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散文集超值全彩珍藏版)(精)
分类
作者 徐志摩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的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身影和流传已久的词句,净化了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散文集超值全彩珍藏版)(精)》收录了其的作品。

内容推荐

在历史不远处的烟雨民国,诗人徐志摩的名字与康桥紧紧地交融在了一起,有人说他是世间不老的孩童,有人说他是持守童话世界的骄子。当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最灿烂的青春年华,那首《再别康桥》似乎成了他最高昂的绝唱。当一切尘埃落定,再次缓缓展开徐志摩的生命画卷,才恍然发现,在他不长的三十几载岁月中竟充盈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悲喜哀乐……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散文集超值全彩珍藏版)(精)》收录了其的作品。

目录

再别康桥

偶然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沙扬娜拉十八首

翡冷翠的一夜

我等候你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海韵

去罢

为要寻一个明星

雪花的快乐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苏苏

她是睡着了

她怕他说出口

我有一个恋爱

起造一座墙

客中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再休怪我的脸沉

决断

两地相思

新催妆曲

鲤跳

两个月亮

你去

为的是

难忘

石虎胡同七号

月下雷峰影片

雷峰塔

再不见雷峰

一个祈祷

悲思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

希望的埋葬

你是谁呀?

月夜听琴

草上的露珠儿

康桥西野暮色

康桥再会罢

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

沙士顿重游随笔

梦游埃及

地中海中梦埃及魂人梦

威尼市

马赛

地中海

留别日本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在车中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

卡尔佛里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沪杭车中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听槐格讷乐剧

给母亲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哀曼殊斐儿

小花篮——送卫礼贤先生

默境

泰山

哈代

青年杂咏

悲观

残破

幻想

灰色的人生

自然与人生

问谁

古怪的世界

残诗

荒凉的城子

一块晦色的路碑

那一点神明的火焰

一星弱火

无题

运命的逻辑

这年头活着不易

大帅(战歌之一

人变兽(战歌之二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俘虏颂

月下待杜鹃不来

杜鹃

雀儿,雀儿

黄鹂

雁儿们

秋虫

春的投生

季候

最后的那一天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秋月呀

八月的太阳

秋月

夜半松风

清风吹断春朝梦

山中大雾看景

朝雾里的小草花

五老峰:

在那山道旁

东山小曲

一条金色的光痕(硖石土白

先生!先生

谁知道

“拿回吧,劳驾,先生”

火车擒住轨

“两尼姑”或“强修行”

在病牛

小诗一首

绘——

献词

拜献

人种由来

天国的消息

一个噩梦

再不想望高远的天国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

一小幅的穷乐图

太平景象

又一次试验

冢中的岁月

巴黎的鳞爪

我所知道的康桥

翡冷翠山居闲话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欧游漫录——西伯利亚游记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富士(东游记之一

泰山日出

印度洋上的秋思

雨后虹

我的祖母之死

近代英文文学

罗素又来说话了

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

拜伦

泰戈尔

济慈的夜莺歌

试读章节

这山上的钟声是昼夜不间歇的,平均五分钟打一次。打钟的和尚独自在钟楼上住着,据说他已经不间歇的打了十一年钟,他的愿心是打到他不能动弹的那天。钟楼上供着菩萨,打钟人在大钟的一边安着他的“座”,他每晚是坐着安神的,一只手挽着钟棰的一头,从长期的习惯,不叫睡眠耽误他的职司。“这和尚,”我自忖,“一定是有道理的!和尚是没道理的多:方才那知客僧想把七窃蒙充六根,怎么算总多了一个鼻孔或是耳孔;那方丈师的谈吐里不少某督军与某省长的点缀;那管半山亭的和尚更是贪嗔的化身,无端摔破了两个无辜的茶碗。但这打钟和尚,他一定不是庸流不能不去看看!”他的年岁在五十开外,出家有二十几年,这钟楼,不错,是他管的,这钟是他打的(说着他就过去撞了一下),他每晚,也不错,是坐着安神的,但此外,可怜,我的俗眼竟看不出什么异样。他拂拭着神龛,神座,拜垫,换上香烛,掇一盂水,洗一把青菜,捻一把米,擦干了手接受香客的布施,又转身去撞一声钟。他脸上看不出修行的清癯,却没有失眠的倦态,倒是满满的不时有笑容的展露;念什么经;不,就念阿弥陀佛,他竟许是不认识字的。“那一带是什么山,叫什么,和尚?”“这里是夭目山。”他说。“我知道,我说的是那一带的。”我手点着问。“我不知道。”他回答。

