在战场上创下了赫赫战功。战争总会结束,当停战协议书发到手中的时候,爱好战争的人们的希望破灭了。所有人陷入了无尽的苦闷之中……

在美国内战时期,马里兰地区有个出了名的巴尔的摩城,它成名的原因在于城中有个闻名于世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当中,有很多船员、商贩、机械师趁着战争的契机,招兵买马。他们因为立下赫赫战功,从而使得自己的职位步步攀升。但他们丝毫没有满足,还想着再依靠弹道科学超越欧洲人,甚至跻身世界一流。如果一个美国人琢磨出了个好点子,就会马上给第二个人分享,再多一个人的话,他们就能够公平选举出一个主席,两名秘书。要是有四个人的话,就更完美了,因为会多出一个档案管理员。显而易见,凭四个人的力量便可使一个办公室运转自如。哈哈,如果有五个人的话,那无疑就是锦上添花了,全体大会一开,成立俱乐部便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巴尔的摩的情形便是如此。

俱乐部的核心组成人员都是美国新大炮的首位发明者、铸造师及打炮眼者等人,因而此俱乐部美其名曰“大炮俱乐部”。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即拥有正式会员1833位,通信会员30575名。当然了,会员招募条件需要申明一下:发明过或至少改造过一门火炮,其他与火药有关的武器也可包括在内。其中,大炮发明家是大家最敬仰的,其他的武器发明家也颇受欢迎,但是诸如左轮手枪、卡宾枪这些轻型武器的发明家地位就较低了。也就是说,发明家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发明的武器的体积、射程平方数是成正比的。

可以想象,大炮的发明与改良是为了付诸战场,并且能够打更多的胜仗。其战果也是颇为丰富的:炮弹一经发射,杀伤力极大,敌方士兵纷纷倒地,就像农民挥舞着锋利的镰刀收割麦穗一样。一位名为皮特凯恩的统计学家曾做过一个计算:将俱乐部生产的炮弹所造成的伤亡总数,再除以俱乐部里的会员总数,结果发现平均每名成员杀了至少2375人!

然而,和平才是时代的主题,当和平协议签订的那一刻起,大炮俱乐部的成员以及那些精良的武器,诸如迫击炮、榴弹炮、火炮们一时间成了失业者。在无尽的空虚中,仍有一些不懈的发明家不分昼夜地计算着弹道轨迹,他们仍心存伟大的梦想——造就史上最威力无比的炮弹。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是太无聊了!”年轻的汤姆·亨特一边在壁炉旁为炮弹“赐予”的两条木腿取暖,一边喊道:“整天无事可做,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每天被大炮轰隆轰隆的作响声吵醒的日子跑哪里去了?”

“你说的那种日子啊,成为过去时啦!”同样英勇潇洒的比勒斯比回应着,他条件反射般地伸展了一下他那双不复存在的胳膊,“那时我们是多么快活!欣赏我们制造的炮弹在敌方开花,之后是谢尔曼将军的鼓舞,麦克勒兰将军的握手。而现在呢,将军们重操旧业,在昔日的柜台施展拳脚。他们不再关心炮弹,却去运输毫无用武之地的棉花球!啊!炮圣啊!您看看吧,炮弹学还会有未来吗?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在美国毁于一旦吗?”

“你说得对,比勒斯比,”布隆斯贝利上校叫嚷着,“想想我们当初,抛弃所有杂念,不顾一切奔赴战场,为的就是百世流芳。这才过了几年啊,我们所有的成果都付诸东流,却无处叫苦啊!”

这时,大名鼎鼎的J.T.马斯顿正在用着铁钩手,轻拍着他那马来西亚树胶脑壳,轻叹道:“恐怕我们的大炮再没有用武之地了!大炮学在鼎盛期就这么夭折了!我今天早上刚刚绘制了一份全新的迫击炮图样,有平面图、剖面图以及立体图。我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它甚至能够改变战争的法则。”

汤姆·亨特禁不住叫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人们现在只关注和平带来的好处。”马斯顿有气无力地说道。

上校布隆斯贝利接他的话道:“不见得,欧洲人还在为民族自治努力着。”

“那又能怎么样呢?”

“你说呢,我们可以将实验付诸欧洲战场,如果他们同意的话……”

比勒斯比喊道:“你的意思是用弹道学为外国人服务?”

“这总比我们失业强吧!”上校说道。

J.T.马斯顿却说:“但愿吧。不过这也只是个幻想吧!”

“怎么讲?”上校皱眉。

“你知道,欧洲大陆的晋升制度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可不认为成为将军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派胡言!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只能以种烟草和提炼鲸油为生啦!”汤姆·亨特不满地嚷嚷道。

J.T.马斯顿用他那无比响亮的嗓音喊道:“难道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将我们的男子气概付诸炮弹事业了?但是谁又知道,战争会不会再起?放弃了弹道事业,岂不意味着将我们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上校表示赞同:“男子汉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比利斯比也应和道:“的确如此。”

大家正怨声载道之际,J.T.马斯顿突然灵光乍现:“不如和咱们的总统说说,听听他的看法。如果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实验我的新大炮,我宁愿退出俱乐部,然后去阿肯色州的草原上一死了之!”

“我们赞同你的意见,愿与你一同前往!”在场所有人都受到了鼓舞,纷纷表示支持。不过,在和总统去谈之前,事情突然有了转机。第二天,弹道科学界人士都收到了这样一封邀请函:

身为大炮俱乐部的主席,我有幸通知各位,请于本月5日准时出席会议。我将公布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期待各位如约而至。

此致

敬礼!

主席:因贝·巴比康

大炮俱乐部(P.G.-C.)

于10月3日,巴尔的摩P1-6

序言

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年2月8日出生于法国的南特。住在港口附近的凡尔纳,从小就有个探险梦,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远渡重洋,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去旅行。童年的梦想,为凡尔纳之后文学创作的方向奠定了基础。十八岁那年,在巴黎学习法律的凡尔纳偶然结识了能吃会写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并和他成为至交好友。之后,凡尔纳在大仲马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大仲马的影响下,他耳濡目染地学着大仲马写起了戏剧。

本想让凡尔纳子承父业、从事律师一行的父亲起初对儿子无意再继续法律学业的行为大发雷霆,后来见儿子这么执着于写作事业,便不再干涉他的生活,还给凡尔纳的生活以资金支持。凡尔纳不但有个好父亲,还有一个好妻子。正是因为妻子锲而不舍的鼓励和支持,才让凡尔纳遇到了他文学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于是,在1863年,凡尔纳在屡投不中之后,终于有出版社慧眼识英才,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

凡尔纳一生发表过六十六部长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本篇《从地球到月球》和他的另一部小说《环游月球》是两部内容上紧密相连的小说。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们将两部小说合二为一,并以第一部小说的名字命名。

《从地球到月球》的故事发生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决定进行一项轰动世界的实验——发射炮弹,抵达月球。有个叫作米歇尔·阿尔当的法国人要求把炮弹建造成圆锥形的,并且,他愿意坐在里面作月球旅行。由于巴比康的对手尼切尔船长要和他决斗,为了避免伤亡,米歇尔提出要这两个人和他一起环游月球。

经过严谨的天文学、机械学、地形学等科学方面的研究和计算,以及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充足准备之后,巴比康排除万难,平息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非议,将一架巨大的天文望远镜立在了美国落基山的顶峰,做好了随时观测炮弹的准备。突破重重难关之后,终于迎来了12月1日发射的这一天。随着一声巨响,炮弹载着三位乘客飞上了云霄。

忠实的马斯顿寸步不离落基山,他每天都要通过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期盼着能够看到炮弹的身影。

由于炮弹刚刚进入太空的时候,与一颗大号陨石卫星相遇,导致自己的轨道发生偏差,未能成功抵达月球,变成了月亮的卫星。又因为中途再次和一颗流星相遇,炮弹的轨迹再次发生改变,开始向引力平衡点飞去。

三个人本想借助火箭带给炮弹足够大的后座力,以达成第二次登月的目的。没想到,炮弹竟然急速向地球的方向降落,最后掉进了太平洋。  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凡尔纳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构思创作的,达到了丰富想象与理性知识的完美结合。小说中渗透了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它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还增长了读者的科学知识。

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比如怀抱远大理想、坚强、好学的巴比康;正直、忠诚的马斯顿;浪漫、风趣的米歇尔·阿尔当,等等。这些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颗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心。

故事虽然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但是作家凡尔纳所提出的许多科学设想,在如今都已经一一走出文本,变成了现实。这不但体现了凡尔纳作品的前瞻性,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怀有梦想,哪怕前方充满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我们探索的热情。希望小读者们在学习文化知识、运用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将幻想变为现实!

书评(媒体评论)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

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法国)利奥台(元帅)

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现代潜艇之父”西蒙莱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