山上另有一个和尚,他住在更上去昭明太子读书台的旧址,盖着几间屋,供着佛像,也归庙管的,叫作茅棚。但这不比得普渡山上的真茅棚,那看了怕人的,坐着或是偎着修行的和尚没一个不是鹄形鸠面,鬼似的东西。他们不开口的多,你爱布施什么就放在他跟前的篓子或是盘子里,他们怎么也不睁眼,不出声,随你给的是金条或是铁条。人说得更奇了。有的半年没有吃过东西,不曾挪过窝,可还是没有死,就这冥冥的坐着。他们大约离成佛不远了,单看他们的脸色,就比石片泥土不差什么,一样这黑剌剌,死僵僵的。“内中有几个,”香客们说,“已经成了活佛,我们的祖母早三十年来就看见他们这样坐着的!”

但天目山的茅棚以及茅棚里的和尚,却没有那样的浪漫出奇。茅棚是尽够蔽风雨的屋子,修道的也是活鲜鲜的人,虽则他并不因此减却他给我们的趣味。他是一个高身材,黑面目,行动迟缓的中年人;他出家将近十年,三年前坐过禅关,现在这山上茅棚里来修行;他在俗家时是个商人,家中有父母兄弟姊妹,也许还有自身的妻子;他不曾明说他中年出家的缘由,他只说“俗业太重了,还是出家从佛的好”。但从他沉着的语音与持重的神态中可以觉出他不仅是曾经在人事上受过磨折,并且是在思想上能分清黑白的人。他的口,他的眼,都泄漏着他内里强自抑制,魔与佛交斗的痕迹;说他是放过火杀过人的忏悔者,可信;说他是个回头的浪子,也可信。他不比那钟楼上人的不着颜色,不露曲折:他分明是色的世界里逃来的一个囚犯。三年的祥关,三年的草棚,还不曾压倒,不曾灭净,他肉身的烈火。“俗业太重了,不如出家从佛的好”;这话里岂不颤栗着一往忏悔的深心?我觉着好奇;我怎么能得知他深夜跌坐时意念的究竟?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所说恼乱我心耶

但这也许看太奥了。我们承受西洋人生观冼礼的,容易把做人看太积极,人世的要求太猛烈,太不肯退让,把住这热虎虎的一个身子一个心放进生活的轧床去,不叫他留存半点汁水回去;非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决不肯认输,退后,收下旗帜;并且即使承认了绝望的表示,他往往直接向生存本体作取决,不来半不阑珊的收回了步子向后退:宁可自杀,甘(干)脆的生命的断绝,不来出家,那是生命的否认。不错,西洋人也有出家做和『尚做尼姑的,例如亚佩腊与爱洛绮丝,但在他们是情感方面的转变,原来对人的爱移作对上帝的爱,这知感的自体与它的活动依旧不合糊的在着;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自我一切痕迹的解脱。再说,这出家或出世的观念的老家,是印度不是中国,是跟着佛教来的;印度何以曾发生这类思想,学者们自有种种哲理上乃至物理上的解释,也尽有趣味的。中国何以能容留这类思想,并且在实际上出家做尼僧的今天不比以前少(我新近一个朋友差一点做了小和尚!)这问题正值得研究,因为这分明不仅仅是个知识乃至意识的浅深问题,也许这情形尽有极有趣味的解释的可能,我见闻浅,不知道我们的学者怎样想法,我愿意领教。P298-299

序言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仍旧定格在同眸的瞬间。

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安稳的岁月静思。

她走过北平的晨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

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殿,虔诚晚祷时,便绘人梁思成的图纸。

她和学界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臻于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人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她对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都会兴奋……她,就是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史上“才貌双全”的,集佳话、传奇、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徐志摩,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04年,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8岁,移居上海。1916年,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开始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的文艺活动。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人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人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从1930年到1945年,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各地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1949年后,林徽因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并抢救和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1955年春,严重的肺病过早地结束了林徽因的生命。挚友金岳霖上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可谓对这位才女恰如其分的赞誉。,林徽因的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和建筑学研究相比,虽然文学创作只是她“偶然为之”,却字字珠玑,其造诣并不亚于当时的许多名家圣手,在我国现代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越的地位和优裕的生活使她有条件把文学真正作为独立而自由的人生与艺术理想,从而成为天然的“为艺术而艺术”派。她的作品,既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把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结合得浑然天成。

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这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书评(媒体评论)

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诗。

——林语堂(中国著名文学家)

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二十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苏雪林(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06:43